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十二章 險中取勝

作者 ︰ 朱由榔

洪承疇的祖母因為孝事姑婆,撫養孤幼,被大明萬歷皇帝欽賜「一品夫人」,聞名福建。到了洪承疇父親洪啟熙,娶妻傅氏,但因不善經營,而家道開始中落。洪承疇一共有兄弟兩人,他是老大,老二洪承畹、老三洪承畯。老二早死,就剩他和老三洪承畯,洪承畯是名聞閩浙的書法家,也是大明秀才出身,清軍南下後,決意不仕,在鄉里奉養父母。

另外洪承疇的母親也是一個「奇女子」,以孝道勤儉持家,在洪承疇降清以後,她竟然數年沒有與自己的大兒子說一句話,只當自己的大兒子已經死了。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郎廷佐說給永歷听的,而且郎廷佐還說出關于洪承疇的一個笑話,就是洪承疇在福建老家泉州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宅邸,修好後竟然沒有一個親人住進去。他的母親和三弟洪承畯為了躲避他,搬到了船上居住,還說「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害得洪承疇灰溜溜地回到北京,再也不敢回泉州了。

後來洪承畯還在洪承疇的泉州宅邸對面建了一座「雙忠廟」,供奉唐朝「安史之亂」中殉國的許遠和張巡,廟內的許遠塑像兩根手指正指著那座府邸的大門,這在泉州一時傳為笑談。

永歷听後,心道︰洪承疇的母親和弟弟比他要強的太多,他是漢奸,可他的家人卻深明大義,不與他同流合污,享受滿清的榮華富貴,這太難能可貴了。

想到這里,永歷立刻讓人宣召洪承畯和他的母親覲見,可又一想,這對母子心懷大明,乃是忠義之人,當得自己親自出迎。于是永歷換好皇袍,親自走出大營迎接這對母子。

洪承畯和他的母親傅氏根本沒想到大明皇帝會親自出迎,見到永歷以後,趕緊下跪。永歷見到傅氏已是白發蒼蒼,身體更是孱弱不堪,想從福建泉州趕到這里,一路勞頓,竟然還要給自己下跪,便于心不忍,急忙過去,伸手將傅氏攙住。

「老人家,不用跪,快起來」永歷說道。

傅氏微低著頭,說道︰「妾身有罪,請下責罰,就是跪死也是罪有應得!」

永歷一听,有些不明白了,問道︰「老人家你有什麼過錯啊?」

「嗚嗚——」傅氏竟然低泣起來。

「老人家莫哭,有什麼委屈?盡管道來。」永歷安慰道。

傅氏停止哭泣,說道︰「妾身的婆婆是大明的一品夫人,妾身和夫君也是忠義仁孝之人,卻沒想生一個不肖之子,認賊作父,賣國求榮,上對不起大明朝廷,下對不起黎民百姓,妾身有罪啊——」

說著傅氏又哭泣起來,身體向下萎頓,甚至有昏厥的現象,永歷擔心老人有個閃失,急忙揮手說道︰「趕緊抬老婦人進營,找御醫診治,還有好生安頓她們母子!」

就這樣,還來不及問明他們的來意,傅氏便要暈厥過去,而洪承畯也知道暫時去伺候自己的母親。

安排好御醫診治傅氏,永歷和郎廷佐等人回到中軍大帳,談論起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洪承疇龜縮在吳江城,而永歷此時也是缺少攻城利器,只有兩門新式大炮,對吳江城夠不成太大的威脅,何況清軍還有十門「紅夷大炮」。

要是明軍強攻的話,必然會受到城上的「紅夷大炮」轟擊,然後清軍打開城門,以優勢兵力出擊,明軍只有萬人,即使勝了,也是慘勝,損失慘重。

永歷可不想做賠本的買賣,這一萬兵馬等到北方清軍南下的時候,還要派上大用場,現在可不是和洪承疇拼命的時候。

對此,郎廷佐和喬貴樂也是一籌莫展,拿洪承疇沒有辦法。

就在君臣愁眉不展的時候,突然軍報又來了,一個壞消息。探子探得太湖以西的湖州清軍突然放棄湖州,沿著太湖邊緣向吳江而來,兵力在兩萬人馬以上。

吳江城已有兩萬多清軍,再來兩萬,就可能達到五萬,而明軍只有一萬,此時李嗣興生死不知,派去聯絡黑山和方孝玉的還沒有回來。以一萬抵五萬,又無堅城為依靠,甚至有可能受兩面夾擊,這仗怎麼打?

