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三十章 登州攻略(三)

作者 ︰ 圓明園主

信中還闡述了如果登州淪陷,將來遼賊帶著戰船和火炮技術等,北上投靠後金韃子,大明失去戰略優勢,最終斷送中華漢族正統的可怕結果。

張可大看到這里時,驚出了一身冷汗。根據他的了解,越想越覺得這信中的描述,很有可能成為事實。然而,大明朝重文輕武,加上孫元化又是代天巡撫,自己並非登州最大的軍務主持之人,該怎麼守住登州,保住大明呢?

「當,當,當!」官署中整點報時的自鳴鐘聲清晰傳來,打斷了張可大的思緒。張可大下意識地轉過身,向著鐘聲傳來的官署大堂走了進去。

已近傍晚,屋內有些昏暗,張可大走到桌前坐下,動了一下在桌子上一個盆景中的人物的拐杖,柔和明亮的燈光就透了開來。

張可大望著眼前的神奇發光之物,再看看邊上的自鳴鐘,心里突然對那未曾謀面的黃澤之產生了幾絲期待。這個能制造出如此新奇之物,又料事如神的人,又會出什麼招破解這個難局困局呢?

這個取意小橋流水人家,利用「伏打電池組」為能源的台燈正是黃復華派人送來的新奇物件之一。「濕池」台燈和計時的自鳴鐘,這兩種產品正開始流行,逐漸成為江南富裕之家結婚辦事必備的兩大件物品。

這種台燈,用飽和食鹽水作為池中的流水,一個棉條巧妙地沿著小橋通向里面包含著「伏打電池組」的精致小屋,屋邊的一人拄著根拐杖,正好成為開關。只要不斷補充食鹽到池子里,好長時間內,這個物件就能發出光芒。

只有發光的燈泡是現代手電用的小燈泡,其它都已經實現了大明朝的自主化生產。就是燈泡也已經可以在崇明島生產出來,關鍵的難點——燈絲也已經能生產出來。只是要象現代的小燈泡這樣,體積小,且在較低的電壓下還能明亮持久,還有一定的差距。

1879年10月21日,原本是在這一天,美國舉世聞名的電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一生擁有2000多項發明,並于1892年創立了屹立至今的通用電氣公司的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制造出了第一盞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的電燈。

早在1821年時,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電弧燈。這種電燈是用炭棒作燈絲,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太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生于1847年的愛迪生,他從1877年開始,立志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能用得上。

于是,愛迪生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只亮了一會就被燒斷了,就是用上昂貴的白金絲作為燈絲,效果也不理想。英國一些著名專家因此嘲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是「在做一件蠢事」。還有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就這樣,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如此一般,晝夜不息地試驗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熾燈試驗仍然沒有大的進展。

這一天,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楮一亮,他讓麥肯基剪下一堆胡子,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等麥肯基告辭時,愛迪生起身為他送行。當愛迪生下意識地幫老朋友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想到了用棉線作為燈絲的材料。愛迪生把棉線放在U形的密閉坩堝里,再把坩堝放進火爐,用高溫處理。經過這樣炭化處理的棉線,再用鑷子小心地夾好並裝到燈泡內。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再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子,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通亮了整個實驗室。1個小時,2小時,……,足足亮了45個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

後來,愛迪生又繼續做試驗。椰子鬃、麻繩等,直到在夏天扇竹扇時想到用竹絲炭化才最終取得了成功。結果表明,用竹絲做的燈絲很耐用,燈泡可以亮到1200個小時。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效果最好。

黃復華讓手下的江大經,董堂,賈沖,靳智,宋鐸,這五個研究員先全力試驗白熾燈,根據黃復華的指點,參考歷史上的成果,立刻從竹絲炭化和抽真空或者加硫吸收空氣中的氧氣而轉成氮氣入手,歷時三個多月,到了1631年的6月28日這一天,首個能亮到600小時的燈泡,終于在大明朝的崇明島上面世了。

黑夜,從此不再是束縛人類的重大阻礙,因為電燈將成為一個個小太陽,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

