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40章 西域5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5-28

高昌國國王高雅見趙軍接納了自己送出的的禮物,並且好言撫慰。這下,才讓他稍微放心起來。在他看來,這樣的情況,昔日大楚和大燕朝,都是如此做的。只要西域諸國願意歸附,漢人朝廷都會毫不猶豫的接納,並好言安撫。

等你趙軍撤走,這高昌國還不是我做主?雖然不能再劫掠涼州,但來往商隊,也可以彌補損失了。

不得不說,高雅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響。昔日的大楚國和大燕國,皆是如此而為。只可惜,現在來的是趙軍,做主的是趙王……

趙詢壓根就沒有想過要高昌國投降,尤其是知曉其在大燕內亂之後,多次入侵涼州之地,劫掠涼州百姓之後,對他就不再有接納之心。當然,趙詢也不單單是恢復中原朝廷在西域諸國建立西域都護府。

另外,從知道了高昌國先是準備與自己對戰,後見情況不妙,立刻反復,就知道,這高昌國國王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這樣的人,怎麼能讓其存在呢?一旦自己後方出了危機,像高昌國這樣的的小人之國,就會成為致命的禍害。

更重要的是,高昌國是西域諸國臨近伊吾府,和伊吾府一起,成為整個涼州乃是西域的北方防線,在高昌國以北,則是西部突厥諸部,不管日後如何,這突厥人都是漢人的大敵,趙詢不能不在北部嚴格掌控,以防出現意外。

而焉耆王白彥見高昌國不僅沒有出兵救援,反而和趙軍走在一起,頓時慌了手腳。于是,其轉而想趙軍求和。

在白彥的想法中,這趙軍無非不就是為了恢復舊日的西域都護府嘛,答應就是,臣服趙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至于趙軍此次攻伐,不就是為了立威嗎?現在情況已經明了,立威也立了,投降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趙軍給的回復,卻讓白彥無法接受。趙軍的回復是,趙軍依舊恩封他為焉耆王,但是,其國內的各種事物,都有趙軍接管,並且協助趙軍在各地建城。並且,焉耆**隊,必須按照趙軍的意思進行整編,趙軍還要在各地駐軍。

林林總總算起來,趙軍的回復要求,合計上百余條。但最後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他這個焉耆王是個空架子。趙軍恩封的焉耆王,只有王的稱號,但不治民,不領民,不領軍,不管財。一切的一切,都有趙軍管轄,和他這個焉耆王沒什麼關系了。

如此條件,焉耆王如何能接受?眼見求降無望,于是一邊聚集所有兵力,準備和趙軍決戰。一邊將趙軍的回復傳給周圍的小國,傳給高昌國、龜茲國等臨近諸國。讓他們知曉,趙軍此次,可不單單是為了回復漢人朝廷在這里的主國之位的。

他希望周圍諸國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能相助自己,共抗趙軍。而自己背後的龜茲國,也停止對自己動手,當然,能出兵相助,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然焉耆國周邊的小國,早就被趙軍現在展現出來的實力給嚇住了,不管這消息是真是假,他們也不敢參與其中啊、至于龜茲國,雖然收到消息,但更不敢與趙軍敵對。他們對現在焉耆國的話語,也不太相信,就算是相信,他們又如何是趙軍的對手呢?

所以,焉耆王等待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周圍的大小國家,都沒有一人對趙軍表現出一點敵意。至于龜茲國,不僅沒有停止行動,反而攻勢更猛。

那趙軍在做什麼呢?趙軍並未繼續前進,反而在各地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城池,開始屯田。不過,各路趙軍開始不斷的向焉耆國中部區域挺近,不斷的襲擊焉耆**隊和居民地,不斷的將焉耆國人口擄掠之後,遷移至建城之地。

趙詢讓大軍停止前進,也是為了穩固所佔地方,在這混亂之際,先將趙軍統治這里的根基打牢。而趙軍的後勤隊伍,則從涼州東部源源不斷的送來糧草輜重,同時還開始遷移一些因南方戰亂而起的流民,在這里扎根。同時,將攻伐涼州之後收攏的降卒整編起來,組成屯田軍,在這里屯田。

如此,不僅能解決整編之後不符合正兵的士卒安置,也能更好的震懾這些地方,以便解放鎮軍的負擔,不用再在各個地方固守以監視地方。

「主公,各地建城之地,都開始由我們的屯田軍負責看守,正兵已經全部被替換出來了。此外,這一個半月,我們也基本穩住了所佔之地,各處新建之城,也開始逐步成形。」

「哦?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展開最後的行動了。」趙詢笑著說道,「對了,這焉耆王可是將我們的打算傳的到處都是,各地反應如何?」

司徒亮笑道︰「在這北線,在天山以東,北河以北,大國也就龜茲國、高昌國和這焉耆這三個國家,其余的,都是小國。現如今,高昌國已經被我們最近停止向西,大有向北的舉動,嚇怕了,其根本不敢對我們有什麼想法。」