「要不撤回蘇州,再作打算?」永歷說道,語氣不免得有些意氣消沉。

喬貴樂搖搖頭,說道︰「陛下,如果吾軍退回蘇州,難道就能保證清軍不會進攻蘇州嗎?洪承疇將湖州的清軍調來吳江,而沒有趁機北上襲取南京,其志不小,他是想消滅吾軍,只要能——」

說到這里,喬貴樂不說了,永歷急問道︰「能什麼?」

「能抓到陛下,那麼洪承疇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江南之事,而且憑借如此大的功勞,就算再封一個王,也說不定!」喬貴樂答道。

「啊」永歷驚叫一聲,沒想到洪承疇在打自己的主意,他想用高于自己數倍的兵力包圍自己,再活捉或者殺死自己,那麼江南的明軍必亂,江南可復,他就是大功臣,再擁兵江南,清廷再封他一個王也不為過。

「撤,撤回蘇州!」永歷大喊道。

這時郎廷佐說話了,他說道︰「陛下稍安勿躁,依臣只見形勢還沒有糜爛到要退兵的地步。」

「嗯?」永歷神色稍安,畢竟那是郎廷佐的話,他可能有了主意。

郎廷佐繼續說道︰「湖州到蘇州的陸路,水道遍布難行,有大小河流不知多少,對方的兵力雖多,但未必能夠展的開,不如我們暗布疑陣,趁夜從大營撤出,而後趕到湖州到蘇州的必經之路,半路攔截湖州清軍,也許還能有勝算!」

永歷听完,低頭沉思起來。心想︰郎廷佐這個計劃很大膽,趁湖州清軍行軍不備,突然發起襲擊,可自己的兵力不過一萬,勝負未可知,何況洪承疇也不是笨蛋,他會不會馬上率軍增援,這些可都是未知數。

見到萬歲爺不說話了,郎廷佐也不再言語,而是低頭假裝沉思起來,這時喬貴樂卻說道︰「郎大人的計策雖然大膽,但我們也不是全無勝算可言,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永歷叨念了一句,心中想道︰也許是自己進了南京,做了名副其實的大明皇帝,開始膽小起來,想想過去,那次不是冒險取勝。如果畏首畏尾,哪有今天的成就?

現在形勢危急,必須盡快解決洪承疇,想要消滅洪承疇,就不能讓湖州清軍與他會合,否則以清軍五萬之眾,自己再想取勝,便是難上加難。

「好,下令軍隊今晚酉時吃飯,亥時由西門出營,向太湖進發,到了太湖再轉到西南,尋找一處適于埋伏的地方,等待湖州清軍!」永歷大聲說道。

明軍的大營表面上並沒有什麼變化,吳江城內的清軍在城牆上,趁著夜色也看不清楚明軍營內的變化。而此時明軍已經悄悄地準備停當,在一聲暗號之後,前隊開始出發,後隊跟上,悄無聲息地就出了大營,往西而去。

走了三個時辰的小路,等到天色微明的時候,明軍已經踏上了太湖邊的官道。一邊是晨光中明媚的西湖,一面是阡陌縱橫的稻田,此時稻子已被收割,田地里只是泥濘的沼澤,如果陷了進去,必然會泥足深陷,不能自撥。

明軍沿著官道又走了兩個時辰,終于在一個叫做廟港的地方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埋伏的地方。這里有一個低矮的小山,正好可以用來架設兩門大炮,而且小山的西方,有一條比較寬闊的大河,河上修有一座木橋,而這座木橋是清軍去往吳江的必經之路。

