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443章 教育續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2-08-27

三種教育改革的實施,確實讓讀書人欣然接受,一些有名望的文人,也不得不佩服這些改革的好處。

但也正如趙詢所料,一些搞學問的人,立刻因為這標點的出現,在教授學生之時,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要知道,一個標點的不同,帶來的意思就是截然不同的。以前的古文,自然是沒有標點的,靠的就是這些搞學問的人,將其分段,解其意思,然後教授下去。現在,一句話一下子就出現了不同的含義,兩方自然各持己見了。

爭執的不得開交之後,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說此分句之法乃大都督所創,自然有大都督判定分句之標準。

听到教育司的人將這個消息告訴他後,趙詢頓時傻眼。讓他做學問?還分句?能將古典完整的理解就已經不錯的。

最後趙詢下令,此事有教育司最終裁定,作為統一標準。不是教育司麾下以及驍果軍名下的文人,對不起,你呀,還是做你的學問去吧。不為我驍果軍之官,卻在我們這里胡來,你這不是搗亂麼?有這精神,還不如去書院多教授幾個學生。

不過,這問題也使得趙詢決心對教育方面更加一步的改革。

「余靜,你看你干的好事,現在整日都有一些拜訪的人!」趙詢笑著說道,最近今天,頻繁有人投帖,要拜見創出利于天下讀書人的趙詢。但得知這些對象大多數都是昔日和自己不待見的有名文人後,他連看都懶得看。

「大都督,這又有何妨?和不與他們交流一番,這些可都是幽州、冀州名望不小的文人,大人也可以降服他們,為己所用啊!」

趙詢搖了搖頭,沒有多說。降服他們?為己所用?對于這些只會做學問,其實什麼事情也不會,還愛唧唧歪歪的人,趙詢對他們,只能是敬而遠之。

見趙詢沒有多言,余靜也能猜到一些。這些大文人們,就像昔日的自己一般,愛惜羽毛,而且,這些人也是趙詢新法下受損之人。搞學問,沒錢什麼也別想,一個個是大名鼎鼎,但同樣是家財萬貫,良田萬頃。

趙詢私自強佔幽北四府,廢除原有官吏,沒收田地均分給百姓,限制各家私丁,不許編煉私軍等,即是違反了朝廷律令,有讓這些人利益大損。于是紛紛指責趙詢,搞得自己和隱士一樣,對于趙詢後來的征召,更是嗤之以鼻。

現在好了,驍果軍雄霸幽北,連朝廷也承認了趙詢的所作所為。而受益的百姓更是對這些昔日聲明遠揚的大文豪門不屑一顧,甚至暗中辱罵。連帶他們的家人也不受待見,下人出門還時常听到他人的鄙視之語。

更重要的是,幽州的士子們,也不再對他們敬若神明,在趙詢的治下,百姓生活好了,他們同樣如此,此外,他們還能得到驍果軍的重用。只要有能力,其他的都不用考慮,地方佐官你就可以去了。

現在這些人後悔了,趙詢也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禮賢下士,對他們這些有名望的人,進行招攬,似乎已經忘記了他們。這些人無奈之下,只好借著拜見名聲大漲的趙詢,來向趙詢表示,自己已經臣服。

可惜了,趙詢真的看不上這些老頑固了。學識高,但卻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國家百姓利益,我要之何用?

「大都督,今日叫我來,是不是又有什麼新主意了?」余靜一臉好奇的說道。按理說,三旬的余靜,平日里都是一副平平淡淡的模樣,但最近,臉色的表情多了許多。

趙詢搖頭說道︰「哪有那麼多主意,我想將治下的學院劃分一下等級。」

在燕國,士子們都是讀書後,以成績劃分等級,並沒有以書院作為標準。或者說,書院沒有明確的教授等級。

「我準備將驍果軍治下書院劃分為蒙學、鄉學、縣學、府學,每等三級,學滿三年,考試,考試過著,可入上一級。各書院可有商人或者私人築建,但先生和教授內容,則有教育司統一規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材。」

「此外,府學之後的學生,才有入地方做佐官的權利。蒙學可隨意,鄉學、縣學學院,可有私人建立,但必須報備教育司備案,有教育司統一配備先生,配備教材以及管理人員。府學有教育司直接承建,有教育司管轄。」

半晌,余靜皺眉道︰「這種方式是好,但現在編制教材就是個大問題,先不說什麼才是標準,才是適合。就是現在外面爭論的一般,誰也說服不了誰啊!」

趙詢冷笑道︰「你管他們做什麼?教育司制定,必須遵守。有意見?就讓他們滾出驍果軍治地,要不,就成為驍果軍教育司的一員,參與驍果軍治下教材的制定。對了,這些教材的修訂,讓教育司下屬的一些有能力的先生們都參與進來,特別是一些有爭議之處,不要采取一人之意見,要多人意見的決定。」

