玄機變 第三十二章 四邊之險

作者 ︰ 青年近衛軍

如今的四邊,並州,漢中,荊襄和青州,幾乎恰好是被瓜分的。沒有廣告的

並州自古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整個北方具有樞紐性的地位。並州地勢復雜,總體來說,兩側是高尚,中間是許許多多的盆地,東面太行山脈構成燕趙西部屏障,西部昌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而並州境內山河分布錯綜復雜,形成了一系列小型珠狀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面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並州山河形勢使這里具有一種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並州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面;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于外出而不利于入攻。這就是並州之所以易守難攻的緣故。劉曜攻下洛陽,長安兩京,就集中的反應了並州的重要意義。如今,並州大半都在劉曜手上,但是,石勒卻在並州最為富足的河東之地埋下了楔子,並且布下了重兵,而這卻可以直接威脅到關中,尤其是上郡一帶。

青州之地則不必多說,自古青州富足,人口稠密,即使久經戰亂依然不損其富足,而如今朝廷南遷後,青州更是成為南北樞紐之地,魯中南多為低山丘陵,三面都是平原,東面被海。青州的一些重要軍事據點基本上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四側,大都依山臨河,控扼一方。黃河在北方地區東西縱貫,為東、西部之間的一條交通咽喉。淮河支流泗水徜加開鑿,便能連能長江和黃河,從而起到溝通南北的作用。青州便處在這兩條要道交匯的位置上。如今南北對峙之際,青州常是爭奪的焦點。如今青州大部為石勒所據,唯有重鎮滑台,時時易手。

荊襄居長江中游,在上、下游之間居樞紐性地位。荊州外圍有延綿的山脈為之險阻,又有大的江河通往境外,從而形成它「用武之國,四戰之地」的戰略地位。從荊襄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入川的主要通道之一;若是上下游之間對抗,則荊襄可阻遏川中勢力之東出。湖北居東南之上游,立足東南的政權,無不恃荊襄為上游屏障。從荊州藉漢水北上,還可經略中原,進圖北方。襄陽、武昌、江陵是湖北境內的三大鎮,猶如鼎之三足,撐開湖北形勢,使湖北在面向不同的方向時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南北對峙之際,荊襄每為強藩巨鎮,以屏護上游。陶侃曾言︰「未有失荊襄而能保有東南者。」我朝滅孫吳局面就是從荊襄上游打開。好在如今,陶侃坐鎮荊襄,荊襄八郡皆在我手,尚算安全。

而說到漢中,雖然如今被仇池割據,可是誰都知道,仇池只不過是各方勢力都暫且不想打漢中的主意而暫時由著他們而已,真正較量起來,漢中目前的實力根本排不上號。可是,漢中的重要地位卻是毋庸置疑的。秦嶺和大巴山脈夾漢水河谷構成漢中地形的主體,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延綿,漢中便夾在它們之間。秦嶺東端有武關,西端有散關,另有三條谷道,可為漢中與四川之間的通道,它們是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在漢中與益州之間,也有兩條谷道穿越大巴山脈︰金牛道和米倉道。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這兩個上游地區之間,利害關系的膠著程度遠非東部的淮河所能比擬。淮河南北尚有廣闊的地域可作回旋,在漢中地區則沒有什麼回旋余地,南北雙方在漢中地區一時的得失往往足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從蜀漢開國到滅亡一前一後在漢中地區經營的得失,比較典型地反映出漢中在南北之間地位的輕重。劉備拿下漢中則蜀中四十年太平,鐘會奪取漢中則劉禪只能投降。

漢中地區南北利害關系如此膠著,東西伸展的天地卻非常廣闊。西漢水河谷低地提供了一條由漢中通往隴西的比較平坦的通道。隴西地勢明顯高于關中、蜀中,自關中、西川仰攻隴西較難,而自隴西下攻關中和蜀中卻較易。這就給在漢中、關隴一帶的角逐者們提供了一個思路︰與其在秦嶺南北爭一日之短長,不如取遠勢爭隴西,取得一種地理上的有利態勢。蜀漢北伐多出祁山即是出于這種思路。若由漢中地區向東南伸展,兩側地形呈現一種驚人的對稱。秦嶺向東延伸然後向北包轉,與熊耳山、崤山、華山等山相連,形成潼關險要;大巴山向東延伸然後向南包轉,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形成三峽險要。這些險要是川、陝二地形成「天府之國」的地理基礎,卻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川、陝勢力的東出造成了困難。這樣,當東、西方之間在三峽或潼關正面陷入僵持局面時,西部勢力可以出漢中從側翼打開僵局。出長江與出漢水相配合以打開三峽正面僵局的杰作是戰國時秦攻楚之戰。楚人奮擊百萬,兵多將廣,卻被白起數萬之眾一舉直搗月復心,就是這個道理。

下圍棋,佔角是奪取實地,拆邊就是要確保外勢了,爭奪天下也是一個道理,無論是哪個角的政治勢力,在兩翼經營的得失,都足以決定其興衰,足以決定其能否擺月兌偏霸格局,向外擴展。經營好兩翼,以守而言,可以鞏固其防守態勢;以攻而言,可以包圈中原,進取天下。

對于關中來說,漢中和並州為其兩翼,尤以並州的經營為關鍵;對于燕趙來說,並州和青州為其兩翼,亦以並州的經營為關鍵。如今劉曜和石勒在北方爭雄其實就表現為關中與燕趙之間的爭雄,並州像一個楔子楔入關中與燕趙之間,雙方在並州的角逐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對于江南來說,青州和荊襄為其兩翼;北據青州以固淮泗上游,西保荊襄以固長江上游,是為保據東南者的最好態勢,其中荊襄以其據長江上游之勢而尤為關鍵。對于西川為說,漢中和荊襄為其兩翼;必東據江陵,北守漢中,四川之險才稱穩固;據江陵可全據巫山之險,守漢中可人據大巴山之險。其中,漢中以其據地勢之上游而尤為關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變最新章節 | 玄機變全文閱讀 | 玄機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