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408章 善後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北海諸部的使者足有三十余人,基本上不服從北海王赤術的大小部落都來了。和其他幾個靺鞨人部落不同,北海諸部更接近草原,故而北海諸部放牧大于農耕。

這三十余個大小部落之中,多著十來萬部族,小者一兩萬部族,合計起來也不過四五十萬人,和北海王赤術彼此死磕了一年之後,有些撐不住了。

經過和這些小部落的細談之後,趙詢明白對方的意思了,想要依附自己,但又要保持獨立。換句話說,就是拿自己當雇佣軍來威懾北海王。

說實話,趙詢還真的很想打這些部落的主意,但是驍果軍現在實在是沒錢沒糧打仗了。一個不好,就會重蹈大燕國現在的情況。徐州和涼州之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北方最大的勢力突厥人幾十年來回征戰的緣故。

戰爭打的是什麼,兵馬錢糧,這東西不是憑空就有的。不夠了,怎麼辦,加稅唄,于是乎,東部百姓就遭了殃。為國家,我們可以付出,可以戰死沙場,可不能為此而導致全家餓死吧。結果,突厥萎縮了,大燕國也快倒下了。趙詢可不希望自己一手拉扯起來的驍果軍,也想流星一般,轉瞬即逝。漢武帝很厲害,那時因為有文景兩帝的底子。雖然自己見識比這個時代的人遠一些,又有了火藥的助力。但可不代表著,自己真的打仗不要錢糧。

因為身邊沒人商議,趙詢也就沒有立刻給出回應,而是讓這些使者暫且留下,等自己考慮一番,在做決定。

契丹三部、遼東國、粟末靺鞨部三方勢力的使者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報告情況了。趙詢強令,以最快的速度讓出劃分的地盤,以便驍果軍派人接手。至于賠償的牲畜,也盡快繳付。

這日,剛剛坐下,批示著東三府之地民夫轉而為農和留守駐軍的問題時,韓猛就前來稟報︰「主公,司徒先生到了!」

「回來了?請他進來!」

「屬下司徒亮,拜見大都督!」司徒亮進了書房,對著趙詢一禮道。

「免禮,歷來不喜禮節的你,怎麼也變成這樣了?」趙詢笑著請司徒亮坐下。

「大都督現在身份不凡,屬下不敢放肆!沒想到大人如今竟然有此高位。」司徒亮一臉笑意道。

「你說的沒錯啊,位子高了可不好啊,高處不勝寒,眾矢之的!」趙詢感嘆道。

「可這些位子,確實很多人拼了命想要去追求的。」司徒亮也深深的說道。

「對了,遼州府的情況怎麼樣?」

「基本上穩定了下來,隨軍而來的一萬民夫也按照主公的意思,將他們轉為各地的縣兵了。好在東三府是減免稅賦,否則的話,想要立足,難吶!不過,現在好了,周圍各族都被主公的屠殺給震懾了,只知道我們現在人強馬壯,卻不知道我們現在是勞困交加,後勤已經有些承擔不上了。」

趙詢點頭道︰「我們在東三府繳獲了不少糧草,拋開提供給百姓的種子和生活所需之外,還能提供十萬軍隊一年半之用。所以,現在首先就是要將各族的賠償拿到手。這些牛羊都是好東西。牛就不用說了,耕地少不了,絕對是農民的重中之重。至于羊,一個人都能照看一大群,往山野之地一趕,完全不用操心,肉可食用,匹可為衣料、甲冑之用。」

「屬下也認為這是重中之重,同時我們還可以用貴重的絲綢、鹽茶來和他們互換。除了牛羊為己所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讓各族貴族地主,習慣上我們的絲綢、瓷器、茶葉,讓他們欲罷不能,最好形成習慣和攀比。這樣的話,我們就能源源不斷的換回我們需要之物。」

趙詢撫掌嘆道︰「此法甚妙,可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後讓我們的商人們開始往北方銷售那些華麗又貴重的東西,這類商品,我們還可以降稅。」

