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34章 諸王林立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林世文如此一說,司徒徹開始仔細思量起來。林世文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甚至是,在某種意義下,這種做法更好。

「主公,如此做,不僅能安撫麾下官員的心,還能將分裂雍軍等罵名,扔給他們二人身上。如果對方不同意,這些官員,該責怪的也不是主公,而是對方。」

「如果我們逼迫太甚,只能讓他們兩人組合在一起,合力抵抗我們。最終獲利的不是我們,也不是他們二人,而是其他諸侯。」

「司徒飛佔據雍州西部,司徒浩佔據東部,要說他們二人沒有一統雍州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外界的壓力太大,他們只會聯手抗敵。如果外界沒有壓力,那麼,他們就會彼此爭斗。坐享其成,可比勞師遠征要好的多。」林世文一字一頓的說道。

「如此……」[逐鼎]首發

「報……回稟大王,緹騎司緊急情報!」就在司徒徹想與林世文詳細探討此事時,王府親衛急匆匆奔了過來,將一封夾擊軍情遞了過來。

司徒徹當下拆開來看,片刻之間,臉色鐵青一片,「混賬東西,本王要親率大軍,征討他這不孝的叛亂之徒。」

「主公?你這是?」林世文見司徒徹臉色變換如此之快,也對其手中的情報大是不解。他不知道在情報之中究竟有些什麼,讓司徒徹如此暴怒。

「你看看……你剛才的想法,現在完全不頂用了。這司徒浩遠比我們想象之中的要可恨和奸猾!」司徒徹隨手將手中的東西遞給林世文,一臉的暴怒之色。

林世文將手中的東西打開一看,頓時也是大吃一驚,「這……司徒浩竟然……這究竟是誰的主意?如此,諸侯混戰又起啊。」

這上面沒有其他內容,也沒有司徒浩對司徒徹的刻意挑釁,但是,上面敘述著,身在洛陽,掌控這大燕國都的司徒浩,以皇帝的名義,下了新的聖旨。

雖然大燕現在的小皇帝不被任何人看在眼中,但皇帝就是皇帝,最起碼,在現在整個天下,還沒有人打明旗號的舉出反旗。當然,這些諸侯也不會將大燕小皇帝放在眼中。

但這個聖旨,卻會讓天下諸侯紛紛聞風而起的。林世文看了,也不由眉頭緊皺。

聖旨內容很簡單,但卻又非同一般。封王!大肆的封王,天下幾路諸侯,盡皆封王。其中,趙詢依舊是趙王,統轄北方;徐州李熾,被封為楚王,轄地徐、揚州;唐軍唐顯,被封為唐王,轄地荊州全部,江州一部;齊王慕容成,治地揚州、江州、交州一部;司徒浩,洛陽王,轄地雍州;司徒飛,漢中王,轄地漢中及周邊府縣;司徒徹,蜀王,轄地益州、寧州全部,交州、江州一部。

其實林世文和司徒徹並不知曉,如果不是司徒浩不想激怒司徒徹,只怕這分封名冊上,還有一個被司徒徹控制起來的司徒泰。

「主公!這次麻煩了!」林世文苦笑道。

司徒徹冷聲到︰「麻煩?有什麼好麻煩的?這小皇帝的聖旨我們會在乎?管他分封什麼,我們拿到手的,始終是我們的。他們想稱王?哼……等三個月一過,本王親率大軍北上,定要親自斬殺這兩人。」

林世文搖頭道︰「事情並沒那麼容易!主公,雖然小皇帝誰都不在乎,但是,這聖旨卻給了很多人好處。而唯一能對司徒浩產生影響的諸侯趙詢,又沒有承受任何損失,趙詢自然不會反對。那麼,其他諸侯,除了我們和齊軍,都會表示承認的。甚至是慕容成,也會表示承認,否則,他丟失的轄地,可就再也不屬于他了。」

