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斗中。。。

作者 ︰ 水飛雲

第一百六十八章戰斗中。~……

對于誰來講,這場戰斗都是名副其實的大決戰,藍海國國家安全部情報中心的偵測情報被標注在大幅作戰會議室中,藍海6軍的十幾名最高級別的將領們都在思考如何打贏這一仗。自願組隊和挑選自己的代入角色。藍海國完全把這場決戰當作了訓練課。盡管這場訓練課實在是有點長,規模也有點龐大。

當然藍海國也並不是光看著,齊之洋在四月份放出了這麼多的驚人的消息,就是為了展示自己國家的力量。這對自己國家秘密策反重慶政府的軍隊、防止美國干涉華夏大6的內戰都有莫大的好處。如果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還能讓自己武力干涉更加有影響力。

延安方面共有東北方面軍12個縱隊和一個炮兵縱隊,一個由從東北戰役繳獲的裝甲車和坦克組成的獨立裝甲師、獨立師17個,另外還有1個特戰作戰旅。這個特戰旅是根據藍海國提供的教材,從全東北軍中挑選出來的人員經過3個月的特別培訓而編成的。正式成軍的日期不到12o天,可以說是最年輕的部隊。旅長是原先延安派往藍海國的批2oo人當中的劉建勛。曾經在藍海國海軍6戰隊第一旅擔任副團長。基本上學會了藍海國特戰隊的所有套路,跟隨他回來的還有那批2oo人當中的其余12位,都是藍海國海軍6戰隊的營級軍官出身。分別擔任各團主官。

華北方面軍有5個縱隊和一個炮兵旅,1個兩棲旅,這個兩棲旅也是藍海國秘密要求延安訓練的。也是在半年前才成立的。藍海國要求延安方面在華北和海南分別訓練了一個兩棲旅,為的就是將來的台灣。這個兩棲旅比海南的第一旅要晚幾個月。由于在大6北方,所以無法獲得標準裝備。用的還是6軍的標準裝備。只是訓練科目有所不同而已。

延安在此次進攻當中投入了不多不少,1oo萬的兵力。集中了東北和華北方面軍的主力。

重慶方面的軍隊人數也不少。重慶投入了8第第5、11、1第一兵團(核心為整編第二兵團(轄5軍、12軍、第第五兵團(整編第第十二兵團(轄1o軍、14軍、18軍、85軍)。另外還有重慶海軍的3艘巡洋艦和17艘驅逐艦在山東、江蘇、外海負責增援和支援。重慶的空軍由于數量也不多,所以大部分用于偵察和小規模空襲。

這場戰役雖然是雙方都謀劃已久的。但是真正的戰斗是開始于一場較小的沖突。這場戰役是在一個雙方都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打響的

1948年的7月12日夜晚,對于中國大6南北交界的棗莊來說,是一個寧靜的夜晚。雖然旁邊的微山湖給這片地區帶來了局部的小氣候,但是仲夏的夜晚依然是酷熱難耐。但當地的住戶沒有像往年一樣在外納涼,而是一個個躲在家中。無他,主要是這個小小的縣城,里面駐扎了重慶部隊的一個旅,整編騎兵第11旅。自從重慶政府決意放棄了華北,戰線的最前沿就變成了徐州和商丘。不過那只是大的標志物。其周圍的小縣城都零散的被重慶或者是延安掌握著,棗莊就是其中的一個。

從華北奉命撤退回來的整編騎11旅本來就是憋著一肚子的火氣。~只要是軍人,被迫放棄自己的防區,一槍不放就撤退。到哪說都是恥辱。所以擁有快反應能力的11旅在防守棗莊時,時不時地在附近襲擊下延安掌握的鄒縣以泄憤怒。這些自的下級軍官私自組織的進攻,並沒有報告到重慶設在蚌埠的「剿總」指揮部。

但是延安方面的戰役總前委卻很重視,一方面自己的地盤老是被對手襲擊,自己必須打擊對方的囂張氣焰。另一方面,在粟大將的思想中,棗莊是必須打下的,打下了棗莊,就可以直插戰略重地徐州,分割重慶的部隊成為東西兩個部分,進而各個擊破。

