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43節 初議修園(3)

作者 ︰ 嵩山坳

接下來便是讓雷廷昌畫出了一份殿閣的草圖,命內務府找人繪在一張淡金色的橫幅蘇繡上,找一天,由肅順攜著進宮,呈現到皇上面前。

先遞牌子進去,然後在朝房的直廬中等待著,身邊不時有人出出進進,忙個不休。皇上的萬壽節慶將至,雖然皇帝數年來多有不準靡費的上諭頒布天下,但各省督撫卻也絲毫不敢當真,從本年正月剛過,龍道上往來不絕的,都是進京來齎送禮物的折差——肅順在京中多年,這樣的事情早就見怪不怪了。

除卻禮單、禮物是要送到內務府點收的之外,各省的督撫大員,以道路遠近,漸次起身,進京隨班祝暇,他算是來得晚的,如兩廣總督陸建瀛,是五月初三就到京的,一直要等到六月十三,過了花衣期之後,方才會就道南返。

一邊坐等,一邊想著心事,遠遠看見賢良門左近,有人影閃動,肅順眼楮尖,識得是載垣幾個人,軍機處散了,接下來就是到召見各省進京的官員了。

果然,不到片刻的功夫,內侍傳召,山西巡撫肅順、陝甘總督張亮基,並陝西巡撫曾望顏同班覲見。

三個人整理一下儀容,由僧格林沁做帶引大臣,一路到了慎德堂中,進到暖閣,皇帝正端坐在御案後看折子,幾個人都是做老了官的,這等君前儀注,不會有半點窒礙,摘下大帽子,也不敢抬頭,輕打馬蹄袖,跪倒行禮,「署理陝甘總督臣張亮基、署理陝西巡撫,臣曾望顏、署理山西巡撫,奴才肅順,恭請皇上聖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亮基,曾望顏,朕看過你們在任上給朕上的折子了,陝西之地,固然貧瘠已久,亟需與外溝通之術,但鐵路一事,耗費靡,從西安到北京,總有兩千多里地吧?比之江寧鐵路、京保鐵路長上三五倍不止,若是事先拿不出一個完全之策,保證在鐵路構建的同時,不至于為大量抽調民夫,傷時害農,在西北之地,建設鐵路之舉,便不能輕易動工。」他說,「損一經治一經的事情,朕是不做的。」

「是,聖明無過皇上。」張亮基說道,「臣也以為,此時言及鐵路構建之法,在西北之地,為時尚早。」

「曾望顏,」皇帝叫著他的名字,向下看了看,「你還是第一次進京來吧?」

「是。」曾望顏驟睹天顏,心中正在打鼓,听皇帝問及自己,遲疑了片刻,趕忙踫頭奏答,「臣曾望顏,叩見皇上。」

「朕記得你是先皇二十二年的進士,從省內臬司一職,提拔而起的,是不是?」皇帝當政日久,威望愈增,很多外省進京來,為自己召見的官員經常有嚇得說不出話來的,見得多了,也有了心得。這種情況下,不好嚴厲,只得以溫言撫慰,「上一年行文陝西,緝拿在逃欽犯,旨到之日,不足三天,就將靳祥拿獲歸案——可見你在省內,于刑名一途,還是有所心得啊!」

「臣代天守牧,不敢不竭盡綿薄,上年之事,全靠總督張大人指揮若定,欽犯靳某心底慌亂,故而為臣所派吏員拿獲,這都是臣秉承皇上諭旨……」

他這番話說得昏天黑地,肅順在一邊跪著,幾乎笑出聲來。皇帝也很覺得好笑,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西北之地,古稱貧瘠,百姓多不識字,但治下刑名、錢糧兩端,最是關礙百姓生計。錢糧賦稅暫時不論,只說刑名案子,孰是孰非,百姓心中早有自己的一本帳,朝廷審案,斷得公,百姓無話可說;斷得稍有偏袒之處,心中不滿之情,最後只會落到朝廷的身上!故而你們的職司所轄,雖是以民生為主,但這等事關生死的刑名各端,也要更加小心料理。」

「今年且不提,從明年開始,朝廷會再有旨意,省內凡是出了命案,除卻每年交部論處之外,朕還會降旨,著各省臬司衙門,認真復核,確定再無隱晦各端,驗證情真罪實之後,方可奏詳朝廷。」他說,「若是在刑部推詳之際,再經發現有因為辦案人員馬虎大意,使不該問罪的問了罪,朕第一個就要問省內臬司及督撫大員的責任——這一點,你們要千萬記住。」

