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九十五章 半渡而擊

作者 ︰ 朱由榔

尚之信曾在年前奉平南王尚可喜之令率領五萬廣東綠營進攻江西,妄圖偷襲大明的後方,以擴大自己的地盤。但是大明江西布政使金川、兵備道周鵬、南昌守備李虎聯合第三軍團的張寶、顧炎武,在贛州阻擊清軍,取得一系列勝利。

進攻江西的廣東綠營戰力太差,接連吃敗仗,損失慘重,又逢江南形勢大變,尚可喜不得已將軍隊調回韶關固守,以防明軍南下廣東,攻佔自己的老巢。

在半年前前,鄭經乘機攻佔了潮汕,讓尚可喜丟了一大塊地盤。但是尚可喜並沒有馬上發兵進攻潮汕,奪回自己地盤,而是暗中與鄭經達成協議,鄭經北上攻佔江南蘇浙兩省,尚可喜進佔江西,兩人平分南華夏。沒想到鄭經如此不堪,竟然在長江口大敗,鎩羽而歸,非但如此,就連福建也丟了,使明軍趁虛而入,由福建南下進入廣東。

听說潮汕易手之後,為了堵截西進的明軍,尚可喜調韶關的五萬人馬火速南下回援廣州。此時統領韶關五萬兵馬的是尚可喜的二兒子尚之孝,沒想到他比他大哥還不如,接到他爹的命令後,慢慢悠悠地南下,就是想要讓明軍先消滅他大哥的嫡系軍隊,然後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

不過尚之孝的如意算盤只成功了一半,就在他得知明軍「第二軍團」已經消滅了惠州岳岐山的人馬,就連他大哥尚之信也被對方生擒活捉,他馬上下令全軍急速返回廣州,準備幫助老爹守住廣州,而後再驅逐廣東的明軍。

當尚之孝領軍南下至從化,卻發現南下的道路已經斷絕,流溪河上的橋全部被拆毀,河上擺渡的船只也不見了蹤影。如果想要繞道的話,需要從上游三百里的地方才能渡河,而且道路難行,肯定要耽誤時間。

于是尚之孝听從參軍的建議,在從化北山上砍伐樹木和竹子,扎成木筏,準備渡河。但是先頭軍隊渡河上岸後,立刻在南岸遭到了伏擊,幾乎全部被殲,使得後繼的軍隊難以繼續渡河。經過查探得知,南岸出現了一股明軍,衣著破爛,開始還以為是廣東當地的義軍或者雜牌軍,但是後來才得知他們也是大明的軍隊,為以前活動在粵東梅山的「第三軍團」。三個月前,還曾經與他們在贛州交過手,現在他們也繞道回到廣東,準備與進入廣東的第二軍團配合,攻下廣東。

就這樣,尚之孝的援軍被大明「第三軍團」阻隔在流溪河以北,難以渡河南下支援廣州。

不過尚之孝的五萬清軍總歸是巨大的隱患,馬雲在和黑山商議後,決定由黑山領軍掃平廣州附近的附近,而馬雲則率領一萬人馬和五門大炮北上,要與「第三軍團」會合後,先殲滅流溪河以北的清軍,然後再回師進攻廣州。

兩天後,馬雲率軍抵達了從化,與第三軍團會合。

馬雲在從化城內的知府衙門見到了第三軍團的三位主官,因為顧炎武的地位超然,他不但是第三軍團的政委,更是大明內閣大學士、刑部尚書,所以馬雲得先向他見禮。

「第二軍團副軍團長馬雲,見過顧閣部!」馬雲躬身道。

「馬將軍不需多禮!」顧炎武說道。

然後馬雲又與張寶和蔣飛虎寒暄了幾句,尤其是蔣飛虎,當著顧炎武和張寶的面有些埋怨,他如此說道︰「當今大明這麼多主力軍團,就我們第三軍團兵力不足,武備最差,看看你們軍團,無論是裝備多麼齊整,嘖,嘖,還有大炮,怎麼和別的大炮不一樣啊,炮管那麼長?」

馬雲知道蔣飛虎所言不假,「第三軍團」確實是大明諸軍團中各方面最差的,他與第一、第四軍團都有合作過,還有自己現在的第二軍團,確實比眼前的第三軍團強多了。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第三軍團距離南京太遠,而且一直以來都在山中活動,故此得到的支援最少,這也不奇怪。