司徒亮又道︰「據屬下所知,北方諸胡之中,我漢人不少,心慕漢人文化,願意入漢籍者,同樣不少。我們可以將這些人爭取過來,甚至爭取更多。

「嗯!敵軍的削弱,就是我們的強大。「

「還有,屬下以為,遼東三府不易留下太多的守軍。」

听聞司徒亮這般說,趙詢一怔,道︰「說說看!」他也不欲在此地留下太多的守軍,因為無論留下多少,都不足以支撐大軍大戰的進行。與其留下大軍在此,還不如少留些人,但同樣讓北方諸胡不敢輕辱。

「現在東三府的北面是遼東國和粟末靺鞨部,加上我們,就成了三足鼎立、而我們是最強的,如果留下太多的守軍,就會讓其余兩方時刻提心吊膽,甚至會彼此聯合。但如果我們一副保持現狀之意,不再強勢逼人,那麼本來就不和,又損失了大片疆土的兩國,自然就會迸發矛盾。」

趙詢沉吟了片刻,道︰「你說的在理,但東三府同樣有劣勢之處。與諸胡交接,胡漢混居,雖然我們大舉遷移百姓,但短期內,難以對靺鞨人造成極高的比例。所以,駐軍可少,但又不能太少。遼東國和粟末靺鞨部不會親自來襲,但誘惑某些人在內部亂搞,還是有可能的。第二府軍折損大半,基本上失去了戰力,所以第二府軍要撤回幽州,進行恢復。第一府、第五府和第六府,我想還是留在這里,這北方,必須留下足夠人手。」

司徒亮想了想,道︰「如此,只能讓士卒屯田了,自養自足,兵農互換,既能讓兩方放心,但又能震懾地方,一旦有變,及時殺伐四方。」

「屯田制,這可以行,這這麼辦!」趙詢聞言,眼楮一亮,當下說道。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其中又分軍屯和民屯。而趙詢就是讓這七八萬士卒轉化為屯田兵,訓練當然也少不了。一旦戰事爆發,立刻轉民為兵。

「這樣一來,就能減輕幽州的糧食壓力。此外,屬下看東三府之地,道路難行。我們還要修繕官道,無論是商人來往,還是緊急調兵,這通道的好壞,都對我們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趙詢點頭道︰「確實如此,我驍果軍和北方兩部不同,他們的騎兵遠多與我們,如果,道路對我們的重要性要高于他們。遼隧城還有六七萬靺鞨人,讓他們去修路吧,做錯了事,就該付出點代價,三府之間的官道一定要貫穿左右南北,幽州與東三府的官道,自然有幽州內部的那些俘虜去修。」

「司徒,你對北海諸部的事情怎麼看?」趙詢詢問道。

「管!當然要管,這種連借口都不用找的好時機,我們豈可將之拋棄。進了北海諸部,我們就不用出來了。」

「此外,我們還可以借此消磨北海王的地盤,或自用,或賞賜與那些願意為我們所用之人或部落。」

看到趙詢一臉沉思,司徒亮道︰「主公是在為派遣哪只軍隊考慮嗎?」

趙詢苦笑道︰「是啊,這時機是很好,但北海諸部卻又要保持極高的獨立性,這派去的軍隊,完全就在沒有支援的地方。還要面臨隨時都會有的戰斗,沒有完備的防御工事,沒有詳盡的情報系統,不能不小心啊。」

司徒亮笑道︰「主公,我們現在還恰恰有那麼一支軍隊?」

「哪支?」

「靺鞨八旗兵!既然粟末靺鞨部已經認輸,靺鞨八旗兵就無需留在這里。可靺鞨八旗的士卒沒了戰事,就會沒有收獲。短期內還沒什麼,時間長了,這些士卒難免會出現亂子。」

想想也是,驍果軍士卒餉銀、上次、撫恤都是不菲,可同為驍果軍部下的靺鞨八旗兵卻沒有,時間長了,他們豈能心甘。雖然里面安插了不少自己人,但這四萬人的隊伍,一旦出了亂子,絕對是個大麻煩。

