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風 第一百零八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外

作者 ︰ 水飛雲

石油工業並不是目前的重點,因為藍海國的軍隊消耗的燃油並不多。藍海國的兩個小煉油廠在積累管理經驗的同時,產出的燃油足夠藍海國艦隊使用。當然,第一重型機械廠正在研制相關煉油裝置的設備和容器。

煉油工藝是一個典型的加氫催化裂化的過程,對反應器等壓力容器的要求很高,所以這些設備的研制,需要時日。而相關的泵類等通用機械和其他壓力閥門也需要制定相關的標準進行生產。

圍繞石化行業的設備生產和建設,藍海工業委員會根據護航編隊維修隊中的中石化標準和機械設計手冊,初步制定了大量的相關行業標準。這些標準對于1944年來說,先進的無法適用。所以經過第一重型機械廠3個月的生產和執行,這套制造標準和生產標準被迫進行了重新修訂。在材質、設計參數和配套材料上面進行了大幅的修改。並于44年8月再次投入試驗性使用。這次的效果遠比上次好,基本上能用于生產。

第一重型機械廠按照這套設計標準和生產標準,進行了泵、壓力容器和換熱器的設計,並且生產出了合格的各類設備。1944年12月,藍海國頒布了第一版的工業設計標準(1945標準)。同時也制定了第一版的生產制造標準。這極大了規範和推進了工業建設體系。由于此標準的起點較高,雖然提高了生產成本,但是的確大大保證了藍海國設計質量和生產出的產品的高標準。

石化行業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真正的工業集成水平。因為石化行業大多是高溫、高壓工藝;介質也大多是有毒、腐蝕性介質。對各類設備和容器有很高的要求。同時對工人的素質要求也是不低的。所以藍海國並沒有盲目的花大價錢進行石化行業的擴張。還是在小心的逐步完善技術。藍海國通過先前建成投產的兩家小煉油廠培訓了大批的優秀工人和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轉到其他行業後,也起到了骨干引領的作用。

藍海國也在美國和英國招收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參與煉油廠的生產,這些人無形之中就幫助藍海國培訓了工人和技師。這些工人和技師在今後藍海國不斷擴大的石化行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按照程建中的執政設想,藍海國將在1945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是為了鞏固藍海國發展基礎而制定的。除了在43年、44年上半年已經規劃的不錯的礦藏開采,冶金、港口建設、農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制造業和石油化工行業外。還有移民工作、軍隊的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科技發展等內容。當然還有幾項工作是沒有寫在這份五年計劃內的。

第一項就是核技術。鈾地質礦冶、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核武器研制等在內的完整核工業體系需要建立。這是保證將來大國地位的基本,所以藍海國一定要首先發展這項技術。

此時的形式已經完全和那個時空的歷史不一樣了,誰也不知道納粹德國現在的核武器研制情況,不過德國的V2導彈已經在頻繁的攻擊英國北部的工業區。雖然精度還達不到要求,但是可以看出德國的這項技術正在快速的改進。

德國的核武器研究進程按理說是世界領先的。但是這也是很難說的一件事情。本來在那個時空,核武器並不是納粹的首選。現在有了V2,德國是否還繼續研究那個「大炸彈」?藍海國沒有這個能力去打听,也沒有這個精力去管。現在能做的就是自己擁有這件「魔盒」。藍海國已經多次提醒美國和英國,希望這兩個國家前去轟炸和破壞德軍的重水工廠、反應堆和核武器研制基地。結果如何,這兩個國家也沒有對藍海國進行通報。所以藍海國也管不了這許多,只好自己發展核武器,自己解決自己的安全問題。

不過,藍海國發展核技術有著優越的便利條件。此時的核武專家們懂的知識甚至還不如藍海艦隊的任意一名戰士。不過這些專家和這些戰士的區別就是繼續創新的能力不同。

1944年9月,在蘇亞雷斯軍校的一間會議室里。齊之洋親自給一批新從大陸和英國特意邀請來的科技偉人們上一堂課。尤其是幾位從英國邀請來的科技偉人,他們本來是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以及在倫敦學習和工作的,受到德軍登陸英倫的影響。原來打算回華夏大陸繼續工作,但是被藍海國千方百計的邀請來馬達加斯加島參觀。這里面有好幾位那個時空「兩彈一星」的元勛。

「原子彈主要由引爆控制系統、高能炸藥、反射層、由核裝料組成的核部件、中子源和彈殼等部件組成。引爆控制系統用來起爆高能炸藥;高能炸藥是推動、壓縮反射層和核部件的能源;反射層由鈹或鈾-238構成。鈾-238不僅能反射中子,而且密度較大,可以減緩核裝料在釋放能量過程中的膨脹,使鏈式反應維持較長的時間,從而能提高原子彈的爆炸威力。核裝料主要是鈾-235或鐶-239」。齊之洋沒有說任何官面上的話。直接在一張原子彈的結構圖片前介紹著原子彈的結構。

