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北第一戰

作者 ︰ 水飛雲

第一百六十三章東北第一戰

此時的重慶才發現自己在東北的軍隊已經成為了孤軍,成為了甕中之鱉。()重慶緊急調集華北的軍隊沖擊山海關、沈陽和赤峰。希望從這幾個城市打開華北支援東北的通道。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重慶政府的一舉一動完全落到了延安的預料之中。延安軍隊搶先在這幾處進行了阻擊作戰準備。與此同時,林公調集了30萬部隊包圍了沈陽,拉開了決戰的序幕

林公對攻打沈陽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延安部隊首先佔領了沈陽的外圍城市盤錦、鞍山、本溪、撫順、鐵嶺、阜新。這些小的縣城距離沈陽的距離都在50-100公里左右。林公用6個縱隊的兵力同時將這些縣城搶佔,然後用5個縱隊加上這6個縱隊一共11個縱隊28萬人進攻沈陽。周邊個城鎮的丟失,使得沈陽與東北其他中心城市之間的聯系完全中斷。沈陽城內的29萬重慶部隊只能嚴防死守。

通向長春的道路上有兩個要點,四平和鐵嶺。四平早就在46年底雙方的爭奪戰中落入了延安軍隊的掌握之中,而這次鐵嶺的被搶佔,也宣告了從長春出來的重慶軍隊必須再次爭奪四平之後還必須突破鐵嶺防線,才能達到沈陽。這將是個艱巨的任務。

林公在四平和鐵嶺防線放置了3個縱隊近7萬人的部隊作為打援的部隊,林公還將東北北部和東部的部隊集結,大約在5個剛組建的縱隊,8萬人向長春靠攏。長春的重慶部隊雖然也號稱有30萬之多。但是和沈陽的重慶部隊一樣,都必須防守城市,因為環繞城市之外的大部分鄉村和城鎮都已經被延安的部隊掌握。

重慶政府在東北其實還有一處重大的據點,那就是丹東市。之所以丹東市成為重慶政府的主要據點之一,是因為朝鮮的緣故。朝鮮在二戰結束時並沒有獨立,而是由日軍暫時維持秩序。後來蘇軍突然從延邊和海上突入朝鮮北部,佔據了北部朝鮮。發現蘇聯的行為之後,美國在藍海國的建議下,同意由重慶政府出兵接受了南部朝鮮日軍的投降。蘇聯也在美國和藍海國的壓力之下被迫同意這一方案。這也是幾方瓜分朝鮮的一個妥協。

重慶于是將東北的丹東市作為一個國內基地轉向南部朝鮮的通道。有五個師約10萬人和大量的輜重在此。其中四個暫編師將被調入南部朝鮮駐防。如今戰斗一起,這五個師都滯留在丹東市,蔣偉人準備讓這十萬人連同長春的援軍去解沈陽之圍。

不過蔣偉人能想到的,他的學生林公當然也能想到。林公準備在沈陽之戰後就組織兵力拿下丹東,獲取重慶政府在此囤積的大量物資和軍火。林公準備了3個縱隊在本溪阻擊丹東方向之敵。按照林公的初步估計,雖然重慶政府在丹東市有五個師,近十萬人。但是面對氣勢如虹的延安部隊和密密麻麻的地方部隊。這十萬人就如掉入海洋中的水滴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五個師,一個師是準備調入南部朝鮮的暫編125師,這個師本來就沒有什麼戰斗力,是重慶政府在東北就地征召的一個師,只是進行了新兵訓練,根本沒有進行其他有效的訓練,重慶國防部本來打算將這個師調往南部朝鮮後再進行集訓的。沒想到東北的戰時這麼早開打。這個師就地武裝,進行防守,防守在丹東北部防線。

其余的四個師中,暫編134、136師是從錦州戰場下來的。雖然有建制,但是並不完整。人數還沒有補充完整。另外一個師,暫編177師是原先沈陽保安師,前身是偽軍。整編後成立的部隊。只有新編102師是重慶方面在接受日本投降時從華北調往東北的軍隊。這個部隊經過多次的增強和不斷的改善武器裝備,已經成為東北重慶軍隊中最具實力的五大王牌部隊之一。不僅擁有大量的輕重武器,還擁有少量日本時期關東軍的坦克。重慶政府本來打算用這支部隊作為控制南部朝鮮的核心部隊用的,不過此時這支部隊已經成為重慶方面解救沈陽的希望。

