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五十一章 推薦人才

作者 ︰ 朱由榔

池州城歸附了大明,這是永歷出兵以來,第一座「垂手而得」的大城,而且還得了一文一武兩個賢臣。干紋早有賢名,池州城在他治理下,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泰,政通人和。至于錢三海雖然是江湖人出身,卻為人豪氣,自從他被干紋請來做池州團練副將後,接連剿滅了三處土匪窩,使得其他匪伙望風而逃,這些年來,池州安定繁榮,即使是「小偷小模」都很少見到。

俗話說「千金易得,一將難求」,永歷得干紋和錢三海二位能臣,確實是得了很大的臂助。在進入池州的第二天,永歷與干紋、錢三海商量招兵和征集糧草之事,這二人二話沒說,就全都攬了下來。

只過一日,干紋便籌集了一千擔糧食,還有大車若干;錢三海更是出人意料,竟然有如此的號召力,只在城內招兵一天,便有一千來個輕壯參軍,而且四里八鄉的後生們還繼續向城內趕,準備要參加大明的軍隊。

永歷高興之下,在府衙內設「御宴」款待二人。此地本來是干紋的府衙,現在成了永歷的臨時行宮,干紋倒成了萬歲爺的客人。

就在永歷賜座的時候,干紋躬身道︰「陛下,大明中興,復還江南,但是半壁江山定鼎之後,卻無人才治理,孰為國不安,民不定啊!」

听到干紋的話,永歷知道昨日剛賜封他為吏部侍郎,今天就開始履行職責了,難道他這是要向自己舉薦什麼人才嗎?

果然如永歷所料,在永歷點頭後,干紋繼續道︰「臣昨日才做了大明的吏部侍郎,今日便向陛下舉薦幾人,為我大明添幾塊‘磚瓦’,不知道陛下可否?」

永歷當然願意,如今缺的就是人才,大明佔據江南之後,百廢待興,需要各種人才為大明治理各地。況且如今永歷用兵的時候,發現自己手下只有寥寥幾人可用,心急如焚啊。

「干卿,請講!」永歷說道。

「陛下,臣舉薦的幾人並沒什麼名氣,但各有專長。頭一個叫做瞿伯開,乃是大明崇禎朝的舉人,在滿清進入江南後,發誓不仕,如今正閑賦在家,偶爾替人打打官司,此人口才一流,能言善辯,有人叫他‘瞿鐵嘴’。」干紋說道。

「呵呵」永歷笑了,被人稱為「鐵嘴」的肯定是「舌尖嘴利」之人,不過這樣的人才用到地方,作用可是不小。比如向外宣傳,或者與人談判,就憑一張「嘴」也能無理攪三分,像「毛遂」這樣的人,用處可是太大了。

「第二個是安徽桐城人,叫做于阮,精于算計,在小的時候,有神童之稱,凡是數字都能過目不忘,而且心算了得。另外此人還是臣的內弟,也算是舉賢不避親。」干紋說完,有些尷尬。

永歷擺擺手,說道︰「舉賢不避親,干卿的內弟可以去朕的戶部,或者統籌錢糧,正當其用啊!」

干紋躬身道︰「臣的內弟雖然聰明,卻有些吝嗇,以後還請多監督才是。」

「嗯,每個人身上都有點毛病,你的內弟也是人才,以後多督促一些就行了。」永歷說道。

听到萬歲爺這麼說,干紋不再糾結于此,繼續說道︰「臣有一好友,名叫張璐,醫術高明,以前隱居于太湖之畔,最近來到這里來探望我,就是淡泊名利,不求出仕,恐怕不會出山呀!」

永歷沒有听說過「張璐」此人,但卻對行醫之人很有親近感,「上輩子」他可就是學這個的,雖然後來學非所用,但「轉世為人」後,依然對醫學懷有濃厚的興趣。還有就是明軍屢次作戰,有的士兵在負傷後,因為缺醫少藥,而來不及救治,不是慘死,就是傷殘,這是永歷最不想看到的。

