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二卷 南北帝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名聲大噪

作者 ︰ 賈不假

一曲奏罷,媚玲兒在朱明的應允下起身告辭,在兩名丫鬟的攙扶下回房歇息了。

不說花都了,連陳善禮也是一臉的遺憾之色,連呼不巧不巧,今日只能听到這麼一曲。

而那鴇母也觀察到朱明幾人都是好說話的人,便放下了一些畏手畏腳的心態,開始使盡渾身解數,一邊上酒勸菜,一邊招呼著新入場的姑娘好好服侍諸位大人。

掛著個國公的頭餃就是好啊,不光是朱明,連張斌這樣的隨從也受到了無比熱情的招呼,知道在坐的估計也沒什麼喜歡吟詩作對的酸腐文人,幾名媚香樓中也算是半紅不紫的姑娘便只是殷勤的頻頻勸起酒來。

若是在平時,張斌這樣禁軍百戶在這秦淮河上一等一的畫舫上還真算不得什麼人物,此刻被群美環伺,第一次覺得跟著朱明還算是一件挺不錯的事情,至少這個上司沒什麼架子,現在看來這上司的面子也挺足夠的。

船外是微波蕩漾的秦淮河,夜空中孤懸著清冷寂靜的半月,寒冷的冬天河岸行人寥寥,船內的熱鬧暢快與船外的寂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秦淮河上的每一艘畫舫就是一個小世界,權貴們在里面體驗著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似乎高高在上,與凡間分隔開來,這也是為什麼畫舫如此興盛的原因吧。

高興之下眾人都多喝了幾杯,最後朱明不顧花都苦苦哀求的眼神,下達了收隊命令,吩咐鴇母將畫舫駛回泊點,準備打道回府,就不在外面過夜了,畢竟在外宿夜安全沒有保證。

寒冷的夜里眾人裹著裘衣大氅,借著半酣的酒意返回府中,路上踫到了幾次巡夜的兵丁,天子腳下,大半夜的在街上晃蕩,若沒有個正兒八經的理由,直接打一頓還算是輕的。

但對于朱明幾人自然是沒有什麼障礙,權貴權貴,歷朝歷代都是有著不同于一般人特權的。

回到府上,下人們頓時忙碌起來,熱水毛巾伺候著,擦洗過後,幾人都是帶著酒意沉沉的進入了夢鄉。

之後朱明幾人在家很是消停了幾天,這也沒什麼活要干沒什麼政務要處理的,連個親戚也沒得跑,朱明也只得在家練練字,但是他不知道,就在這兩天之間,他的大名已經傳遍了整個秦淮河。

大明朝的國公爺並不多,所以頂著一個國公的名頭可是很牛氣哄哄的,而若是一個年輕人頂著國公的頭餃那就更不得了啦,所以徐景昌一直是紈褲中的戰斗機,在京城吃喝玩樂界是一尊大神般的存在。

而在那晚之後,在京城的大少之間,朱明的名氣可以用從籍籍無名到如彗星般崛起來形容了,他也同樣年輕,也頂著國公爺的頭餃,而且還不是世襲得來的,雖然得到這個爵位是因為他在海外有那麼一塊大明人看來是瘴癘橫行的地,但還是為他的身上添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

可以說這個和大明的朝局沒有任何瓜葛的人原本是不可能得到如此多的關注的,就如大明冊封過的許許多多附庸國的國王一般,除了專門和他們打交道的禮部、鴻臚寺,都沒幾個人認識他們。

但是三天前的那個晚上,朱明怒打定國公的戲碼已經在關起門來的小型聚會上傳唱不衰了。

徐景昌為人霸道,家世又好,出來玩鬧的同時得罪的人多了去了,聲譽極其不佳,所以同樣作為紈褲子弟,對于這個比起自己更加有錢有勢的大紈褲,大多數人都不抱好感。

所以當時朱明不但包了徐景昌的畫舫,還搶了他的妞,更是將他痛揍一頓,傳說當時都打得血流滿地,不省人事。

這件事瞬間吸引了無數眼球,成為南京城中近期最為火爆的話題,尤其是朱明搶得媚香樓畫舫的使用權後,並不為難頭牌媚玲兒,在她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並沒有強求,這點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好感,讓許多以風流才子自命,以憐香惜玉為宗旨的士子們對這個?國公還是頗有好感,雖然朱明只是干了件爭風吃醋的事情。

又過去了一天,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上門拜訪了朱明,此人一身青布衣,身份明顯是下人,大明初期對于什麼階層穿什麼衣服用什麼用具出行坐什麼交通工具都是有細致規定的,若是不遵守,很可能就得人頭落地。

所以當此人找上門來求見國公時,朱明也是莫名其妙,但見名刺上落款為張尚臣,既然有事求見,自己也是一沒有什麼實權和訪客的閑置國公,也就見吧。

在堂屋中見到朱明後,那青衣男子納頭便拜,看到朱明疑惑的眼神,那男子解釋道︰自己乃是張府二管家,此次自己是陪同張家公子前來京城,而張家公子就是前些天被定國公給打斷肋骨的那個倒霉公子。

朱明此時恍然大悟,看來這張公子深諳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就算自己有傷在身,不方便走動,也托手下的管家來自己府上混個臉熟。

「不知…」朱明瞟了瞟名刺,意思很明顯,這送上門來的名刺又是張尚臣,不知是何人。

「名刺是我家老爺的,國公爺事務繁忙,想必不得輕見,所以只好用上了老爺的名刺,還請公爺恕罪。」那二管家連忙說道,「老爺現在任職山東,不想這京城中風氣竟然已經敗壞到如此地步,朗朗乾坤下動輒傷人,也沒個說理的地方。」

那二管家立馬做出了一份義憤填膺狀,勢不如人,被打也就白打了,還有什麼辦法,但在那張公子眼中,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國公朱明倒是一個交好的對象。

此刻朱明腦中突然想到,自己確實有听過前幾日布政使公子進京來被徐景昌痛打一事,而這張公子也就是這個倒霉蛋了,他的老爹在山東任職?豈不就是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的大老板?

想到這點,朱明覺得此人確實還有結交的必要,不管怎麼說,山東六府向來豪杰輩出,兼有漁鹽之利,靖難戰亂後更是自己好插足的時候,與地方官員打好關系是自己以後的路子能否走通的關鍵。

否則就算皇帝給你個詔令允許你遷移犯人工匠,地方官拖拖拉拉的也耽誤事情。

那二管家見朱明態度不錯,閑聊幾句,便解開身上的一個布包,「听聞國公勇武過人,我家少爺並無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唯有這匕首月牙傳說乃前朝鑄劍大師所鑄,公爺還請收下。」

朱明也不推月兌,這張布政使也做過京官,在京中也有府邸,朱明問清了張府位置,稱下次定上門拜訪雲雲。

送走了這個不速之客,朱明還真沒想到這次歪打正著,結交到了自己下一步計劃中的關鍵人物,這條線好好盯緊了,也許日後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邊前腳剛走,後腳又有客人到,听到門口傳來的唱喏聲,朱明感到這事情一來都是一起堆過來的。

看到進門的是名宦官,朱明知道又有什麼大事要找上自己了,立馬整理了心態,迎了上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