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一卷 東南風乍起 第七十二章 提升軍備

作者 ︰ 賈不假

那孤兒咄咄逼人的氣勢朱明自然感覺的到,但在他看來不過如動物遇警汗毛直豎一般,恐嚇意義大于實際效果,完全不必去理會。

現在朱明關注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軍備,人命在這個時代雖然低賤如狗,但對朱明來說,士兵,尤其是華人士兵的性命,那簡直比黃金還珍貴。

不可否認,是否敢于刺刀見紅是一支部隊是否擁有強悍戰斗力的最好證明,但若能遠距離解決的為何還需要讓自己的士兵在近距離流血犧牲呢!

朱明對于火炮的重視已經是有目共睹,但火藥技術仍是制約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朱明只是知道有項火藥顆粒化技術大大的提升了火藥的威力,但具體怎麼弄的,他真的不是很清楚。

再次求助于兌換戒指,朱明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這次換來的配方不要那麼坑人才好。

一百兩黃金只換來一張薄薄的紙張,肉痛的同時朱明也對這配方充滿了希冀,火藥顆粒化在明代肯定就有了,技術說不上先進,但卻是一項實用的技術。

只見紙上文鄒鄒的寫著「火藥用水舂,舂多為上,藥如粒不塵,及干可以掌上燃之,皮不熱。」寥寥數語,又騙去了朱明百兩黃金。

雖然郁悶,但朱明真不知道原來火藥可以用水來攪拌舂擊,趕忙吩咐所有火藥方面的工匠速至蘇門答臘城來一起研討此時。

火藥的工匠都是從廣州港中帶出的,後來他們陸陸續續的教了幾十名學徒,這次只帶來了一名叫做曾文雨的小徒弟,窮人家的,雖然十七歲了也沒起個字。

朱明本就覺得名啊字啊什麼的麻煩的很,有名了何必取字多此一舉,問明白後也沒再多問,只是把那張方子放到了幾名工匠面前。

「恩,火藥屬火,水火不能容,這加水可是合理?」有工匠對這個方子產生了濃重的懷疑。

「師……師傅。」曾文雨在一旁小聲的囁嚅道。

「什麼事?說吧。」朱明看這小孩倒是挺不錯,畢竟才十七年紀就被幾名師傅單獨帶出來,必有其過人之處。

「就在前幾天我曾把一些火藥打濕了,干了後結成硬塊,這些硬塊我試了,不但能燃,還燃的很快。」

「還有這事?」

「是的,師傅,我想火藥中的水干了,也就沒水了,不再影響火藥的使用,但火藥與水相克,那些火藥反而因為曾浸泡過水這樣燃燒的更快,就如風雨越大,樹苗才長的越粗壯一般。」

朱明在心中笑了笑,雖然這些工匠沒有一個科學系統的分析事務觀念,但有時聯想起來,倒也稍有些道理,便說道︰「文雨不錯,此廂事了之後我送你去學堂之中,跟隨各位老師好好學習一下算術與科學之道。」

