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十章 小型船隊

作者 ︰ 圓明園主

十月中旬時,九月就放出去的買船的消息也終于有了回音。

一個是關于兩條沙船的渠道,來自崇明的一個胡姓的沙船商人。

胡大鵬,年近六十,白手起家,拼搏三十多年,掙下了一份不小的家業。現在胡大鵬擁有一支十多艘大船組成的船隊,論實力,雖然算不上崇明沙船商人的前三甲,但頭十名的交椅,肯定有一把是他的。

可惜,1630年對他來說真是流年不利。先是在九月份的台風季節里,滿載而歸的船隊遭了殃,貨物幾乎全部損失不說,其中數艘大船也受了重創。禍不單行,唯一的兒子胡高進,真是很長進,跑到南京城不光花天酒地,還在賭場欠了幾千兩的債,托人帶回消息來說是要胡家交錢贖人。

胡大鵬實在是周轉不靈,只能變賣一些資產。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如果是找其他的沙船商人,一個面子上不大好看,另一個別人也免不了要殺殺價。正好,七傳八傳的,胡大鵬也知道了黃復華高價求購船只的消息,于是就派人上門洽談了。兩下正好各取所需,于是交易馬上達成了。黃復華以五百兩白銀外加兩顆玻璃彩珠的價格買下兩條七八成新的沙船,原來操作這兩條沙船的人員也從此轉為黃氏船隊的雇員。

這兩條沙船是同一型號的,全長約30米,寬約9米,型深2.5米,水線長約22米,水線寬約6.6米,吃水1.5米,裝船容量約為130立方米,相當于400料。

另外一個回復,就讓黃復華同志有些喜出望外了,因為這是關于一條真正的戰船的好消息!

來和黃復華接頭的人,是張四正大人的第二房小妾的大哥雷海。張四正是何許人呢?他是駐崇明的水軍千戶,世襲的職業軍官。

遠的不說,崇明縣志上記載,1597年(明萬歷二十五年),崇明曾派出沙船20艘,載兵500名,東援朝鮮抗倭。

張四正就是如今崇明駐軍(水軍)的最高長官。按說,張四正大人是正五品的武官,應該統轄上千人的水軍,大小數十艘戰船,威風凜凜。可實際上,張四正混得有點慘,因為,他缺錢,嚴重地缺錢。

若是在幾十年前,倭寇橫行之際,崇明的水軍還是受重視的,至少上頭會撥銀子造船,發軍械,給軍晌。可在這崇禎朝,倭寇已經基本絕跡了,東北的韃子,甘陝的亂匪才是朝廷的心月復大患。另外,天津,山東登萊,廣東,福建都有不少水軍,加上新招撫了大海寇鄭芝龍,即鄭成功的老爸,朝廷對海洋方面更是安全無憂了。所以,軍費自然是大力向東北和西北傾斜,崇明的水軍自然是得不到什麼撥款了。而且,禁海令雖然在沿海地區沒有得到嚴格執行,但名義上並沒有被取消,加上長江口又有各個巡檢司的船只和隊伍在檢查和收稅,實在沒有崇明水軍的什麼事兒。

本來,崇明軍戶們雖然沒有多少軍田,好歹名下還有不少鹽田,軍戶們也可以勉強度日。但近年來崇明的鹽田屢屢被沖壞,這長江口的海水還有變淡的趨勢,收入是每況愈下。如此一來,逃掉的軍戶也不在少數。主動逃掉的,加上被吃空晌的,如今張四正手下真正可用的兵員不過二百多人,這其中的一百多人還被租借給各個沙船商人創收去了。

至于出海打擊海盜,那就更不行了。雖然此時船只出海不用燒煤或燒油,但維護和操作船只一樣是需要錢的。幾十年下來,補充的新船自然是一艘也沒有,還能用的戰船也就十來艘,張四正手下的軍士們,就是籌齊把全部十來艘戰船開出港口的人都不容易。更不要說和許多實力出眾的海盜團伙硬磕了,比如浙江的劉香,崇明本地的顧三麻子等。

張四正大人來錢的地方不多,花錢的地方不少。還在的手下官兵他不能逼迫得太狠,人真的跑光了或是激起亂事,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另外,自己娶幾房小妾,逛逛風月場所,孝敬打點上司,總是需要的。所以,張大人是真的很窮,很缺錢。

所以,張千戶從派出去給商人們當差的手下那里听說這邊需要各式船只,就派了這個便宜大舅上門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在黃大人偷偷塞了一顆玻璃彩珠給雷海以後,一個「租借」協議誕生了。

