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595章 北歸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2-11-17

博平城城樓之上,趙詢正在查察城牆修繕工作。按照預定計劃,先行要做的就是加高加厚城牆,隨後再在博平城北面兩側,各修建一座小型衛城,駐守士卒,以護衛博平城安全。

「將軍要丈量田畝、清查人口、減租減賦、流籍編戶、統一商稅?」被趙詢正式任命為歸山陽府統轄的博平縣令衛忠听完趙詢所言,失聲說道。

趙詢點頭說道︰「沒錯,我軍在敵後的行動,想必你也知道了。之所以能獲取勝利,讓群匪壯大,最根本的緣故,還是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豪族大戶,私佔田地無數,私養家兵,視唐軍官府與無物。」

「此次我們從泗陽縣遷入百姓八萬有余,再加上從唐軍之地自行流入,將近九萬人。我準備在博平縣也留下萬人,算是經營博平之地,總不能讓博平連自己都養不活吧。」

「可是……」衛忠還準備說什麼,但被趙詢打斷。

趙詢沉聲道︰「博平遭遇唐軍圍城半月有余,周圍鄉堡村鎮,盡皆毀壞。除了有主之地之外,其余的,都收為官府所有,同意分配。各地鄉堡,一律不得私自蓄養私兵。就算是有,也需要有都尉府派人監管。旦有不服者,一律以勾結敵軍論處!」

「好吧,既然李將軍如此說,下官定能辦好。說實話,對于這些鄉堡大族,下官對其也沒有好感。博平施行此種方針,倒也沒什麼大問題。但看將軍之意,似乎還準備在泗陽縣境內實施?」衛忠笑著說道。

趙詢沉聲道︰「為百姓故,不得不為,不得不做。再為自己故,也不得不為為不得不做!」

「對了,山陽府會派來近百年輕小吏,他們對于處理各種事物,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的施政經驗,將他們安排在各處,我不希望博平官府,再和以前一樣,是個擺設。施行新的政策,就需要用敢為之人。」

「下官領命!將軍如此說,下官也就放心了。經歷半月的大戰,博平縣內還存在的官吏,已經是寥寥無幾了。」衛忠沉聲說道。

見衛忠如此說,趙詢淡淡的詢問道︰「我記得衛大人應該也是大族吧,在博平除了家財萬貫之外,還有良田萬頃,雖說因為唐軍南侵,而導致暫時荒蕪,但現在唐軍退卻,這些良田還是能收回來的。此外,城西紫林鎮衛家,可是擁有鄉勇五百余,皆是精銳之士。衛大人願意實施對山陽府下達的軍令?」

衛忠見周圍除了趙詢和其身邊的十數護衛之外,並無他人,輕笑著說道︰「李將軍也不是山陽府的人吧?此外,現在山陽府之主風子鳴風大人,只怕也是在遵從李將軍的意思辦事吧?」

趙詢淡淡一笑,側過身來,看著遠處正在忙碌的百姓,隨意的說道︰「哦?衛大人此話何意?」

衛忠見趙詢沒有生氣、提防之意,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道︰「我觀將軍所行政策,基本上都與北方相同。」

「這樣代表不了什麼,現如今,諸方勢力為了發展實力,鞏固地方,紛紛都在效仿彼此之間有利之處。我這效仿北方,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趙詢笑著說道。

衛忠看了一眼趙詢身邊的士卒,道︰「可李將軍帶兵方式也很特別,尤其是麾下軍官整頓軍隊之後,首先做的並不是繼續訓練,提高戰力。而是和北方一樣,講述軍規軍紀,戰軍列。雖然其他軍隊也都效仿過如此,但能堅持下來,讓身邊士卒和將軍身邊的親衛一樣,站在原地紋絲不動半個時辰者,少之又少。」

「諸方勢力實行新政者麼不在少數,但能狠下心,直接向大戶動手者,卻是不多。雖然他們都對這些大戶、宗族勢力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不想影響勢力範圍內的動蕩和使得這些大族流落敵方,都不會很快直接的動手。」

