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內戰之外部的斗爭

作者 ︰ 水飛雲

了武器和軍援之事,藍海國和美國雙方幾乎已經撕破了臉。不過在名義上藍海國還和美國是盟友,二戰的戰時同盟並沒有有正式的解散聲明什麼的。

另外,無論在實力上還是在表面名義上,藍海國的艦隊不可能去檢查美國的商船和軍艦,美國也不可能制止藍海國的軍艦在華夏大陸的領海象征性的活動。藍海國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公開表示和美國相左的意見。這也是給世界各國一個信號,藍海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為了華夏民族,不惜與任何國家交惡。

這些信號,大部分國家都已經讀懂了。但是和藍海國目前有交集的只是這麼幾個國家,無非是英國、德國、美國和隔海相望的巴西和阿根廷,其余的小國如中東的和亞洲的幾個區域性小國根本不會來招惹藍海國。真實的反應是,由于藍海國的國力並不是很強,只是在二戰中的戰果有點扎眼而已。所以除了英國、美國和德國,這三個對藍海國的國情知道的多一點的國家,別的國家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由于英國名義上的領土和藍海國交界最多,英國是比較關注藍海國發展的進程的。盡管華夏大陸上英國政府的影響已經消退的基本快沒有了,但是對于藍海國的申明,英國政府還是非常的不爽。因此,英國政府雖然沒有明著做,但是還是用利誘與重慶政府通過了在東南亞(緬甸北部)軍事合作的協議。這無疑大大刺激了藍海國的神經。緬北的軍事合作,那麼對象是誰?蔣偉人這招可是不怎麼的,看來蔣偉人在對外策略上根本沒有什麼套路,純屬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1946年12月3日,就在英國和重慶政府簽署協議的第二日,藍海國扣留了從馬尼拉前往上海港的一艘英國籍貨輪,理由是向華夏大陸輸送軍火。將軍火照片和貨輪照片全部在藍海國的《科技日報》以及上海的《大公報》上發出。甚至刊出了藍海國在將船員押解下來之後擊沉貨輪的照片。

不敢檢查美國貨輪,還不敢檢查英國貨輪?不敢扣留美國船只,還不敢擊沉英國的貨輪?

藍海國的這個舉動看起來很冒失,但是這也是在彰顯自己的話語權。藍海國雖然不具備打全面戰爭的國力。但是英美也不會為這些小事和藍海開仗,在他們的跟前還有一個死敵,以德國為首的歐洲集團呢。藍海國早就認清楚這一點。所以藍海國必須拿出勇氣來,不可能讓自己的說出去的話等于放屁。也不可能輕易的就讓重慶政府靠向了美國。藍海國就是要拿英國給美國看,給重慶政府看。

藍海國的行為嚴重刺傷了「英國人民的感情」英國叫囂著要用相對應的手段懲罰藍海國。但是英國目前的境況比藍海國慘多了。英國的海軍大部分在北大西洋,大西洋的本土艦隊經過購買美國的航母和戰艦,實力是遠遠高于藍海國的北印度洋艦隊。但是那支艦隊不是用來對付藍海國的。對付藍海國艦隊的是東南亞的東方艦隊和澳大利亞的艦隊。這兩支艦隊根本和藍海國一樣,用的都是些日本賠償的戰艦。所以在印度洋,在東南亞,英國也只是叫喊下而已。

而且,英國殖民地的獨立浪潮已經慢慢顯示出其威力。在印度、東南亞,中部非洲和加拿大,英國已經面臨著日益各地的獨立呼聲,雖然這些地區都不是武力對抗英國的統治,但是這些地區不斷發生的獨立運動和呼號已經使英國政府焦頭爛額。

加拿大,這個北美自治領對英國的不滿之聲迭起。在1926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令》,承認加拿大的「平等地位」,加拿大始獲外交獨立權。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英國政府一直在加拿大遷延不走,而且大量的英軍駐扎在加拿大。大有重新收回加拿大各種權力的趨勢,使得加拿大政府和人民不滿之聲日益增大。這使得英國政府也在考慮按照二戰和約中的約定,將首都遷往都柏林。德國集團在歐洲的壓迫感使得英國不得不把重點放在了歐洲和北美。

