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 080 【杯水車薪】

作者 ︰ 過河老卒

(謝謝書友「70生人」的持續打賞支持!)

「旅長!」指揮部前廳,一名中校軍官從人群中沖出,站到剛剛進門的石鏗面前舉手敬禮,一臉的興奮之色是怎麼也掩飾不知。

石鏗一看,似曾相識呢?

「卑職高佔標,永寧回龍寺被俘虜的那個高佔標啊!」

想起來了,就是第十三混成旅一團三營的那個高佔標,在回龍寺被獨立支隊趁夜模哨的那個高佔標。不對啊,這次13混成旅投奔護**的部隊是三團,不是一團,他又怎麼來了?

高佔標似乎看出石鏗的疑惑,立正報告︰「報告旅長,卑職和兄弟們被釋放回去後,一團三營已經重建,又值護國大軍反攻之際,三團被打殘,我和弟兄們就頂了三團一營的番號。」

石鏗在高佔標的肩膀上輕輕拍了拍,以嘉許的口吻說︰「嗯!回座!」

「立正!」值班參謀這才喊出口令,包括董鴻勛在內的團、營兩級軍官們「?、嚓」兩聲起身立正,以注目禮看著石鏗走上前台。

「坐下!」

石鏗正要說話,卻見董鴻勛正襟危坐在第一排,眉眼中滿是笑意地看著自己,不禁又驚又喜,斜眼瞪了瞪一臉壞笑的董鴻銓,走到不得不再次起身的董鴻勛面前,立正舉手致禮道︰「敬禮!支隊長,您怎麼來了?」

董鴻勛還了一個舉手禮,微笑道︰「我早已經不是支隊長了,這一次是奉蔡總司令之命前來第一混成旅效力,請石旅長安置。」

石鏗一把拉住董鴻勛的手,連聲道︰「好,好,您來了就好,我正缺一位副旅長呢!」說著,他提高了聲量,向全體團、營軍官道︰「董支隊長是赫赫有名的護**第三支隊前任支隊長,在瀘州之戰的前一階段,率一個支隊的單薄兵力與敵軍兩個旅周轉半月之久,當時,我還是董支隊長麾下機槍隊的臨時隊長。今天,獨立支隊擴編為第一混成旅了,我們正急切需要董支隊長這樣有豐富指揮經驗的高級軍官加入。我命令,委任董鴻勛為第一混成旅副旅長兼參謀長,馬上電請陳宦都督和蔡總司令批準!」

「敬禮!」值班參謀再次發令,眾軍官齊齊向董鴻勛致禮。

石、董二人並肩站在前台上,待軍官們入座後,石鏗說︰「從今天起,我們叫四川第一混成旅,獨立支隊、銅(梁)璧(山)民軍、13混成旅3團……這些番號統統不復存在!在第一混成旅里,沒有先來後到的說法,沒有昨天的你我之別,只有未來的戰友、兄弟和革命同志。今天這個會很簡單,只需要解決一件事情部隊整編!我的意見是,除留在永川的部隊編為一團外,各團、營打亂原建制,混合編制,各級軍官經統一考核後重新授予軍餃、分配職務。沒有通過考核的軍官統統進入教導隊三區隊學習,然後再次考核任命。現在,各位有何意見、建議可以大膽提出。」

眾軍官都沒想到旅長會來這麼一手,一個個都在心里重新打量自己,猜度著能否通過考核?

對前北洋軍軍官們來說,他們幾乎都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一部分是保定軍校第一、第二期的畢業生;對從滇軍抽調出來的軍官們來說,他們也大多經過了正規軍事教育,雲南陸軍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的教學水平並不亞于保定軍校;而前川軍第五師的軍官們就有些吃虧了,他們大多是辛亥年在重慶的將校學堂接受軍事教育,只有少部分是四川武備學堂和陸軍速成學堂畢業;最吃虧的是民軍,六個營長中只有從川軍第一師投奔過來的謝克柏是速成學堂畢業,其他的吳國安、朱建勛等人都是標準的泥腿子頭頭,更不用說下面的連長、排長們了。

只是,民軍首領張明安留在永川擔任縣知事,幾位營長在面面相覷之下,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團長王維綱。

不得已之下,王維綱起身向石鏗發問︰「請問旅長,此舉是否對民軍弟兄不公呢?」

石鏗早有準備,他的目光在暫三團的軍官們臉上掃過一圈後,微笑道︰「確實如此!」不等軍官們反應過來,他以強力的手勢示意安靜,又說︰「戰爭不是兒戲,不是一群人蜂擁而上就能抵擋得住機關槍和速射炮的火力。你們在劉明昭的指揮下打過伏擊,應該很清楚指揮部隊作戰是一門學問,試問大家,如果連基本的軍學修養都沒有,又如何能指揮屬下弟兄們打勝仗呢?既然選擇了從軍報國這條路,就應該有重頭學習的思想準備,敢于面對自我不足的勇氣和學好軍事本領的決心!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教導隊的總隊長將由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護國第一軍總司令部高參蔣方震將軍擔任!」

「嘩……」嘩然的不是民軍軍官,而是那一群北洋軍的軍官們。他們中間有幾個連長就是1912年入學的,有的甚至目睹了蔣百里在眾學員面前開槍自殺的情景,心中對這位敢于拔槍自戕的將軍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民軍軍官們一見這個陣仗,看看原本自信滿滿的前北洋軍官們此時的羨慕神情,消息再閉塞的人也能猜出個五、六分來。顯然,去教導隊三區隊學習並非壞事,倒是天大的好事呢!

