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五十九章 照相

作者 ︰ 圓明園主

困守在已被大炮轟破的危城里的一千多後金兵,在知道了自己所處的絕境以後,也發動了幾次悍不畏死的突圍作戰。但在優勢兵力的阻擊下,除了留下四百多具尸體和大量被打死打傷的馬匹之外,別無收獲。

危城中的後金主將這個時候再次得到了旅順口大明守將的書信。原本這個號稱要開創兩軍和平相處,重演三國後期吳國陸抗和晉國羊祜美事的明朝將領,這次在書信里的口吻完全變了,要求後金方面在收到信件的三個小時內立刻無條件投降,否則一律格殺勿論。但這封信的最後,這個明將再次以他做生意的一貫信用,保證只要投降,一定保證後金方面的生命安全。

這吳國陸抗和晉國羊祜的故事發生的時候,吳國國勢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遜之子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于是晉國對吳軍采取懷柔政策,每次兩軍交戰,晉國主將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來不搞突然襲擊。羊祜的部隊進入吳國境內,收割田里稻谷作為軍糧,還每次會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一次陸抗生病,羊祜知道了之後還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並說︰「這是我自己最近配制的藥,還沒有服,听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

這明朝黃姓主將以前也是把打炮的時間事先告知,還跟他做了許多生意,確實蠻有商業信譽的。後金主將看到回天乏術,為了避免死亡的下場,只好下令投降。

1633年1月1日,新的公歷一年來到了,歷史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當然,按照大明朝的歷法,如今還是冬十一月廿一日。

在發展迅猛,日新月異,一片欣欣向榮景象的蒲縣,大家伙普遍都精神昂揚。大明朝的末世景象普通老百姓也是深有體會的。別的不說,陝西、山西到處有人起來造反,韃虜從宣府這一帶屢屢打進來,劫掠京師這一帶,這些個亂事和慘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數月前,若不是靠著自衛團戰士的英勇戰斗,恐怕這蒲縣又要再一次落入賊寇之手。

在縣衙里,此刻也是熱鬧非凡。今天,隰州守備潘時鍵老爺正好來到蒲縣,和崇明過來的晉西南獨立團骨干成員們歡聚一堂。

雖然處于冬日,但溫暖的屋子里,桌子上擺放著各式糕點,時鮮水果,還有熱氣騰騰的清茶。大家的臉都有些微微發紅,雖然那些水果中包括那大大的鴨梨,但人們的心中絕對沒有什麼壓力。

潘時鍵笑呵呵地對大家說︰「大家伙都辛苦了,主公對我們取得的成績十分贊賞,特別囑咐我代表他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的一年里,我們更要加倍努力工作,以出色的成績回報父老鄉親和主公。」

「根據主公的最新指示,我們明年的工作重點,除了繼續擴大軍事實力,還有兩大主要任務,一是抗旱保豐收,一是對抗瘟疫,救助百姓。」

「從今天開始,大家就要把主公預測山西大旱的情況傳達下去,提醒百姓們引起重視。等到旱情屬實之後,再悄悄地散布大明氣數已盡,天降災禍的言語。」

潘守備端過面前桌上的茶盞,喝了一口熱茶,潤了潤,繼續說道︰

「正事今天就不多說了。大家伙離家出來也有半年多了,今年我們是回不到江南過年了。不過,主公和家里的親人們並沒有忘記大家!」

說到這里時,潘守備的音調都高了好幾度。他從桌子上拿起一個鼓鼓囊囊的大信封,從里面倒出一堆小圖片,接著激動而大聲地宣布︰

「平日里,大家伙和家里都有書信往來。不過,今天就更神奇了。兄弟們,這里是主公親切會見我們各家家屬時留下的畫片兒。各位都自己過來認一認吧,把自家的那一幅拿回去。」

一群人立刻激動地跑上前來,紛紛搶著認領屬于自己的畫片兒。

看著栩栩如生的「黑白圖畫」,大家的心湖如同拋入一塊石頭,泛起陣陣的漣漪,對于親人的思念,和萬般往事,如潮一般地涌入心田。

李光兵看著屬于自己的這張畫片。這是一張用軟玻璃封著(塑封)的,巴掌大小,四四方方的畫紙。這張黑白紙上,呈現的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父母親。這兩個親人正帶著滿足,激動,怯懦的復雜表情,兩雙眼楮正看向前方。

