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42章 西域7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5-29

見突厥人的問題解決,趙詢笑道︰「很好,如此,在西域戰場,突厥人算是先排除在外了。至于這高昌國,對于我們而言,並不是多大的難事。滅掉他,容易。但是,想要將這些西部諸國疆域吞下去,才是重中之重啊。」

「對了,張元靜,現在焉耆和周圍被滅的諸國整合成三府之地,各地情況如何?」

負責各地政務的張元靜沉聲道︰「好好我們早有準備,調來了大量的官吏,才能讓各個新城都有條不紊的建設,各個居民點也開始正常的生活。對于大多數百姓而言,我趙軍治下的生活,比之原先要好,所以,雖然換了統治者,他們有所不滿,但大體之上,還是安穩下來,接受我們的統治。」

「不過,也有一個不小的麻煩。再各個府縣之間,有著大大小小的馬賊。他們有的原本就是馬賊,靠劫掠為生。也有不少是原本焉耆軍隊潰軍,以及原本焉耆和其他小國的貴族。現在,在各地開始偷襲我新城周邊的居民點。而鎮守居民點的多位屯軍,他們雖然戰力不敵鎮兵,但配備不錯。唯一可惜的是,他們是步卒,對于這些馬賊,他們也束手無策。」

「在這一個多月之中,正在新建城池周圍的居民點和商隊,已經遭遇多次劫掠。」

聞言,趙詢頓時臉色一凝,道︰「馬賊?讓本王的親衛軍去和他們比一比。另外,傳令各地,凡是膽敢與馬賊勾結者,誅滅九族!」

「主公是說,這些馬賊有人勾結?」張元靜皺眉道。

趙詢冷聲道︰「當然,不然,我們在各地的居民點都有屯兵駐扎,這些馬賊如何能越過吞並駐守和暗哨,入居民點劫掠?再者,這些馬賊在這數千里範圍之內,如何補充自己日常所需?他們可是不事生產的。」

司徒亮點頭道︰「主公說的有理,如果沒有內應,絕對不會次次順利。再者,過往商隊,都有鏢局護衛,沒有內應,如何知曉他們的路途和人數?」

趙詢冷聲道︰「看來,這各地的居民點,還是有人對我們不滿,心念舊主啊。這樣的人,不殺不行,我們要以血來警告他們,要麼連累九族一起死,要麼,就老老實實的在這里生活。」

「本王的親衛軍也是騎兵,皆是精銳之中的精銳。本王倒要看看,這些流浪各地的馬賊,能不能與我精銳之士相比。」

趙王一怒,各地風雲頓時。三萬親衛軍此次隨同趙詢一起行動的則有一萬五千余人,這一萬五千余人頓時分散成一隊一隊的小隊,在方圓數千里的範圍內開始清剿馬賊。他們有的直接四下巡查,活動,追擊馬賊。有的則混在商隊之中,引敵入甕,一舉殺之。

短短十余日,在三府之地境內,清剿馬賊八千余人,大大小小的馬賊三百余伙。而牽連的各國居民,多大五百余人。而加上他們的家眷和九族內親,合計萬人。然這萬人趙軍絲毫沒有留情,當眾宣其罪名,一律斬殺。頓時讓整個新佔之地境內,無不膽顫兢兢。而後,又獎勵了一些有舉報之功勞的居民,正反對比,一下就讓各地居民明白該如何做。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這各地的馬賊就此清剿一空,親衛軍依舊在各地巡查,徹底斷絕馬賊生存的土壤。趙詢很清楚,如果不能一次將他們根除,對于日後商隊通行,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七月初,龜茲國的使者再次出現在西州城,也就是昔日焉耆王都。此次的使者,則是黎言和白伊同行。原本,此次使者只有黎言一人,但白伊刻意強求,要來西州城一看。看看這趙軍滅掉焉耆之後,這里的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

入城之後,白伊見整個西州城都在大興土木。一開始,白伊以為這是趙王在興建行宮。後來詢問才明白,趙軍準備擴建城池。

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引進中原物產、興建各種作坊,各種手段齊出,不僅安頓了被趙軍聚集起來的百姓的生計,還隱含各種深意。城中的百姓,也不是白伊預料之中的那般,對趙軍極為仇視,生活無所依。城中的各處作坊,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趙軍也運輸了大量的糧食,很快,這里正常的物資流通就形成有效的秩序。

「趙王此人不簡單吶,真乃雄主,西域諸國,何人能比?」等看來城中情景和了解一些情況之後,白伊也不由感嘆道。他一邊對趙軍的手段感到吃驚,一邊對龜茲國的命運感到擔心。他很清楚,趙軍現在的手段,很快就能得到這里百姓的民心。得民心,則得天下。民心不失,這些地方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趙王麾下的一份子了。