「至于龜茲國,同樣被我趙軍展現出來的實力所震懾,不僅沒有因為焉耆王的傳信停止腳步,反而攻勢更猛。而那些小國,就算有想法,也不敢有所舉動。」

趙詢微微點頭,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全軍出動吧。此戰,要一舉將焉耆國和周圍的十三個小國全部拿下。」

修整了一個半月的趙軍,再次亮出犀利的利齒,八萬余大軍同時出擊,兵分三路,如同三支利箭向前激射。焉耆**隊本就被先前的大戰打的失去士氣,現在趙軍如此迅猛的攻勢,頓時是一觸即潰。至六月初,一個驚天地噩耗傳到了焉耆王白彥的耳朵里。趙軍已經出現在都城之外。

更讓白彥感到恐懼的是,在趙軍殺至都城之外之前,莎車、尉頭、溫宿等十余個國家,其中有五個被趙軍滅國,其余的數個,都相繼向趙軍請降,各國國君,都被趙軍押解至涼州伊吾府境內。而原本諸國疆域,都被趙軍接管,國內居民,也被趙軍統一打散安置,與自己的子民混居在各個被趙軍新建的城池之中。

而此刻,就算是他白彥想要投降,趙軍也不予接納了。自此其拒絕趙軍條件,下令大軍和趙軍決戰之後,趙軍就對他下來必殺令。

對于現在的情況,焉耆王白彥開始有些猶豫了,是不是是該逃跑了,己方將士士氣皆無,遠非趙軍對手。而自己,又是趙軍鐵了心要拿自己立威。但白彥還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這個位子,不願成為喪家之犬。

就在焉耆王白彥猶豫之際,又一個消息穿了回來,頓時讓白彥面若死灰。從西面而來的龜茲**隊,連破西面數座城池,直接出現在都城西面。

這個消息所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呢?也就是說,趙軍和龜茲**隊,已經從兩側將自己包圍,而他焉耆國,除了都城,再無一座城池了。逃亡,此刻已經成為奢望。

「一群傻貨,你們以為依附趙軍,就能繼續作為自己的位子?哈哈……你們都將步我後塵罷了!」白彥得知城外大軍已經將都城團團圍住之後,不由痛呼怒罵。

而隨著城外龜茲國和大趙聯軍的步步緊逼,城中的大臣也開始向白彥建議,出城投降,哪怕是負荊請罪,也好過被屠殺,但皆被白彥怒然拒絕。在他看來,自己是一國之主,怎能自縛出降?當然,白彥更清楚,就算自己投降,只怕趙軍也不會赦免自己。自己的那些大臣,只是為了自己罷了。再者,趙軍除了自己,另立一國國王,根本不是什麼難題。

是夜,整個焉耆都城在一夜之間徹底亂了起來。焉耆王白彥在喝的大醉之後,殺死了老婆孩子,最後自刎于王宮之中。

至此,整整準備了一年有余,進行了半年的北線戰事,隨著焉耆王白彥的死,算是降下了帷幕。當然,這也只是第一場的落幕,並不代表著就此完結。

「主公,城中王室如何處置?現如今焉耆王已經自殺身亡,我們還需要立下一個焉耆王。」焉耆都城趙軍王宮之中,司徒亮稟報道。

大戰之後,趙詢也親自趕至這里,以此地為新的趙軍中心大營。聞言,趙詢沉聲道,「從中挑選最年幼的一個,繼承焉耆王位。如此,免得再出亂子。其他的王室成員,看情況而定,是殺是留,你們拿主意吧。另外,城中的原焉耆國重臣,可為我們所用之人,留下,還可以繼續在焉耆國為官,以穩定地方。如果不能為我所用,一律殺無赦,免得對我們不利。戰亂麼,還是國王引發混亂,死傷一些人,也屬正常。」

司徒亮點了點頭,道︰「臣明白了,臣下一定會妥善安排的。」

趙詢點了點頭,又道︰「現在城中情況如何了?」

「經過三天的安撫和整頓,城中已經平穩下來。不過,這城中的焉耆人對我們並無好感。」司徒亮皺了皺眉,沉聲道。

趙詢冷聲道︰「無妨,既然他們如此不識趣,就軍將他們遷移開來,分別安排至其他地方。然後再從其他城池遷移百姓入住這里吧。」

「可是,如此會引發不小的騷亂的。」一邊的魏子林徐徐說道。

司徒亮冷笑道︰「騷亂?不騷亂怎麼能讓他們徹底臣服?膽敢騷亂,一律格殺!」

「啟稟大王,龜茲國使者求見。」屋外侍衛稟報道。

「哦?龜茲國使者?」趙詢微微一皺眉,「現在龜茲國的軍隊駐扎在什麼地方?」

司徒亮道︰「這焉耆城被克之後,我軍就進駐其中。而龜茲**隊,則駐扎在城西十里之外。此外,在主公來此之前,這龜茲國的使者也多次求見。」說著,司徒亮又將這龜茲國使者的一些情報,說與趙詢。