張四正千戶委任黃大人的家僕吳二林為水軍百戶,並劃撥給二十戶能使船的軍戶,半舊的仿制烏艚戰船一艘。吳二林當即向張千戶支付活動經費一百兩,以後一應軍費自籌,並每年上交張千戶八十兩。另外,如果萬一遇到上頭派員點兵等每年最多不超過兩次的緊急事件,吳二林在接到通知的兩日內,應帶領一百余人,十艘以上的大小船只,趕到崇明水軍千戶治所。

烏艚也叫烏船,本來是廣東東莞特有的一種船,船身和船尾都涂成黑色,用鐵梨木打造,根據《明經世文編》的記載,「其板厚七寸,其長十丈,其橫闊三丈有奇,其硬如鐵,觸之無不碎,沖之無不破,遠可支六七十年,近亦可耐五十年」。

這艘半舊的仿制烏艚戰船,形狀跟烏船幾乎一樣,改用江南常見的一種硬木作為材料,保養得也不錯,估計還能使用個十來年。雖然沒有真正的烏船那麼特別堅固,可以抵擋佛朗機炮射出的炮彈,但也是近戰沖撞的利器,全新的這樣一艘船價值近三百兩白銀,而三百多兩銀子可以造兩艘同噸位的沙船了。

這樣,到了十一月份,黃復華終于有了自己的一支小船隊。一艘烏艚戰船,兩艘四百料的沙船,一艘載重量十多噸的小貨船,兩艘小漁船。三艘大船都是黃復華自己的,另外三艘船屬于黃家寨村的三家漁民,但已經形成了長期雇佣的關系。

出賣軍艦,出賣軍官職位,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其實在明末亂世是最正常不過的了。成書時間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歷年間的《金瓶梅》就寫到,西門慶夤緣鑽營,巴結權貴,不擇手段地巧取豪奪,聚斂財富,之後結交了一個大官,大官在收了賄賂後很隨意地就給了西門慶一個千戶的官憑。還有文獻說到,烏艚威力巨大,倭寇偷偷地向沿海的刁民(估計實際上是軍商勾結)重金收買烏艚。

黃復華在村子西北的四大河邊上,建起了一個碼頭。在碼頭附近,主要利用荒地,並買了相連的一些林地,用土磚塊和水泥圍起了一個佔地約一畝的大院子。在這個院子里面,又用大量竹筋混凝土建起了一排結構簡單,各單元長寬跨度為五米和三米的小平房,作為黃氏船隊新成員們的住所。院子里有這麼佔地15平米的小單元30個,加上其他必要的輔助房間,正好能安排二十戶軍戶和兩艘沙船的雇工。

兩艘400料大沙船的操作者們,都是見識廣泛,經驗豐富的老手。另外,沿海並不太平,兩艘沙船本就是武裝沙船,雖然未經專門的訓練,這些船員們也有近身對戰的勇氣,武力和經歷。

至于那些軍戶們,雖然大多數的年紀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但以老帶小,以老傳新,再加以遴選和訓練,組成由1名船長,9人的水手分隊和11人的作戰分隊這麼一個整隊,操作這艘戰船,還是不成問題的。

戰船船長負總責,發給單筒望遠鏡一個。水手分隊以二副為首,其余八人分工合作操作戰船。作戰分隊與黃家衛隊一樣編制,設隊長一人,隊員十名。

由于已經是一支船隊了,黃復華又設計了一套簡單的旗語,方便各船聯絡和組隊。

在明末這個時候,全世界最主流的海上作戰方式,還是火攻,接舷跳幫作戰。盡管火炮在海戰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一艘木制帆船就安裝了幾十門大小火炮的也不在少數。但由于此時的炮彈多為實心彈,威力不夠強,在海上瞄準打擊移動靶很困難,加上前裝滑膛炮的射速緩慢到幾分鐘,火炮射擊對船速的影響,黑火藥發射後煙霧迷漫阻礙視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使得火炮的威懾力遠大于實際戰果。傳統的作戰方式仍然是最為有效的。

黃復華對這三艘主力船只從攻防兩方面進行了改進。首先是加強防御,黃復華從現代買回了石棉帶,在三艘船的重要位置進行鋪設,同時準備了不少沙袋,訓練船員們用黃沙覆蓋來進行滅火,以及怎麼通過打滾和拍打等方法來消除人身上可能沾上的火頭。進攻方面,每船配備一個大塑料桶汽油和足量的陶罐,紅糖等物,足夠制作出近五十枚的汽油燃燒彈。再加上作戰隊伍配備手槍和火槍,還有手榴彈,戰力絕對一流。

為了有銀子買船,黃復華不得不再次出售了四十顆玻璃彩珠,換回白銀八百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