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35章 向西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5-23

初春到來,寒冬已經過去,中原之地山野之間已經開始泛青,但涼州西部諸府縣,不少地方依舊能看到高山之上的皚皚白雪。

敦煌城,涼州西部諸府縣的重心之地,也是趙軍在涼州西部的大本營。在這里,不僅有重兵把守,還囤積了大量的糧草物資。可以說,這里是趙軍在涼州的後勤基地,日後大軍行動,這里將提供大軍所需糧草。為了讓這里回復人氣,趙軍不僅遷移入了十余萬漢人百姓,更是動用了各族青壯十數萬,耗時數月,修築此處城池。現如今,這里已經初具規模,有了一座大城的氣勢和模樣。

為了能更好的將西面諸府縣納入趙軍管轄,西部諸府縣境內的管道,修築的可比東部剛剛從涼州軍手中接過的還要好。

「子林,李叔,你們辛苦了!」抵達敦煌城的趙詢第一時間就接見了在涼州忙碌數月的魏子林、李塵風等人。

「主公謬贊,臣下愧不敢當!這都是諸將士的功勞!」魏子林等人沉聲說道。

趙詢笑道︰「有什麼不敢當的,你們在這里為我們的行動打下來堅實的基礎。對了,這位一定是昔日平定涼州的平涼侯徐鄴徐將軍了吧!」

徐鄴連聲道︰「正是屬下!」

「好!徐將軍昔日也是國之干臣,為平定內亂,立下汗馬功勞,此次征討西域諸國,我大趙,正需要徐將軍這樣的人才。」

徐鄴正色道︰「屬下願為主公效死!」

「現在的情況如何?我們要行動,以誰為先?」趙詢看著攤在桌子上偌大的地圖,徐徐問道。

徐鄴指著地圖到︰「回主公,我們出擊,可從兩個方向,北出伊吾府、鄯善府,則直擊高昌國,破而向西,再攻焉耆、龜茲等國。南出且未府,則向西直擊于闐、疏勒等國。」

「這北方距離我們較勁,攻伐行動,較為便捷,且焉耆、龜茲兩國向來因為邊界問題,而相斗不斷。故而,屬下等人以為,那破北線為上。」

「北線三大國,七八個小國,合計擁民近百萬之眾,戴甲之士也有十余萬,所以,死拼是不可取的。雖然我趙軍將士比之更強,但死戰會帶來不小的傷亡。故而,我們要利用他們之間的紛爭,遠交近攻!」

趙詢點頭笑道︰「不錯!本王與軍務司的諸位也曾商議過,攻伐西域諸國,不當硬拼,要以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合縱連橫,可用。」

徐鄴接著說道︰「在這三國之中,高昌在北,焉耆、龜茲兩國在西,而這兩國之間,又矛盾重重,其中,龜茲國距離我們更近,所以,當聯絡焉耆國,共伐龜茲。至于高昌,如果能參與,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等我們將龜茲剿滅,再連上焉耆,北擊高昌。」

趙詢點了點頭,道︰「很好,魏子林,立刻派人去聯系這焉耆國,至于借口,就以龜茲無端攻擊我大趙過往商隊。告訴焉耆國,破滅龜茲,龜茲國土,其與我大趙共分。」

龜茲國,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東去焉耆國九百里,南去于闐國千四百里,西去疏勒國千五百里,東南去敦煌城兩千五百余里。龜茲國土產多稻、粟、菽、麥,饒銅、鐵、鉛、皮、鐃沙、鹽綠、雌黃、胡粉、安息香、良馬、封牛等物。

現任的龜茲國國王是訶黎,雖然不是什麼雄才武略之人,但也是一守成之君。不過,地處諸國包圍的他,守成之君也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尤其是東面的焉耆國壯大之後,龜茲國就屢屢與其發生邊界爭斗。