「大都督放心,屬下決不辜負大都督希望。」余靜恭敬的說道。

余靜離去之後,趙詢則又想起了有號稱三大啟蒙讀物的《百家姓》、《千字文》以及《三字經》來。其中《千字文》本應出現在南北時期的梁朝,其余兩本,則是宋朝。但沒有某種契機和某些人的緣故,直至大燕,這些均為出現。

這三部書的出現,都給整個名族帶來了很深的影響。其中,《三字經》更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雖說《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趙詢苦思冥想,對于《三字經》和《千字文》還好些,這兩部內容還能寫下來,但對于百家姓,自己也就只能記住前面小部分。

于是,趙詢又將此項重任交給了教育司來完成,對于這些搞學問的人來說,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只不過趙詢知道,這編出出來的百家姓和自己記憶里的百家姓可就不同了。

而《千字文》和《三字經》的出現,則讓余靜狠狠的震驚了一把,對于趙詢,他現在也是霧里看花,越來越模糊了。一兩個月下來,趙詢接二連三的拿出奇思妙想和兩本意義不小的著作來。

對于余靜的好奇,趙詢還真沒的解釋,只能是視而未見。否則,以後解釋起來,越來越麻煩。

事情交給了教育司,下面的工作自然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了。為了修訂教材,趙詢讓教育司專門成立教材團體,可以邀請非幽州人士參與。因為要在教材之上留名,趙詢也相信,會有不少人參加的。

驍果軍忙于教材的修訂和書院的改革,也使得南北很多人稍微放下了緊張之心。在七月份,趙詢依照自己的約定,將萬馬送與禁衛軍,此次沒人去搶了,這是趙詢和禁衛軍之間的協約,不是獻與朝廷,只是彼此之間的交易。

幽北的粟末靺鞨部和遼東國戰斗正酣,在驍果軍武器的支持下,粟末靺鞨部和遼東國諸將持平,遼東國開始損失疆土,當然,相應的,驍果軍也增加著疆土。而驍果軍跟在在增加的土地上,修建其自己的城池。有了水泥的協助,修建城池方便了許多。就算不怎麼堅固,但有就是比沒有強。與之對應的是,大隊的百姓隨即就遷入這些地方,補充這里的人口。

粟末靺鞨部出現了犀利的武器,不用查探就知道,一定是驍果軍所謂。遼東國使臣向驍果軍強烈的抗議,畢竟驍果軍說過,兩不相幫的。

楊望清笑著回答,我們本就沒有相幫任何一方,但他們向我們購買武器鎧甲,只是商業行動的一部分,我們無權干涉。這事,有商業司負責。

遼東國使臣見在楊望清這里找不到突破口,只好轉而向楊望清商議同樣購買武器鎧甲之事。

楊望清哪里會答應,粟末靺鞨部購買,除了既得利益外,還能增加疆土,可是賣給了你們,我們去哪里擴大疆土去?于是直接將武器鎧甲購買的權限推到大都督趙詢身上,讓其和趙詢商議。

遼東國損兵折將有丟失疆土的情況下,只好向趙詢尋求武器鎧甲的購買。

「軍火交易,果然是最賺錢的啊!」得到楊望清的奏報後,趙詢不由的說道。這些武器賣與粟末靺鞨部,直接翻了好幾倍甚至十余倍的價格,更別說那逐漸擴大的疆土。可在賣與遼東國武器鎧甲上面,趙詢有些難以決定。

「少爺,喝點粥,這是降暑的。」眉頭皺在一起的趙詢耳邊傳來一聲懦懦的聲音。

「我的如玉夫人,你現在可不是以前的丫頭了,怎麼還是叫我少爺!」趙詢笑著抱過如玉,將其擁在懷里,小聲說道。對于如玉的這個專屬稱號,趙詢倒也不怎麼在意。

「嚀……」如玉有點嬰兒肥的小臉,霎時通紅一片︰「少爺,別這樣,丫頭們還在呢!」

三四個隨行的侍女們帶著笑容將降暑的粥,擺在了桌子上,笑著離去。

「來,我來喂你……」

「不……不用……」

…………

和如玉在一起喝了粥之後,趙詢發覺自己煩悶的心,平靜了許多。對于遼東國求購武器的要求,趙詢沒有及時批復。倒不是他覺得這些武器給遼東國就能影響戰局。就算賣,也要遠遠少于粟末靺鞨部,也不能賣出和粟末靺鞨部一樣的武器,會減免一些。

只是,趙詢擔心武器賣與遼東國,會影響粟末靺鞨部的態勢。此外,趙詢準備讓楊望清試試粟末靺鞨部接受的底線,此外,他對粟末靺鞨部能割讓疆土給自己,也抱有一些擔心。按照粟末靺鞨部最先的強硬態度,戰敗了還不退讓的情景,突然變為為了武器就會割地的情況,趙詢還是有些不適應,甚至感到有些擔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