「那是新式大炮,雖然比紅夷大炮小些,但是射程更遠,只是數量少點,其他軍團也不多,不過如今皇上已經下令建成了兵工廠,相信不久大批的新式火器就會被制造出來,到時候,皇上肯定會下旨給你們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喲!」馬雲解釋道。

「是嗎?那可好啦,哈哈——」張寶和蔣飛虎一起笑道。

這時,顧炎武說道︰「無論是那個軍團,皇上都會一碗水端平的,下面我們談談,如何消滅河對岸的清軍吧?」

馬雲點點頭,說道︰「我剛來從化,河對岸的情形並不了解,請諸位幫我說明一下。」

張寶說道︰「河對岸的清軍,前些日子渡河的時候,被我們消滅了兩千余人,如今他們還有不到五萬人馬,因為他們走得急,並沒有帶著重炮,所以我們才能安然防守河岸,不然他們用重炮轟擊南岸,我們是守不住流溪河的。」

「嗯,听說清軍的主將是尚可喜的二兒子尚之孝,此人如何?」馬雲問道。

「呵呵,比他大哥還不如,膽小懦弱,他來韶關後,根本不敢妄動,甚至在我們撤出贛州後,他們也不敢動彈,廢物一個!」蔣飛虎很是鄙視地說道。

「那他們沒有想過用別的辦法渡河嗎?比如繞道?」馬雲問道。

「如果繞道,需要由流溪河上游三百里處的淺灘過河,那里水勢平緩,不過需要耗費兩天時間。」蔣飛虎答道。

「那麼從此處強渡呢?」馬雲又問道。

「此處河深五丈,寬二十丈,除非有船,否則難以橫渡。」蔣飛虎又答道。

「如果你是尚之信,你會在那里選擇渡河地點」馬雲的第三個問題。

「呃?」蔣飛虎一愣,沒想到馬雲會這麼問,想了半天,才說道︰「我要是尚之信,依然會選擇在這里渡河,我可是有五萬人馬,如果多做木筏,一鼓作氣沖過流溪河,勝算還是蠻大的!」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馬雲答道。

「那怎麼辦?你就帶一萬人馬來到此地,我們也不過萬余人,能阻擋的住嗎?」蔣飛虎有些著急了。

「我們干嘛要阻擋他們,要他們過河好了!」馬雲如此說道。

「啊!」蔣飛虎驚叫一聲。

這時,張寶說道︰「難道馬將軍想要故技重施,在他們半渡之時擊之?」

馬雲擺擺手,說道︰「對也,不對!」

張寶有些奇怪了,說道︰「這話怎麼講?」

馬雲「嘿嘿」一笑,說道︰「我們是要消滅他們,而不是要阻擋他們,如果我們繞過流溪河到他們的後方,等他們一部分人馬渡過流溪河,我們再從背後出擊,將未渡的清軍消滅!」

顧炎武、張寶、蔣飛虎听後,全都愣住了,而後沉思起來。張寶率先問道︰「那先行渡河的清軍不會返回來支援嗎?」

「不會!」馬雲很肯定地說道。

「為什麼?」張寶不解。

「因為尚之孝想要快些趕回廣州,還有廣東綠營的軍心不穩,他們會見死不救!」馬雲篤定地說道。

「那還不是會逃走一半嗎?」張寶依然有所擔心。

「以我們的兩萬人馬,很難一下將五萬清軍一口吞掉,如果讓他們準備好渡河的木筏,我們也難以守住南岸,既然如此,何不一口一口地來,即使有一半的清軍會逃走,他們也進不去,黑伯爺已經在廣州城外等著他們了,這點,諸位不用擔心!」馬雲解釋道。

「好,就按照馬將軍的計策,我們從上游繞道,不過事不遲疑,我們馬上出發如何?」張寶征求道。

于是明軍按照馬雲的命令,並沒有拆除南岸的大營,而是留下小隊明軍,故布疑陣,而後大隊人馬向西出發,而後向北連夜行軍,終于在一天一夜後,到達了流溪河上游,從那里渡河進入了清軍的後方。

此時的清軍果然如馬雲所料,正在砍伐樹木制作木筏,因為五萬人的木筏需要大量的木材,有樹木的地方距離此地較遠,所以才延誤了時間。

本來尚之孝想要從上游繞道的,但是現在已是梅雨季節,探馬回報,上游的水位也升高了,所以尚之孝最後在參軍的建議下,決定在從化城的北面渡河,然後舉全力進攻明軍,打通南下的道路。