下面的幾位根本沒有想到這位藍海國的總統居然和他們說這些東西。核物理和理論物理專家的偉人們當然明白齊之洋口中的原子彈是什麼東西。尤其是幾位在愛丁堡大學研究核撞擊的偉人們。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麼尖端的核物理知識居然是從藍海國的總統嘴里說出來的。

齊之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齊之洋對于這些偉人們的了解甚至超過他們自己。這些偉人們都是為了民族強盛而從國外或者是重慶政府的高級崗位上前往新中國的。在他們的身體里流的都是熱血。只要能強盛民族,他們都是義無反顧的。但是要讓他們相信藍海國,能使民族強盛,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直接用事實來說明,讓這些偉人們能留在藍海,參加藍海的核武器計劃。

看著目瞪口呆的元勛們,齊之洋心中稍稍有點得意。不過還是繼續講下去。

「要制造原子彈,那必須就要獲得鈾-235作為核燃料,純度90%的濃縮鈾。而天然鈾中同位素鈾235的豐度僅0.72%,所以必須經過電磁分離、氣體擴散和熱擴散三種方法生產這種高濃鈾。原子彈用的幾十千克高濃鈾需要大規模的濃縮和分離。或者核爆炸的原料采用鐶239,不過這要首先制造反應堆,然後用中子照射鈾238,才能慢慢形成。這兩種獲得原子彈的原料都是非常緩慢的。」齊之洋也說出了制造原子彈的最艱難的一步。原子彈制造的關鍵不是計算臨界值,也不是設計爆炸裝置如何達到臨界值,而是其原料的制備。

無論是直接從鈾中分離235同位素也好,還是從鈾238制備鐶239也好,都是一項相當艱巨的任務。後世大多數是采用從鈾238制備鐶239,因為鈾235同位素含量實在是太低了。鈾金屬里大約是千分之一是235,其余都是238。

「反應堆包著一個用普通鈾(其中絕大部分是鈾238)制成的外殼,那麼,射入這個外殼的中子就會被鈾238所吸收。這些中子不可能迫使鈾238發生裂變,但卻會使鈾238發生另外的變化,最後就會產生鐶239。如果把這些鐶239從鈾里面分離出來,就能獲得原子彈的原料」

齊之洋說的這個叫做增殖反應堆。是充分利用鈾的最好方法,也是後世常用的制備核彈原材料的方法。從238中分離鐶239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反應堆卻要求更多的工業支撐。其實這也是為何當今世界逼迫朝鮮、伊朗放棄核反應堆的原因,因為反應堆直接就能生產原子彈的原料。其實後世倭寇完全有能力生產核武器。

下面鴉雀無聲,沒人知道這個藍海國的總統為何知道這麼先進的核物理知識,也沒人知道他講這些的給自己听的目的。原子彈這個東西在44年的科學界並不是什麼秘密,許多科學家都知道它的原理,也知道各國都在研究這麼個東西。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民族建立的國家卻將這研究的這麼透徹。大家想听這位藍海國的總統到底要講到哪一個深度上才結束。

不過齊之洋講完核原料的制備後,卻不再繼續講下去了,將話鋒一轉,直接說的是目前的戰爭。

「現在,德國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歐洲,它正在研究原子彈;美國和英國合作也在研究原子彈。按照這倆個國家的實力,研制成功是早晚的事情。大家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是不可想象的,那是人類的魔盒,打開之後就會讓擁有國成為魔鬼。但是魔鬼擁有了這樣東西後,我們也必須擁有,否則我們將任人魚肉。民族的強大也只是一句空話。」

齊之洋講到這,又在黑板上列出了一串數字︰「6∼8公斤鐶239制作的核彈的當量是20000噸。這樣的爆炸能完全毀滅一個城市。所以我們必須在德國和美國擁有它之前或者之後不久擁有它,否則,中華民族永遠成為不了一個偉大的民族,只能像非洲大陸這些民族,任人宰割。」

齊之洋看了看每一位元勛們。說出了自己今日的目的︰「我們藍海國有幾位令人尊敬和敬佩的核物理專家,他們日以繼夜的研究和計算各種數據,終于設計完成了這顆原子彈的設計圖和基本數據的計算。但是很不幸,他們在一次海事災難中全部遇難。這讓我們藍海國失去了最重要的一批科學家。我知道各位都是熱愛我們民族的,希望我們民族能夠強盛的。這原子彈就是一個契機。我真心的邀請各位加入我們藍海國的研究隊伍當中來。為民族的強盛做一番貢獻!」說完,齊之洋深深的給講台下面的元勛們鞠躬!

