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零六章 消極避戰

作者 ︰ 朱由榔

就在永歷準備去湖北的時候,第二軍團自貴州送來軍報,黑山、馬雲領軍進入貴州後,立即與等在黔南的劉震部明軍會合,而後兩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通往貴陽沿途的各縣,最後全軍強攻吳三桂在貴州最後的據點——貴陽,只用了三天便將其拿下。

貴陽一戰,將吳三桂的兩萬軍隊消滅干淨,此消彼長,據估計吳軍現在僅剩不到五萬人馬,此時赫赫有名的平西王吳三桂也已日薄西山,只能窩縮在昆明苟延殘喘了。

在戰報中,第二軍團的下一步計劃將是聯絡滇西的阿桑妹,為進攻昆明做準備,此外黑山和馬雲還向永歷請示如何處置雲貴各地二十八家土司。

永歷穿越後,曾經在雲南呆過一段時間,皇妃之一的阿桑妹就是滇西彝人的土司,他知道雲貴一帶,除了漢族以外,其他民族眾多,各自都有居住的區域。這些地方,多數都由世襲土司掌管,土司掌有當地的軍政大權,有的地方甚至與外界涇渭分明,如同國中之國一般。

大明自太祖皇帝趕走蒙元,將雲南收復後,雲貴的土司反反復復,一直不得安寧,直到永樂大帝還數次派兵進剿叛兵,後來大明朝廷改變策略,用安撫為主要手段,才慢慢將雲貴穩定下來。

滿清和吳三桂進入雲貴後,各民族的起義又變得如火如荼起來,不但是高山上的民族反,就是平原上的民族也反,導致吳三桂屢次興兵平叛,對各族百姓進行了血腥的殘殺,甚至導致各民族與漢族相互不信任,畢竟吳三桂是漢人。

不過永歷采取「和親」的策略,納黑彝阿桑部頭人阿桑妹為大明皇妃,又讓阿桑妹回到雲南,聯合滇西各族土司和抗清義軍頭領,一起對付吳三桂。因為他們熟悉地形,又得到當地各族百姓的支持,幾乎是屢戰屢勝,而吳三桂則因湘西大敗,損兵折將之後,實力大減,難以對滇西反清義軍形成優勢,只能躲在昆明及周邊幾個府縣之內苟延殘喘。

吳三桂能有今天,雲貴各族有很大的功勞,永歷是不打算過河拆橋的,也不能這樣做,他可不想再消滅吳三桂後,雲貴再次陷入戰火之中,而是應該給各族百姓一個安寧的太平世界。

于是永歷讓黃宗羲擬旨,對第二軍團下令,全軍不得侵擾雲貴當地各族百姓,否則以軍法處置。對于各地土司,能撫則撫,凡是歸順大明的,皆各安其職,大明朝廷承認其土司地位,並會派出朝廷官員前往各地,對這些土司進行官方任命。但是對于那些不肯歸順大明,或者趁機作亂的土司,則派兵圍剿,絕不留情,將其消滅後,可以按照「湘西例」,由當地各族百姓自治,但須上報朝廷,並由朝廷派人監督之。

永歷認為吳三桂已經不能阻擋明軍收復雲南,接下來,黑山和馬雲他們會很容易就攻下昆明,即使吳三桂頑抗,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要知道第二軍團的兵馬將近四萬人,但雲貴一帶的抗清義軍將近十萬,而吳三桂只有不到五萬人馬,還大部分都是老弱殘兵,其精銳早就消耗光了,吳三桂還拿什麼和大明斗?

所以永歷在回信中交待,讓黑山和馬雲領軍北進,由川滇邊界進入四川,將四川也一並拿下,這就叫「得隴望蜀」。

派出專人將聖旨送往貴陽,而後永歷將朝政交給黃宗羲、方以智、郎廷佐三為內閣大學士,又與皇後、貴妃和金鳳一一告別,這才由舞陽門外的碼頭上船,逆流而上。一共有五艘大船,永歷與洪曜、苗顯乘坐其中一艘最大的客船,其他四艘為護航戰船,至于兩千御林軍,則因為沒有那麼多船只,只好沿江岸的官道向西而行。

