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 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作者 ︰ 穿越的抗日小兵

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當青年軍各部進入昆明市區,列著縱隊穿越市區,引得市民們爭相觀望「中央軍」。青年軍將士更是雄赳赳氣昂昂,一個個挺胸抬頭,目不斜視。盡管戰士們臉上寫滿疲倦,軍裝上沾滿灰塵,但是戰士們一個個面容堅定,邁著整齊的步伐,整個隊伍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

當機械化步兵團和裝甲團的鋼鐵長龍緩緩駛過來,昆明的市民們震驚了,一輛輛轟鳴的坦克,裝甲車,運兵的汽車,整齊的列成單車縱隊,灰色長龍一望無邊。如果不是車身上的青天白日徽,市民們真不敢相信這是中國自己的裝甲部隊。

此後一連幾天,昆明市民嘖嘖稱奇的討論著青年軍。

因為,市民們看見青年軍將士上街購物,都是排著整齊的隊伍,一人進商店,隊伍便在路邊等候;一人購完,另一人再進去,然後隊伍繼續向前進。青年軍戰士們說話都是臉帶微笑,一團和氣,購物從不賒欠,主動按照市場價格付錢。這些都是市民們以往聞所未聞的,他們看慣了地方軍閥部隊的自由散漫,動輒打罵老百姓,甚至強買強賣。

龍雲聞听這些情況,不禁長嘆一聲,「岳翰屏真是非尋常之人,這樣的人物太可怕。」在青年軍震懾下,他特地給自己的滇軍下令,不要招惹青年軍。

1940年9月22日,香港淪陷。25日,8萬新加坡英軍向三萬余人的日軍入侵者掛出白旗。10月初,馬來西亞徹底淪陷。10月底,印度尼西亞全部淪陷。9月間,日軍大本營在泰國組建第15軍,任命飯田祥二郎中將為司令官。抽調陸軍第18師團、第33師團、第55師團、第56師團共計四個師團的兵力,集結在泰國。

中國戰場,日軍在華北、華中抽調部分精銳師團到南方軍,中國派遣軍的總體戰力呈下降態勢。在這種形勢下,日軍只能大量使用偽軍,幫助控制佔領區。最毒的是,日軍在越南、老撾強行征召了30萬人加入日軍部隊,投入中國戰場。形成了中國戰場上的奇特形態,地位最高的是正宗日軍,其次是朝鮮軍團和台灣軍團,再次是越南、老撾軍隊,最次的就是中國自己的漢奸偽軍。

這些原本也是受欺壓的殖民地低等人,穿上日軍軍裝後,在中國戰場居然比真正的鬼子還殘忍。他們把長期積壓的受欺壓的惡氣全部發泄到中國,那種由受欺負的狀態轉變為欺負人的狀態,令得這些軍人得到異常的滿足。

東南亞群島除了菲律賓之外,已全部落入日軍之手。大量的橡膠、石油等日本急需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送至本土,巨大的勝利使得日本國內幾近瘋狂。日本軍部,海軍將領們的頭顱無一例外的都昂得高高的,臉上都是得意的笑容。軍部很多人甚至後悔,為什麼不早點南進。

緬甸的戰略地位頓時凸顯出來,它是東南亞群島的側翼屏障,中國外援物資的最大通道。牢牢控制住緬甸,既可以隨時進攻英屬印度,又可以切斷中國的外援,圍堵中國。

11月4日,日軍第55、第33師由泰國分別向緬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發動進攻,英軍曾企圖將敵人阻止在薩爾溫江、比林和錫當河地區,但未成功。英緬軍接連撤退,迫使丘吉爾緊急邀請中國出兵。

1940年12月,滇緬公路上突然塵土飛揚,旌旗揮舞。浩浩蕩蕩的中**隊好像一條望不到頭的灰色長龍,開始向緬甸境內大規模挺進。

滇緬公路經過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嶺,養路護路困難。為了支援抗戰,滇緬公路沿線的20多個縣,發動百姓,主動沿途護路。當時,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困難時期,年輕的壯勞力基本都當兵扛槍去了,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婦女、兒童。岳翰屏的坐車在長龍中緩緩前進,當年輕中將的眼光,看著公路邊每隔幾百米就有穿著用藍色土布制作的衣服,手拿鐵鍬,木鍬,石錘的婦女、兒童站在路邊,不時往公路的凹坑填土,然後再用石錘錘平、壓實。