趙詢笑道︰「如此,衛大人應該向這種勢力投靠才是,在他們手下,你才能獲得更快的提升空間。」

見趙詢如此說,衛忠心中一喜,這就說明對方正如自己所料,來自北面。

「表面上看,確實如李將軍所言,投靠他們或許能提升的更快。但博平除了能被靠唐軍,南靠兗州府軍和東靠徐州軍之外,再無他人。而這三方勢力,與北方相比,差之甚遠。此外,守城之戰後,我城外良田,已經被毀,佃農已成流民,疑惑死亡。莫說收租,就是佃農想要租種,只怕也沒有可用之物。在者,無論是哪方勢力,現如今都在暗暗打壓我們這種小族主意,短期內,是能爬的很快,但也有可能一夕之間,飛灰湮滅。現如今唐軍不就在借助群匪之手,在清楚地方大族嗎?」

「此外,因為唐軍來襲,我族內鄉勇也所剩無幾,只怕現在已經被將軍麾下或吸收,或給予**戶籍,已經不復往日之盛了。唯一沒有損失的,反而是設在城中的鋪子。雖然因為大戰,戰事經營不善,但只要停戰,再加之將軍的統一商稅,很快就會興盛起來。另外,家族之中,諸位長輩,都看好山陽軍,而非唐軍和兗州府軍。」

趙詢笑了笑,沒有說什麼,他知道對方所言,大部分是真的,看好的也不是自己,而是北面的驍果軍。此外,他們更怕的是如果現在不合作,很快新的縣令就會到職,將他們這些大族一網打盡。要說山陽軍麾下諸地那里最好清洗,非屬博平為甚,畢竟,一番大戰,大族勢力也耗得差不多了。當然,這里是指手中掌握的敢和官府對著干的勢力以及關系網,而非錢財。

衛忠很清楚,被對方派來的近百小吏,只怕就是真正掌控全縣政務的。

「衛大人,想要得到認可,就要做到實處。我們只看政績,不看身份。不過,衛大人的誠意,我記住了。」趙詢淡淡的說道。衛忠如此說,也就是在向自己表明,他衛家,願意帶頭擁護他趙詢定下的規矩,也會按趙詢的規矩在博平施政。

趙詢在博平逗留了兩日,將左都留下,以魏東為博平留守,負責博平縣的防衛,同時,也配合衛忠實施新政。為了防御唐軍,趙詢也將手中的戰馬,留下了千匹與左都。隨後,就帶著第三都,回到了巨野縣。

「主公此次在梁州府南部,可謂是聲明大震吶,帶領三千余殘軍,殺入唐軍後方,洗劫財物、兵甲器具,兩次拿下敵軍泗陽縣,領兵之能,屬下佩服啊。」

「風子鳴,風大人,你什麼時候也開始學會拍馬屁了?」趙詢笑著說道。

「不是屬下拍馬屁,也正是因為大人的行動,使得徐階不敢輕易對相接的山陽府有任何軍事上的舉動。對了,主公還從泗陽縣偷回來了八萬百姓。嘖嘖,正是了得啊!」風子鳴大笑著說道。

將風子鳴如此,趙詢也大搖其頭。

「對了,此次隨冀州商隊而來的吏員有多少?安排的如何了?」趙詢想起那近百派到博平的青年吏員,不由問道。

「從幽州一共來了五百余人,現在除了五十余人留在巨野縣之外,其余都被派往各縣,博平最多,派了八十余人。」風子鳴收起笑容,一本正經的說道。

「五百人?看來不少啊!」

「是啊,屬下也沒想到,主公麾下竟然培養著如此多的年輕吏員,雖是小吏,但卻是真正決定一地的權柄啊。這些人似乎都有一些施政經驗,主公,他們是從驍果軍治下抽調的?」

趙詢搖頭說道︰「不是,是從青年近衛軍之中選拔的。」

原來,因為統一有都督府之內的內務府收養孤兒,年齡大小不一,體質也強弱不等。趙詢就將之分為軍隊和吏員兩類,軍隊自然就是青年近衛軍和少年近衛軍。其中思維敏捷者,可以繼續入武備學院學習,出來則成為低級軍官,甚至更高。吏員則是經過那些被趙詢免職的原朝廷官員做西席,教導之後,跟在地方官府實習一段時日之後而成。

想要在地方實施新政,想要徹底的掌握地方權利,沒有自己人,那是不行的。除了這些吏員之外,還有青年近衛軍的士卒,也在暗中往此地而來。青年近衛軍是十六歲到二十歲之間的年輕人,經過系統的訓練後,他們比之這些府軍來說,更像職業軍人。

