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533章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2-09-27

「主公,趙王啊!怎麼樣?有何種感想?」司徒亮笑著說道。

趙詢聳聳肩,不以為然的說道︰「有實力了,不是王也是王,沒勢力,就是稱帝又如何?出頭的椽子先爛,我們吶,還是坐著看戲吧!」

稱王?蜀王可以稱,但北方這地方還真不行,畢竟身邊都是各方勢力,搞不好,在朝廷免罪再加上一些誘惑下,這些人就會朝著自己出手的。誰讓驍果軍最強呢?只有剪除最強的,其他人才有希望,不是嗎?趙詢猜測,要是他現在稱王,搞不好,朝廷誰也不顧,直接大軍清剿,甚至可以赦免其他諸勢力的一切罪責。

果然,在張衍發布公告之後,朝廷大軍行動就緩慢了許多,原本準備調動的各地大軍,也紛紛駐留原地。特備是豫州、雍州等地的軍隊,都停止了調動。畢竟,在張衍這一嗓子喊下去之後,北方諸勢力都浮出水面,讓所有人都看到,原來,在一些人的搗鼓下,洛陽以北,竟然有如此大規模的敵對勢力。誰敢輕動?誰負責得起國都被破?

雖然知道各路大軍殺入雍州是不可能的,但不能不防。尤其是,如果大軍征討蜀國,那北方諸勢力就有了機會。遠的不說,就是冀州的驍果軍,也足以讓司徒雷和慕容成頭痛了。更讓他們頭痛的是,這蜀王的口號是殺入洛陽,清君側,誅奸邪!誅殺誰?當然是誅殺他們著掌控洛陽局勢的人。如果雍州之地防御薄弱,誰敢保證驍果軍不會南下進攻?

除了這麼一個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寧州在益州之南,是司徒雷勢力範圍的後方。現在,司徒雷正忙著對自己勢力範圍的各州府縣進行掌控,甚至連殺子之仇的驍果軍都拋到一邊。現在益州之南出了問題,司徒雷自然緊張不已,可慕容成卻巴不得司徒雷後方大亂。

說到這勢力範圍,還是當初二人爭權奪勢,劃分出來的地盤,所化各州,其官員任命,各有兩人把持。這些州府,都是兩人的勢力範圍,還不算是兩人的嫡系勢力。現在兩人分別在忙著整頓各地的勢力,都巴不得對方內部大戰。只不過這張衍直接稱王,才使得慕容成配合司徒雷進行行動,主力依舊是司徒雷的人。

被張衍點明的幾個人,沒有人回應,該干嘛的還在繼續干嘛,似乎沒有听到外界的傳聞。唐顯、李熾以及齊王大軍,依舊在紛戰不休,只不過,比之開始,這已經小了許多,大多都是小規模的戰斗。驍果軍依舊在吞並和消化著青州之地,並州北方的鎮北將軍,大肆擴軍,似乎已經和突厥人勾搭在一起。

大規模的停戰自然是與天氣有關,畢竟,冬天來了,可不是大戰的時機。但無論如何,北方諸勢力的無反應,卻讓司徒雷大意不得。他司徒雷是靠左相之位發家的,在沒有真正掌控西部各州之前,洛陽要是出了問題,他司徒雷一夕之間,就會一文不值。當然,如果真正的掌控了東部諸州,洛陽他自然可以拋之不顧。他和慕容成不同,慕容成是齊王,是皇親。在朝中大權或許不如他,但身份卻擺在那里,隨隨便便就能號召一大批忠于皇室的人。所以,他司徒雷比慕容成更希望洛陽安全,更希望皇帝安全。

無論如何,征討還是要繼續,但是比之開始準備行動的軍隊,不知道少了多少。征討逆賊張衍的責任,則有司徒雷操辦,兵力主要來自涼州和益州。不過,想來涼州的軍隊呀趕到寧州,怕是需要道明年春天之後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天下,連老百姓都沒得吃,又因為各地戰亂四起,盜匪聚眾,天地荒廢,不知道多少田地被荒蕪。想要真正的大戰,一時半會,難!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就到年底。驍果軍連續三個多月都在休整,到也沒有意外發生,趙詢現在就在忙著兩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和軍隊有關。