「多謝城主。」雖然曾文雨有些靦腆,但知道該有的禮數還是一一做到,這對他以後也是一個天大的好處。

接下來就是試驗火藥顆粒化了,把按著一硝二硫三炭配比做出來的火藥加水後,火藥立馬變成了糊糊一般。

不敢使用石舂,幾人做了個木舂不停的舂搗起火藥來,很快水被搗得半干,火藥也變得和黃泥一般粘稠起來。

再加點水繼續搗,一連搗了三次後火藥漸漸的粘合成了猶如面糊一般的東西,再也不像原本細粉狀的硫磺硝石木炭了。

幾人把面糊取了出來,做成了耳屎一般大小的小顆,在太陽下曝曬半日,就結成了形狀大致相同的顆粒狀火藥。

現在就是看看這東西好不好使了,眾人取來一大片樹葉,把幾顆火藥放了上去,用木柴引了小點火星一點,那顆粒狀的火藥瞬間便燃成了粉末,樹葉上也看不到一絲的燒焦痕跡。

「竟然燃的這麼快速。」幾名工匠都是火藥專家,這麼快的燃燒速度意味著什麼他們自然心里清楚,「果然可以掌上燃之。」等到火藥都燒完了可能你還沒有一絲感覺。

把原來制作出來的火藥一一試用了後,這些工匠終于確定,這顆粒火藥之法不但可行,而且可以大大的提升火炮效率。

在城外試射中,按平日里裝藥量一半裝填的火炮,直把炮彈射出了往日十二成的距離,驚的幾名工匠一同慶幸,還好只用了一半的裝藥量試用,否則非炸膛了不可,若是那樣那近距離觀看的朱明就危險了。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責成幾名工匠趕快拿出合適的裝藥量後,朱明又要走了曾文雨,現在做手持火器的研究還稍早,畢竟冶煉和鑄造技術在那擺著,就算做出來很可能質量也不過關,不如再在弓弩方面做做文章,待自己的冶煉廠繼續擴大,能工巧匠繼續增加後再做打算。

弓箭現在屬于朱明軍隊中的制式裝備,與長槍,刀盾一同構成了標準步兵營的配置,但弓箭的制式卻一直沒有得到統一,主要還是依據士兵自身的習慣,有的人是獵戶出生,自然喜歡用小巧的獵弓,有的人則沒有經受過專門的射箭訓練,硬被分配到弓箭部隊後,他們只能習慣于使用弩這種易于瞄準的武器。

這種不統一也造成了諸多的麻煩,只是一直處于軍備的邊緣,朱明還沒有下力氣去整治,這次趁著提升火炮的機會也一並考慮進去。

弩雖然威力大,但發射速度太慢,制造維護起來也過于復雜,朱明是不打算考慮了。英格蘭長弓名聞天下,現在應該正在歐洲大發神威,朱明雖然想仿造,但是限于人種區別,長近兩米的弓箭,不知道軍中很多的矮個怎麼能用的動。

最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曾文雨,這個勤勞的工匠用了一晚上搗鼓,第二天就交給朱明一把長有五尺的弓來。

因為時間匆忙,忙活大半夜的曾文雨死彎硬掰總算把弓給制了出來。朱明擎弓在手,試了試,開了一箭感覺長短也合適,射程也在一個較滿意的距離,雖然沒有射出三百米開外,也射出了六十余丈。

相比雜亂的弓箭制式只能進行一些輔助性支援性的攢射,統一後的弓箭射程一致,射速相同,完全可以形成一個恐怖的打擊面,雖然這東西以後必定是逐漸被歷史舞台所淘汰的,但在現階段還是能略加利用。

大量優良的木頭被挑選了出來,找不到紫杉木,也從各地遠航而來的商船中交易到了一些白蠟木和榆木。

曾文雨陪同著一些老道的工匠充當了監工,制弓的也並非是些庸手,都是各部落中做過上百把弓的老師傅了,在幾人的講解下很快明白了這種弓的要求和特點,每人半天功夫就能削出一根好的弓身來。

最後工序也是慢慢的把弓彎了起來,這就是朱明要求的了,雖然傳統工藝是用火烤,但這對弓的強度肯定會有損壞,反正工匠人多,不如一把把慢慢的把它彎成需要的弧度。

制成的弓分發到部隊中後,軍隊一直都在進行各類訓練,隊列訓練完成後弓手部隊本就閑的慌,這下有找到了事做,那是好一陣操練。

眼看著自由城軍隊一步步強大著,那孤兒國還是坐不住了,本以為咄咄逼人的朱明肯定會提兵來犯,誰知道朱明竟然不急不慢的搞起了基礎建設和發展,若是再讓他這麼發展下去,那孤兒國內肯定人心不穩,原來的三百多名從朱明花面營中跑回那孤兒國內的士兵已經頗有些人後悔,必須速戰速決免得事情越來越復雜了。

就在這天,那孤兒國王以及他的寶貝女兒糾集了國內六千多名「士兵」,向朱明進犯而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