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四十二章 烽火揚州路(十一)

作者 ︰ 朱由榔

雷老虎失蹤了!打掃戰場的時候,永歷派人仔仔細細地搜尋了一遍戰場,卻沒有發現雷老虎,就連尸體都沒有尋到。

「難道被炸得尸骨無存了?」永歷想到雷老虎戰死,就連尸體都找不到,那麼自己將來如何面對雷老虎的老婆李小環,李小環可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要是她在皇宮的午門外唱幾宿二人轉「上墳燒紙」,自己丟人可就丟到家了。不要以為李小環干不出來,要是把她惹急了,敢把天捅個窟窿。

況且一直以來永歷非常喜歡憨直的雷老虎,當看到他被困在清軍之中,引燃了身上的「手榴彈」,永歷當場就暈倒在城牆之上,經過御醫的急救才緩了過來,由此可見永歷是多麼看重雷老虎。

雖然打了一場勝仗,但是永歷根本歡喜不起來,由城牆回到府衙後,便閉門不出,就是李定國去覲見,也被擋了回去。

直到方孝玉送來軍報,這才開門接見眾臣。軍報是由洪熙官派人送來的,方孝玉當著眾人的面,將軍報讀了一遍。

原來洪熙官和方美玉已經率領一千明軍繞過清軍後,接連襲擊了數個府縣,燒毀了數座糧倉,使淮泗一帶的清軍風聲鶴唳,紛紛緊閉城門,固守城池。

永歷听完軍報,連連點頭,雖然洪熙官和方美玉不在場,但仍然夸獎了一番,然後讓喬貴樂寫成「嘉獎令」,派專人給洪熙官和方美玉送去。

接下來,當永歷準備與眾臣商議下一步作戰計劃的時候,忽然有傳令兵進來稟報軍情,說是城外的清軍開始拔營起寨,看樣子好像是要撤走。

眾人一听,有興奮的,有沉思的,就听到錢三海第一個說道︰「啟稟陛下,穆里瑪挺不住逃跑了,臣以為咱們應該馬上追擊,揚州以北五十里之外,水道縱橫,騎兵難以施展,不如我們餃尾而追,定能將滿蒙八旗兵全殲!」

靳統武也接話道︰「臣也是這樣認為的,清軍屢屢失敗,已經喪膽,撤兵也是無奈之舉,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應該速速發兵追擊才是!」

方孝玉這時也說道︰「清軍往北撤退,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中原綠營援軍馬上就會趕到,如果讓他們會合,肯定還會來進攻揚州。以十余萬清軍不斷地騷擾,揚州疲敝,早晚會被清軍攻下,到時南京門戶已失,江南必然會受到威脅,所以臣以為不可放走穆里瑪,一定要追上去,消滅他的滿蒙騎兵,否則將遺患無窮!」

就連馬雲也附和道︰「臣也附議。」

這時只有喬貴樂說道︰「道理雖說如此,但是清軍主動撤退,會不會有什麼陰謀呢?」

「那里有什麼陰謀?離穆里瑪最近的援軍也在河南境內,而且都是綠營等烏合之眾,此時不取何時取?」靳統武馬上反駁道。

永歷看這情形,便知道武將們都是主張追擊的,但是否妥當,還需要看看李定國和黃宗羲的意見,于是轉向他們,問道︰「晉王、黃愛卿,你們以為如何啊?」

李定國先說道︰「滿清能震懾天下,無非是依靠他的騎兵,如果能將他的八旗騎兵消滅一部分,短時間內清廷將無力南下,此乃一個大好機會啊!」

黃宗羲接話道︰「晉王和諸位臣工所言不錯,何況穆里瑪乃是一個蠢將,我們有取勝的把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窮追不舍,揚州以北至淮河水網縱橫,但過了淮河,到了徐州,就是一馬平川,不利于步卒作戰,反而是利于騎兵,所以切不可追過淮河,只要拿下淮河以南,拓展了大明轄地,便是大勝了。」

李定國又道︰「徐州乃是中原的咽喉,如果能拿下徐州,則退可保江南,進可取中原,昔年漢高祖與項羽彭城之戰後,便定鼎天下,今日皇上如果能拿下徐州,天下可定矣!」

這話讓永歷有些飄飄然,不過黃宗羲又說不可取徐州,但心里又癢癢的,就好像一塊肉擺在面前,只是吃與不吃的問題。

于是永歷說道︰「好,是不遲疑,還是定一下誰去領兵追擊?」

話音剛落,靳統武就搶道︰「陛下,我去!」

黑山也不甘示弱,馬上出班說道︰「還是讓我老黑去,靳侯不要和我搶啊?」

靳統武使勁搖搖頭,說道︰「黑爵爺,這次可不讓你,還是我去!」

就連錢三海也幫腔道︰「就是,黑爵爺不要搶啦,這些日子把你累壞了,還是讓我們第一軍團追擊,您佬休息,休息。」

方孝玉有些不滿,說道︰「諸位抗擊清軍,保衛揚州,都是連日勞累,都需要休息,為什麼就我們休息呢?」

永歷一听,靳統武和黑山還搶上了,他們一個是「第一軍團」的軍團長,另一個是「第二軍團」的軍團長,暗中肯定較勁,要一比高下的。不過這樣也好,他們相互比較,一叫短長,不但可以相互促進,得益的也是大明,何樂而不為?