驍果軍在征討青州瑯琊府衛軍之時,納降並接納了一萬三千合格的老卒,在三個月的基礎訓練之後,正式成為驍果軍士卒。此外,青州的臣服,也使得驍果軍的兵力大增。如今,已經多出了數萬人,再加上青年近衛軍,以後的兵馬會更多。當然,趙詢不是嫌棄人手太多,而是向合理的編入驍果軍體系,不會導致軍隊強弱不一。

詢問各方意見之後,軍務司才商量出大致方案。

「在府之上,在擴大一個單位?」

「是的,主公,雖然一府兩萬人已經不少,但現在每一次作戰,都需要數支隊伍參與,一府之數,太少。如今,我驍果軍佔據幽州、冀州、青州,北定五府和北胡諸部,不要說現在二十余萬人,就是翻一倍,我們也養的。其中,騎兵每都增加l兩千人,一都尉五千。四都為一部,兩萬人。」司徒亮沉聲說道。

「騎兵是該擴充了,我們現在不缺戰馬!那各府府軍的整編計劃是?」趙詢笑道。

「在府之上,再設一單位,兩府為一單位。驍果軍合計十府,就以十單位計,這些兵馬足以我們征戰北方之用。雖然現在還無法供應,但同樣,我們現在也不能一下子就補齊這十個單位,二十府的軍隊。」

趙詢沉吟片刻,道︰「這樣吧,府之上就為衛,一衛兩府,分為左右兩府。其中,這一萬三的昔日衛軍士卒,就拆開補充到第十府、第八府之中,先將這兩府的戰斗力提起來再說。其余的,諸部進行。對于青州府軍的整編,現先挑出合適的人,在將其安置在新兵營訓練三個月之後,再加入驍果軍之中,成為正式的我軍士卒。要記住,寧缺毋濫,決不能出現不合格的情況。」

軍隊的事情還是好辦的,只要定下基本方針,照著實施就行,在軍隊上,可沒有什麼好講價的和難以明確的軍令出現。但另外一件事,卻讓趙詢有些難以決定。甚至是,在最初听聞之時,還被嚇了一跳。

政務司的官員,在年底向趙詢上述建議,來年修運河。趙詢一听,直接就想到了隋煬帝。修築運河?那是舉國之力長期而為,可不是我們能做到的。趙詢還以為這些政務司的官員是不是因為要過年了,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後來仔細一看,才明白,這修運河,不是要驍果軍自己學習隋煬帝,挖開通途南北的運河。而是修繕這昔日通途南北但如今有些荒廢,甚至不能運用的運河。

原來,在前朝之時,就有皇帝看到,北方治理太難,征討太難,其中的緣故除了北方善騎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天地太冷,但這可以增加衣服來御寒。其中有一樣無法避免的問題出現,那就是後勤壓力太大,就是你有糧草,運輸也是大問題。二十萬征討東部地段的軍隊,就需要三十萬、四十萬的民夫。在前朝,征討高句麗之時,就因為如此,小勝之後,就急速撤會,沒有再在北方多留。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後勤壓力太大,無以為繼。同時整個北方都是中原王朝的敵人,高句麗一地,只是其中弱小的一支而已。

隨後,為了加強對北方的同時,正北之地,大肆修繕建城,官道。東北之地,距離長安更遠,為了對此地的掌控,更是多次修繕幽州連通黃河、汶水、沂水等河道,是幽州與冀州。兗州甚至豫州等中原之地,更好的溝通,水運要比陸運方便、快捷、省事。這也是前朝和大燕建國之初,一直未曾在幽州大敗過的緣故。只是可惜,後來財政不濟,河道就為疏浚,淤泥阻塞,很多地方已經無法通航,成為死道。