由此東北方面的獨立裝甲師被調往了重慶第11旅的正面。對付騎兵還是裝甲兵比較有效。並且在棗莊附近的藤縣進行了埋伏。

果然,重慶的騎11旅的一個連又開始了乘著夜色襲擊行動。這次的下場可想而知,不過受到伏擊的消息還是被傳遞了回去,騎11旅的指揮官也是一個護崽的人,干脆下令其主力團,向藤縣快突擊。這個不經大腦的命令,立刻演化成一場正規的規模化的戰斗,雙方的準裝甲部隊在藤縣這個小地方展開了一場小小的決戰。

伏擊完對手的延安部隊,沒有料想到對手居然還會派出兵力來,沒有及時的進行撤退。所以也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一下子損失了不少的部隊。這種吃虧的事情怎麼會在延安的唯一裝甲部隊身上生?雙方不斷添兵的結果就是戰斗越大越打。雙方居然是在藤縣附近展開了一場大戰。

聞風趕到的重慶騎第第第4兵團的唯一一支部隊了,其余的部隊被擴編成軍編入了第十二兵團。不過整編師的戰斗力還是比較強的。重慶的目的也是干脆吃掉這股延安的裝甲部隊。避免將來大戰時產生問題。

其實雙方都抱有這種思想。延安方面也認為,必須及早的解決掉從華北撤退回來的騎5、11、12旅,這些快反應部隊對自己分割、圍殲對手有很大的障礙。先手除去這些快部隊有很大的好處。不過既然雙方都看到了這點,這場局部戰斗就在不斷的升級,不斷的擴大。到了7月14日,戰斗已經演化成了,雙方都投入了58個師的大規模戰役。

唯一有區別的就是延安調來的部隊是後方的預備隊。原先防守駐地的華北方面的部隊並沒有改變防區。而重慶軍隊打了多年,基本上還是那套,沒有什麼預備隊概念。只是從其他防區抽調部隊進行戰斗。這點差別其實就決定了這場不大不小戰役的結局,甚至是整個決戰的結局。

7月15日,雙方在藤縣附近激戰。7月16日,延安方面的軍隊分別從日照和商丘附近起攻擊,拉扯重慶的正面防線。而東北方面的特戰旅喬裝打扮,化整為零,滲入了重慶的防線背後。7月18日,特戰旅攻克在臨沂背後的連雲港東海鎮。同時在駐扎在沐陽的重慶軍隊第三綏靖區的何、張部率領3個師宣布起義。

這一來重慶在東部的防線出現了一個大的裂口。早有準備的東北野戰軍的第第9縱隊和特戰旅向南佔領了洪澤和寶應。第第第第3師也就堅持了3個晚上,就在自己海軍的大炮轟鳴聲中向延安軍隊投降。

這麼一來,臨沂的重慶部隊就成了南北受敵,東北野戰軍的第第17獨立師從東面和南面夾擊臨沂的守軍。臨沂的守軍主力已經被調往了棗莊。臨沂迅被東野的獨立17師拿下,隨後獨立16師和獨立17師合力拿下了宿遷這個重鎮。能拿下這個地方還要得益于重慶政府的官僚作風。

本來在徐州後部的宿遷只有負責徐州和連雲港前線後勤的1個暫編31師和1個保安旅的駐軍。當延安突破淮安後,徐州剿總命令駐扎在靈璧的暫編33師快增援宿遷,暫編33師正在靈璧進行休整和訓練,根本沒有帶全戰斗物資。所以向靈璧的後勤供應部門申請緊急補給。

結果靈璧的後勤補給處根本不理睬暫編33師的要求,直到暫編33師將申述直通徐州剿總。補給的問題才得以解決。這耽誤的24小時顯然是致命的。讓東北野戰軍迅的拿下了宿遷。

宿遷的丟失對重慶在北線的軍隊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宿遷丟失以後,重慶在徐州的第一軍團,在商丘的第十二兵團全部都成為了突出部。一旦宿遷的東北野戰軍切斷蚌埠,那麼這二十幾萬最精銳的部隊就會失去與南京的聯絡。

所以徐州剿總一面急電,在蚌埠第二兵團的5軍嚴防死守,一面緊急調遣鹽城地區第二兵團的12、7o軍務必在24小時內趕到淮安,拿下淮安,然後重新拿下宿遷。

同時調遣第一兵團的整編25師從徐州攻擊宿遷。這一舉動導致了徐州的第一兵團減少了三分之一兵力。使得徐州方向並沒有敢派出更多的兵力增援棗莊之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