「那麼,最後只能成為我沒孤軍作戰,除了我們反對,其他諸侯都贊同。雖然我們不在意這點,但是,我們佔據的江州一部和交州大部,卻也在唐軍和齊軍的轄地範圍之內。要是我們對北方用兵之時,唐軍和齊軍,也會對我們後方進行襲擾,甚至是,司徒浩會再次以聖旨的名義,號召唐軍和齊軍對我們動手。」

「現在的齊軍,已經不復昔日那般強大,是所有人的敵人。而我沒佔據江州一部和交州大部之後,反而成了南方最強大的一方,對齊軍和唐軍,都有威脅。」

「內部不穩,外敵加身,主公,此時此刻,切勿急躁啊。司徒浩這一手,確實讓所有人難以應對,讓我們無法下手。不過,自此之後,大燕也就不復存在了。諸王林立,誰能號令群雄,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林世文苦澀的嘆息道。

「不對呀,這里面怎麼沒有兗州軍?」忽然間,林世文愕然發現,天下諸侯都在其內,卻沒有兗州軍李豐的名字。

「難道?不會吧!」頓時間,林世文心在又產生一個想法,讓他渾身發涼,冰徹刺骨,深入心脾。

「怎麼?有問題?」[逐鼎]首發

「主公!」林世文深深的吸了口氣,一字一頓的說道,「天下局面要更改了,兗州軍沒出現在這分封名冊上面,只能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兗州軍已經投靠了某一方諸侯。否則,以現在的兗州軍,司徒浩豈敢如此疏忽?兗州軍就在洛陽身側,隨時都能對雍州動兵,不管如何,司徒浩也不敢如此將之疏忽。」

「這……」司徒徹也是渾身一震,一想到趙軍現在的實力再加上兗州軍的實力,如今,趙軍已經佔據半個天下了。

「難怪兗州軍一直都是按照趙軍的新政在轄地內實施,原來,他們早就和趙軍有勾結。可是,趙軍是如何說服一方諸侯拱手而降的呢?」林世文喃喃自語,心在的一些想法,頓時涌上心間。

見司徒徹被自己所言驚的臉色驟變,林世文連聲道︰「主公勿憂!不管情況如何,我沒與趙軍相隔甚遠,就是擔心,也是與趙軍相接的幾路諸侯擔心。所以,臣下先前所言,則是我們此刻最好的應對之法。」

「主公新近主掌大權,內部尚且不穩,周邊還有我們的死敵齊軍。當務之急,一邊與司徒浩、司徒飛以先王仙逝,不宜動兵戈為由,以與之交好。一面換回我方官員家眷,一方面,則讓其充當我們北部防線。」

「另一邊就是整軍備戰,我們需要進攻的方向不是北,而是東。趙詢已經佔據北方,如果我們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佔據南方,則很難與趙軍對抗。」

當然,林世文也知道,己方已經落後與趙軍許久。但除了快速行動,在趙軍攻伐其他諸侯之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整個南方之外,他根本沒有辦法與越來越強的趙軍相抗衡。除非是聯合南方的其他諸侯,但,這可能嗎?一張聖旨,就會讓南方諸侯就此動蕩,聯合?談何容易……

大燕小皇帝的聖旨傳至各地,各地諸侯想法各異。但,除了齊王慕容成和蜀王司徒徹之外,其余諸王,都表示領命。而北方霸主趙王沒有做任何回應,但不回應也相當于沒有反駁。于是乎,這張聖旨就這般生效了,頓時,整個天下,諸王林立。

但諸位諸侯,也因此對趙軍更加戒備。無他,只是因為分封諸王聖旨下達之後,其中有一個諸侯卻不在其列,隨後不久,這兗州軍境內諸府縣城池,原兗州軍的大旗,全部在一夕之間,變換成了火焰麒麟旗。

天下諸侯頓時大驚,這才明白,原來這兗州軍已經臣服在趙軍之下,故而,這分封之事,並未將兗州軍列入其中。而從分封諸王的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既然司徒浩能得知兗州軍臣服趙軍而不列其名,那麼,也就是說,此事趙軍也參合其中。這分封諸王的事情,得到了趙王的應允。