作為新編102師的師長劉長軍是經歷過緬甸戰役的戴安瀾師的一個副團長,隨後在第二次遠征軍中擔任團長,參與了與日軍在緬甸的大決戰。戰後被升為新編102師的副師長,在重慶方面決定派遣102師進駐東北地區之前升任師長。

這麼多血與火的經歷讓他對戰爭看的很輕,也看的很重。在第一次遠征時,他也是興沖沖的立志要為國爭光。沒錯,為國爭光了,而且全世界都看到了遠征軍的精神。但是他內心當中卻是對自己國家的地位,對于美國、英國在戰爭中對待中國@軍人當炮灰般的使用,隨便指揮中國@軍隊很是心痛。

第二次遠征緬甸時,他這次擔任的是一個團的主官。由于是四國配合作戰,需要注意和協調的事情更加多了。也對各國的管理機制和軍隊構架有了更多的了解。美**隊、英**隊他見慣了,那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做法和派頭依然存在。他也就是冷眼看著。不過,對于藍海國的軍隊和將領,他作為主力團團長還是有過交流。藍海國的最高級別的長官肖兆澤見過,但是沒有打過交道。但是對于下面的團級干部還是有過很多的接觸。這些團級干部有些是來自延安,有些是來自藍海國的馬達加斯加,還有很少一些據說是來自藍海國最精銳的海軍陸戰隊。給他影響最深的就是這最少的一批人。這些人很少談論自己,很少談論生活,很少談論未來和過去,他們只是談論一件事,如何快速打敗日本人。還有這些軍官明顯的對美國和英國人敵意非常大。這讓他很驚訝。按理說藍海國的陸軍是在美國和英國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怎麼會對這兩個國家的軍隊有深深的敵意呢?這個疑問一直伴隨著緬甸戰役的結束也沒有弄明白。

不過,他非常佩服這批人的戰斗素養和對戰斗進程判斷的敏銳性。通常情況下,只要自己的戰斗情報傳過去,對方能立刻明白自己的想法。雙方配合的天衣無縫。將戰線壓向日本人。隨後在東南亞戰場,以這批藍海國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為主的藍海軍隊大放光彩,迅速的拿下了新加坡、蘇門答臘島、海南甚至是硫磺島。這讓他對藍海國,這個同樣是華人佔據統治地位的國家非常感興趣。

戰後,他刻意的收集了藍海國的各種資料和歷史,仔細研究之後,他認為藍海國才是一個真正能讓自己民族站起來的國度。現在的重慶政府也好,延安政府也好,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不過重慶政府待他也不薄,他也不可能去投奔藍海國。只是按照自己收集來的藍海軍隊的訓練方法來訓練自己的部隊,學習藍海國的軍隊打造新編102師,使得新編102師漸漸成為了東北重慶軍隊的王牌之一。

這次內戰開啟,讓他對重慶政府也很失望,凡是有思維能力的人都知道,戰後對于中國的發展是多麼的有利,機會難得。但是重慶和延安雙方卻在大打出手,全然不顧民眾的生死和民族的發展。不過作為軍人,他還是必須執行上級的命令,前往朝鮮駐扎使他送了口氣,以為自己能避開內戰。哪知戰爭發展的迅速程度,遠遠超過了他的預計。

此次他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讓他作為總指揮,指揮其他四個暫編師和自己的新編102師攻擊本溪,打通前往沈陽的通道。他只好長嘆一聲,開始準備作戰。

經歷過百戰的劉長軍很清楚延安方面的打算,自己在丹東市駐扎時,對東北戰局的結局和雙方的意圖研究了很久。所以他也深知,本溪一定有延安方面大量的部隊在等著自己前往。就算自己新編102師和暫編的4個師人多勢眾,但是真還不一定能拿下本溪。

這位百戰之將根本沒有听從蔣偉人在南京的遙控。將根本不听自己話的四個暫編師沿著大路浩浩蕩蕩的進攻本溪。自己率領著102師,悄悄的往西南,繞到鞍山以南。準備突然進擊鞍山,給沈陽包圍圈上開一個口子,順便還能切斷包圍營口的延安部隊與其他延安部隊的聯系。這個計劃一旦成功,不但能解開沈陽的包圍圈,還能幫沈陽打開一條海上補給線。這招不可謂不狠毒。

