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二十七章 背信棄義

作者 ︰ 朱由榔

鄭經以下犯上,派手下大將劉國軒和馮希範進犯長江,揚言為大明清除「假皇帝」,還抬出皇室朱術桂,準備要立他為大明皇帝,想做曹操般「挾天子」的美夢。

可就在劉國軒、馮希範收買趙氏兄弟,由吳淞口進入長江,兵犯南京的時候,張水蛟和張煌言率領「南海海軍」如同「從天而降」一般,突然出現在鄭軍船隊的後方,發起突襲,全殲鄭軍船隊。

不過此時永歷卻被自己的「義弟」陳近南所劫,被帶給馮希範,使明軍的一場大勝轉眼化為泡影。

正當眾臣為了永歷的安危而心急如焚的時候,喬貴樂從石頭城回來了,同時還帶回了交換「永歷皇帝」的條件。

劉國軒、馮希範的條件是撤走圍困石頭山的明軍,放開一條大路,同時交出所有停泊在南京附近江面上屬于大明的船只,也包括被俘的鄭軍戰船,讓鄭軍能夠遠洋出海,返回福建。

還有特別提出為了防止明軍使詐,明軍交出戰船後,需要等鄭軍上船以後,才能交出「永歷皇帝」。

眾人听完這些條件,無不面帶怒色,「交出所有停留在南京江面的明軍戰船」,這是要整個大明水軍啊!尤其是那三艘「三桅帆船」,對大明太重要了。整個大明海防主要就靠這三艘大帆船支撐,如果將船交給鄭軍,那麼不要說海防,就是長江,都得成了鄭軍來去自如的地方。

「三桅帆船」在華夏可是稀罕物,想花銀子買都買不到的「無敵戰船」,海中的巨無霸,海戰的利器。其原產地遠在西洋,西洋各國一直禁止販賣給華夏,以此來保證自己在華夏沿海的航海優勢。

南海大澳島擁有的三艘「三桅帆船」,其中一條是金璃虎搶來的,另外兩條是張煌言設計俘獲葡萄牙人的,都是得來不易,怎可輕易與人?

可是如今大明皇帝在人家手中,以大明皇帝為要挾,如果不答應的話,對方真要是對皇上不利,「魚死網破」的後果將可堪設想。

現在朝中「群龍無首」,只有郎廷佐和方以智為內閣大學士,凡事都由他倆做主。在營救萬歲爺的意見上,仍然分成兩派,主戰和主和,所以郎廷佐和方以智干脆不再詢問大家的意見,兩人轉到沒人的地方商量後,決定兩人聯名做主,答應對方的條件,以換取皇上的平安歸來。

郎廷佐和方以智的決定,得到了大部分贊同,只有廖文希和喬貴樂保留意見。不過喬貴樂擔心的是對方「出爾反爾」,反正皇帝在他們手中,得了戰船以後,並不放回萬歲爺,甚至可能會利用大明戰船炮擊南京城,而後繼續要挾大明。

喬貴樂的想法也不是沒有可能,戰船真要交到對方手中,劉國軒和馮希範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嗎?他們不遠千里趕到南京,不就是想搶奪大明的江山嗎?

朝中大臣那個不是成精的人物,當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得失,可是皇帝又不能不換回來,大明的戰船又不能白送人家,這可難壞了眾人。

最後還是張煌言想出了辦法,船隊反正是不能交給鄭軍的,起碼三條大帆船不能送給鄭軍,先拆除所有戰船上的大炮,然後再戰船最底層藏進火藥和死士,當鄭軍將戰船開走後,由死士點燃火藥,炸毀戰船。

郎廷佐和方以智當即同意張煌言的想法,馬上吩咐著手去辦,一面由張水蛟、張煌言去藏放火藥,安排死士;一面再派喬貴樂上山,將決定告訴劉國軒、馮希範,讓他們準備下山,接收大明的戰船。

喬貴樂相當無奈了,上次上山查探,為了見到皇上,劉國軒差點沒要了自己的命,竟然逼迫自己喝下了五壇老酒,回來以後,胃差些就被吐出來了,就算自己是「酒仙」,也不能這麼禍害啊!

