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侯 第二卷 江南春 第七十四章 第一題,史論

作者 ︰ 衣山盡

像蘇州這種大府,在明朝鼎盛時期,每次府試來參加府試的童生至少有上千人。

相關的資料陳艾在讀大學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過,相比之下,府試考場的條件可比縣試時好太多了。縣試大多簡單地將縣衙大堂布置一下,擺幾張桌椅,再找幾個衙役監考就可以了。

而府試則設有考棚,有專門的大門、院落、考舍,大堂、書房,甚至還有廚房。府試雖然不過是童子試的第二場,可上級學政一旦心血來潮,很有可能跑來視察考場。因此,考場到時候還要做學政衙門之用。

當然,一千多考生,再加上陪考的家人、同窗和老師,好幾千人出去了。這麼多人,要維持考場的秩序,也需要抽調大量的人手過來戒備。

所以,三年兩考的府試對地方官來說卻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

當然,如今的蘇州知府姚善卻沒有這個煩惱。這幾年,朝廷幾個大案辦下來,蘇州士子逃亡一空。往年人聲鼎沸,人頭躥動的考場也只剩百余人,稀稀落落,顯得很是冷清。

如此倒讓知府大人輕松了許多。

古有官不修衙一說,今上為政酷烈,普通官員貪污一兩銀子都是死罪。因此,蘇州府的供院非常之破舊,往年還曾發生過小販偷偷鑽進考場叫賣的事情。倒不是姚知府不想將貢院修上一休,實在是這種政府工程涉及大量現金往來,一個不甚就有貪墨的嫌疑。

況且,現在地方官走馬燈一樣換得勤,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就被人拿掉頭上的烏紗帽,又何必前人載樹後人乘涼?

此前姚知府就想過將這科府試考場設在雲岩寺中。相比起破舊的貢院,這座始建于北宋至道年間的廟宇寬大幽靜,是一個合適的考試地點。

在此之前,他已經找人來勘察過現場,今日興致所至,索性一言而決,將所有童生都留了下來。

他也知道考生中有人打著作弊的主意,這年頭什麼人都有,不可不防。可是,如今的作弊手段越來越高超,當真是令人防不勝防。今日突然宣布立即開考,打他們一個猝不及防,也是一種無奈的抉擇。

一聲令下,所有的考生被勒令原地坐下,不許亂說亂動。

這突然發生的一幕讓很多童生措手不及,一個個都呆若木雞。

很多人都已經喝了不少酒,有些微醉,听說馬上要進場答卷,酒卻醒了大半。不少人都偷偷地抓起地上的積雪往臉上擦,試圖讓自己清醒過來。

陳艾心中倒是願意立即進考場中去,快些將這次府試應付過去,好早點回吳江準備過年的事情。童子試本沒什麼大不了,關鍵在于鄉試,在這上面按步就班一路考上去,的確有些讓人不耐煩。

回到座位之後,陳艾雖然有些醉,卻不像其他童生那麼急著讓自己清醒過來,反一臉閑適地坐在座位上靜靜等待。

也不急著這一時,府試雖然不正規,可時間卻比縣試要長許多。一般來說,府試要考三日。今天索性先在寺廟里睡一夜,好好休整一下,能夠在這種清幽的廟宇里考試可比在貢院低矮的考棚里舒服多了,這個知府大人倒很人性化啊。

很快,隨身侍侯蘇州府一干官員的衙役將所有考生都控制住了,幾個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分別站在人群的四角,又有人騎上快馬回城中調集人手。

至于考試題目,估計知府大人早有準備吧,而包括徐增山再內,所有官員自然而然地變成了閱卷官。時間雖然緊迫,可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

吃過僧侶們做好的午飯不久,蘇州府所有衙役、六房書辦都來到了雲岩寺,還隨身帶來了早已經印好的卷子和一百多份為考生準備好的文房四寶。

在簡單的搜身之後,考生們依次陸續進場。

陳艾醉得昏昏欲睡,幾乎有些走不動路。但他的腦子還非常清醒,再看看其他考生,已經有人緊張得渾身亂顫,走起路來比他還不穩當。

陳艾心中好笑,這有什麼好怕的。府試的錄取名額是固定的,每科五十名。若是往年,一千多考生競爭這五十個名額,三十甚至四十比一的比例是有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味道。可如今的情形是,蘇州一府就一百來考生,卻沒什麼難度。

只要你不是笨蛋,想過這一關,舉手之勞而已。

交了明朝的準考證,驗明正身之後,陳艾依照座號在廟中轉了半天,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後還是在一個衙役的引導下才來到一個小院中。

衙役指著一見小屋笑道︰「陳先生,這就是你的考棚了,快進去吧,馬上就要發卷子了。」

那間小屋以前估計是一個僧侶的住所,門口貼著一個張紙條,上書「天二」字樣。里面倒也干淨,只一床一桌一椅。

陳艾對這個考試環境非常滿意,雖然三天的考期讓人有些不耐煩,可住在這里也不錯,權當修身養性罷了。

衙役游指著桌上的一個小鈴鐺說︰「陳先生,若有事可搖桌上的鈴鐺。」

陳艾往床上一倒,揮了揮手︰「我醉欲眠君且去。」

衙役微微一笑,轉身關門出去︰「果名士也!」

這一覺倒睡得不塌實,朦朧中響起了一片磨墨聲,大概是其他童生準備答卷了吧。

等睜開眼楮,又到了晚飯時間,竟沒有任何胃口。

卷子已經放在桌子上了,陳艾一個激靈,忙用手抹了抹臉讓自己清醒過來,拿起卷子一看,卻是一道史論。題目也非常簡單,《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也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後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這個題目中的典故對現代人來說可真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陳艾擺了擺頭︰穿越到這麼一個低智社會還真是沒有挑戰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公侯最新章節 | 大明公侯全文閱讀 | 大明公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