永歷的船隊走到九江,便不再前行,而是永歷等人棄舟登上南岸,因為九江再往前走五百余里,就是武昌漢口,清軍有水師駐扎在那里,如果繼續前行,可能會遭遇清廷水軍,故此登陸上岸,此時走陸路是最安全。

御林軍一直伴隨著永歷的座船在岸上行進,此時也追了上來,與永歷的會合,然後永歷下令繼續西行,三天後到達黃石,六天後,終于抵達了武昌城。

此時的武昌城已復歸大明,當永歷的御駕來到距離武昌城一百里的地方,前邊忽然出現一隊人馬,旌旗招展,鑼鼓喧天,永歷派出偵騎前去查看,不長時候,探馬回報那是武昌城地方官前來迎接。

天子出巡,地方官當迎于地方邊界,但是永歷此次出巡,事先並沒有通知各個地方,不想擾亂當地官府,干擾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武昌府的地方官能提前來迎,那就肯定是事先接到了消息,不過永歷也不會怪罪他,只是出迎一百里而已。

迎接的隊伍看到御駕後,遠遠的就跪下,直到永歷騎馬走到近前,有人率先喊道︰「恭迎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歷點點頭,而後伸手讓他們起來,說道︰「都平身,讓武昌的知府來見朕!」

這時,一個小瘦老頭站了起來,躬著身體,向永歷走來,在距離十余步遠的地方重新跪下,而後磕了三個頭,俯著身子,說道︰「臣,武昌暫領知府金鳳陽迎駕來遲,罪該萬死!」

對于這個金鳳陽,永歷有點印象,不過並沒有見過其人,他曾經做過清廷河南的一任知縣,因為老師的好友寫了不該寫的文章,被清廷定為忤逆,造成「文字獄」,他的老師不過在其文上寫了一個注釋,也受到牽連而入獄,而他也被人告發,被清廷奪去官職,返鄉回到湖南老家衡陽務農。

但是金鳳陽在衡陽頗有才名,後來明軍攻克衡陽,當時晉王李定國還在那里,就與姚大榜一起將其請出來,任軍團的糧道使,主管籌建糧草。這一年來,兢兢業業,在各地籌集糧草和軍餉,立了大功。直到湘西軍團攻下武昌,此地乃是湖北首府,又是湖廣總督衙門駐地,現在又作為進攻漢口和漢陽的後方大本營,故此姚大榜將其任命為暫代武昌知府,統管後方軍務。

永歷伸下手,說道︰「金知府,平身!」等金鳳陽起來,繼續說道︰「金知府好像還是暫代知府?你可是有功之人,朕要賞賜你,來呀,宣布任命!」

因為張千沒有隨行,永歷又一向不喜歡太監,所以只能由苗顯代勞宣布聖旨。

苗顯打開一卷聖旨,讀道︰「奉天承運,嗯,皇帝詔曰,嗯,武昌代知府金鳳陽從軍以來,忠于職守,任勞任怨,為大明朝廷貢獻其力,特升任為湖北布政使,暫兼武昌知府,欽賜——」

金鳳陽听後,又驚又喜,但永歷卻看到他身體顫抖了一下,在去跪接聖旨謝恩的時候,眼神中分明有些擔憂,這是怎麼回事?

永歷也沒有深想,讓金鳳陽起身,而後讓金鳳陽帶路,御駕啟程,繼續向武昌前行。

到了武昌城,城內的主街上並沒有百姓出來看熱鬧,而是由明軍嚴密看護起來,禁止任何閑雜人走動。這也是為了永歷的安全著想,武昌畢竟剛剛光復,誰知道城內會有多少清軍的暗探,萬一對永歷不利怎麼辦?所以還是謹慎些為好。

當夜,永歷就在武昌府衙住下,此時還沒有見到姚大榜,或者劉體純,他們都已經渡過江,在江北駐營。

第二天一早,金鳳陽就跑來覲見,安排好御膳後,詢問永歷是否宣召姚大榜和劉體純渡江來武昌。

永歷說不用了,他吃過早飯後,就渡江前往北岸。

金鳳陽吃了一驚,北岸兩軍正在打仗,萬歲爺竟然要渡江,如今長江上還是清軍的水師橫行,明軍的運糧船隊只能在夜間橫渡長江,為的就是避開清軍水師。可是萬歲爺竟然要大白天渡江,萬一遭遇清軍水師可怎麼辦?

