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六十三章 書房密議

作者 ︰ 圓明園主

崇禎六年秋天的一個傍晚,正一品南京右都督張府的書房。

此時,一個錦衣衛副千戶單膝跪地,對著書桌後身著便服的一個充滿儒雅氣息的中年行了一個軍中之禮︰「卑職楊彪,參見都督大人。」

南京五軍大都督府的正一品右都督,張可大趕緊從座位上起身,疾步從書桌後面轉出來,走到楊彪跟前,用雙手扶起跟前這位自己以前任職錦衣衛時候的得力干將,微笑著說︰「快快請起。楊彪,如今你是替皇上辦事的人,我也早就和你沒有了直接的隸屬關系,這回更是我腆著臉求著如今的指揮使派讓你幫我辦事。你就不必這麼多禮了。」

自從成功守住了登州,張可大就改變了歷史上自盡太平樓的悲慘命運,帶著他那個嬌艷如花的陳氏小妾離開了登州,前往南京上任他的大都督一職。

名義上張可大已經是武官中的正一品,品級升無可升,實際上五軍都督府到了明末形同虛設,沒有太大的實權。就是他實際掌握的兩營皇帝親軍,也就是頂著一個御林軍的名頭,花著大批的銀子養了一些世家子弟而已。真正的皇帝親軍是在北京的天子禁旅,由簡應元、周遇吉、黃得功等訓練成,分為龍驤左、龍驤右、武驤左、武驤右四營,由崇禎親信的家奴,大小太監們掌握著。

張可大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又是軍中世家出身,本人文才不錯,儒將風範展露無遺。自從南京上任以後,一方面張可大勇于任事,把歸在他名下的兩營皇帝親軍訓練得有模有樣。另一方面,他做事也不是那麼刻板,適當地吃些空餉,對看到的各種軍中弊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頗懂得做些賺錢的營生,再結交權貴和各色人等,在原本就有基礎的南京城里混得風生水起。

張可大安定下來之後,就想到了那個登州時候那個神通廣大的商人。一開始的時候,他先後派了自己的幾批親隨前往崇明打探。可惜,這些人對于這種特務性質的活動實在是不在行,每回都打探不出什麼太有價值的消息,回報張可大的都是一些明面上的事情,自然看不出什麼異常。

然而,逐漸地,類似公務員考試,發行八股,元宵節虜寇歸降等等一系列重大的事情,也傳到了張可大這個消息靈通人士的耳朵里。作為以前的南京錦衣衛頭頭,他自然覺察出了其中不對勁的地方。于是,他就聯系了以前任職錦衣衛時候的得力老手下,現在的錦衣衛副千戶楊彪,潛入崇明偵察情況。

見禮之後,楊彪開始匯報他的見聞。

「卑職這次前往崇明,就以南京城中一名軍中行走的商人為名,在崇明島上待了兩個多月。其間,借著做生意,考察商機的名義,多次實地查探了港口,衙門,茶館酒肆等地。多番留心之下,確實發現了這個人的許多可疑行跡。」

「黃復華此人利用諸多手段,已經確實地操控崇明等地的實際民政和軍事大權。如今,當地的無知小民們已經只知有此人,而不知有聖上。甚至,一干人等去衙門辦事,一應文書蓋了我大明的官印之後,仍不放心,必要蓋上黃氏門下的‘橢圓印章’才好。如今民間已有俗語流傳,‘蓋橢印,方妥貼’。」

說到這里,楊彪從懷中掏出了一打紙張,很快地從中找出一張,遞給了張可大。

「都督,請看。這就是那個人叫手下每月分兩期向所有百姓發售的物事,他們都把它叫做報紙。每一份僅需要一文銅錢。」

張可大接過這張紙,只見這張中間折了一折,剩下的這一半大小的紙張還有如同兩個巴掌合在一起的大小,紙張上印滿了大大小小的各種字兒。很特別的一點,就是這字明顯是橫向排版的,和如今通行的豎向排版大為不同。首先映入他眼瞼的,是這麼一段大字,幾乎佔了兩分之一的版面︰

「玉溪煙草總掌櫃黃濤攜全體伙計向廣大人民真誠問候!」

這底下還有好幾行小一些的字句︰

「螞蟻搬場,您喬遷的好幫手!」

「王倫商行,信譽保證!」這正是那個首創用電報發送詩句,成就「千金一詩」盛名的王倫為他的商行打的廣告。

展開疊在一起的這張紙,另半面卻是一個白話文的故事,介紹的是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于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藥——青霉素的故事。

這段文字最後動情地寫道︰通過半年多的緊張實驗,研究員們終于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並用玉米粉調制出了相應的培養液。上個月,他們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實驗,給8只試驗用的小白鼠注射了致死劑量的一種病菌,然後給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療。幾個小時內,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療過的小白鼠還健康活著。這真是一個奇跡,從此我們中華民族又有了對抗病魔的一種全新利器!