「趙王殿下,這位則是我龜茲國右相國白伊白大人。」

「右相國?相國大人如何會成為使者,親臨此地呢?」趙詢早已經知曉此人前來,但還是笑著詢問道。

白伊沉聲道︰「趙王神威,利劍所指,大軍所至。下臣只是想來看看,這昔日焉耆國在趙王治下是何等情景?」

一側的黎言听聞白伊如此說,不由心在一跳。這白伊所言,分明是在挑釁。

趙詢淡然一笑,道︰「如何?是不是如同你所想,這里的百姓生活的生不如死?是不是在你看來,本王佔據這焉耆國之後,這里的百姓就成為奴隸?」

白伊恭聲道︰「不敢,下臣慚愧!這里的百姓現在雖然是苦了些,但將來,他們生活的會更好。下臣也深感大王的能力,在這短短半個月之中,這昔日焉耆國王都的百姓,就能為大王所有。」

「哈哈……」趙詢大笑道︰「焉耆國?現在,他們已經不存在了。王朝更替,實乃人間常理。現在,這焉耆國已經是我大趙的疆域了。」話語之中,肯定之意,頓顯無疑。

「如此說來,我龜茲國現在佔據的焉耆國那四分之一的疆域,也將屬于大王咯?」

趙詢沉聲道︰「白相國,在你看來,一個國家存在的理由是什麼?權勢?不,在本王看來,國家存在,就是要讓每一個子民都有一個核心,讓所有的子民都能在有效的秩序之下,生活的更好。」

「西域諸國大大小小的國家太多了,不能齊心協力,只能彼此爭斗,空耗國力,讓百姓生活日漸貧瘠。白相國,你認為在我大趙的治理之下,這里的百姓不比以前更好?」

白伊凝聲道︰「大王,話雖如此,但我西域諸國,都有自己的國家,每一個子民,都要為自己的國家而死戰。」

「是嗎?如果是這樣,你們龜茲國就無法建立。龜茲國何來?還不是建立在前一個國家滅亡的基礎之上?」趙詢冷聲道,「本王要西域諸國的子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生活的更好,這就是大勢。無法更改的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白伊和黎言聞言,皆是臉色巨變。趙詢此話,已經很明顯的表明,他要吞並整個西域諸國。就是他龜茲國,也不例外。

就在白伊發愣之際,趙詢淡聲道︰「本王听說,白相國在龜茲國內,是執意的要反對龜茲國與我趙軍聯合,不知其意為何?」

「你們北方是突厥人,對于突厥人,你們了解並不少。兩百余年前,突厥人就殺入過西域境內,帶來的災難,你們比我清楚。如果不是大燕帝國出兵西域,只怕爾等諸國,已經不復存在。難道,這就是你們想要看到的?」

白伊凝聲道︰「可是,現在的突厥人,已經陷入內亂,無暇他顧。」

趙詢冷聲道︰「內亂?無暇他顧?突厥人內亂,最終還是會一統的。現如今突厥人南部,在東面是我大趙,西面就是你們西域諸國。你說,這突厥人在平定內亂之後,想要恢復自己的實力,或者是南下劫掠之時,是入我大趙呢?還是入侵你們西域諸國?」

「這……」白伊頓時無言。

「當然是你們西域諸國!因為你們沒有一個有效的統治,因為你們各自為戰,因為你們出了向高昌國那樣,將自己置身突厥人麾下的國家。而我大趙,則縱橫萬里,擁兵無數,他們不敢入侵。」趙詢厲聲道。

「是被突厥人所滅,還是成為我大趙的一份子,就看你們如何選擇了。看看城中的情景,白相國應該好好思量思量才是。」

「黎言,你此次來,是否就是與本王商議出兵之事?」趙詢沒有再理會陷入沉思的白伊,轉而詢問黎言。

黎言道︰「確實如此,我軍已經隨手候命,等待大王的調派。」

「很好,此次行動,你們率性開啟,大軍直接向北,直奔昌吉,烏蘇兩地,從西南方殺入高昌國。理由,就是其借助突厥人,意圖南下,入侵龜茲國。當然,其他的借口,你們隨便出。」

「而本王的軍隊,會從正南和正東出擊。我們將形成一個包圍圈,四下夾擊,一舉滅之。記住,本王不希望你們出現任何問題,否則……」趙詢雖然沒有說否則什麼,但黎言心在明白,要是己方除了問題,那趙軍可能就會直接出現在龜茲國王都了。

「至于出兵的向西情況,本王會派人親自至你們軍中,隨同你們主帥一起行動。當然,本王需要的是你們能牽制住高昌國的注意力,而非讓你們去和高昌國死拼。本王的大軍,足以蕩平高昌國。本王現在需要主意的是,不能讓突厥人插手其中。」

「下臣明白!」黎言恭聲道。

「大王,請問我龜茲國也將要被您所吞並嗎?」一側沉默了半晌的白伊凝聲問道。

趙詢看了看白伊,沉聲道︰「你所謂的吞並,是指何意?難道你不認為,在我大趙的統一轄制之下,這里會更太平,百姓生活的更好?還是你舍不得你那相國之位?」趙詢清楚,這白伊此人,絕對不是黎庶那般,將家族利益至于王國之上。而此人是真心忠于國家,為百姓謀利之人。也正是因為次,他才屢次反對龜茲國與趙軍走在一起。

