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第一百七十一章 萬馬千軍搶東北

作者 ︰ 不老的江湖

第一百七十一章萬馬千軍搶東北

膠東區黨委︰

近日部隊渡海情況如何,千萬要多要快,不得片刻遲誤,將此當作第一位工作,派大批干部和主力準備渡海,其他工作均屬次等,否則將貽誤戰機。

不等人啊,毛偉人一看,大量的主力部隊還未上船,東北依稀已經出現了老蔣的部屬。

電報一接,許世友急壞了。

馬上和喬向文分工,你心細,來管安排船只吧,我去挑部隊,主席要我們出主力,我不能對不起主席。

後來的分析表明,毛偉人對于東北的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對于渡海,包括解放金門這樣的渡海作戰,他和其他領導成員還是沒有經驗的。

為啥這樣說。

在缺乏現代運輸工具而又十分緊迫的情況下,要將十萬人的部隊,短短一個月之內,就從海上運送到東北,幾乎不可能。

當時,許世友喬向文等人所能籌集到的汽船,單船每艇最多裝載80人,而帆船,當年是沒有動力裝置的的,就是靠著風吹船帆往前跑。海里那是不能玩船槳的,這樣的帆船每只最多裝得下30人。

別看垂直距離近,船舶差啊,也沒科技含量,就算你完全順風、順水,單船單程也需要一天一夜,要是不遇到風浪,就沒法算了。

這次海運,前所未有,誰都沒干過。

人多船少,沒有氣象預報,沒有通訊工具,一切都是靠責任,靠信念,靠精神。

舉個例子,

當時的海軍支隊,那是許世友的心肝寶貝,八路軍最早的海軍部隊,為了讓他們早點到達東北,派上用處,許世友安排他們早點出發,可是,誰都沒想到,一百多海里的航程,你猜走了多久才到。

三天三夜

那木帆船,抗不了大風浪,同時沒導航啊,稀里糊涂,就找不到北了。要是在岸上,爬也爬到了,這就是走海路的風險。

童鞋們算一算就了,十萬人要多久才能運。

後來打金門,也是一個原因,葉飛沒經驗,只算去的人,沒有算回得來的船,結果第一批九千人那里一上岸,就被人家打了伏擊。蔣軍有經驗,不打人,先打船,把你的船都給打沉了,炸毀了,看你咋辦。岸這邊呢,大部隊早已整裝待發。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一個師的戰友犧牲掉,這是中國自打成立以後,近萬人全軍覆沒的唯一一次。

海戰,海上運輸,到現在,依舊是中隊的一個短腿。

延安焦慮,語氣不斷變硬。

十萬大軍,那是要一船一船運的啊。

喬向文看下眼里,急在心上。

從事秘密工作那麼多年,就沒遇到這樣靠頭腦,靠智慧解決不掉的問題。

他反復思量,把已到達碼頭的部隊,即將到達,還在駐地沒出發的部隊,一一統計,征求了許世友的意見後,他給羅榮桓提了個建議︰

那麼多人員,全部從海上走,絕對法完成中央下達的任務,是否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陸路轉戰東北。

山東一把手羅榮桓,此刻正為這事發愁,膠東的所有船只已經全部搜刮出來,按照目前運力,兩個月之內完成任務不太可能,但中央的大政方針他是參與討論的,舉雙手支持。

對了,中央關于羅榮桓的任命也剛剛到達,本來,指派軍區政治部主任負責山東八路軍進入東北以後的指揮,但考慮到人員、級別,威望等各種原因,雖然羅榮桓身體非常不好,急需手術,還是經常便血,但是沒有辦法,山東八路軍主力全部北上,沒有一個壓得住的人坐鎮東北,那也是不太合適的。

所以,羅榮桓也是剛剛得知,他本人也正在準備前往膠東,司令部機關人員也正在收拾家伙。

對于喬向文的意見,羅榮桓很是驚訝,因為從陸路走,繞了大彎。

海路雖近,但是運力有限。

陸路好走,但是距離遙遠。

其實,因為信息的閉塞,各部隊互相之間通氣很少。

實際上,此刻,除了山東八路軍,還有兩支部隊,正在遙遠的地方,沿著陸路趕往東北。

毛偉人要拿東北,哪個部隊能不給力啊。

一支在南邊,比山東八路軍部隊路途遠了很多的,那是新四軍一支三萬人的部隊,奉命緊急趕赴東北。帶頭的人,正是後來的開國大將黃克誠。

另一支部隊,人少一點,那是晉察冀,晉綏邊區的,在北面,直接往東北趕,那是以根據地干部為主,準備開闢東北農村根據地。

想像一下吧,四面八方的八路軍、新四軍,正同一,由南向北,在數千里戰線上移動著。

山東軍區黨委反復研究之後,最終通過了喬向文提出的海陸兩路同時開拔的方案,不過,羅榮桓加上了一句的意見︰

陸路的部隊,首先是要選戰斗力強的,其次軍區機關主要部門必須掛靠一支陸路部隊,捆綁前進。

這就是羅榮桓的細心,一個具有很高指揮藝術的戰略家的謀劃。

海上部隊,集中在膠東,好指揮,好聯絡,他親自把控同行,出不了問題。

陸路呢,千里奔波,地形復雜,敵情不明,如果機關的領導干部親自和官兵們在一起,讓大伙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上級的重視。

童鞋想想看啊,那時候,多復雜啊。

這里,小鬼子剛投降,但是主要城市還在他們手里,等著前來接受。

那里,蘇聯紅軍佔了東北,和老蔣簽了友好協議,八路進東北困難重重。

一邊呢,國民黨的軍隊虎視眈眈,早就準備對八路下手,只恨沒機會。

如果是一支八路軍的地方部隊,鎮守山東一個區域的二級軍區司令員,師長們,帶著部隊,獨自面對這麼復雜的局面,保不準要出亂子。

這不是不的干部,而是各個人角度不同。

那些帶兵打仗的,特長明顯,但是短處也很明顯,形勢看得不如上面準啊,大局觀相比要差不少。

前線打仗要很,後方政策吃得要準。

這不是誰好誰壞,誰優誰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規矩,決定腦袋。

軍區一征求意見,喬向文二話沒說,回獨立支隊去。

看到他回到娘家,大家那個高興啊,尤其是老虎團的官兵們,對他尤其親近,因為這支部隊是喬向文親自策反的,很長一段,為了便于開展思想轉化工作,他還兼著這個團的政委。

馬司令和蔣政委請他為團長以上的干部介紹了東北的形勢、中央的要求,喬向文把東北對于中國、對于國共兩家的重要意義一說,听得大家都熱血沸騰,收拾行李更快,行軍速度更歡了。

與此同時,膠東碼頭,數萬大軍經過了初期的航行模索後,開始加大運力。

路上萬馬齊鳴

海上百舸爭帆

那一幕幕,許多參與了北上的老戰士終身難忘,那場面,那氣勢,那緊張的氣氛。

再把社會部的骨干全部分到了獨立支隊的每個團後。看著戰斗了八年的這一片熱土,喬向文依依不舍。

臨出發之前,他撥通了一個人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萬馬千軍搶東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北上南下最新章節 | 北上南下全文閱讀 | 北上南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