泥菩薩都能鎮住人,何況是活生生的、享譽中**界的蔣百里呢?

輕松解決掉問題之後,石鏗擬定了第一混成旅整編計劃,將總數達七千六百多人的部隊編制為四個步兵團,旅部設經理處、政工處、參謀處、軍政處、軍需處,直屬警通營、教導大隊、一個團級炮兵集群,一個工兵營和一個團級輜重兵站。在考核之前,暫時以任士杰、董鴻銓、高佔標、王維綱為步兵團長;楊必顯為警通營長;參謀處長馬建蕃兼任教導大隊長;趙賢志為炮兵指揮;姜勉為工兵營長;抽調楊懷儀為輜重兵站司令。

軍事會議結束,石鏗留下董鴻勛兄弟倆和楊懷儀、王維綱、馬建蕃,又請來丁懷瑾、龍慕愷和原縣政府的書辦江代賢三人召開政務會議。

「……經過大半個月的社會調查和搜集數據分析,今年小春普遍豐收,南部山區的雜糧產量也比去年高出近兩成,江津本地的糧食供應不成問題,軍糧尚需外購才能解決……」

石鏗從包里掏出永川兵站的賬冊遞給丁懷瑾,指點他瀏覽前面幾個主項目的庫存數字。

「這……是真的?」丁懷瑾雖然知道拿下了永川兵站,收獲頗豐,可眼前的數目字仍然大大超過了他的預想。見石鏗微笑點頭,他不禁失聲道︰「我的個媽呀!單單子彈就有兩百四十萬發,還有大米八萬多石,這……足夠七千多官兵用兩年了!還有冬夏軍服近萬套……」他說不下去了,匆匆地翻閱著賬冊,心中略略有數後干脆收起賬冊放進自己的皮包里。

石鏗笑而不語,那東西本來就是要交給經理處的。

丁懷瑾有些夸張地在胸口撫了一陣,才繼續說道︰「此次調查重點是地主和佃戶、長短工的矛盾問題,主要體現在田租上,經過調查發現,目前的田租一般為二成五至三成之間,遇上今年這種好年景,佃戶、長短工都能養家糊口,有的還有部分余糧。由此可見,鐵戈一直擔心的土地矛盾和農村雇佣關系並不突出。其次是工業、手工業調查,江津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就曾鑄造過大炮,重慶白沙沱、炮台街的大將軍、三將軍炮都是江津出產,本地鑄鐵作坊甚多,能工巧匠比比皆是。另外,土織布……」

石鏗再次擺手打斷丁懷瑾,說︰「丁先生,土織布就不說了,老舊的鑄炮業也不用提,我想知道的是,如果在江津提倡舉辦以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實業,當地士紳百姓的反應會如何?」

丁懷瑾的嘴皮動了動尚未開口,王維綱就連連搖頭道︰「旅長是常年在海外,不知川人自恃奄有天府之國,氣候溫潤、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加之地形蔽塞,早就養成小富即安的習性,哪里肯塞得田地里現成的產出而去舉辦工廠呢?即便有,也是托了歐洲戰爭的福,做一些面粉廠、繅絲廠、棉紡廠之類的現錢生意。哪肯去搞那些投資大、見效慢的重工業喲!?難,太難了!古人雲,殺頭易,移志難啊!」

石鏗一听,心髒猛地一沉,接下來丁懷瑾關于行政、稅收、鹽關等等的講話就沒听入耳了。只因王維綱那番話徹底擊破了他的工業規劃,腦子里的種種設想頓時成了鏡花水月。

建設火電廠、修械所、開礦山,以生產味精為契機搞化學工業、以軍工生產配套機械制造業,進而以民用輕工業提升地方經濟,吸引無田農民就業,壯大產業工人隊伍,逐步實現工業化……

夢想總是美好的,現實也往往是殘酷的!人性趨利,這是人的本能,在沒有現實的例子前,人們寧願保守目前擁有的,而不願意去拓展那些未知的東西。對于相對封閉的四川人來說,你給他們講天津如何如何,上海如何如何,廣州又如何如何……他們能听,也會羨慕,可要讓他們花錢學著那些地方搞工業,難!

沒有廣泛的民間資金投入就沒有廣泛的勞動力投入,僅僅憑石鏗手里的幾個錢要創辦一個軍事工業體系,進而建設一個工業化國家,締造一個現代化的中國,那簡直就……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苦思無計之下,石鏗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慰放下,放下,等去過上海再說……(第一卷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腕最新章節 | 鐵腕全文閱讀 | 鐵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