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歷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才子軍師

作者 ︰ 朱由榔

方孝玉根本想不到黑山的左路軍會突然出現在紹興,不但佔領了紹興城,而且趁清軍不備,從背後發起了突襲,在自己的右路軍配合下,一舉殲滅了八千清兵。

不過讓方孝玉痛心的是,自己右路軍戰損慘重,整整傷亡了七千余人,幾乎快趕上被消滅的清軍人數了。

但是讓方孝玉慶幸的是,最後還是明軍勝了,雖然是慘勝,但是佔據了紹興府,杭州的南大門便打開了,而且浙江的清軍主力基本被消滅,接下來控制整個浙江已變得更簡單。

原來黑山攻佔衢州以後,並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馬不停蹄地稍作補充以後,向杭州進發。

在路上,黑山好吃好喝地招待著被俘的衢州知府楊九齡,一點都沒有難為他,也沒有逼他歸順大明。直到三天以後,在到達距離杭州一百多里的地方,楊九齡突然主動求見黑山。

這幾天,楊九齡所見所聞,發現俘虜自己的這支軍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不犯,根本就不像傳聞中「無惡不作」的叛匪。

「也許他們真的是大明的軍隊,也許大明朝真的回來啦?」楊九齡數次盤問自己。

有一次,楊九齡試著問給自己送飯的一個明軍老兵,他們從何而來,要去做什麼。

沒想到那個老兵也沒瞞著,就像拉家常一樣,將自己以前在福建綠營做伙頭兵,後來如何的在麒麟山被俘,又如何的加入明軍,見到了大明皇帝,大明軍隊對每個士兵都一視同仁,軍紀是如何的好,最後老兵甚至將明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背了一遍給楊九齡听。

當楊九齡听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又得知這是出自大明皇帝的手筆,心中驚訝萬分,有道是「民為重,君為輕」,歷朝歷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明皇帝有如此見地,何愁大明不能復國。

回想起當年,楊九齡就是因為看到明朝**透頂,百姓怨聲載道,才不肯出仕,等到滿清入關,政~治算是清明一些,這才走出家門,應友人的邀請,出仕做了滿清的官員。這些年,自己盡心盡力,為百姓造福,可是仍然抵不住滿清朝廷的苛捐雜稅,如果不是自己禪精竭力地想辦法減免賦稅,衢州的百姓恐怕早就造反了。

楊九齡想到這些,反倒拿不定不注意。記得孔聖人曾經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夷狄之。」反觀滿清入關以後,所行之事,雖然也有利民之舉,但主要還是為了自身著想,尤其是「剃發留頭」,讓漢人改變祖宗之衣冠,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滿清官服,楊九齡苦笑了一下,伸手撕開自己的衣領,將官袍從身上月兌了下來,只穿著內衣,將外邊站崗的衛兵喊進去,說要見他們的將軍。

黑山開始以為楊九齡就如「茅廁里的石頭,又臭又硬」,要想說服他歸順大明,還得需要一段時日,但沒想到短短三天,楊九齡就改變了主意。

果然,楊九齡在黑山面前也沒藏著掖著,直接說出願意投靠大明,但有一點要求,就是善待浙江的百姓。

黑山當然是求之不得,如今軍中就缺像楊九齡這樣的文人。他知道自己是粗人,不過早在進軍浙江之前,方孝玉就和他說過,到浙江以後,一定要禮賢下士,收浙江士人之心。

于是黑山馬上表示同意,又使勁想出了一個官職給楊九齡,想要他來輔助自己。

黑山任命楊九齡做自己的「軍師」,其實大明軍中那里有這麼個官位,完全是黑山看戲看多了,用戲中的表演替代了現實。

如今是非常時期,楊九齡也知道眼前這位大明「軍團長」任命自己做軍師是何目的,但是他拒絕了,理由是自己才疏學淺,不習戰陣,難以勝任「軍師」之職。

不過楊九齡也沒把話說絕,馬上提出可以做黑山的行軍司馬,為明軍打理糧草兵備事宜。不但如此,楊九齡還向黑山提出了一個「軍師」的人選。

這個人選,即使黑山這個以前的「山野草寇」也是听過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江浙第一才子」沈珩。

沈珩乃是浙江海寧人,年逾而立,卻少有才名,曾經向大儒顧炎武、錢謙益等求學,就在前年竟然中得會試第一。殿試中,操控滿清朝廷的內閣大臣鰲拜厭惡其是漢人,又不會逢迎拍馬,所以只給了他一個進士出身。

做了京官的沈珩,覺得在北京呆著憋悶,便向上官請假,回浙江省親來了,此時正杭州東南的海寧。

這個沈珩,可不單單是精研「四書五經」,而且曾經熟讀兵書戰法。很小的時候,被其父帶到史可法身邊,史督師就曾說過︰「此子聰穎非凡,學儒則為大儒,學武則為大將,將來成就必在我之上!」

而且他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立下「匡扶天下,濟世愛民」的志向。那時候「闖賊」禍亂中原,滿~韃屢犯遼東,沈珩便專注學習武略,將班超作為自己的榜樣,想要成為一名能征善戰的大將軍。