除了前朝之外,大燕國也曾多次修繕這運河,甚至經過百年來不斷的補充擴建,使其南面連通長江。查看過地圖之後,趙詢發現,這里的運河,比之另一個歷史的京杭大運河更加厲害。要知道,這京杭大運河可是功在千秋萬代的大事,如果沒有京杭大運河,也許就沒有唐朝的盛世,沒有明朝立國都與北京。哪怕是在明朝時期,這運河依舊是北方的大動脈,一旦河道被劫,整個北京就會出現無糧的境地。哪怕是在清朝,同樣功不可沒。

可這玩意說起來很有好處,用處也很大,可要付出的同樣不小。不得不說,在很對地方,這些運河還在起到作用,只不過是一段一段的,沒有連在一起罷了。至于值不值得現在就投入其中,趙詢有些難以決定,雖說只是緩步而行,用不著一下子就投入,而且是修繕前人的成品,但所需物資、錢糧決計少不了。但同樣,如果通航的距離越來越遠,那驍果軍治地將會更繁榮,貨物流通也會更加便利。除此之外,大軍調動也會更加方便,軍隊所需物資補充,也不再是難事,也不需要大隊士卒押運糧草。

年後,趙詢也不含糊,直接召集政務司和軍務司的人前來商議,看看著運河修繕一事如何處理。

軍務司的人,自然都是欣然同意,對于他們來說,軍務才是他們該考慮的,而政務方面的擔憂則是政務司該考慮的。

張元靜直接說道︰「主公,我認為可行,遠的不說,就是揚州之地的運河也和豫州之地的部分運河相通。且不管那些對商人們帶來的便捷,就是齊王大軍,也能通過運河,隨時運行南北。這一點,我們需要效仿!」

劉文契也附和道︰「張大人的意思我贊同,我們完全可以效仿揚州軍,控制揚州、豫州的運河,然後沿著運河行動,齊王慕容成就是這般對豫州和揚州完成掌控的。他的揚州水軍,還有一部分是可以在內河運行的。我們其實也可以,以運河為骨干,各河為支架,牢牢抓住兩岸,則幽州、冀州之地,貨運便捷。除此之外,我軍調動也方便許多,只要再打通兗州之地的運河,沿著運河為大軍運輸補給,到那時,兗州之地,尤其是運河兩側之地,很快就能落入我驍果軍之手。」

趙詢苦笑道︰「想法倒是不錯,可是,需要的代價不菲,我們現在正忙著收納青州,如果在出現財政枯竭,一旦有個什麼事情,後果就麻煩了。」

裴毅道︰「青州倒是無妨,現在青州之地,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大體上的接納,雖然掌控較為薄弱,但也不會出現大問題。再說了,青州一地,河道眾多。我軍完成河道疏浚之後,隨時可以通過河道,運勢我軍士卒出現在青州所需之地。再說了,只要河道被疏浚,來往商人增多,那河道兩岸之地,就會繁榮起來。」

「在者,如今天下紛亂,勢力割據,相互之間的道路大都受到影響,陸地運輸之艱辛,如果能借內河水道之利,則成本可以大大減低,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昔日江南一擔糧陸運到長安,至少需另外準備兩擔糧,如果利用水運,則一擔糧有九成可以到達長安矣。」

這話倒是不假,在歷史上的盛世唐朝,就出現過長安因為天旱而導致大面積的饑荒,又因為糧道不利,使得糧價飛漲。後來的國都東遷洛陽,就于此有關。國都遷移,人口也會隨著國都流動,使得長安壓力減輕,降低缺糧的窘境。

司徒亮也同意修繕運河,因為最近無戰事,各方面都在整頓和休整,真是作此工作的好時機。氣的原因則是水軍之利。

如今東部勢力,以水軍言,驍果軍是最強大的,其次就是揚州水軍。雖然這些水軍都是在東海航行,可不代表著他們就不會在風平浪靜的河道上航行了。而其余南面的各路勢力,一般都沒有水軍,又或者是水軍的力量比較弱小,如果能夠將水軍的威力繼續發揮出來。那肯定是事半功倍。