于是金鳳陽將自己的擔心說出來,可是永歷根本沒當回事,執意下令準備船只渡江。金鳳陽也不好再阻攔,只好去安排船只。

為了萬歲爺能安全渡江,金鳳陽派人將整個武昌江南沿岸都尋了一遍,可是清軍早就將大點的船焚毀了,只尋到一些漁民藏起來的小漁船,最後金鳳陽好不容易在長江上游尋到了一條五丈「平頭船」,等船只停靠在武昌外碼頭,已經是下午了。

雖然耽誤了時間,但永歷並沒有生氣,還勉勵了金鳳陽幾句,而後登上「平頭船」,剩下的兩千御林軍則分成兩批,乘坐小漁船渡江。

永歷的船隊剛到江心,就發現江北駛來一支船隊,有大小船只二十余艘,最大的是艨艟戰船,雖然距離較遠,但也能猜出這肯定就是清軍的船隊。

此時是白天,有清軍水師的巡邏隊在江面上游弋,到底還是被運送永歷的船隊踫上了。不過永歷他們是在武昌上游十里的地方渡江,清軍的船隊出現在下游五里處,距離不算近,如果讓隨行的小漁船去纏住清軍船隊,永歷的座船倒也能安全地渡過長江。

洪曜先向永歷提出建議,就是讓永歷乘船先走,自己留下率領御林軍殿後,阻擊清軍水師。但是永歷沒有同意,而是讓船隊繼續渡江,只要時刻注意清軍船隊的動向即可。

這個決定讓洪曜和苗顯很詫異,但是片刻之後,更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清軍船隊竟然調轉船頭向下游而去,對橫渡長江的明軍船隊視而不見。

另外洪曜也對永歷的未卜先知而感到驚奇,其實清軍船隊會撤走,永歷事先也只是猜測而已。因為永歷很早以前便知道駐守武昌、漢口的清軍水師規模不大,只有三四十條中小型戰船,其水軍提督叫做丘光海,其為人貪財重利,是個聞名的「守財奴」。

自從滿清侵佔江南以後,就一直不太重視水軍,如今駐扎在漢口的清軍水師所用的戰船,竟然全部都是十年前的破爛貨,而且對水軍的軍餉也減而又減,就是提督丘光海也是從綠營貶來的,從來都不受人待見。

可是丘光海此人貪財,水軍的軍餉本來就少,根本沒有多少油水,于是他便將水軍中的船只偷偷出租給商人,甚至還派船派人在長江上干起了渡船的營生,幾年下來,不但丘光海撈到大筆銀子,就是各級官兵也得到了實惠。

丘光海有了錢,卻格外吝嗇,他平時每餐只吃一菜一飯,還是白菜豆腐之類的,就算是剩下的飯菜,也舍不扔,而是留著下一頓再吃。再說他身上穿著的衣服,內衣是補丁摞補丁,外邊的官服,也打了幾塊補丁。不熟悉他的人還以為他是「清正廉潔」之人,但暗地里丘光海將自己的銀子拿出來放了高利貸,或者參股做生意,就算遠在山西的商號,都有他的股份。要說他有多少錢,除了他自己,就算他的親兒子都不知道具體數額,不過有他身邊的人放風說,丘光海有整整一大箱子票據,每張拿出來都價值萬金。

對于「守財奴」,永歷絲毫不擔心丘光海會與明軍死戰,雖然明軍沒有大船,但是江面上的小船足有上百艘,每只小船上都有七八個明軍,俗話說「螞蟻多咬死大象」,丘光海要是敢來進攻自己,那麼他得先解決自己的御林軍再說。

永歷一行,有驚無險地渡過長江,來到了北岸,這里接近漢陽,距離湘西軍團的大營更近,只有三里來路。

就在永歷等人上岸後,忽然看到北方明軍大營中出來一隊人馬,向江岸這邊跑來,當他們逐漸接近後,永歷看到為首的三人,分別是姚大榜、阿鐵,還有一個妖媚的女人。

這個女人如今可了不得,可以說是聞名天下也差不多,要知道明軍中只有兩個女人領兵打仗,其中一個是大明皇妃,但身在滇西,名聲不顯。但是眼前這個女人,卻威震大江南北,她就是姚大榜的左膀右臂之一,胡媚娘。