可是為了營救萬歲爺,喬貴樂又不能不去,只好硬著頭皮又向石頭山走去。

把守石頭城城門的把總都認識這位「喬先生」了,見到喬貴樂正向山上走來,趕緊回去稟報給劉國軒。

不多時,等喬貴樂走到城門前,守門的把總回到城樓上,對著喬貴樂喊道︰「喬先生,我們大人說了,你要是想進來,先得再喝三壇老酒,說是這叫進門酒!」說著,把總就讓人將三壇老酒用繩子捆好,慢慢的從城牆上吊了下去。

喬貴樂一臉的苦相,心道︰上次見面就要喝五壇老酒,這次還沒見面,進門就是三壇,要是等見了面,不得再來三壇,誠心玩我啊!

不過喬貴樂也只是想了想,好在有備而來,竟然從懷里掏出一包熟肉,就著熟肉,慢慢的將三壇老酒喝了下去。

城上的守兵見此情景,竟被逗的「哈哈」大笑,卻又妒忌人家有酒喝。等喬貴樂吃完熟肉,也喝干了三壇老酒,城門這才被打開,于是起身向城內走去。

劉國軒灌了喬貴樂兩次老酒,就是出于上次自己被灌醉的報復心,還有灌醉喬貴樂,也好讓他不省人事,省得又被他哄騙。

當劉國軒見到喬貴樂,看到喬貴樂臉色微紅,談吐正常,便知道三壇不夠,便要再灌他幾壇,卻被陳近南制止,畢竟大事要緊。

喬貴樂見到劉國軒等人,也不廢話,直接將自己的來意說出,就是等明日一早,明軍便讓出所有戰船,包括三艘「三桅帆船」,而後鄭軍下山接收,等鄭軍上船後,必須交出「永歷皇帝」,否則明軍就是追到福建,也要救回大明皇帝。

劉國軒、馮希範和陳近南三人都沒想到事情會這麼順利,對方竟然同意交出所有戰船,如此一來,長江之上不就是鄭軍的天下了,于是三人相視一眼後,都點頭表示同意。

見到三人同意,喬貴樂又提出去探望永歷,劉國軒做主,也沒為難喬貴樂,便讓他去了。

喬貴樂被人帶著進了內室,見到了永歷,君臣二人不免得又噓嘆一番,只因身旁有鄭軍的人,所以喬貴樂也不便說出明軍的計劃,只是使了眼色,讓永歷安心。

從永歷的「囚室」出來,喬貴樂提出告辭,劉國軒這回沒有再難為他,並且拿出一瓶台灣「高山酒」送給喬貴樂,並說這是他從南台灣帶來的最後一瓶,就送給喬先生留作紀念。

喬貴樂「來者不拒」,何況是一瓶「美酒」,當即收下表示感謝,然後轉身離開了。

張水蛟和張煌言忙了一晚,終于選了三個死士,還有在三艘「三桅帆船」的底層設置了暗格,將火藥和一個死士藏了進去。不過死士只是負責點火,導線很長,完全有逃跑的時間,但需要經過船艙,逃得了,逃不了,就得看死士自己的造化了。三個死士都是原來大澳島的海盜,張水蛟曾經救過他們的命,所以絕對信得過。

此外,張煌言還趁著夜色,將戰船上的所有大炮全部拆卸下來,搬運進南京城。

第二天清晨,郎廷佐等人站在舞陽門之上,遙望著石頭城,看到時候差不多了,便讓人給石頭城送信,告訴劉國軒他們隨時都可以下山,接收戰船。

劉國軒等接到消息後,無不歡呼雀躍。尤其是馮希範更是大呼「妙不可言」,直說自己的妙計「可安天下」,讓劉國軒和陳近南側目相視。

過了一個時辰,當太陽升出江面一桿高的時候,鄭軍小心翼翼地從石頭城出來,臨走時還不忘記放一把火燒了石頭城,然後順著山路來到長江邊,而永歷則被夾裹在隊伍中間,由馮希範和陳近南親自看管。