「大趙使者今日所言,你們也都清楚了?你們說,出兵還是不出兵?」一臉凝重之色的龜茲國國王訶黎對身邊的左右相國等重臣詢問道。

「大王,臣以為,不能出兵,這趙軍分明就是借口以攻伐我西域諸國。今日滅了焉耆,日後,可就是我們直接面對趙軍了。」相國白伊鄭重其事的回稟道。

「為何不出兵?這焉耆是我龜茲死敵,這數十年之間,不知道有多少龜茲將士與其交戰而埋尸沙場。現如今與趙軍聯軍,一舉將此敵滅除,還能平分疆域。至于趙軍,從過往商隊口中可知,他們中原王朝,還亂著呢,他趙軍,也不是中原王朝的皇帝。你說,他還沒有在中原拿下天下,會來打這遠離萬里之外的西域諸國的主意嗎?」另一人則表示了與白伊相反的意見。

「黎庶,你太小看了這趙軍了。趙軍滅掉鄯善、且未兩國,並治地為府,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扯著發白的胡須,白伊怒聲說道。

黎庶冷笑道︰「這鄯善、且未兩國與我們不同,他們本就是大燕疆域,被趙軍拿下,那也是理所應當的。」

「是嗎?可圖倫部被滅掉之後,那近千里方圓的地域,還不是被趙軍佔據?」

「那是因為圖倫部落先行突襲趙軍!」

「別吵了!趙軍使者說了,如果我們出兵,那就平分焉耆國土,並與我們定下盟約。如果不出兵,他們就去說服焉耆國,揮軍向西!你們說,我們能戰得過他們的聯軍嗎?你們可知,在敦煌周圍,趙軍已經聚集了十余萬士卒?」訶黎怒聲呵道。

「雖然這十余萬可能是虛數,但近十萬是少不了的。如果我們不同意,可與趙軍相接的焉耆國並不是也不同意。他們面臨趙軍壓力,說不定順勢而為,先滅了我們。」

白伊硬聲道︰「大王,趙軍不會與焉耆聯合的,趙軍此次出兵的借口,就是因為焉耆攻擊過往的趙軍商隊和趙地西涼百姓。如果聯合,他豈不是出爾反爾?」

「借口?」右相國黎庶冷聲道︰「你也知道這是借口,那為何不能找一個相同的借口攻打我們呢?在這幾年里,西域諸國哪一個沒有攻擊和劫掠過東面而來的商隊?至于是不是出爾反爾?如果焉耆國願為趙軍藩屬呢?」

「藩屬?」白伊等人頓時一震,這一個詞,多少年沒有出現了。在大燕中期之後,西域諸國就從來沒有成為誰的藩屬。但這也並不代表著他們無法接受。在大燕前期,大燕之前的大楚國,西域諸國都曾是東面漢人王朝的藩屬。

黎庶沉聲道︰「大王,臣以為,現如今的趙軍,也是想讓我西域諸國臣服與他,讓他恢復數百年前的情景。如此,不僅能使得西域諸國商道通行,還能讓趙軍之主聲望大增,有利于他爭奪天下。」

「成文中原王朝藩屬,也不是不能接受。如此,不僅能讓我們諸國平定,還能與漢人進行貿易,大利與我們啊。」

訶黎皺眉道︰「既然如此,那為何趙軍要滅掉焉耆國呢?」

黎庶沉聲道︰「無他,立威,殺雞給猴看,要讓諸國臣服,除了已經聚集在敦煌周圍的十數萬大軍之外,還要讓其他諸國看到他們的厲害。趙軍使者已經對臣說過,他們,需要的是過往商道的安全。此外,他們還想回復數百年前的大漢朝的西域都護府的舊貌,如有不從者,大軍討伐之。」

