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侯 第二卷 江南春 第四十章 秋稅

作者 ︰ 衣山盡

明朝初年的政府機構都很小,尤其是在縣一級行政機構,政務管理者主要由縣官、佐貳、首領等朝廷職官和六房書吏組成。其中,縣官和縣丞是經國家正式任命的官員,其他各色人等都由縣官自行聘用,而這一部人員的工資則不由國家財政支出。

也就是說,一個縣,不管大小,只有兩個公務員。

一回想起現代社會的一個普通縣城,四大班子,五個常委,下設十來個局委部辦,每個局級機關除了局長,下面還有四五個副局,再加上事業單位和鄉鎮,吃財政飯的人一兩萬之巨也屬尋常之事,就讓陳艾一陣唏噓。

在古代,除了縣官和縣丞,具體事務大多由六房直接處理地方事務。所謂六房,對應的則是朝廷禮、吏、兵、工、戶、刑六部,只不過,這六房的主事是吏,卻不是官,一應開銷都得由縣大老爺自己掏腰包。

六房之設大多是經濟發達地區,遇到偏遠縣份,縣官自己都窮得厲害,開不起吏員工資,就直接裁撤掉,自己把六房的工作兼了。

就現在的吳江來說,也算是個上縣,也應該聘任六房書吏的。可問題是胡知縣本就是一個清官,加上明朝刑法嚴峻,抓到貪腐官員直接殺頭了事,總體來說,地方上的官員都還是廉潔的。廉潔雖然是一件好事,可也降低了辦事效率。

胡大人也沒多余的錢聘請書吏,直接裁掉了事。不但六房,就現在的吳江而言,連個驛站的驛臣都沒有。除了是因為窮,最大原因是沒有合適的人才。讀書人都跑光了,像處理文書往來這類的工作也找不到人來做。

對人才的極度渴望,從中央到地方,已經變成一種常態。

其實,胡知縣早就有心讓陳艾進衙門幫自己的忙。

這段時間見他寫得一手不錯的官樣文章,胡夢海就有些心動。

陳艾的文章固然讀之如同嚼蠟,可卻最適合同明朝官場。

如今的政治氣候嚴酷恐怖,你根本就不知道怎麼什麼時候本人抓住把柄,通常是一句話沒說對,一個字寫錯,就有牢獄之災。

看陳艾的文章嚴謹厚實,老成圓滑得讓人模不著頭腦,不正適合同上司打交道嗎?

這是其一,其二,陳艾乃是苦出身,熟悉吳江人情風俗,正是協助自己管理地方的能手。

特別是大考之期越來越迫切,秋糧遲遲不能入庫,若不能在過年前將該交的稅賦上繳國庫,只怕有許多麻煩。

所謂政績考核,一般來說三年一次,正好是一個地方官的任期。考核完畢之後,依照官員們的政績,該調任的調任,該升職的升職,該免職的免職。而三年一次的考核也正好同每屆科舉相輔相成,不合格的官員被拿掉之後,自然有新科進士和舉人們來填補這個空缺。

這也算是明朝管制的一個法定流程。

胡夢海是半路上調到吳江的,任期還不滿一年,根本就沒什麼成績。再說,上一任也留下不少爛攤子需要收尾,他現在連地方政務都還沒弄懂就遇到考核,不用想就知道是什麼結局。

當然,就算考核過不了,被免職回家養老也算是一件好事。明朝的官不好當,隨時有掉腦袋的危險,還不如在老家做個土財主來得舒適。可是不成,你做了這麼長時間縣官,總得要做事吧,一做事就要犯錯誤吧,就算沒錯誤,雞蛋里挑骨總能給你找出點毛病來。

你考核不過,就是有問題,不是好官,如今卻想全身而退回家養老,世界上哪里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先抓起來關了再說。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政績考核,都有一大批官員被抓拿進京候審,死的死流的流,哭聲一片的場景並不少見。

所謂政績大考,不外乎兩方面內容︰地方政治清明程度和是否按時完稅。

地方政治清明程度,古今都是一樣,講究的是一個天下太平,講究維持安定繁榮的大好局面,沒有游行集會結社這種亂糟糟的事情,沒有上訪,沒有大案要案。

這一點倒不用擔心,明朝初年朝廷殺功臣勛和貪腐官員下手極狠,可對百姓卻是不錯,地方卻也安靖。

可就因為明初國家和百姓還不富裕,每年上繳國庫的賦稅卻非常少。像洪武初期,全國夏秋兩級的賦稅加一起不過四萬兩銀子,到萬歷年才增加到六百萬兩。這四萬兩實在少得不象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算。

後來,隨著地方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國家太倉的數字才年年翻番,總算能看得過眼。

正因為嘗夠了洪武初年國家無錢可用的苦頭,朱元璋對地方官員賦稅及時與否非常重視,即要求各地官員及時完稅,又嚴令官員們不得擾民虐民害民。

說起納稅,就算是現代文明社會也是一件讓政府頭疼的事情,錢落到口袋里,換誰也不肯平白掏出來。也因此,美國在制訂了嚴厲的稅法,遇到偷稅逃稅的一律重罰,先罰你個傾家蕩產再說。

就陳艾所知道的,當初有一個熟人移民美國,開了家餐館,因為勤勞能干,幾年時間就發達了,汽車洋房一應俱全。可美國有個很奇怪的法律,好象有現金稅一說,你每日所存現金若超過一千美金就得納稅。于是,這人每日只存進去九百九十九塊錢,想來一個合理避稅,結果被人稅務官抓了個現行,直接把他給罰破了產。

美國之所以有這麼嚴厲的稅法,那是建立在強大的國家機器上面。

可這里是明朝,政府結構還不想後來那麼龐大。加上朱元璋此人布衣出身,知道百姓的苦處,又想按時收稅,又不想采用嚴厲的法制。

于是,難題就擺在地方官員頭上。

如今已經是十一月,冷得厲害,天上已經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可吳江的秋稅還沒收繳完畢。胡知縣心中著急不說,,連帶著蘇州府和直隸布政使司也急得直跳腳,見天都有急傳文書發來。

反正一句話︰務必在過年之前將一應稅款上交,否則不但你胡知縣審核不過,連帶著蘇州和直隸也沒辦法過好這個春節。

「佩萸你若願意,可暫時負責一下秋稅。」胡知縣說︰「馬上就是大考,本官擔心……」

陳艾也有心熟悉一下地方政務,學習一下如果做官做事,為將來進入官場做準備。畢竟這里是古代,如何處理地方政務同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區別的,也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和潛規則,這些都需要有些了解。

不過,胡知縣臉上的擔心還是沒能逃過陳艾的眼楮。

陳艾忙問︰「恩師擔心什麼?」

胡知縣這才將他的擔心和自己的困境同陳艾說了。

陳艾︰「恩師也不用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學生自然要為老師盡心做事。」

「車到山前必有路,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陳艾卻不擔心,他以前可沒少听同事說起以前在鄉鎮工作時如何催糧催款,有的是好辦法。

先熟悉一下情況,或許還真能幫老師一個大忙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公侯最新章節 | 大明公侯全文閱讀 | 大明公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