「主公要在山陽府全境實施新政?」

「沒錯,怎麼,難度很大?」趙詢反問道。

風子鳴搖頭道︰「這倒不是,地盤越少,實施的越早,難度越小。兗州府大戰,北方又是敵軍唐軍,他們除非想要尋死,否則決計會配合的。另外,按照主公的吩咐,我們也是溫和的施政,倒也不會出現無力反抗問題。只不過,也正因為兗州府大戰,如果此時忙于實施新政,拖了軍隊的後退,那我們想要在此戰之中謀取好處,只怕更難了。」

趙詢沉聲道︰「謀取好處是一定的,但短期里是不行的。只能等著三軍苦戰力竭之後才可,才不至于遭遇對方的強烈反擊。另外,我們也要看齊王的回應,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將趙詢定下了主意,風子鳴也不再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他也知道,趙詢言之有理。

「司徒雷不動則已,一動就將慕容成給將了一軍。也不知道慕容成會如何應對?」

趙詢微微皺眉,道︰「這個司徒雷,果然是老謀深算。完全就是將徐階、徐州軍和武衛軍、慕容成為框在了一起。算了,不去想了,現在該煩惱的是慕容成,而不是我們。坐看風雲,等著他們大打吧。這里交與你了,我離開北地已經時日不短了,也該回去一下了。」

…………

趙詢要回到幽州,除了離家許久之外,也因為遠洋航行的商隊順利返航了。怎麼說,這也算是開闢了海上商道,也該有新的規劃了。這些復雜的事情,依靠信息傳遞,自然是不行的。此外,離開太久,對于穩定自己的權利,也是不利的。

回去倒也不是很麻煩,但也不是很容易,要西進兗州府,過黃河,進入冀州,隨後就是自己的地盤了。趙詢經過兗州府之時,就發現,因為大戰,兗州府的百姓,也開始紛紛遠離。不得不說,因為驍果軍對百姓優待的名聲之外,很多百姓都度過黃河抹去冀州而去,希望在驍果軍治下求生活。

對于這些,趙詢自然是滿意的。畢竟,北方人較之南面,還是要少的多。雖然自己這數年里來,不斷的吸收難民,但還是比不上南方諸州。也就是比之涼州、寧州好些,不過,現在冀州、青州和幽州,平均人口已經超過了雍州。這也沒辦法,誰讓近年來,連續數年西部大旱,使得雍涼之地缺糧,百姓不得不月兌身求活。

直到通知了幽州之後,到達了冀州城,趙詢才打明旗號,在軍隊的護衛下,一路巡視,一路未停的奔回了幽州城。

趙詢進入幽州城之時,已經是彎月升空,不過鄰近十五,月光倒也正明亮。

大都督回城,城內文武諸官,早就在城門口相迎,借著月色,看到徐沁憐、蘇冉、李欣顏、蘇紫煙、如玉、阿斯麗和阿斯泌正站在城門口外往自己這邊翹首而望。文武諸官,則位列兩側,側後而等候。

因為騎兵相報,她們自然是早就等候在此。

相別已是半年之久,每有信使過來,都會有諸女的書信和一些手工制作的禮物,只是趙詢事務太多,有來回奔波,也只是間或寫一封書信,帶上所有人的名字,讓信使捎回去。想著自己在外征戰半年,她們在幽州城也是擔驚受怕了半年。

