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 第一卷 東南風乍起 第六十八章 拉攏人心

作者 ︰ 賈不假

隨著四出的信使,華人成為了蘇門答臘國的統治者這個消息像插上了翅膀,飛過了整個領地,也傳揚到了附近的小國。

此時王鐵帶著朱明的囑托,領著一營兵馬正在前往胡蘇港的路上。

連蘇門答臘王室都已經放棄了政權,下面的這些城池自然不敢出什麼ど蛾子,王鐵帶兵的目的並不是去佔領胡蘇港,而是去抓捕盜賊的。

這萬惡的盜賊,自然就是那群曾經讓朱明提心吊膽過一陣的東瀛人了。打蛇不死後必傷人,朱明牢牢的記得這句俗語。

快馬加鞭的信使早就趕在王鐵的前頭將檄文傳遍了各處,所以到胡蘇港後沒有遇到任何問題,被一群恭恭敬敬的大小官員給迎入了城中。

「你們港中可有東瀛人的船隊?」王鐵入城後就問道。

「是和大人長的差不多的人嗎?之前一直是有支這樣的船隊來著,但在四五天前就離開港口了。」城守小心的答道,他這城守的小命都在別人手中捏著呢,焉敢放肆。

「這樣,算了,沒你什麼事了,下午把城中所有的士兵集合起來,我要訓話。」

狡猾的東瀛人果然還是在苗頭不對的時候全部逃走了,只是不知道這條狡猾的大魚跑到哪兒去了。

朱明在蘇門答臘城中則繼續開展起訴苦運動來。這一招從後世運用到前世來,屢試不爽。運用人們的一些私心和仇恨心理,分化不同的人群,團結大部分人,孤立一小撮人,立竿見影。

都沒有動用到寶庫內的物資,自從一個大著膽子的平民揭發了城中一名為富不仁的貴族後,抄出來的財富不光填飽了很大一部分平民的肚子,朱明還從中截留了所有的硬通貨。

但平民們仍是感激涕零,看來不管在哪里,平民百姓們都是最好安撫的一群人,若是連這樣的人都自發而不是外力推動的起來反抗,那就說明政權已經到了更迭的邊緣。

隨著第一批航船的到來,一些新收獲的糧食種子、番薯、先進的農用器具陸陸續續的運來了,簡易的三輪車、自行車也都裝船運到,第一批次三艘新的飛鳥式戰艦全都新加入了朱明的艦隊,也讓艦隊膨脹到了十艘船。

把所有的人都從居無定所的捕獵狀態安定下來這是首先需要做的,朱明的前任蘇丹已經做的很不錯了,朱明現在只需要運用更好的條件去把所有的人都穩固下來,漸漸的就形成了一套新的生活方式。

借著所有的官員輪番進入蘇門答臘城接受自己的訓話,每個重要的地方朱明都派遣了隨船到來的自由城學堂學生跟著回去,早已听聞自由城軍隊神勇的這些官員自然不敢有什麼異議,何況這官也不過是一個身份,他們不當這官仍是自己族群部落中數一數二的人物,犯不著為了這個和你頂牛。

但當種子和農具發放到各處後,加上自由城派出人員的指點,他們明白了自己的刀耕火種是多麼落後原始的狀態,這些部族中真正掌權的人不由的也為流傳進來的先進技術而感到痴迷。

以前用石鋤木鏟,每人不過伺弄巴掌大的一塊地,現在連鋤地都用上了先進的鐵器,耕種效率大大提高了。朱明頒布的開荒令已經說的明明白白,誰能開荒出耕地,連續耕種兩年這塊地就歸誰,有朱明大印的地契為證。

以前的土人是不在乎土地的,土地多的是,還不如去打打獵。但自從自由城的種子種在開墾好的地里,勞作半年就能全家吃上一年的傳言越傳越廣後,所有人的積極性都被激發了,畢竟打獵還有個雨天或走眼的時候,到時一屋人只得挨餓。

發下來的種子大家都看到了,顆粒飽滿,偷嚼一顆滿嘴香甜,番薯也是脆甜可口,若是每天能吃上這些東西,還只需拿出一半的時間來耕種,那絕對值了。

很快,農具種子都發放一空,也是準備到年底時視收成情況,少少收回一些意思意思。

整個蘇門答臘國內人心思定,所有人都熱情的翻弄著那些田地,一想到四個月後就不用每天趕早出去捕獵采集野果,所有人的眼中都冒出了熱切的光芒。

蘇門答臘國原本的奴隸也都按奴隸制度進行管理,只要你不是窮凶極惡之徒,再好好干上兩三年就月兌籍成為自由民,利益受損最大的自然是原來的蘇門答臘國王室了,原本的大部分礦山和礦山中的奴隸都是屬于王室的,但胳膊也擰不過大腿,無奈中只好接受了這條制度。

朱明也覺得這些王室老留在這也不是個事,尤其是前王妃娜籮娑,每天見了朱明就是一腔幽怨的眼神,不到三十芳華的熟女你傷不起啊,朱明還是躲得越遠越好,免得若發生了什麼至少在當時看來也是一件挺羞于出口的事情。

這次成功攻略蘇門答臘國出力最大的軍隊自然要重點獎勵,朱明一口氣把除這次才加入的奴隸外,所有的奴隸軍團士兵全部改變成為自由民,雖然編制還留在奴隸軍團,但從盔甲到待遇完全都是自由士兵一樣的。

這次的繳獲相當豐厚,後來經過清點,光是窖藏的黃金就超過了三千兩,比起當年在淡馬錫掠奪到的數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愧金洲的稱號。倒是白銀的量還少點,估計也是因為白銀還可以充當日常使用貨幣的緣故,部分拿出去花銷了,白銀只是收獲了五千多兩。加上七七八八的其他銅錢器物和抄家所得,賺大發了,這些折算下來又是近萬兩白銀的價值,還有大大小小的珠寶玉石那就無法估算了,朱明覺得擺在房間里倒也好看,直把個房間裝扮的猶如暴發戶裝風雅一般。

不過朱明不是守財奴,錢財就是要流通的,兄弟們出生入死吃了這麼多苦,那些零頭一聲打賞,全都分到了每個士兵的頭上,包括遠在杜邁城守衛的老兵們,每人都分到了一筆可觀的錢物,那些光榮犧牲的也沒虧,至少你的家人就不用你再操多大的心了,這個時候朱明的那些工廠作坊可一個個都是香餑餑啊。

被整編的蘇門答臘國軍隊也別眼饞,畢竟以後機會還多的是,不過收編的所有士兵得重新整編,連胡蘇港的部隊也一起,老弱的全部裁撤,回家種地也餓不死人,年輕也沒有什麼疾病的才全部留了下來,朱明這里也不興什麼征召,所有的軍人都必須是職業化的。

若是被一百親兵就能沖垮的一千大軍,光養這一千張嘴還不如養幾十個精銳呢,多出的人還可以去干農活。

經過精挑細選,最後選出了七百來人的隊伍,直接組建了一支第三軍團,朱明把在身邊帶了很久的唐開派到了這個軍團當統領,順便讓唐開、王卓金、古丹三人開了一期簡化版的軍官訓練營,主要還是針對基層的軍官,把嚴守紀律這個觀念和基本的作戰注意都牢牢的灌輸到了他們的思想當中。

上下一折騰,不過半個多月時間,整個蘇門答臘領地為之一變,雖然還是那麼些人那樣做事,但總覺得摻了些東西進去,一切都不一樣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外大明最新章節 | 海外大明全文閱讀 | 海外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