姚大榜歸順永歷後,胡媚娘也跟隨姚大榜投入明軍,因其作戰英勇,屢建戰功,此時已是湘西軍團一個主力團的團長,可謂是當世的巾幗英雄。

三人見到永歷後,趕緊滾鞍下馬,山呼萬歲後,永歷讓他們起身,然後由他們陪伴,進入明軍大營。

進入大營後,永歷被迎進中軍大帳,御林軍也快速地接替了周圍的防務。

姚大榜先躬身說道︰「陛下,您要渡江,怎麼不先通知臣,也好讓臣派出兵馬接應,這里可不比南岸,隨時清軍都可能出城,萬一陛下出了事情,這讓臣就算是萬死也難辭其咎啊?」

永歷笑道︰「呵呵,有你姚大榜在,漢陽城內的清軍早就嚇破了膽,他們可不敢出城,剛才在江上朕也遇到清軍船隊了,可是他們見到朕後,調頭就跑,這說明你可是威名赫赫啊!」

姚大榜一听,趕緊說道︰「臣哪有什麼威名,虛名罷了,還不是陛下英武聖明,見到陛下的聖駕後,清軍不敢冒犯陛下天威,故此才逃之夭夭。」

永歷听到姚大榜的馬屁拍的山響,覺得眼前的這位「江洋大盜」做了明軍的主帥後,越發的經驗老到了,不愧是從東廠出來的人,拍馬屁的功夫都是一流的。

「呵呵,朕來的比較急,沒有事先通知你們,這是朕憂心湖北的戰事啊!」永歷說道。

「啊,臣有罪!」姚大榜噗通一跪。

「姚江軍起身,咱們君臣坐著說話。」永歷示意道。

姚大榜站起來,坐到旁邊的一把椅子上,然後說道︰「陛下,臣與劉將軍聯絡不及時,又沒有一致調度,所以致使攻城失敗,主要責任在臣,如果我們先一步強攻漢陽,也不會讓劉將軍誤會了!」

永歷心道︰現在你當著朕的面,都說自己的錯,為什麼還要派人去南京告狀打官司呢?難道此時就能顯出你的高風亮節嗎?還是想遮掩你心里的盤算?

不過永歷並不想當面斥責姚大榜,因為此時漢陽、漢口兩城還未攻下,湖北還沒有歸于大明,此時還不宜處置姚大榜,否則會使他心生他念,反而不好。

想到此處,永歷說道︰「不要再提了,此事就算揭過,有錯的話,也是朕沒有事先分出你們兩個軍團作戰的主次,畢竟你們倆是第一次合作,有些誤會,也實屬正常!」

姚大榜站起來跪倒,有些激動地說道︰「謝萬歲爺,恕臣之罪,陛下聖明啊!」

永歷擺擺手,說道︰「起來,不用多禮了,朕來問你,這些日子,漢陽的城防如何?」

姚大榜重新坐好,接話道︰「回陛下,臣曾經對漢陽城發起過十次進攻,不過都失敗了,戰損了上萬人馬,臣缺少攻城的利器,只有幾門繳獲吳三桂的小炮,難以對城牆造成傷害。」

永歷點點頭,說道︰「嗯,你們軍團是缺少重火器,不過朕已經下令,兵工廠的下一批大炮優先裝備你們!」

「啊,臣謝主隆恩!」姚大榜又要下跪,卻被永歷喝止了。

「不用跪了,姚江軍,朕問你,你們攻了八次,那麼劉體純他們攻了幾次啊?」永歷問道。

「這個,臣並不知道太詳細的次數,但是听到漢口那邊響了三次炮聲。」姚大榜答道。

永歷一听,心道︰如果姚大榜沒有說謊的話,劉體純只對漢口發起了三次進攻,他這是在消極避戰,難道劉體純真的如羅洛所說的,偷奸取巧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