待趙詢走到近處,幾女反倒壓抑住激動的情緒來,斂眉垂的,將相思藏在盈盈相望間。倒是阿斯麗和阿斯泌沒有什麼顧忌,也沒有漢人那般含蓄,淚眼汪汪的看著自己。

城門周圍里許之地都是森嚴將卒,親衛營、第二府軍,近在周圍護衛。都督府內衛也出現在城門之下,諸女身側。

諸女再有百般相思,但在外人,特別是在諸多部屬面前,她也是斂身先施禮︰「妾身徐氏見過夫君!」諸女緊隨其後屈身一禮。

「見過爹爹!」

「屬下見過主公!」

「你們辛苦了!」翻身下馬的趙詢輕聲對諸女說道,隨後又對幾個孩子說道︰「回去等著領禮物吧!」最後又大聲道︰「諸位辛苦了!回城!去都督府,諸位共飲!」

「吼……吼……吼……」

連續三聲吼叫,不用說,這就是大都督府的三支無法無天的大老虎。一般情況下,三只老虎都有專人蓄養,不會輕易傷到人畜。

「這麼大個了!長得真快!」看著和其父母一般大小的毛毛,趙詢模了模其腦袋,不由的感嘆道。

很顯然,毛毛這個變大了的大家伙,還是認得和自己呆了數個月的主人,伸出大舌頭在趙詢的手上舌忝了舌忝,又在其身上磨蹭了幾下,以示親熱。

一夜主臣共飲自然不必細說,接下來只是回內府與諸夫人共敘相思之苦。趙詢也將自己在兗州之地的行動,講于諸女听,一夜相敘,其中情誼深含,自然更難以言表。

趙詢先是統籌的處理了一下驍果軍的政務之後,就接見了海商張雲琪、顧飛二人,他們二人也是白羽商號和內務府的人,也是此次海貿的探路者。經過二人的敘說,趙詢也對海貿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得不說,不能小看利益的吸引力。在印度、波斯、斯里蘭卡、阿拉伯等地,早就有揚州、交州海商出沒,縱橫往來,生意甚是火爆。甚至于,在廣州及東南沿海地區。有許多從海路上來的大食商人。他們成立特別的居留地。叫「蕃坊」,在當地影響很大。

當然,海上貿易的風險是很大地,大海航行不同于內河,風浪不定,人員時刻都有生命危險。如果不是熟悉海上航行的人,極有可能尸骨無存。就算是張雲琪、顧飛他們此次,也多次遭遇大風大浪,險些遇難。但是,巨額的利潤,還是刺激了不少商人鋌而走險。按照兩人的大船運載量來計算,每年至少能掙十數萬銀幣。銀子,這可是貨真價實的銀子啊,有誰不眼紅呢?

听聞交州之地的海貿發展,趙詢不由嘆聲說道︰「唉……還是豈不太晚!」

張雲琪、顧飛也深有同感,張雲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與南洋海貿,我們沒有揚州、江州和交州的便利。想當初,交州之地,也不過是荒蕪之地,哪怕是前朝在海貿興盛之前,也依舊不過是貧瘠之地。那廣州府,昔日也不過只有百姓二十余萬人,但現在呢?足以和中原大府相比,甚至更甚。也正是因為如此,交州都督,也有心和自己北面的佔據荊、江、揚、豫州的齊王抗衡。當然,我們除了和南面海貿之外,還是可以與東面的夷州、新羅半島貿易。」

趙詢暗暗嘆息,這地理上的差距,那時沒辦法彌補的。海貿興盛,自然造船業也就發達,對于海軍和水軍來說,這都是極為有利的事情。當然,更重要的是,稅收就高,經濟也就繁榮。要不然,齊王慕容成怎麼會放棄在朝中和司徒雷相斗,反而要親身到揚州,主持江州的收復行動呢?還不是因為這地方對他很重要。

「你們是否遭遇揚州海軍的攔截?」趙詢又想到了一個問題,急聲問道。在驍果軍之中,海軍和水軍已經正式分隔開來,各自性質不同。

「未曾!我們未曾在江州、揚州靠岸,就算是補充淡水和食物,也是在交州進行的。不過,路經揚州外海之時,也遭遇了揚州海軍。但對方只是簡單的巡查,收取了一些錢財之外,並沒有對北上的海船進行攔截。」

趙詢暗暗點頭,如此,他就放心了。畢竟,他也沒有攔截從揚州、江州甚至是徐州北上日本、新羅半島的海船,只要不是可以破壞,任其航行,哪怕是靠岸補充食物和水,都是允許的。甚至于,趙詢還給巡視的青州海軍下過軍令,巡視途中,遇到遇險海船,無論徐州還是揚州,都給與救援。其中先後就救過數十艘遭遇風暴、遭遇海盜襲擊的海船。

對于趙詢來說,他們只是商人,只要不給自己正在交戰的敵對勢力販賣武器,都是允許的。像上次攻打青州武衛軍,也就是唐軍之時,封鎖海域,禁止南方海船給武衛軍運輸補給,那也是先行通告、警示,允其在己方海港停靠,販賣貨物或者離去。在勸解無效的結果下,才一律懲處。當然,運輸物資要是兵甲器具,那就會直接沒收。

想來,也正是因為此,己方南下的商船才未被攔截。畢竟,正常的商業,對彼此雙方都是有利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