這些人一個個面黃肌瘦,衣裳襤褸。中將的心一下子揪緊了。岳翰屏停下車,站在公路上,只見盤山公路仿佛一個個大大的螺旋,一圈一圈層層疊疊的套上來。

岳翰屏看見一個12、3歲的孩子,**著上身,下邊僅僅一條黑色的單褲,褲腿卷到膝蓋處,褲腿上全是窟窿。光著腳,**的身體,干瘦干瘦的,揮舞著手中的石錘,往剛剛填平的凹坑猛砸。瘦弱的身軀仿佛支撐不住手中石錘的重量,每砸一下,都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岳翰屏看得心里直發酸,在他原來的時代,這個年齡的孩子都還在撒嬌呢。他徑直走到孩子面前,「孩子,你休息一下。你的家人呢?」

那個小孩一看是個身穿呢子軍裝的大官,趕緊停下來,哆哆嗦嗦的說︰「長官,爹娘在修路時都累死了,兩個哥哥都當兵打鬼子去了。家里就我一個人了。」說完,繼續埋頭捶實土坑。

岳翰屏一愣,這小孩真可憐,趕忙問道︰「孩子,吃飯沒有?」

那個小孩諾諾的不做聲,岳翰屏接著問︰「你們的飯是政府管嗎?」。

小孩搖搖頭︰「長官,都是我們自家帶來的。我家里沒人了,就依靠好心的鄉親們給我一口吃的。」岳翰屏心里一堵,眼淚眼眶里直打轉。多好的百姓,為了抗戰,無私無償的為國家奉獻。

「吃得飽嗎?能不能吃上肉?」岳翰屏關切的問。

「長官,都是吃的紅薯,沒吃過大米。肉就更不用說了。」小孩誠實地說。他的臉上寫滿憧憬,仿佛能吃一碗大米飯就是最好的日子了。

岳翰屏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楮。突然想起,早上還有一個沒吃完的饅頭,就放在兜里。急忙從兜里掏出一個白白的饅頭,遞給他,「來,孩子,拿著吃,吃了就有力氣了。」

孩子眼楮一亮,可又不敢拿,惴惴不安的看著這個年輕又和氣的長官。岳翰屏將饅頭塞到他的手中,轉身再次擦了擦眼楮。

孩子連忙不停的鞠躬,「謝謝長官謝謝長官」

岳翰屏喊了一聲︰「文卿,去告訴炊事班,就在路邊支起幾口大鍋,多弄點肉,給護路的鄉親們做點肉湯,填填肚子。」

陶文卿一愣,岳翰屏惱怒的喝道︰「傻站到搞啥子,快去安排。」

陶文卿趕緊去找炊事班長,安排熬肉湯的事。

岳翰屏站在公路邊,望眼處,山巒重疊,群山逶迤。他的思緒飛回到1937年,滇緬公路修築時的情景。

1937年底,滇緬公路沿線近30個縣的勞工約20萬人被征集來到公路上。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因青壯年大部分都應征入伍了。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支築路大軍,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民族,他們穿著用藍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是壯勞力,其它都是婦女和老頭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們都帶著自家的寵物︰狗、雞和長尾巴的小鸚鵡。在傣族地區,那些跟著大人來做工的孩子還帶著猴子。

由于施工任務緊急,國民政府提出滇緬公路「先求通、後求好」的方針。嚴令公路沿線應征各縣必須在1937年底以前開工建設限期三個月之內先建成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簡易公路。

由于缺乏修路的重型機械,在幾乎所有的路段上,勞工們都是用自己家里帶來的背簍來搬運泥土和石塊。在長達959.4公里的路段上,大都用這種螞蟻搬家似的方法,一段一段的修築。

路面修好,沒有大型壓路機。只能采用最原始的辦法,當時的壓路機就是一種大石碾子。石碾子大約有1.8米高,重量各地不等,一般都在3-5噸之間。如果采石場就在附近,人們就因地制材。但更多的時候,要到近百里外的大山去尋找石料制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石碾子弄到公路上本身就很艱難。許多石碾子都是靠勞工們推拉肩扛才從叢林和山中弄出來的。

上坡時沒有多少麻煩,石碾子比較容易掌握。但是下坡時由于石碾子所產生的巨大貫性,許多恐怖的事故就發生了︰那些來不及躲避的勞工們常常被失去控制的石碾子壓死,偶爾也會壓死一些孩子。

截至1938年8月底,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這條用雲南各族百姓身軀鋪成,凝結著民族血汗的「中國血管」,令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滇緬公路終于通車了。9月2日,《雲南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滇緬公路修完了》。當時,國統區內的幾乎所有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極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驚了全世界。

美國駐華大使在途徑滇緬公路赴重慶後曾說︰此次中國政府能于短期內完成此艱巨工程,此種果敢毅力與精神,實令人欽佩。且修築滇緬路,物資條件異常缺乏,第一缺機器,第二純系人力開闢。全靠沿途人民的艱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第二百三十六章出征!出征!出征!(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最新章節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全文閱讀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