想來也是,趙王側妃乃是宣武帝之女,按理說,也是現今的長公主。如果趙王不允,或者司徒浩沒有暗中預先與趙軍商議,那麼,趙軍隨時都有可能揮軍而下。清君側,趙詢可是有著很充足的理由的。

而在趙軍這里,是不是將兗州軍融合進來,各有爭議。有人認為兗州軍可以作為奇兵,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兗州軍一旦歸附,勢必會讓諸侯警覺,甚至停下內斗,轉而對抗自己。

另一些人則有不同的看法,兗州軍和趙軍現在已經開始深入的融合,就算其他人不知曉二者的關系,但也能探查出,兗州軍已經開始向趙軍靠攏了,最起碼,臨近的諸侯都不會將兗州軍看成朋友,而是以敵視的姿態看兗州軍。兗州軍與趙軍走的太近,奇兵怕是不成。此外,一路諸侯上下只能一體,絕不能分成數股,如此,只會讓體系混亂,甚至可能引發分裂。

趙詢和政務司、軍務司各部商議之後,認為分封諸王是已經確定下來的大體方向,目的是為了將南方諸侯攪亂,讓其繼續相斗。這兗州軍也是一路諸侯,不能沒有封王。但兗州軍卻是趙軍體系之中的一份子,焉能再另立一方?雖然兗州軍之主是趙詢另一個身份,但本是一體,卻要分為兩部,對趙軍不利,甚至可能產生極不好的後果。

故而,就順勢將兗州軍納入趙軍體系之中,開始有條不紊的整編。因為大體之上,兗州軍也是按照趙軍的政策施政,兗州軍軍官,大多都是趙軍派出,所以,整頓並不是很困難。

「如何,兗州軍合並,沒有什麼問題把!」趙詢笑著詢問負責政務的裴毅。

「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兗州軍融入我沒趙軍之中,也讓其他諸侯,特別是豫州周邊的唐軍、齊軍、徐州軍,也就是楚軍,都開始在邊界之地,加強了戒備。」對于現在將兗州軍融入趙軍之中,裴毅還是感覺有些不妙。在他看來,應該等諸侯再次開戰之後再站來此舉行動。

趙詢笑道︰「無妨,讓他們去防備也好。我沒接下來的行動,除了安撫涼州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向西。如果這些諸侯因忌憚我們而不敢輕舉妄動,那對我們也是有利的。」

「另外,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動靜,這些諸侯也許會停止紛爭,甚至聯手對抗我們。但我們接下來則是重心向西,那麼,這些諸侯定然不會沉下心來。」

「我大趙已經佔據天下半部,如果他們還是無動于衷,那麼,遲早會被我一一吞並。如果我們重心轉移,這些諸侯王們,就會急不可耐的想要將其他人除掉,成為整個南方的霸主。或者,讓自己的實力更強,勢力更大,方有與我一較高低的可能。」

司徒亮冷笑道︰「這些人還想成為南方霸主?如果是司徒雷沒有死,或許有這個可能。當初天下三大諸侯,主公、司徒雷、慕容成,可結果,慕容成被諸侯聯軍討伐,損兵折將,轄地丟失半數有余。司徒雷終究年邁,依然死去。而唯一能在實力上與主公相差一籌,也是現在諸侯之中,最為接近的雍軍,也已經被拆散成三部。」

「天下諸侯,已然無人是主公之對手了。這些所謂的王,都是被這個位子迷住了眼楮的蠢蛋罷了!」司徒亮絲毫沒有將這些諸侯王放在眼中。[逐鼎]首發

趙詢搖頭笑道︰「好了,再這般說下去,本王都成神人了。對了,涼州現在已經納入我們管轄,我沒就要將其利用起來。涼州地處西北,環境較之中原,遠遠不如,所以需要付出的更多。此外,這涼州境內的管道,也要盡快修整齊備。這里的管道,不僅是為大軍後勤服務,也為涼州日後商道提供助力。」