可是沈珩也算是生不逢時,當他長大的時候,滿清入關,大明覆亡,天下兵戈漸息,他學的兵書武略卻無用武之地。最後沒辦法,他只好丟棄心中的夢想,轉而鑽研經學,不過三年,十八歲的時候,便是鄉試第一,又幾年成為會試第一,被譽為「江南第一才子」。

黑山听楊九齡將沈珩的來歷說了一遍,馬上來了興趣,听說就在海寧,據此也不過二百多里,只要快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回來。于是黑山下令,特意派出一隊精銳的侍衛,化妝成清軍,去海寧沈府「請」來沈珩。

一晝夜之後,果然將沈珩請來了,其實是綁來的。本來怒氣沖沖的沈珩,進了明軍大營後,馬上變得滿臉狐疑,直到見了黑山。

沈珩並不認識黑山,而黑山覺得這不過是一個「小白臉」,雖然年紀要比方孝玉大些,但卻連方孝玉一半都不如。

黑山心想︰「這小子也太瘦弱了,也許也陣風就能把他吹倒。」

沈珩不知道這是哪里,馬上出口詢問,黑山哪里解釋的清除,這時候,楊九齡從後邊走了進來。二人是認識的,而且關系不錯,就由楊九齡將發生的一切轉述了一遍,從大明永歷皇帝「天賜復活」,一直說到大明「第二軍團」進入浙江。

這完全讓沈珩懵了,就如同听到「天方夜譚」的故事一樣,他最近也听到一些傳聞,說是如今江南各地反叛四起,有人舉起大明的旗幟,甚至快要打到江寧。

如今證實這些都是真的,沈珩反而不敢置信了。好在沈珩自己鎮靜了一會,又和楊九齡寒暄了幾句,說了一些閑話,心情才算平靜下來。

黑山不會說話,說服沈珩改投大明的事就全交給了楊九齡,反正人是他舉薦的,黑山只顧自己在旁邊喝茶。

當楊九齡說出招攬之意,楊九齡也早已猜到,讓人驚詫的是他馬上就同意了。

黑山見到沈珩不當滿清的官,竟然很爽快的就答應了,心情大好,馬上代表「第二軍團」,任命沈珩為「軍師」。

沈珩倒也沒推辭,馬上接受了任命,而且當眾就把身上的便服月兌掉,剪掉了自己的辮子,穿上了大明的四品官服,以表明自己絕無反悔之意。

其實黑山是想給沈珩更大一點官的,不過按照萬歲爺的旨意,他的權力最高只能任命四品官員。

黑山沒想到自己在衢州吃了一次大虧,卻得到了兩個人才,當即就要大擺筵席,為沈珩接風。

不過黑山的好意卻被沈珩一口回絕了,因為他在海寧的時候,听說杭州滿人佐領隆爾薩率領一萬清兵去紹興了。而紹興是右路軍進攻杭州的必經之路,隆爾薩當然會死守紹興,但以對隆爾薩的了解,沈珩認為隆爾薩絕對會給右路軍制造麻煩,甚至是很大的麻煩。

于是沈珩馬上將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希望黑山繞路去紹興,先與右路軍合力消滅隆爾薩的清軍,然後再攻打杭州。此時杭州的清軍都被隆爾薩調走,也就是一座空城。

按照黑山的原計劃,是準備要直接攻取杭州。這幾天,黑山就連做夢都夢到自己拿下杭州,在杭州城的城上大口喝酒的模樣,甚至都能笑出來。

可是沈珩卻讓自己去紹興,那麼自己先行攻去杭州的計劃,不就要落空了嗎?

想到這些,黑山內心真的不甘心,但是他知道方孝玉是自己的「政委」,和自己一樣都是「大明第二軍團」,應該不分彼此的。

看到沈珩堅定的目光,還有他馬上就盡職盡責的干上了「軍師」,為自己出謀劃策。最後黑山決定,立即繞路,日夜兼行,向紹興進發。

到了紹興以後,因為此地只有兩千清軍駐守,主力跟隨隆爾薩出城截擊明軍去了,所以左路軍根本沒費勁,就佔領了紹興。

然後,黑山在沈珩的建議下,馬上出南門,急行軍二十里,終于趕上了方孝玉和隆爾薩大戰,最終在南北夾擊之下,明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黑山和方孝玉見面以後,將沈珩和楊九齡介紹給方孝玉。方孝玉對于沈珩和楊九齡這樣的「降官」,很是客氣,得知沈珩被黑山任命為「軍師」以後,也表示贊同。

紹興城被拿下,杭州旦夕可下,據探子稟報,杭州如今只有三千清兵,而且是群龍無首,僅剩最大的官,就是杭州知府,正準備逃跑。

就在黑山和方孝玉尋思如何進攻杭州的時候,沈珩已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馬上進軍杭州,趁勢拿下,不給清軍任何重整旗鼓的機會。

黑山和方孝玉想了想,立即采用了沈珩的意見,下令在紹興城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出兵杭州。

(雖然更新不及時,但是字數能保證,我很辛苦,不信你也試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明永歷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明永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