「黎庶,你是不是收了趙軍的好處,為何一直在幫助趙軍說話!」年邁的白伊見黎庶如此說,頓時怒聲到,「你竟然敢私自與趙軍使者會面,太大膽了。」

中年略顯微胖的黎庶冷聲到︰「白大人,黎某與趙軍之人會面是不假,但那是他們自己找上門的。試問,諸位大人之中,何人沒有被趙軍找上門呢?白大人,趙軍不也找你了嗎?只不過,你假惺惺的將之驅逐門外罷了。」

「難道白大人想讓我龜茲國與趙軍交戰,你才滿意?難道你希望看到焉耆與趙軍聯軍殺上門你猜開心?實力!我們能對抗焉耆已經不容易了,要是加上趙軍,哼……獲得真實的好處,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一個名義上的臣服、藩屬,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好了,別爭論了,出兵!如果能滅掉焉耆,哪怕是不分國土,我們也除去一大害。另外,告訴趙軍使者,如果他們無意侵擾我國,我國願意成為大趙藩屬。」龜茲國國王訶黎一錘定音道。

倒不是龜茲國王懼怕趙軍,而是這十余年間,不間斷的與焉耆交戰,讓龜茲國上下,已經厭倦了戰爭,另外,歸附大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如果趙軍回復舊日商道,對于龜茲國而言,也是一件大好事。

「黎庶,聯系趙軍出兵之事,就由你負責了。只要他們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就定下出兵盟約吧。」

焉耆國,下轄十五城,當然,與漢人城池相比,他們那里只能稱之為大鎮。不過,他們也擁有戴甲之士四萬有余。距離趙軍伊吾府最近的,則是瀾城,緣由是在其城池之外,有一條瀾河,以供城內百姓所需。

而伊吾府境內,已經進駐了七萬五千的趙軍大軍,兩鎮鎮軍和一衛近衛軍。趙詢、司徒亮、李塵風、魏子林、徐鄴等齊聚伊吾府府城之中。

「子林,聯系高昌國的情況如何了?」

魏子林搖頭道︰「情況不是很好,這高昌國無意與我們聯軍攻伐焉耆,並且,對我們要回復舊日大漢都護府的行動,表示極為不滿。高昌國國王甚至暗中示意,這西域諸國之間的問題,無需其他人來干涉。」

「此外,這高昌國似乎並不太將我趙軍放在眼里。說什麼昔日數萬涼州軍都一潰千里,我趙軍又能如何。」從魏子林話語之中可以听出,涼州軍在涼州西部諸府縣的所作所為,已經開始讓這些小國看不起了。想想昔日大燕開國初期,威震西域諸國,無不臣服的情景,諸人不由一陣嘆息。

「哦?看來,涼州軍在西域諸國的名聲還不小啊!不過,如此也好,讓他們小瞧我們,我們才能讓他們嘗到更大的痛苦!」趙詢不由暗自冷笑。

「不識抬舉!」司徒亮冷笑一聲,「好一個無需他人干涉!主公,以臣看來,等滅了焉耆,下一個目標就應該對準他了。」

魏子林接著說道︰「至于龜茲國,因為距離較遠,尚無回信傳達,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龜茲國已經收買了不少龜茲國重臣,我們聯合龜茲國出兵的行動,應該會通過。」

「此外,這龜茲國連年征戰,也是民生凋敝,對于我們給出的恢復商道的建議,龜茲國的官員和權貴,也表示極為熱心。」

「如此就好!不過,我們匯聚重兵至此,對面的焉耆國也有了準備。此次,我們要做好硬戰的準備。要打出我們大趙的聲威,讓西域諸國好好看看,我大趙可不是昔日的大燕,更不是退讓的涼州軍。」

「徐鄴,對面瀾城的情況如何?」

「回稟主公,瀾城已經匯聚了一萬的焉耆國士卒,而且,瀾城也在做防守準備。」

「一萬?看來,這焉耆國還真的將我們當成涼州軍了。司徒亮沉聲到,「此戰,不僅要打,而且必須要快、狠、猛。一次將這焉耆打怕。只要瀾城迅速被攻下,下面,我們行動,不管是北面的高昌國還是西面的龜茲國,都不敢對我們有什麼想法,而龜茲國更會盡心盡力,對于日後我們要攻伐高昌國的提議,也方便許多。」