延安的林公真還沒有防備到這麼一招,他的部隊也沒有什麼多余的兵力來調配。按照他的想法和布置,在本溪放置了2個縱隊近5萬人準備阻擊丹東的重慶軍隊,而在鞍山只是一個縱隊。總攻時,這個縱隊的大部分兵力將參與圍城的戰斗,用于防守的兵力可以說是非常少的。一旦此時被新編102師進攻,那麼可以說,鞍山丟掉是必然,而丟掉了鞍山,背後有將近3萬多重慶政府的精銳,那麼總攻沈陽,絕對是失敗的結局。

延安方面沒有注意到這麼嚴重的局面。但是不代表藍海國沒有關注到。自從藍海國從延安的兵力調動,以及重慶政府和各地的往來電文中得知,延安將在沈陽展開一場聚殲重慶軍隊的計劃後,藍海國也在密切的關注各方的動向。整個戰斗的局勢被掛在了各級軍隊的高級指揮員指揮所里研究和學習。

雖然劉長軍根本沒有發出任何電文報告自己的行蹤,但是藍海國在丹東附近的醫療隊發現了102師的異動。藍海國情報分析中心的參謀們立刻進行了判斷,認為劉長軍很可能做出進攻姿態,而不是去救援。

這個判斷立刻被傳遞到了延安政府那里,隨即毛偉人也進行了研究。當然結果是很嚇人的。毛偉人立刻電令林公將本溪和營口周邊的部隊集中進行防御。來化解這場風險。但是時間上的倉促,使得防御部隊的數量和防御工事的數量大大的減少了。

此仗即將成為一場艱苦的阻擊戰。延安有1個縱隊左右,2萬人來阻擊全副武裝的新編102師,面對102師的坦克和大炮,延安方面真還沒有把握能守住鞍山和遼陽。

藍海國也做出了判斷,林公的部隊一定守不住鞍山。除非真的像有些小說上描寫的那樣,延安的部隊能以一擋十。情況已經非常的緊急了。這一仗是否能夠擋住新編102師已經成為沈陽戰役的關鍵了。藍海國國防部向向華宇的國家安全部求援,看看能不能策反劉長軍。這個劉長軍,有許多陸軍的干部與之打過交道,與藍海國的軍官們相處的還不錯。思想也比較進步。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策反,需要時間,恐怕趕不上戰斗了,誰都知道戰斗將在1-2天內打響。

國家安全部給出的資料是,劉長軍自從結束緬甸戰役後就在不斷的收集藍海國的資料,而且在帶兵中也大量運用藍海國的訓練方法。對藍海國有好感。有策反的可能性。但是時間上恐怕來不及了。只能用特殊方法試驗一下。

這個特殊方法就是冒險用藍海國的電台給劉長軍發一封電報,用醫療隊派出代表面見劉長軍,所冒風險就是被重慶政府抓住藍海國干涉大陸內政的確實證據。

這事情很快就報到了齊之洋的跟前。這涉及到整個國家的外交和基本承諾。齊之洋很快就做出了批示。電報不能發,但是醫療隊可以自己以藍海國代表的身份去。至于如何讓劉長軍相信,那需要談判代表自己想辦法。

延安在交戰地區雙方都有著醫療分隊。接到命令的沈陽方面的醫療分隊立刻打著藍海國的醫療隊的旗幟高速趕往鞍山。在鞍山東南40公里處被新編102師的前方警戒哨攔截住。此時的新編102師已經結束了秘密行軍,做好了攻擊準備。

劉長軍知道東北這個地面,沒有什麼秘密可言,由于有大量的藍海醫療隊、蘇軍和延安的地下黨。自己的行動只能隱瞞一時。所以102師是連夜急行軍,24小時從丹東趕到鞍山附近。休息3個小時就準備進攻。

當前方傳來,藍海國醫療隊被攔截的消息後,劉長軍就知道自己的行動已經暴露。也感嘆藍海國的情報工作是如此的迅速和準確。到現在他還以為藍海國的醫療隊是來進行戰場救援的。不過藍海醫療隊隊長很快表達了求見劉長軍的信息,讓劉長軍趕到驚訝,和一絲期待。以他明銳的第6感覺,他相信這次藍海國的醫療隊隊長來找自己,絕對不是為了戰地救援。

所以劉長軍也很小心的將自己周圍可能的保密局人員和可疑分子避開。在一個恰當的場合接見了藍海醫療隊的隊長管束級。這個隊長原先是華夏大陸的45年的雲南移民,在從昆明前往實兌的路上學習了醫護知識,到達實兌後,藍海國的醫療急救學校又對他進行了6個月的培訓,將他派往雲南進行移民工作,在這些移民組織工作中不斷成長,後來加入了科技進步黨,逐步走上了領導的崗位。後來大陸內戰一起,他被派到東北進行擔當一個醫療分隊的隊長,組織進行戰場急救。