看到這張畫片兒,李光兵記憶中那些似乎已經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淡忘的溫馨往事就象揭開封條的藏寶匣子一般,一下子全部涌出。想起父母雙親的音容笑貌,他這個硬漢子的眼眶邊也出現了柔情的淚水。

作為貧苦人家,一個家庭里能有人留下張自己的畫像,這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請人給自己畫像,那是豪富之家才能做的大事。如今,能留一張父母親在一起的「畫片」,這更是萬分難得了。

自己的父母親生活在農村中,辛苦操勞,以前家里就連一面銅鏡子也沒有,只能是對著臉盆中的水整理形裝。靠著主公的仁慈和慷慨,打從自己參加了軍隊,有了那些安家費,家里面才添置了一面照人清晰的小玻璃鏡子。

自己這樣農村中千百萬個普通家庭中的一個,原本只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沒有地位,父母親一生勤奮節儉地生活,任勞任怨,也不過是默默無聞地生活一輩子,最終也不能給子孫後人留下一點形象資料。而如今,卻有了一張可以數代相傳的畫片,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啊。

誓死捍衛主公,捍衛家人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此刻這些征戰在外的戰士們的真實心聲。

這些畫片,其實是黃復華利用筆記本電腦,和高清攝像頭拍下數碼錄像,再截取其中的畫面打印出來的黑白數碼相片。

如今,在崇明等江南多地都開設了「照相館」,開始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這一個個「照相館」,簡直就是早期攝影技術發展的縮影。

這些「照相館」里都提供兩種服務。

其中一種,就是由經過專門培訓,擅長畫人像的畫師們利用歷史上16世紀以來畫家寫生使用的暗箱,為顧客提供人像繪畫服務。

通過小孔成像原理,坐在固定位置上的人的影像反映在畫師的桌形暗箱里,畫師根據這個影像再進行繪畫創作。

這是對大眾提供的一種服務,價格比較便宜,實際上也只是照著樣子畫相。除了畫師們接受了現代的素描技巧的培訓,采用的是黃復華「發明」的鉛筆,這兩點還有些先進性之外,其它的並不算什麼。畢竟,歷史上就有許多出色的畫家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就創作出傳世的人像作品。

別著急,黃復華對于照相市場作了細致的劃分。如果您是有錢人,腰纏萬貫,別失望,這些「照相館」里還提供絕對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銀版照相術。這種銀版照相術其實就是原本時空1839年1月9日于法國科學學會上宣布的「達蓋爾照相術」。

有了玻璃透鏡,制造個原始的照像機還是簡單的。在「照相館」里,工作人員首先在暗室里用燻蒸氯氣的方法制造出具有氯化銀感光面的銀版。當然,還有其它的制作方法。然後,把這塊銀版裝在照像機里。對著要拍攝的人物,經由透鏡投射光影,把相機內的銀版曝光四五分鐘,然後再在暗室里面利用硫代硫酸鈉(就是大蘇打)溶液定影,銀版上就能得到清晰鮮明,可以久留而不滅跡,令人驚奇贊賞的影像。

歷史上,達蓋爾首先是把一塊涂有碘化銀的銅版用水銀蒸氣燻沐,生成碘化銀薄膜而作為感光面。然後,他在自制的照像機內將已發明可以感光的版,讓它經由透鏡投射光影,作曝光,再用設計的汞顯影箱以水銀蒸汽顯現影像出來,之後放置在食鹽水中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的影像照片。達蓋爾這種方法只需要曝光20~30分鐘。而在他之前,尼埃普斯第一張永久性照片則必須曝光八個小時。

雖然小小的一張銀版照片需要兩百兩白銀,然而這個重大而神奇的技術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各地的富人們對此那真是趨之若鶩。

崇禎皇帝要求皇親國戚,達官要員們為國難而捐錢納銀,結果收效甚微。但有了這「銀版照相術」,不用黃復華開口,無數富人們就上趕著給他送來銀子,還生怕自己來晚了。截止到公歷1632年的12月底,到「照相館」預約的人就已經把時間排到了崇禎六年的年末。

當然,黃復華還帶回了三個數碼相機,交由他的一些弟子掌握,對一些重大歷史時刻和事件進行攝影記錄。這不,陳雲一家作為軍屬生活大改善的典型案例,老少一家人在新蓋的瓦房前面美美地合了一張影。這張打印出來的照片也通過便攜時空機傳送到了蒲縣,將由那邊的人再轉送給陳雲。可以相信,這張照片對所有的軍人們都是一種勉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