張可大看得差不多時,楊彪又從那一疊紙張中抽出一份︰「這黃氏逆賊頗會邀買人心之舉。都督大人請看,這張報紙上就無償公布了抵抗疙瘩瘟等時下流行瘟疫的藥方子。」

張可大接過這份報紙,略過了那些廣告,直接看向了那寫著六字大標題「怎麼抗擊瘟疫」的文章。

這篇文章介紹了瘟疫的一些表現,其中的描述是那麼真實而又令人毛骨悚然︰如今流行的疫病有一種叫作疙瘩病。不論貴賤長幼,得了這種病很快就會死亡。患者胸月復稍滿,生白毛如羊,日死人數千,很多人死了連病名都還不知道。兵科有曹氏一人正與客人對談,舉茶打恭行禮,人站不起就死去了。兵部還有朱氏者,拜訪客人急急趕回來,剛進室內就死去。另有吳姓一人,剛想登船去上任,一個僕人就死了,另一僕人去買棺材,很久還未回來,趕去一看,這個僕人已經死在棺材店。有同在一個旅館住宿的朋友鮑某勸吳某搬遷到另一個旅館,鮑某先背負行李到新居,吳某稍微落後一會趕來,他看見鮑某已死在新居里。吳某趕忙又搬出去,等到第二天清晨,他也死去。又有兩個同伴騎著馬趕路,後面的人先說話,前面的人答了話,後面的人再次說話時,前面的人已經死在馬鞍上,手里的馬鞭還在高高揚起……

最後,這報紙上先是說明各醫院有「仙藥」可以對付此類疾病。另外,針對各種瘟疫癥狀還公布了對癥的良方。比如這篇文章把一種瘟疫稱為「腺鼠疫」,其癥狀是寒戰高熱、喉嚨或者腋下等處(淋巴)腫大,面紅耳赤,煩渴欲飲,甚或神識模糊,苔黃,脈弦數。對此開出了一個方藥︰黃芩10克、黃連10克、板藍根30克、連翹18克、元參15克、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10克、薄荷10克、赤芍15克、大貝母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30克、馬勃10克,生甘草6克。

張可大長長嘆了一口氣,這個人確實做了許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可他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啊。

「彪子,你看,我們能不能派出精干人手,乘其反跡未彰之時,就暗中干掉此人?」

「都督大人,已經晚了,如今怕是下不了手了。此人現下深居簡出不說,身邊護衛之人又頗多。他發跡的黃家寨村上上下下都是那些平日熟識的人員,外人斷難靠近。卑職在這兩個月間,就親眼看到三個後金韃虜的探子,先被游街示眾,後被送上去台灣做苦役的船只。據說這些人都是不懷好意,在黃家寨村等重要地區出沒時被發現並抓捕到的。同時,此人的手下據說會一種‘疲勞審訊法’,每每能獲得真實口供。」

「我多方努力,也沒能靠近黃家寨村,只能靠平日里多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就是這麼小心謹慎,那借宿的客棧老板也對我心生疑惑。我正是近日感到有人在暗中監視我的舉動,為了防止被識破而誤了大事,我只好月兌身返回,前來稟告大人。」

「你覺得此人會造反嗎?」

「回稟都督大人,卑職認為,此人日後必反。今年年頭元宵節之時,他受降韃虜一事已經傳遍大江南北,如今恐怕只有當今聖上還被左右蒙蔽著這個消息。既然連韃虜也不怕,要指望他對朝廷不生反意,恐怕十分艱難。」

「其人富可敵國,不光會籠絡平民百姓,還利用‘八股’等若干手段,使得多少富豪和勛貴官紳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此種種事端,朝廷上竟絲毫不顯,可見一斑。」

「還有,卑職雖然未能探查得知其具體的兵力和兵容。但曾經旁觀過崇明島上的‘民兵秋季大演練’。大約每百戶人家,就可出二三十人為民兵。都督,這些不是正式行伍之人,恐怕戰力都可勝過我大明邊軍之外的大兵。據卑職的估計,崇明的人口就不下五萬戶。山東成山衛,原東江一鎮,還有其人已經設府開治的台灣島,加上諸多島嶼,此四大地區都是他的地盤,每處地域的人口恐怕都不下于崇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