劉長軍長期在滇黔駐軍,又在緬甸有著長期的戰斗經歷。對雲南話非常熟悉,所以當這名隊長用雲南話快速的說出了要求劉長軍給予一個私人的會客空間時,劉長軍就更加肯定了這名醫療隊長的來意。

由于時間緊迫。這名醫療隊長在劉長軍表示可以直說的情況下,也不再隱瞞。直接就向劉長軍提出了自己的來意,希望102師暫停進攻,藍海國希望劉長軍個人加入藍海國,102師應當前往朝鮮駐扎,為國家和民族爭得利益。而不是消耗在內戰上。藍海國承諾,102師將會安全的通過蘇聯控制的朝鮮北部,安全的前往南部朝鮮。至于劉長軍個人,藍海國希望他能加入藍海國的陸軍。其在上海的家屬,由藍海國情報人員護送到上海港之外的藍海國海軍軍艦上保護。

劉長軍不懷疑這個醫療代表的話,他在丹東也收集了不少藍海國的情況,對藍海國在東北的主要代表和機構的人員知道的很清楚。但是藍海國不是一貫保持中立嗎?為何要卷入大陸內戰。光是讓一個醫療代表來勸降,這能讓自己安心嗎?

劉長軍沉吟不決。劉長軍的遲疑,被看到了醫療隊隊長管束級的眼里。他知道對方不可能听他的一面之詞就做如此重大的決定。但是只要對方不立刻將自己拿下,那就有一絲希望。于是繼續進行說服工作。當然他也不是單純的認為自己的說法會有什麼作用,只是為了觀察劉長軍的想法,為下一步行動做依據和判斷的基礎。

通過說法工作,管束級看出了劉長軍是有意向同意自己的提議。但是還是有很大的顧慮。所以要求劉長軍暫時晚行動半小時,自己將再次請示國內。劉長軍默默的點頭。

管束級迅速返回醫療隊,將消息報回相關機構。最終,藍海國賭了一把,以駐緬甸陸軍整編102師的名義發了一封電報,希望劉長軍擔任副師長。

看到這封電報,劉長軍才確定,藍海國最終還是插手了大陸內戰,只不過是暗地里支持延安方面的,劉長軍感到有點失落。但是他也認清了國內的形式和國際的形式,他知道選擇藍海國是自己避開內戰的最好途徑,才能實現自己在戴將軍靈柩前的誓言。

劉長軍的新編102師忽然就地返回,然後快速的通過了蘇聯在朝鮮北部的控制區域,前往朝鮮南部。這事直到第5天後,重慶才從一名逃月兌的保密局人員發回的電報中得知。這讓蔣偉人暴怒之下,大吼一聲「娘希匹」將面前的文件一掃而空。

雖然此時是寒風呼號的初冬,解除了重慶102師攻擊後備的林公也是暗自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沒有了新編102師,前往本溪進攻的重慶軍隊的其他四個暫編師真的如同林公預計的那樣,根本前不起一絲的浪花。

1947年11月17日得凌晨,林公一聲令下,延安32萬部隊全面總攻沈陽。雙方大決戰的序幕已經被拉開。

此時的沈陽守軍已經只能做困獸之斗,完全沒有了重慶軍隊應有的氣勢。按照游戲網絡上描述戰爭的說法就是,士氣已經快到0了。長春援軍的失敗和丹東部隊增援的變故,都讓沈陽守軍的士氣大打折扣。隨後延安又在固守沈陽城的部隊中進行了大量的策反工作。等到總攻沈陽時,重慶軍隊從29萬人,跑得只有不到25萬人。還有部分部隊沒有起義,但是已經是搖擺不定了。這種情況下,能守住一個被四下圍困的城市嗎?

戰斗的過程如同歷史教科書上描寫的那樣,毫無斗志的重慶部隊一擊即潰,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就算是抵抗也是局部地區的個別部隊還在堅持。但是那只是個別的現象,25萬人的重慶軍隊根本沒有給延安的軍隊造成什麼太大的困難和傷亡。延安方面只付出了1.8萬人的傷亡就將重慶政府在東北地區的最大一股軍事力量瓦解的干干淨淨,順便還將丹東的部隊也消滅的差不多。延安軍隊大獲全勝。

11月25日,沈陽城的戰斗全部結束,延安和重慶雙方在東北的大決戰序幕以延安方面獲勝終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