事實上,現在驍果軍的水軍只能在東部的海面上來回航行,對于內陸之地,確實無可奈何。然,在揚州之地,轄地之內,河汊縱橫,河汊溝通了每個縣,甚至是每個村莊,揚州水軍除了海上的一部外,其余的水軍都會在內陸作戰,他們甚至可以很快的抵達每一個縣。正因為如此,總數說起來,揚州水軍一直都是天下水軍最強的。而在海面上,驍果軍水軍已經遠強于揚州水軍。這也是揚州水軍為何會對海船下手的緣故,他們得到齊王慕容成的命令,一定要趕上,甚至超過驍果軍水軍在海面上的優勢。

說道揚州喝道和水軍,趙詢不由的想起了周瑜和赤壁之戰。可見當時揚州水道之利。如此說來,自己始終都要和揚州水軍有一戰,勝者主政揚州。

此外,政務使裴毅還說了揚州的情況,江南(長江以南)的大運河因為南方商人的時常修繕,並未如同北方一般被堵塞。江南運河,溝通了潤州、常州、蘇州、杭州諸府,而且基本都是從中間位置穿過,除了極少部分之外,揚州大半部分都被密密麻麻的水網勾連,可謂大軍所到之處,水軍亦可抵達。所以,在揚州,只要控制了運河兩岸,就等于是控制了整個揚州。齊王慕容成,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將揚州水軍納入嫡系,是自己嫡系之中的嫡系,絕對是效忠于慕容成的。而因為此,揚州就穩穩的在慕容成的手中,至于江州,也因為揚州的壓制,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主公,現如今,兗州、豫州、徐州之地,我們都一時半會無法插手,何不如趁此先將北方運河修繕疏浚。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境內的繁榮和商貿的興盛,也是值得的。」裴毅沉聲道。

趙詢明白他們的意思,這運河真的修繕疏浚,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好吧,這些都是瞎扯淡的事情,管他利什麼,現在最重要的是能給驍果軍帶來好處,否則的話,鬼才去做呢。就算想做利國利民的大事,那也要等到全國統一之後才能去干,否則的話,鐵定沒有好下場。

計劃倒是沒錯,現在確實是實施的時機。可需要的代價實在不小。在趙詢看來,如果再緩上一年半載之後,或許更好,因為那時,青州以及順利平穩,各方都沒有什麼負擔,更重要的是,隨著白羽商號一起出海的聯合商隊差不多也該回來了,到那時,也該有不少的收獲,也讓趙詢對海貿有個基本的了解,是否該加大對海貿的投資和組織。

不過他們說的也對,現在這個時機,確實不是最好,但不能再等,誰知道一年半載之後會不會出現其他情況?再說了,現在開始,還能給那些流民找個活干干,也不至于他們無所事事,只能被動挨餓等候。

他們的這個計劃,可以稱之為大運河戰略,民用可,軍用亦可,本意自然是軍用為中心,民用隨自由。民用自然無關他們的事情,他們到時候只需要去征稅即可。軍用方面,概括來講,就是以驍果軍內河水軍為先導,控制兗州、豫州甚至以後的徐州段運河兩岸,然後再沿著運河滲透到內陸。

這個計劃將驍果軍水軍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利用河水將驍果軍的水軍作用發揮出來,運河,不止是用來運輸貨物的,還是用來打仗的。所謂,真理就在射程之內,驍果軍的戰船抵達哪里,勢力必將擴展到哪里。當然,這也是以後的目標。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策略。要知道,用水和船,可比用腳快多了,也省力多了,便捷多了。想劫糧道?好啊,那你先到水里來吧。更重要的是,這還可以利用民。與河運比起來,這個時代的陸路運輸可是差遠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