下面的元勛們被齊之洋說的話深深的感動,看到齊之洋給自己鞠躬,更是激動。他們不知道齊之洋鞠躬的含義,其實不光是為了邀請他們,其實也是真心的感謝這批元勛們,在那個時空,是他們使新中國有了保障,是他們的奮斗和努力,才使中華民族重新屹立。

為齊之洋的話感動,也是為了民族的崛起,這批後世的元勛們紛紛同意留在藍海,研制原子彈。

留下了這批後世的偉人,並不代表就能研制成功原子彈。雖然馬達加斯加島上有豐富的鈾礦,但是235的制備對目前的藍海國來說也是項艱巨的任務。氣相分離235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花費的資金和物資也是不可想象的,更何況還要進行反應度的制造,石墨殼的制備等等工作。

齊之洋、梁綬繁和這批元勛們共同制定了一項絕密的計劃449工程,計劃在44年9月開始相關的研制工作,爭取1944年完成鈾礦開采和氣相分離設備的制造,1945年完成石墨氣冷堆和235的分離,1946年完成鐶239的制備、臨界點計算和內爆設計。爭取在1947年完成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48年完成研制核電站。在49年或者1950年完成氫彈的爆炸。藍海國成立449工程小組,組長由齊之洋親自兼任,副組長為王溉昌先生。要錢給錢,要物給物。

此時的研制條件遠比齊之洋來之前的時空的條件好,現在藍海國根本不需要進行理論研究,大的方向齊之洋很清楚,只不過需要諸位偉人們重現他們的輝煌。對細節和具體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處理。而且大量的計算都由藍海國的計算中心室進行,節省了許多時間。對于那個時空的難題們,藍海國的齊之洋都能給這些元勛們以方向性的答案。而且齊之洋也從艦隊的圖書室里尋找了許多沒有細節的資料給這些元勛們,讓他們按照這些大方向進行研究和制造相關的設備。

所以藍海國的原子彈研制工作,雖然起步晚,但是進度並不比其他幾個個國家慢多少。其實德國也面臨著藍海國同樣的問題,就是鈾的制備。此時的德國剛剛完成了235的少量分離。正在研究利用重水反應堆控制核裂變,還沒有研究出利用反應堆生產鐶239。

美國的原子彈計劃更是走了不少彎路,先是利用及其昂貴的電磁分離法分離235,由于費用實在高昂,所以後來改用氣相分離法。分離出少量的235後,在全國各大研究機構中分別制備235,不過後來發現鐶239同樣能做核武器的裝料。所以又開始研制反應堆,制備鐶239,所以到1944年,只是制備了不到半公斤的235,至于鐶239的制備,美國走的步伐和藍海國基本一致。

蘇聯和英國都堆核武器進行了研究,但是很不幸,他們的國土遭到了入侵,所以研制計劃不得的不中斷,英國的這些研制人員遷移到了美國,和美國一道研究,而蘇聯的研究步伐已經失去了節奏。

第二項未寫入藍海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內的工作是運載火箭和導彈研制。這項工作也是一項絕密的任務。由梁綬繁先生掛帥,後世的某位元勛任副組長。這項計劃被命名為4410工程。由于火箭的研究在各國都有不同程度的進展,藍海國也有大量的實物和相關資料,所以這項工程只給了五年的研制時間。4410工程要求在運載火箭1949年完成,1950年將發射第一顆衛星。導彈要求在48年之前完成。研制導彈的關鍵是制導系統,所以涉及到的電子科技和通訊研究也被附帶著被大力推動。

第三項未寫入藍海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內的工作是戰爭計劃!這麼個計劃當然不能在一份有可能被重點關注的計劃內體現。齊之洋已經預見到了自己國家在印度洋上必定還會有戰爭,也許這次戰爭的對手不會是簡簡單單的日本艦隊了。所以這份戰爭的計劃就是秘密儲備戰略物資、積累各軍種指揮官以及進行地域戰爭設施架構的計劃。為此藍海的安全部專門成立了人事組,從年輕軍官中選取來歷清白,富有進取精神的人進行專門的重點培養。為將來的戰爭做好準備。

-----------

嘿嘿,完成承諾的更新任務。再次感謝各位書友。這一卷只是進行了一半,主要是種田,後面將是真正的反擊內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度洋上的風最新章節 | 印度洋上的風全文閱讀 | 印度洋上的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