另外一個重要的海外領是印度,印度人獨立的**在國大黨的帶領下已經展開了轟轟烈烈的不合作運動。這都讓英國政府在四處滅火。英國政府目前已經失去了工作的重心,本土的半主權狀態和關鍵殖民地的獨立浪潮已經讓英國政府失去了方向感。英國政府現在著急的是選擇一片殖民地,安安穩穩的發展,尋找機會收復自己的本土的統治權。

所以英國人根本沒有力量與藍海國在華夏大陸之事上再起波瀾。前次的軍火事件之事完全是英國政府大帝國的心思的殘留,基本上應當歸為下意識的行為。藍海國也就抓住了英國的這個弱點。選擇了英國作為一只雞,殺了一把。當然藍海國也不可能做的太絕,藍海國悄悄的將船員送回了上海。並沒有如《科技日報》上所推測的那樣,扣留英國的船員。

美國對于藍海國的強勢表態,也是非常的不安。不過藍海國並沒有對自己國家的貨輪進行檢查,也多多少少讓美國人放心點。藍海國的工業水平和國家實力,美國還是比較了解的。二戰過程中,美國就已經制定了限制藍海發展的思路。戰後更是有大批的情報人員以種種方式收集藍海國的各類情報。每年美國總統安全顧問的桌子上都會有藍海國的發展狀況,包括軍事、政治和經濟。美國政府認為藍海國目前正在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實力。軍事力量並沒有得到迅猛的擴大。藍海國也沒有刻意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這讓美國人也稍微的安心一點。

這次禁運軍火的事情,產生如此問題,美國人判斷。藍海國還是希望華夏大陸穩定,希望華夏大陸維持現狀,好在重慶和延安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誰都知道一個內部不穩定的國家是最好控制的。也許藍海國不希望蔣偉人這麼快統一華夏大陸。美國人的想當然,藍海國自然不會去解釋。當美國大使和藍海國的新任外交部長護航艦隊原先的新聞報道小隊的隊長那智溝通時,這個見慣了後世政治家假話連篇的記者自然是大談了一陣藍美友好合作,並且用含糊的言辭肯定了美國人的猜想。

確認了藍海國想法的美國認為,需要對華夏大陸的內戰進行一次調停,避免這次華夏大陸中的內戰傷及盟國之間的感情。藍海國卻拋出了一個令美國人感到不解的論調。藍海國堅持不干預華夏大陸內政,是和還是戰應當由重慶和延安自行決定。最終華夏人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藍海國不打算,也不希望外來的因素決定了華夏大陸的未來。不過,最終藍海國考慮到美國人的感受,還是同意派遣人員參加美國主持的四方和談。

德國為首的歐洲集團自然是希望對手陣營越亂越好,雖然和藍海國有點點交情,但是那是過去式。現在藍海國的勢力膨脹,而且和自己的海外領土有交集,那麼德國也是希望藍海國受到打壓。德國和歐洲多個國家都在煽風點火,唯恐華夏大陸不亂。

對于幾個大國在拿自己的國家和戰爭進行勾心斗角,蔣偉人當然對這種局面也很擔憂。在藍海國和美國之間,他的選擇毫無疑問是美國人。但是藍海國的煽動性的口號在國內和國際上造成的影響也是很麻煩的。要不是藍海國根本沒有支援延安一槍一彈,重慶政府簡直會認為藍海國在幫助延安方面。

不過就算這樣,重慶政府的蔣偉人也感到了非常的不爽。不過蔣偉人對于能打敗延安抱有很大的信心。重慶政府在滇緬的幾十萬部隊有著精良的美式武器和久經殺場的官兵,在國內也有用從日方繳獲的武器武裝起來的那些整編之後的幾十萬雜牌軍和用美式裝備重新武裝起來的上百萬的中央軍來消滅延安的部隊。所以武器禁運,就禁運。藍海國畢竟將來也是自己統一大陸之後的一個有力的盟友。從藍海國為了讓華夏兒女少死幾人的態度上就知道,將來藍海國絕對不會對自己的這個國家有什麼歹意。保持一個與自己有善意的國家的良好關系是每個國家外交的基本原則。尤其是藍海國還有強大的軍力和先進的科技。所以蔣偉人只是不舒服而已,指示手下的骨干分子稍微給藍海國的移民制造點麻煩,聊做報復。但是在藍海國大使的幾次抗議後,重慶政府也不敢再在移民問題上生事。

延安沒有權力表態,也沒有人會听他的。主要幾方勢力等于默認了藍海國的武器禁運以及召開會議進行和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