黃復華推出這台燈,也是勢在必行。因為,中國人的模仿能力真是太強了。雖然別人並不清楚單擺等時原理,但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擺鐘已經有其他商家在生產銷售了。平時很喜歡用「山寨」產品的黃復華,在大明朝第一次感覺到了發明者和開拓者那種目睹自己的新產品被輕易仿造的痛苦,感受到了實施專利保護的必要性。

第二天一大早,摟著小妾陳氏睡覺,還沒起床的張可大就被手下給叫醒了。如今在這多事之際,雖然被擾了清夢,張可大也知道輕重緩急,馬上披衣而起。

剛出房門,就見親兵拿著一疊紙對他說︰「大人,出大事了。一夜之間,登州城里到處被貼上或撒了這份寫了字的紙張。就是我大營附近,也有不少。請大人過目」

張可大接過一份傳單,低頭一看,原來是一份批判和痛罵巡撫孫元化的材料︰

「孫元化者,今據登萊巡撫高位,糜費無數民脂民膏,重金打造遼部官兵,以遼人守遼土。然而,孫某乃一腐儒豎子,只知以戚繼光之法練其兵,卻不知以之規束其軍。遼部多為兵痞海盜,素無忠義之心。年內先有東江鬧餉之變,總兵黃龍竟遭割鼻;後有孔賊吳橋反叛,濟南六縣慘遭殺戮。孫元化誤國害民至斯,然其人仍不自省。廣西道試御史蕭奕輔等,已經參奏孫元化放任孔有德荼毒內地,不日必有上意罷黜孫元化。然而,今賊寇已近登州,孫元化自負對賊有恩義,仍想招安孔賊,以免自己識人用人之謬誤。此等行徑,欲置慘死的魯地百姓于何地?竊聞,孔賊欲陰合城內之遼部舊識,奪取登州,奉孫元化為主,在我魯地開闢遼軍之國。若詭計得逞,則盡殺我等登州之軍民,佔據一應軍器糧餉,進可抗拒我大明,退則渡海以投韃虜。如果如此,我大明國祚將失。異日,建州兵以此等遼將為前驅,則諳水戰,習地利,恐報所向而立下矣。登州父老鄉親,並我大明忠勇軍士,此實是我等生死存亡之際,登州是我等的家園,不容有失!我輩當立刻驅逐孫元化,組建義勇,同心協力,共守登州!」

張可大看到這份檄文,心知必是黃澤之令人暗中所為。如此膽略和出人意料的手段,實在令人折服。

張可大問︰「巡撫衙門那邊,有什麼動靜?」

這個親兵馬上回道︰「我們一發現這些東西,就先拿回來了。已經有巡撫衙門的人也拿著這些東西回報上頭了。」

果然,不久就有人前來傳令,請張總兵等將領到巡撫衙門議事。

單獨守在水城的張可大領著手下護衛,穿過已被群情洶涌的商紳鄉民包圍的街道,進入了巡撫大院的議事大堂。看見其他各級將官都已到齊。孫元化木著一張臉,端坐在主位之上。有親隨低聲提醒孫巡撫,人已到齊。孫元化才仿佛從天際回到現實,顫抖著摘下頭上的官帽,嘶啞著低訴起來︰

「我不知道父老百姓已對我誤解如此至深。實在愧對聖上天恩,也沒有顏面再領有此位。今天召集大家前來,就說三件事︰一,從此刻起,我卸下巡撫之職,只負責軍需所用,等擊潰賊軍後,我自會進京面聖,听候發落。二,如今孔賊圍城在即,還請張總兵居首指揮,保我登州。三,立刻張榜公告前兩事,以安軍心民心。」

說完,孫元化自己捧著官帽,走下了主位,站到了一旁。一眾官員互相看看,也知道在今天這種局面下,這麼處理是最佳方案了。除去孫元化,還真是沒有人的官職可以和張可大相比,更何況是這戰事吃緊之時,倒也沒人不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