按理說,趙詢不應該對這種人有什麼好態度,但趙詢覺得,如果能讓此人站在自己這一面,能更好的和平解決龜茲國問題。正如司徒亮開始擔心的問題,這龜茲國與自己聯合,征討焉耆國,又征討高昌國,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能直接對龜茲國動武,否則,帶來的後果,將極為不好。故而,龜茲國問題,只能步步緊逼,一步一步將之削弱,逼迫他融入趙軍之中。

沉默半晌,白伊道︰「那我國君王和文武重臣,趙王當如何處置?」

趙詢心在一喜,感覺白伊慢慢開始轉變思想,向自己靠攏,笑道︰「龜茲王依舊是龜茲王,不過,和這里一樣,王,只能是爵位,而不治民,不領民,享受我大趙王爵待遇。再者說了,在昔日都護府時代,你們諸國,還不是將王室王子作為人質遣入漢庭,而在這西域境內,還有這大都護的存在?」

雖然白伊沒有了回應,但趙詢明白,這白伊已經開始轉換想法了。當然,趙詢可不認為,是自己的三言兩句就讓這一國相國俯首稱臣。最主要的還是趙軍的強大,以及這西州城百姓的生活狀況。

隨後,趙詢就派來人歲黎言一起,前往入駐扎在西面西州府外的龜茲**隊,負責為龜茲**隊指出作戰的目標個方向,而趙詢也在隨後就開始做好大戰的準備。

「主公,現在三府境內,大體之上的縣鎮體系已經規劃好了,接下來,就是縣兵和府兵等地方守備軍制度。這地方上的縣兵和副本,當如何安排?」在解決馬賊問題之後張元靜再次向趙詢請示這焉耆國和周邊十余個小國家被趙軍滅掉之後,規劃的三府之地後續問題。

趙詢凝聲道︰「在這西域之地,我漢人是不是極少?」

張元靜點頭道︰「是的,機會可以說,可以忽略不計。當然,現在屯軍在這里屯田,使得我漢人比例開始上升,此外,一些商人的前來,也讓我漢人增添了不少。但是,這依舊是少之又少。所以,這地方守備軍,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招收出來的士卒,依舊是原本諸國青壯。」

趙詢揉了揉眉心,道︰「這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啊,如果不是如此,中原朝廷,早就將之吞並,也不會輪到我們了。」

一側的司徒亮悶聲道︰「看來,還是要遷移百姓,強化漢人比例。此外,在這里,實施漢話教育,讓漢話成為這里的主流。還要淡化他們原本各國各族的影響,讓他們都成為漢民的一員。」

張元靜苦笑道︰「這些,我們已經在開始實施了,這原本就是主公提出了名族融合方針,我們怎能不在這里實行?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時間,絕非一日之功。而這地方之上的縣兵和府兵,則需要立刻組編。我們需要他們維護地方治安,維護地方統治。」

司徒亮沉聲道︰「那屯田兵呢?他們雖然比不上鎮兵,但作為地方之上的府兵和縣兵,足以。再者,此次前來屯田的屯兵,可是不少,足有數萬啊。」

張元靜悶聲道︰「可這里僅僅是一個焉耆國和周圍的十余個小國。在西域諸國之中,我們佔據的,也不過六分之一多一點罷了。要是全部用屯兵,那日後該如何?隨著我們攻伐高昌國,不能不將這些屯兵安排在北面。畢竟,高昌國以北,則是突厥人,對我們更為重要。」

趙詢沉聲道︰「看來,要講這些屯兵的家眷也遷移至此了。司徒亮,給屯兵士卒傳令,凡是願意將家眷遷移至此者,在此務事,免稅三年。另外,也鼓勵這些屯兵在這里娶妻生子。」

「將屯兵的一部分抽出來,再從當地居民較為老實者,選拔一部分,合並組建地方守備軍。另外,加強鷹眼司、暗影司在這里的比重。」

「所有加入地方守備軍的地方居民,則統統加入漢籍,享受一定的減免賦稅的待遇。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好處來自誰。也能讓他們與其他居民之間,產生優劣對比,劃開他們與其他居民的關系。」

司徒亮補充道︰「最好,讓這些選入地方守備軍的人,與屯兵結成姻親。如此,才能更好的將他們與我們連在一起。就算他們想反復,也要考慮原本那些各國百姓能否接納。在加上他們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其他百姓還不把他們看成我們的死忠?」

趙詢點點頭,道︰「這個可行,另外,最重要的還是從思想之上的轉變。在這里實施漢話教育,必須要加強加快,各地書院,也要盡快開辦起來。與遼州之地一樣,我們能馴服靺鞨人,也能馴服這西域人。」

「中原不是有那麼多讀書人無事可做嗎?他們不是為生計而愁苦?現在有機會了,就讓他們來這里教化百姓吧。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說不定,日後會銘記史冊。再加上好的待遇,本王相信,還是會有不少人樂意來此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