想到這些,永歷說道︰「你們不要爭了,朕看這樣,兩個軍團都去,一左一右,相互呼應。」

李定國也點頭道︰「如此甚好,眾將已經在揚州城里憋屈了一個月,如今可以出城追擊清軍,也是揚眉吐氣的時候。」

于是永歷下令,就由靳統武和黑山各率本部人馬出城餃尾追擊,不過再三囑咐,一定要在清軍走出距離揚州城五十里以後,進入水道縱橫的濕地再追。在追擊的時候,不要馬上與清軍決戰,而是要不斷的騷擾,直到清軍疲憊不堪,再一舉全殲清軍。

至于拿不拿徐州,永歷表示相機即可,先決條件是必須保存實力,切不可中了清軍的詭計。

下午以後,穆里瑪已經率領「殘兵敗將」退出揚州城五十里以外,進入了水田遍布的地方,得到探子的回報後,永歷立刻下令兩個軍團馬上出擊。

靳統武為「第一軍團」軍團長,錢三海、馬雲分別為「第一軍團」的兩個團的團長,共約兩萬四千人。還有李嗣興在半個月前率兵渡過運河,進入安徽,襄助劉體純進攻合肥等地,故此並不在揚州。

黑山為「第二軍團」軍團長,方孝玉為軍團政委兼任副軍團長,兵力在兩萬八千人左右。

在靳統武和黑山等主將的整飭下,兩個軍團浩浩蕩蕩地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出揚州城。當揚州的百姓得知明軍要出城追擊清軍的時候,紛紛走出家門,來到街道兩旁,將自己僅有的一些吃食奉獻給明軍。

但是沒有任何明軍戰士伸手去拿,就是百姓強行塞給他們,也被禮貌的退還給百姓,因為軍中已有嚴令,揚州被圍月余,百姓忍饑挨餓,不堪重負,所以禁止拿要百姓的東西,否則處斬。

明軍與揚州百姓共同防守揚州一個多月,早就形成同生死、共患難,休戚與共的習慣,所以當明軍不要自己的東西,揚州百姓們急得竟然哭了,有些百姓干脆跪下,祈求明軍士兵拿走自己手里的饅頭或者雞蛋。

但是依然沒有任何士兵動手,反而將跪下的揚州父老扶起,好言勸慰,等對方平靜了,這才轉身繼續前行。

就這樣,一幕幕的大明軍民之間的溫情不斷發生,從此以後,揚州成為大明的「擁軍模範之城」,無論是踴躍參軍,還是捐獻糧餉,都在大明的各府縣之中位于前列。

永歷得知這些以後,也是非常感動,于是下令嘉獎兩個軍團,凡是參與揚州攻防戰的官兵,皆授三等戰功,至于更高的獎賞,得等到追擊清軍結束後,回來時再授予。

其實這個三等戰功是永歷臨時想出來的,這個時代還有「勛章」之說,就是戰功也是以加官進爵或者銀錢賞賜為主,但這並不利于鼓勵軍人的榮譽,所以永歷想起另一個世界中的軍功制度,便臨時頒布出來。

大明軍功共分三等六級,分別是一等上級、一等下級,二等上級、二等下級,三等上級、三等下級。這些軍功等級,將以「軍功章」也就是「勛章」的形式體現,一等「勛章」為金質,二等為銀質,三等為銅質。「勛章」可以掛在胸前,以示戰功,並且一經授予,除非被剝奪,否則終身擁有,並且在將來晉升和退役之時,得到相應的優待。

這次參加揚州之戰的所有明軍官兵,就是被授予了三等上級軍功,當然因為是臨時想出來的,所以並沒有現成的「勛章」可用,不過永歷已經派人回南京,盡快趕制出來,並且他還親自設計了勛章的圖樣。

永歷親自到揚州城北門為靳統武和黑山等人出征壯行,又是叮囑一番以後,看著他們騎上戰馬,出城而去。

「徐州?」永歷不斷地默念著這個地名,淮河上游的大城,中原的東咽喉,南明便是因為失去了徐州,所以江南才不保,當年南宋因為守住了徐州,所以才得以保住半壁。如今南方並未平定,如果能拿下徐州,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能夠使江南高枕無憂,轉而專心地對付南方的吳三桂、鄭經,待消滅了他們,再圖中原也不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