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一卷 東南風乍起 第七十八章 學院派的誕生

作者 ︰ 賈不假

由于人數實在太多,開學典禮只好放在了城外的空地上舉行,匆匆搭起來的高台倒也並不顯得寒酸。

之前已經按一百人一縱編好的學員隊排著整齊的隊伍從館舍中出來,沿著大路向城外走去。

制服已經統一了,靛藍色的短襟薄衫,顯得干淨而簡練,高矮參差不齊的學員們這樣統一穿著制服,排著還算整齊的隊列穿街過巷,引起了一片人的關注,許多閑著的平民都緊緊的跟在這只長長的隊伍後邊,反正現在一天不上工也餓不死,這麼大場面的熱鬧可不是天天有的看。

隨著隊伍後跟的看客越來越多,這群小伙走的越發是雄赳赳氣昂昂,可惜從城內到城外這段路不過十幾分鐘就走完了,讓這群剛好青春期萌動需要關注的年輕人深感遺憾。

朱明站在高台上,遠遠的看著這龐大的人群,雖然每個都是部落中比較優秀有地位的年輕人,但沒有經過考試僅僅是推薦,難免良莠不齊,所以朱明在心中已經定下了初步的篩選計劃,現在眼前這兩千多年輕人有多少人能真正通過篩選跟著自己創造歷史呢……

「快點,站好隊站好隊!」帶隊的士兵領著自己身後的小隊站在了一個個用白灰畫出來的框框里,原本在人員分配中,就把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摻在一起形成小隊,一來是為了增加整個蘇門答臘島族群的凝聚力,二來也是防止朱明無法控制的小團體誕生。

要知道,這次學堂就是半軍事化管理,每個小隊就是一個單位,在以後的學習中必定存在許多的比試和競爭,一個縱隊內的學員的凝聚力將大大加強,而與外隊的人員則不可避免的存在競爭關系,就算是同部落的人也會暗地里較勁吧。

看著隊伍站整齊後,朱明首先發話了,這點是很明確的,自由學堂在名義上是以他為統領的。

現在朱明已經越來越習慣于站在台子上面對成百上千人講話了,在這些化外的蠻夷小邦,朱明無疑已成為了睿智的代名詞,雖然這個睿智的領袖在中原的話很可能被士大夫鄙視致死。

一番例行的講話後,照例把這些年輕人刺激的熱血沸騰。听听城主說的,「開疆拓土,封侯封王,青史留名」。這都是少年們以前想都不敢想,只在他們的長輩嘴里用來形容自己偉大的先先先祖的,現在竟然也有機會自己做這樣的人麼?

隨後朱明便隆重推出學堂具體事務的負責人了,侯氏族人教書育人還行,但是要讓他們進行管理,這群認死理的人可不要逼死幾個學生才好,所以朱明把跟隨自己很長時間,不管是文化還是軍事都有底子的王卓金留了下來擔任自由學堂監督。

王卓金上次為了救朱明,左手被黑虎咬斷,確實不適合再次走上戰場拼殺了,也許留在學堂培養後備力量是他最好的一條出路。

原本王卓金等人就是為了作為軍事教官而培養的,所以霎時間成為自由學堂的監督讓這個實際上也才二十出頭的小伙很是激動,他太了解這個學堂的重要性了,看看台下的學生,不光是各個重要部落的土著學生,其中還有一隊是專門從居住在蘇門答臘島上的華人中挑選出來的少年,這是以後朱明班底的重要組成,一個都不能有閃失。

這份重擔壓在他的肩上,讓他重新燃起了動力和激情,一年,原定學期是一年,一年後這些學成的少年就將進入各個崗位去進行實踐學習一年,經過兩年後他們就將成為朱明政權的筋骨。那麼在自己手下這一年,要把他們從鄉村少年變成具有一定知識基礎和組織能力的準基層官員、準基層軍官,任重而道遠。

腦中思緒紛擾,王卓金站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表達了第一期自由學堂開班的激動和效命于朱明的忠心,也向學生們表達了自己的關心,所有的人不論大小事務都可以過來咨詢他,他的館舍永遠為學生敞開。

隨著最後所有學員一同齊喊自由學堂的訓誡︰「自由學堂,鑄我脊梁,經世致用,邦興國安!」

懷著激動和對未來的憧憬,學員們回到了館舍中,現在他們是沒什麼事了,只要激動的等待著開學就好,而學堂的最大老板朱明和直接管理者王卓金還在忙碌的準備中。

原本定在月底開學,現在提前了,許多的準備工作還沒有跟上,一些學習用具雖然全了,但書本還沒有齊全。

之前就只開了造紙廠,關于印刷廠,現在還沒什麼人識字,慢慢來也不急,所以這次由朱明參與了編撰和審核的教材就由幾個工匠自己雕些木板進行印刷,速度慢的不行,現在朱明只能要求他們先把漢語這本書先印刷出來,前期進行基礎教育。

既然作為與中原不同的政權,文化自然不能完全照搬,朱明首先就引入了阿拉伯數字的概念也作為漢語的一部分,對于以後的算術和科學學科學習可是大有幫助,另外也將一些太難的字按照自己的知識進行了簡化,這樣可以大大加快這些少年學習的速度,否則沒有任何基礎,年齡又大了,要學習起來是很困難的。

在漢語中文章的選取朱明還和侯氏幾名教席發生了激烈的爭辯,書呆子們仍是秉承程朱理學那一套,但朱明更想秉承儒家平和中正的一面,將保守消極的一面都去除,並引入一些法家學說。

可惜朱明也是學藝不精,比起這些鑽研孔孟數十年的老學究,三言兩語就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但最後朱明還是認真的審核了全書,在修改到自己感覺全書還是以識字為基礎,只適當的引入了一點點觀念和學說後,這才作罷。

正式的學習很快開始了,個別科目是一個縱隊一百人一起上,但像漢語這樣的基礎學科都是分為一小隊三十多人一同上課,來加強老師們對每個學生的輔導悉心度。

個別的少年看著一些在台上講課的老師也不過比自己大了少許,有的甚至是和自己差不多同齡,都有些不太服氣。這也是朱明人手短缺不得已而為之。

但隨後他們就都服氣了,看著書本上一個個猶如蝌蚪般扭來扭去的圖畫,這老師怎麼就能全部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呢?!

雖然學習枯燥,但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們許多人都是作為部落中的接班人來培養的,也模糊的知道華人能統治他們就是因為有了先進的文化,他們也想要學習想要汲取。

只是他們還想不到,當他們全盤吸收了漢人的文化和傳統後,那他們到底是漢人還是蘇門答臘島人呢?這個有區別嗎?

不過在現階段,那隊華人縱隊還是屬于嫡系中的嫡系,第一天朱明親自為這個縱隊的三個班都各上了一節課,讓這些很多來自聚寶商會,那天朱明帶兵進入聚寶鎮的威風和霸氣讓他們引為心目中大英雄的少年們激動不已,估計也沒听進去課,光顧著仰視偶像了。

雖然朱明因為統籌全局的原因不能一直專注于學堂,但每過一段時間,他還是會回來巡視的,也已經定好了兩個月大考核一次,優勝者都會頒發一枚小小的獎章,最後畢業時會選出一百名優秀學員由朱明親手授予自由佩劍。

這些舉措不但能促使學生們加強學習積極性,也能再次放大朱明在自由學堂中的影響力,這些大部分不滿十六歲的少年比之朱明不過十歲左右的年齡差距,正是他以後發展最大的助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