查看完地形,永歷與郎廷佐等人商議了一番,最後听取眾臣的建議,決定派人將那座木橋下方的木墩鋸斷,等到清軍一半的兵力過橋後,再弄塌那座木橋。

按時讓木橋垮塌,截斷清軍的退路,軍中有隨軍的木匠,這點小事還是能做到的。

大炮布置在小山上,先用稻草蓋住,而後明軍都先躲到山後,邊吃干糧邊等待清軍。

直到午時,清軍才出現在大路的西方,浩浩蕩蕩,整整兩萬人馬,擁擠在狹窄的官道上,望不到邊際。

躲在小山上稻草堆中的永歷看到清軍開始過橋,當走過去大約一半的人之後,听到廖習凱大叫一聲︰「開炮——」

炮手們趕緊從稻草堆里鑽出去,掀開蓋在大炮上的稻草,用火捻點燃導線,兩門大炮「轟」的一聲,射出兩顆炮彈直奔前方的清軍。

「轟——」炮彈在清軍人群中炸開,立刻炸得清軍人仰馬翻,哀嚎一片。

也就是在清軍慌亂的時候,隱藏在橋下的明軍突然用錘頭砸開早就鋸斷的木橋支柱,「嘩啦——轟」的一聲,整座木橋都垮塌下去,連帶橋上的清軍也一起落入水中。

清軍的主將蘇克勇顯然知道自己遇到了埋伏,急忙大吼︰「敵襲——」

可就在這時,從路旁的稻草堆里突然站起幾百個火槍手,舉起火槍迅速瞄準後扣動扳機,彈丸就射向了百步之遙的清軍。其中一個臉色黝黑的火槍手,瞄準和射擊的速度最快,而且他打的就是騎在馬上大喊大叫的蘇克勇。

「啊——」的一聲慘叫之後,蘇克勇的胳膊上中了一彈,用手捂住後,蘇克勇趕緊從馬上翻下來,害怕自己再被射中。

這時候,大批的明軍從小山後轉了過來,向清軍猛沖過去,喊殺聲震天。

此時明軍的大炮已經調高炮口,向木橋的邊緣射去,要將剩余的木橋砸爛,以防清軍重新搭好木橋後,西岸的清軍過橋增援。

被堵截在大河東岸的清軍大約有一萬來人,此時已經亂成一團,不少清兵為了躲避炮擊,向兩邊的稻田里跑去,卻陷在里邊,連拔腳都很費勁。

一些清兵在軍官的指揮下,想要向明軍的火槍手殺去,可是短短的百步之遙,卻成了不可及的路途,這些清軍陷入泥沼後,很難行動,自己卻成了明軍火槍手的活靶子。

明軍已經與清軍短兵相接,就在大路兩側,兩軍擠壓到了一起,兵力的多寡已經起不到作用,因為不管是明軍,還是清軍都無法從稻田里展開,從而包抄對方。

小山上的兩門大炮仿佛長了眼楮,每一炮都在清軍的人群中爆炸,將大路上的清軍炸的成片倒下。

「快跑啊!」不知道誰先喊了一聲,清軍終于在後路斷絕的情形下,開始潰散了,大批的清軍向兩旁的稻田里跑去,深一腳淺一腳地想要逃離這個地方。

「哈哈」山頂的永歷見到這一切,不由得大笑起來,開始還很擔心,沒想到現在這麼容易就要把清軍擊潰了,此仗一勝,看吳江城內的洪承疇的如意算盤可就落空了。

可就在這時,一個傳令兵跑上小山,氣喘吁吁地喊道︰「稟告陛下,東面十里之處出現清軍,兵力大概在一萬左右。」

「啊,洪承疇來的這麼快?」永歷大驚失色地叫道。

(碼完字馬上傳,真累人!月票,我要月票,朋友們有月票的為什麼不給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