「龜茲國!看來,他對我們接下來的行動,很心急啊!」趙詢輕聲自語道。

「讓他進來!」

「下國小臣黎言,拜見上國大王。」一個三旬上下的中年人被侍衛領了進來。

「免禮!」趙詢看了看眼前略微發胖的使者,從眼光閃爍著的雙眼之中,就可以看出,此人也是圓滑之輩。

「黎言?龜茲國右相國黎庶是你什麼人?」趙詢想起,在龜茲國之中,被自己的人用大批的錢財收買的那個相國,也姓黎。

黎言笑眯眯的說道︰「回稟大王,黎庶乃是小國小臣的族叔。」

「族叔?很好,此次你們龜茲國與我大趙聯軍討伐焉耆國,你叔叔立下不小的功勞。回去了,告訴你叔叔,為我大趙出過力的人,我大趙是不會忘記的。以後我大趙商人西去貿易,你黎家,可以有優惠。此外,據我所知,你黎家也是商貿大家,以後如我大趙之地貿易,可以減免一部分稅收。」

「黎言代表族叔和黎家,多謝大王!」黎言頓時跪地大喜道。

趙詢笑道︰「這是你們應得的,我大趙,不會虧待有功之人。對了,此次你來求見本王,有何要事?」

黎言哪里還能不明白,趙王接二連三的說出大趙不會虧待有功之臣,不就是為了讓他向大趙靠攏嗎。頓時,心在不由想起了自己族叔交代的話語來。和大趙相比,龜茲國根本不值一提。記住,我黎家的利益,比龜茲國更高。

當下回道︰「回稟大王,我王派我來,則是向大王表示臣服。我王願意成為大趙藩屬,歲歲朝貢,永不背棄。我王願意將所佔的焉耆國土割讓一半送與大趙,作為藩國供奉和此戰大勝的賀禮。」

頓了頓,黎言又道︰「此外,也是為了詢問大王,此戰已經結束,我龜茲**隊,是否可以撤離回國?將士們在外征戰半年,都十分想念家人。」

黎言說完,趙詢沒有直接回答,哈哈一笑,道︰「征討焉耆國之戰,算是完了,但並不是說,我們就次太平無事了。至于你們大王的賀禮,本王接了。明日,本王就派人接管你們送出的部分。」

黎言吃驚道︰「征討焉耆已經完結,難道此戰還有變故?」

趙詢沉聲道︰「你我聯軍討伐焉耆之時,北方的高昌國準備出兵救援,欲與我們為敵,你可曾知曉?」

黎言心頭一震,道︰「下臣已經知曉,但這高昌國不是已經向大王您表示臣服了嗎?難道又出了變故?」

趙詢冷聲道︰「臣服?他們會臣服?你可曾知曉,這高昌國與突厥人有勾結?他高昌國憑什麼認為自己能抵擋的了我們聯軍的反擊?他憑什麼認為他能救援焉耆國?還不是因為他背後有著突厥人的依仗?」

「如果不是因為突厥人內部出現了問題,他早就率軍南下,與我們大戰了。高昌國之所以臣服,不過是其的拖延之計罷了。」

「大王之意是?」

趙詢沉聲道︰「這高昌國表面上向本王表示臣服,但實際上,其依舊在聯系突厥人,準備在突厥人解決內部問題之後,再與我們一戰。如果不是因為本王大軍突然出動,如果不是因為我大趙戰力無雙,只怕日後我們在討伐焉耆之時,還要面臨高昌國和突厥人的突然襲擊。所以,這高昌國,不能留,絕不能讓突厥人將手伸到西域之地來,你明白嗎?」

黎言愣了愣,道︰「大王之意,下臣已經明白,但此事,不是下臣不能做出什麼決定,這要我家大王做決斷。」

趙詢點了點頭,道︰「回去告訴你們大王,就說,本王需要你們盡快給出答案。當然,如何抉擇在你們大王身上,但是,如果此次錯失良機,日後高昌國南下,以焉耆國為借口,對你們進行攻伐,本王可不會及時派兵相助的。」

黎言聞言,渾身一震,趙詢此話听起來簡單,但無一不是透露著濃重的威脅之意。什麼腳盡快給出答案,如果不出兵,日後高昌國南下?也就是說,我大趙能聯合你們討伐焉耆國,現在也能指使或者脅迫高昌國南下攻打你們。甚至是,可以聯合高昌國直接對你們采取行動。

果真如同外界所言,這大趙,絕對不是簡簡單單想要會否西域都護府那麼簡單吶,與趙軍合謀,就是與虎謀皮!黎言心在不由浮現起在龜茲國朝堂上傳出的一些流言和右相國白伊的話語來。

「對了,也替我向你族叔傳訊,本王希望他能說服你家大王出兵。事成,本王不會忘記你黎家的。」趙詢再次說道。

看著黎言離去的身影,趙詢徐徐道︰「高昌國、龜茲國,北線最後的兩個大國,沒了他們,這北線,就不會再有什麼意外。不過,不知這龜茲國會不會出兵?」

司徒亮到︰「龜茲國現在已經是欲罷不能了,要麼出兵,要麼等待被滅。唯一的區別,就是我們付出的待見多少罷了。」

趙詢淡然一笑,「你說的對,不管如何,大戰一起,沒有結果,那是不能就此罷手的。現在,現將這焉耆國給穩定下來。建城,必須要持續進行。另外,明日派人去接管這龜茲國的賀禮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