「好,干卿,如果張先生不願意來的話,朕可以親自去請他出山!」永歷朗聲道。

干紋沒想到萬歲爺會有屈尊之意,竟然要以「萬金之軀」尋訪一個山野草民,可見如今的大明天子是何等的胸懷。

想到這里,干紋有些激動了,說道︰「陛下乃是我大明的中興之君,臣願肝腦涂地,誓死追隨陛下!」說著,干紋跪倒在地,就是三個響頭。

錢三海不懂禮儀,不過看到干紋都跪下了,只好也隨之跪下。

永歷「哈哈」一笑,起身將他們兩個親手扶了起來,而後說道︰「爾等忠心,朕能明白,還請以後多多費心,為大明盡力,等河山光復的那一天,諸位必會青史留名!」

「臣等為大明盡忠,不求青史留名,只求復我漢人河山!」干紋躬身道。

「嗯,干愛卿是我大明之純臣,朕心感甚慰,不過此時大明之力還很弱小,朕此次東進江南,到池州為止,還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阻礙,但是接下來,恐怕比較難走了。」永歷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听到皇帝夸獎干紋,錢三海也不甘落後,出言道︰「萬歲爺,我老錢是大老粗,不過我也知道殺敵報國,明日大軍出發,請讓臣隨軍出征,帶領池州兒郎殺盡前路上的滿~韃,為陛下光復大業拋腦袋,灑熱血!」

「是拋頭顱,灑熱血!」听到錢三海說話出了紕漏,干紋趕緊糾正。

「對,對,是拋頭顱,灑熱血,嘿嘿——」錢三海不好意思地說道。

「好,朕得錢將軍這位良將,如生臂翼,朕封你為前部先鋒官,給你五千兵馬,為朕開路,如何?」永歷說道。

「啊」錢三海和干紋沒想到永歷會如此安排,這「先鋒官」不過是戲文里的稱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萬歲爺看戲看多了?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

錢三海稍微驚訝了一下,旋即鎮定下來,躬身道︰「謝陛下!臣萬死不辭!」

永歷下旨讓錢三海做明軍的「前部先鋒官」,是有他自己考慮的,長江沿線一路多是濕地沼澤,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都不太好走,而錢三海本就是長江邊長大的,熟悉長江,所以由他來帶路,應該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永歷也擔心錢三海能力不足,故此又任命馬雲為「副先鋒官」,做他的助手。事實上永歷這個任命,在以後的進軍道路上,錢三海和馬雲二人,一個勇武果斷,一個足智多謀,確實做到了「逢山開路,遇水填橋」,為明軍殺開了一條通往「南京」的大道。

永歷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接到戰報了,在夜半三更天,眾人都已沉沉睡去,永歷忽然被洪熙官叫醒,告訴他有緊急軍報。

等永歷穿好衣服,來到前堂,發現方以智、廖文希、干紋等人已經等在那里了,至于靳統武和錢三海等人,住在城外的軍營,此時也派人去請他們盡快趕來。

「莫非出什麼大事了?」看到眾人眉頭緊鎖的樣子,永歷心叫不好。

果然如此,方以智拿出兩封軍報,其中一個是湘西來的,說是吳三桂親征湘西,親帥五萬大軍,已經進抵湘西。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過早決戰,李定國和姚大榜主動撤出辰州,向湘西山區轉移。而吳三桂不愧是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復佔辰州後,並沒有馬上進山,而是派兵封鎖了各個山口,準備要困死山中的「湘西聯軍」。

吳三桂以為算無遺策,想要困死「聯軍」,可他忘記了「湘西土匪」本來就活在湘西的茫茫大山之中,靠山吃山,豈能是想困就能困死的?其實吳三桂停止不前,也是無可奈何之舉,或者正在想什麼陰謀詭計。

第二條軍報是剛剛送來的,由安插在江寧的張迪親筆所寫,說是郎廷佐早已知道江西發生的事情,不但向清廷送了急報,而且從安徽和江蘇調集了大概五萬人馬,由總兵胡廉率領,不日即將出兵,直奔江西。

除此以外,郎廷佐還向湖廣總督李國英請求援助,請他派兵從湖南、湖北出兵,兩面夾擊江西。

永歷看罷軍報,坐在那里也沉思起來,看來不管是兩江也好,還是湖廣,到底還是有所察覺了,其實明軍都已經殺到池州,距離江寧也不過數百里之遙,郎廷佐此時才有所反應,也算是夠慢的了。

不過一旦清廷有所防備,接下來明軍所要攻打的銅陵、蕪湖、當涂等地,便會受到很大的阻礙,甚至有可能更難進一步。

清軍主將胡廉,永歷有過數面之緣,知道此人善于打仗,是郎廷佐身邊的一員干將,不然也不會被調往江寧,深受重用。

「此次由胡廉領兵,自己又有幾何勝算呢?」永歷不禁自問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