「那司徒徹呢?有沒有因為司徒浩的此次行動,而采取什麼手段?他是新任雍軍之主。現在卻被奪了雍州,改封蜀王,不會沒有任何反應吧?」

司徒亮苦笑道︰「不知是司徒徹手下有能人,將司徒徹勸住,還是我們將兗州軍吞並,一舉拿下兗州和豫州,讓其感到我們帶來的壓力。這司徒徹竟然接受了司徒浩的分封。此外,還以司徒雷過世為理由,與司徒浩、司徒飛暫時以和相處。」

聞言,趙詢不由一愣,有些惋惜的說道︰「本欲讓司徒浩和司徒飛聯手與司徒徹對戰,在東南之地,昔日徐州軍,現在的楚軍和唐軍與齊軍交戰,如此,整個南方就現如今混戰之中。卻沒曾想,這司徒徹竟然能忍了下來。」

想了想,趙詢又道︰「本王記得,司徒浩手中可是有不少司徒徹的蜀軍之中官員的家眷,難道這些官員就沒有在司徒徹眼前哭訴?司徒徹要想讓這些官員安定,就不能不管不顧才是。哪怕是司徒徹昔日身為王子的嫡系親信,也有不少人的家眷是在洛陽的。」

司徒亮道︰「司徒徹停止對司徒浩行動,默認司徒浩佔據雍州,也默認司徒飛佔據漢中和長安之地,司徒浩那里還想非要與司徒徹斗到死?司徒徹的實力,司徒浩現在已經很清楚,他與司徒飛聯手也不是敵手。此外,我們趙軍也是司徒浩的一大敵人。他不能無視,尤其是我們收納兗州軍之後,司徒浩就更不敢輕言動兵了。現如今,司徒浩周邊,東面和北面是我們,西面是司徒飛,南面是唐軍,除了一面稍好之外,三面皆敵。」

對此,趙詢微感可惜,但旋即就將之放置一邊,笑道︰「看來,我們的強大,也是影響他們決策的重要願意。無妨,現在他們不爭,不代表以後也不爭。此外,司徒徹如果不北上,那麼,其只能向東。」

「蜀軍東部,除了齊軍就是唐軍,他們三方相爭,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不過,沒了司徒徹的制衡,我沒在與南邊與雍州交接之地要加強戒備。雖然不懼怕,但也不能大意。」

說完,趙詢指著身後的大燕地圖的西北方向,沉聲道︰「我們的目標,則就是他!在大燕前期,大楚前、中期,這里都曾是中原朝廷的轄地,哪怕是名義上,他們也是朝廷的轄地。現在,大燕沒落了,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這西域諸國在我們邊界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這里,你們都不陌生,在數百年前,這里是西域都護府轄區。我們要做的,就是再一次將這些地域納入我們掌控之中。這里也曾經是名盛一時的絲綢之路,但現在卻已經被斷絕,我沒要做的,還要將他重新回復回來。讓這路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的貿易成為我大趙昌盛的兩根財政支柱。」趙詢犀利的目光看著西域諸國的方位,正色對諸人說道。

趙詢一番話,讓財政司、稅務司等官員都頓時目光熱切起來,就是負責大軍後勤的後勤司也不由眼光閃爍。

「裴毅,魏子林在涼州準備的如何了?還有,我方大軍所需的物資,都是否準備妥當。」趙詢沉聲詢問道。

「回稟主公,魏大人在西部諸府縣已經準備了數月之久,在這數月之內,各地官道都加以修繕,此外,敦煌城也是大大擴建。在這幾個月里,大批的糧草物資都已經運至敦煌城存貯。」裴毅詳細的將涼州西部的情況說與諸人細听。

「很好,按照預定計劃開始行動吧!」思慮了所有問題之後,趙詢指著地圖上西域諸國的地方沉聲說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