此時戰船上已是空空蕩蕩,當鄭軍走到港口時,劉國軒先讓人上船查看一番,然後才下令全軍涉水上船。

又是一個時辰,七八千鄭軍全部登上戰船,就連永歷也被帶到了船上。不過上到船上以後,馮希範立刻雷霆大怒,因為他發現明軍竟然將所有大炮都拆卸帶走了,這不免得讓他最初的打算落空。不過劉國軒和陳近南比較滿意,起碼明軍沒有失信,確實將全部戰船交了出來,有了三艘「三桅帆船」,鄭軍水師的實力不降反增,等回到福建,按上大炮,一樣可以橫行大洋。

這時,還是喬貴樂跑來了,站在岸邊大喊道︰「諸位,我們可是說到做到了,還請快些放回我們的萬歲爺吧——」

沒等劉國軒和陳近南回話,馮希範先是惡狠狠地說道︰「誰也不許放走‘假皇帝’,否則以叛亂論處!」

陳近南一听,臉色陰沉下來,說道︰「這樣不妥吧,條件早就定好的,人家做到了,咱們反悔,難道要讓人家說咱們背信棄義嗎?」

馮希範看了一眼陳近南,不屑地道︰「讓我說你這是婦人之仁呢?還是說你念舊情?我告訴你,我在這里就是代表王爺,我的話就是王爺的話,再說也是他們違約在先,為什麼要拆走船上的大炮?」

劉國軒轉眼看了看,說道︰「不拆走大炮,難道讓咱們再打回去啊?‘假皇帝’的人是傻子麼?繼續扣留‘假皇帝’,確實不地道,不過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為了王爺,我劉國軒就是被人罵成小人,我也認了,今次就言而無信一回,下不為例好了!」

陳近南听到這話,不再言語,回頭看見永歷已被押入船艙,暗暗地嘆息了一聲。

「好,劉大人不愧是王爺的大將軍,我馮希範就佩服你,請下令開船吧?」馮希範一邊拍了馬屁,一邊催促著快些起錨開船。

「嗯」劉國軒點頭,而後轉身對身後的傳令兵喊道︰「傳令下去,起錨開船——」

因為大炮都被拆走,所以鄭軍只能靠傳令兵打「旗語」傳令,當命令傳達下去後,所有戰船一齊收起鐵錨,揚起風帆,緩緩地駛向下游。

這時,岸邊的喬貴樂看到鄭軍並沒有放回皇上,竟然要起錨開船,急忙大喊︰「你們不能言而無信,難道就不怕被天下人恥笑嗎?」

馮希範來到船舷處,向喬貴樂高聲笑道︰「你難道不知道兵不厭詐嗎?‘假皇帝’隨我們回福建啦,你們要是想換回他,就拿南京城來換好了,哈哈——」

舞陽門外的眾人也看到了這個情景,無不驚慌失色,有的甚至捶頭擂兄,破口大罵劉國軒他們言而無信。只有郎廷佐、張煌言還算鎮定,急忙派出毛八重率領一隊人馬,沿江追趕。

就在船隊緩緩地離開舞陽門外的江面,張煌言突然想起藏于船艙底層的火藥,而皇上正好就在其中的一艘「三桅帆船」上。當他捶著自己的腦袋說出此事後,眾人才想起「火藥」一事,于是更加慌張,干紋甚至急得一邊向長江狂奔,一邊哭喊著「萬歲爺啊——」。

可是永歷已經身在船上,從岸上追趕,即使是追到吳淞口,只要對方不靠岸,也是拿人家無可奈何,何況明軍現在已經無船可用。

(求月票啊,現在雙倍啊,可就是小貓三兩只,太可憐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