木筏用了五天才造好,尚之孝以為明軍並不知道北岸的情形,在一天清晨的時候,便下令全軍渡河。

這次強渡,尚之孝可不想像上次一樣半途而廢,而是做了充足的準備,上千只木筏,一次可以躲過一萬余人。只要第一次能登上河岸,無論明軍如何抵抗,第二、第三波次會接連渡河,而後以優勢兵力將河岸附近的明軍驅逐,從而將南岸佔領。

尚之孝如此的盤算也算是天衣無縫了,當他下令渡河後,馬上有上千只木筏載著清軍向南岸而去,很快就在南岸登陸了,接著,他得到信號後,等待木筏回來,再率領萬余人第二次橫渡流溪河。

當尚之孝也登上南岸,卻發現這里根本沒有打過仗的跡象,正狐疑之時,有人稟報他,第一波渡過流溪河的先鋒並沒有在南岸遭遇阻擊,即使他們沖入明軍大營,也只是發現一支幾百人的隊伍正在向西逃跑,而明軍的主力則失去了蹤跡。

不管怎麼說,自己渡過了流溪河,就可以繼續南下回到廣州了,尚之孝非常高興,至于明軍主力消失了,他根本不在乎,不就是萬把人嗎?又能奈他何?只要回到廣州,大哥已經被明軍抓去了,那麼父王肯定只能依靠自己,將來的王位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可就在他得意的時候,第三波清軍還沒有渡河,忽然北岸傳來呼喊和慘叫聲,他轉頭望去,發現大批的清軍向河岸跑去,爭搶著木筏,而他們的身後則出現了黑壓壓的追兵,同時北岸還傳來清脆的火銃射擊之聲。

「怎麼回事?」尚之孝惶恐地問道。

一個副將剛從河邊跑回來,他答道︰「回小王爺,北岸可能出現了明軍,在我們的背後發起了突襲!」

「啊!」尚之孝驚叫一聲,而後六神無主地四處張望,喊道︰「怎麼辦?怎麼辦?」

這時,他最信任的張參軍說道︰「小王爺,現在咱們要不繼續南撤,要不渡河返回去救援,依我看,咱們還是快些走吧,還是廣州城要緊!」

尚之孝一听,覺得是這麼個道理,明軍突然出現在北岸,誰知道他們有多少人馬,還有什麼詭計,如果貿然北返,萬一再遭遇埋伏怎麼辦?再說不是已經渡過來兩萬多人馬了嗎?何必再回去冒險。

想到這里,尚之孝立刻下令,不用管北岸還沒有渡河的軍隊了,凡是渡過流溪河的,全部不得停留,更不許返回北岸,立即出發,向南回廣州。

就這樣,尚之孝跑了,隨行的還有兩萬多清軍,剩下的第三波渡河清軍因為大部分木筏沒有及時返回北岸,而且就算有些木筏回到了北岸,也因為登上去的人太多,很多木筏傾覆在河中,淹死了不少清軍。

韶關的清軍也是廣東綠營,當他們在北岸看到尚之孝非但沒有救援自己,而且還自顧跑了,放棄了他們,留在北岸的兩萬多清軍軍心士氣全無,看到明軍沖過來以後,根本不用明軍費事,便開始成群結隊地向明軍投降。

這一仗,明軍根本沒有遭遇到太大的抵抗,除了淹死了千把清軍外,留在北岸的兩萬三千個綠營官兵,全部束手就擒。

接著馬雲向顧炎武和張寶建議,分出五千人馬北上韶關,喬裝成清軍騙開關門,乘機奪取韶關。

顧炎武和張寶接受了馬雲的建議,派蔣飛虎領兵去韶關,然後下令全軍乘船橫渡流溪河。這些船是被明軍早先藏起來的民船,清軍根本不知道,現在留在南岸的明軍先將船劃過來,然後載上明軍重返南岸。

至于那些俘虜,人數太多,又不能放任離去,只好由顧炎武留下,並且派出三千人馬專門看管。

渡過流溪河後,張寶和馬雲帶領一萬五千人馬開始了急行軍,要馬上趕回廣州,增援黑山,再將尚之孝的人馬徹底消滅。

(周末快樂,快要過年了,置辦年貨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