「等龜茲國的消息傳回,我們就開始行動!對了,震天雷此次也要用出來,讓這西域諸國好好看看,我大趙,可不是涼州軍。」

隨機,整個涼州西部,從敦煌至伊吾府全部都動作了起來。大軍調動,糧草物資也開始源源不斷的向著伊吾府運輸,管道之上盡皆都是運輸大軍物資的馬車。頓時,整個伊吾府周圍都開始熱鬧起來,不管是焉耆國還是高昌國,都加緊防備,同時派出大批的探子探查伊吾府的趙軍情況。

因為趙軍的西征,中原諸侯也開始了新的一輪動作。都沒想到,原先的雍王,現在的蜀王竟然是第一個揮刀之人,其竟然在司徒雷喪期之內,率先揮動大軍開始向東行動。交州進內的蜀軍開始從南向北攻打還在齊軍手中的交州部分。而益州和寧州之地的蜀軍,則開始向東,攻伐江州。

在揚州之地,齊軍再次與徐州軍,也就是現在的楚軍相斗與揚州東北之地。而荊州的唐軍,也開始向南行動,也開始攻伐江州,與蜀軍、齊軍相爭江州西部。

之所以楚軍和唐軍會如此迅速的開始攻伐,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一樣,那是因為兗州軍突然變成了趙軍。不管是楚軍還是唐軍,他們都與兗州軍相接,昔日彼此相等,但現在,他們卻發現,身邊與自己等同身份的兗州軍,現在竟然變成了北方猛虎,不能不讓他們心焦。

論誰都能看出,現在想要與趙軍相抗,除了南方諸侯彼此聯盟之外,就是吞並他人,讓自己成為南方霸主。可是,要想讓數路彼此仇恨很深的諸侯聯盟,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立刻出手才是最好的辦法。故而,得知趙軍西征,趙王親自出現在涼州西部的消息後,這些諸侯紛紛揮起了手中的武器。

「諸位,你們如何看?」司徒浩揚了揚手中的信函,詢問身邊的重臣。

「王爺,蜀王這是想讓我們當刀使,不可就此應允。」王府左丞王道說道。

「屬下倒是認為可行,如今我雍州之地,東面和北面是趙軍,西面的漢中王轄地,除了向南發展之外,再無出路。趙軍勢大,我們隨時都有天翻之險。如今蜀王從南牽制唐軍,我們從北向南,這倒是一個好機會。」王府右丞徐吉則表示了不同意見。

司徒浩手中不是別的,是蜀王司徒徹邀請他共同出兵攻伐唐軍的信函。對于自己所處的境地,司徒浩也是焦躁萬分,但他與其他諸侯不同,很難向外擴張。

徐吉是軍中出身,自然不希望此刻天下諸侯都行動之際,而己方卻眼巴巴看著,「主公,就算這蜀王有拿我們當刀使之意,但現在,我們除了向南之外,並無其他出路。再者,唐軍為了擴張,也為了與蜀王爭奪江州,唐軍大部都已經向南開進,駐守北方的較少。此次確實是一個機會,如果錯過,實在可惜。

王道皺眉道︰「臣雖然認為徐大人所言甚是,但我們手中的兵力,並不足于向南攻伐。因為我們還要防備北面和東面的趙軍,可動用的兵力並不多。雖然現在趙軍西征,注意力都集中在西面。可是,就是趙軍在北方諸州駐扎的軍隊,也遠非我們對手啊。一旦我們和唐軍焦灼與南線戰事,誰敢保證趙軍不會突然襲擊我們?擴張是好事,但卻不能因為擴張,卻丟失了根基啊!」

如此一說,徐吉也開始皺眉起來,他先前只想到了擴張,卻忘記了自己身邊還臥著一只猛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