「那就讓他們去北海諸部,對了,既然去了,就需要一個漢將或者官府進行統籌北海諸部的事情,你看派誰合適?」

司徒亮遲疑道︰「這個……屬下也沒有好的人選,主公隨意指正即可,反正則死亡靺鞨八旗兵是死是活,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會導致北海諸部和北海王之間化不開的矛盾。」

見到司徒亮部正面回答,趙詢暗中一笑,道︰「我想讓李牧之及其麾下的六千黑甲營征調北海諸部,與靺鞨八旗兵匯合,成立北海都護府,

都護的職責是「撫慰諸藩,輯寧外寇」,凡對周邊民族之「撫慰、征討、敘功、罰過事宜」,皆其所統。

「都護府」源自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在烏壘的西域都護府,統領大宛極其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游牧行國。

趙詢的意見是,在北海諸部成立北海都護府,設都護,負責北海諸部以及周圍的契丹、遼東國等北胡之事。都護一人,副都護三人,行軍都尉若干。

見到司徒亮微微皺眉,趙詢道︰「怎麼?我這安排有問題?「

「主公,這都護府可是朝廷才能派遣,我們這般私自而為……如果主公沒有入朝的意思,此法倒是沒有問題,但要去洛陽,此事還需考慮。」司徒亮擔心的說道。他其實認為沒必要去洛陽,反正朝廷也奈何不得驍果軍。就算罵名加身,那又如何。唯一有些不好的地方就是,中原各州府已經開始掐斷幽州的物資來源,讓很多東西無法/正常得到。

趙詢道︰「那只有先派人去北海諸部,行都護府之職,五都護府之名。入朝之後,看有沒有機會提出建議,許了這個都護府。反正這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沒有作用的名號。有了這個名號,還能擴大國家的聲望,應該不會被拒絕吧。」

「難說!如果是別人建議,應該不會拒絕,但是,如果是主公的意見,那就難說嘍!」司徒亮搖頭苦笑道。

隨後趙詢就和北海諸部進行了一番細議,驍果軍不干涉北海諸部內務,派出大軍進駐北海諸部,抵御北海王的攻打。北海諸部要按照各部人口的多寡,提供大軍的糧草所需。

和北海王戰斗所繳獲的錢物,皆歸驍果軍所有,額外佔領的土地,驍果軍和北海諸部平分。

北海諸部不得阻攔北海諸部的青壯參加進駐北海諸部的軍隊,不得阻攔驍果軍治下商隊的來往。北海諸部要承擔大戰之中的損失,比如戰馬和兵甲。不足者,去驍果軍購買。總之,驍果軍不會為了北海諸部額外承擔士卒所用。如果北海諸部不想承擔進駐士卒所需,那導致的任何後果,則有北海諸部自己承擔,與驍果軍無直接關系。

簽署之後,北海諸部使者就趕回來各部,而遼州府北端的靺鞨八旗兵也開始向西移動,與此同時,一道軍令也下到順州府黑甲營李牧之的手中。

召集諸將商議之後,最終第二府撤回幽州休整,第一府進駐安東府,第五府和第六府皆進駐遼州府和西平府兩地,但還是以北端為主。三府士卒開始了屯田,同時,大量的罪犯、不予配合的靺鞨人被發配道屯田之中,在軍官的統一管理下,開始種地。

驍果軍水師也分派移駐西平府南端,和海州府水師大營遙相呼應。

徐州張煜欲和趙詢聯盟,但被趙詢拒絕,他現在還沒想著拉起造反大旗。但同時答應和徐州進行貿易,甚至為徐州軍提供一些兵甲、戰馬等物。

和三個將軍詳細的一番交代之後,趙詢就帶著親衛營開始折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