「是,皇上天語訓誨,教臣等以行政之道,首在實事求是之法,臣當謹遵聖諭,奉行不悖。」

「明年朕將西巡,以太原為終點,到時候,你我君臣再行會商國事吧。」

張亮基一愣,皇帝明年要西巡?事先沒有听到半點風聲啊?其時容不得他多想,趕忙踫頭,「是!屆時臣必將率陝西臣民,恭迎聖駕!」

皇帝點點頭,不再說話。君臣見面不能冷了場面,僧格林沁看看時候差不多了,吩咐一聲,「跪安吧!」帶著張亮基和曾望顏退了出去。

肅順卻沒有就走,看皇帝略顯疲倦的站直了身子,他也順勢爬了起來,「皇上?」

「哎?你還沒有走?」

「是,奴才今兒個來,是專程為皇上獻寶的。」肅順笑眯眯的說道,「寶物不曾呈上,奴才不敢就此跪安。」

見了一上午的臣工,談及的都是國家大政之事,雖然這是不可有一日或缺的,但多年下來,在初始的新鮮和榮耀之後,他只感覺這越來越變成了一項苦差事︰彼此一本正經,不敢有絲毫褻瀆處,太過無趣了!听肅順說獻寶,皇帝眼楮一亮,「是什麼寶物?可要和你說好了,若是朕看了心中不喜歡,不但無賞,還要罰你!」

「皇上放心,若不是真正的寶貝,奴才又豈敢請皇上龍目御覽?」他向六福使了個眼色,後者靠近過來,和著他取出卷軸,逐漸在皇帝眼前展開來,皇帝認真看去,眼前一條橫幅,施朱敷彩,重樓疊閣,鮮明異常。乍一看以為是請畫工描繪的圓明園景致,認真看看,方知道不是的,畫中圖案所展現的,是從來不曾見過的殿閣回廊,處處精心設計打磨,整體的離宮別苑,倒像是空中樓閣一般。不過唯一有點不過癮的,便是只有畫圖,並無實際,未免有畫餅充饑之感,「這是什麼所在?朕似乎看著有點眼熟呢!」

「聖明無過皇上,這里本來就是圓明園中勝景之一,只不過,奴才想,圓明園中各處景致,都是聖祖、世宗、高宗三朝祖宗費勁心血,傳繼而下,數百年來,雖偶有翻修,終究難掩風雨侵蝕之破敗,故而奴才斗膽,于其中一景,略加修繕,恭呈皇上御覽。」

「嗯,嗯。」他一面說,皇帝一面頻頻點頭,「這里到底是哪里?」

「回主子話,這里便是昆明湖畔,萬壽山清漪園的所在。」

「啊!是了。」經他提醒,皇帝逐漸辨認出來了,誠然,正是清漪園左近風光,不過比之原來,又有著很大的不同,很多殿台樓閣,都是以前沒有的,大約的數一數,足有一兩百戶之多!興奮勁一過,又覺得不妥︰這樣大的一片園子的整修翻新,得花多少銀子啊?一想到這里,他的精神又有點落寞了。

肅順看出來了,卻故作不知,小心翼翼的問道,「皇上可是不喜?有哪一出不合聖意,請皇上吩咐下來,奴才下去之後,命他們……」

「倒不是不喜歡,只是,要是這樣一場折騰的話,花費太多了!」

肅順有意追出皇帝的這句話,聞听之下,立刻跪倒下來,「皇上,奴才有話說。」

「什麼?」

「皇上,咸豐二年,奴才蒙皇上撿拔而起,常伴君父,數載而下,奴才深知,這數年來皇上屈己從人,為天下百姓計,為列祖列宗江山社稷計,宵衣旰食,多方籌謀,方有今日海晏河清,小民安守本分的盛世氣度。」他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奴才雖讀書不多,但也常听府中清客對奴才說,似皇上這般,以天下為重的聖君,不要說上古三皇五帝,前朝的什麼唐宗宋祖不能比擬;就是我朝皆稱聖明的聖祖仁皇帝,宜乎也要瞠乎其後了!」

「當年聖祖皇帝,平三番,治黃河,豐功偉業之余,也有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肇建之行。而皇上卻從不貪圖享樂,聖心所念,俱是國計民生。奴才……」肅順半真半假的吸了吸鼻子,做出一副泫然欲泣的腔調,「奴才多年來幾次想進言,又恐誤了皇上一片愛民之心,故而輕易不敢奏陳。此次奴才怎麼也要說了︰皇上為天下人辛勞十年之久,是天下人都看在眼里的,也正是該到了享受天家富貴的時候了!」

「呸!」皇帝迎頭啐了他一口,「什麼叫‘應該到了享受天家富貴的時候了’?難道在你這奴才看來,朕已經到了七老八十,除卻享受,什麼也做不得的年紀了嗎?」

「不不不不!奴才怎麼敢這樣想?」肅順暗罵自己言多有失,急忙辯解,總算他有幾分急智,「奴才是想說,皇上政余閑暇,若是能放開懷抱,休養生息,更加能夠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不但是皇帝,就連一邊侍立的驚羽和六福幾個,也為他的話逗得忍俊不禁,「起來吧,你這狗才!」

「奴才言語失節,請皇上恕罪。」

「其實,你的話也並非無理。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嘛。」皇帝挺直了胸膛,深深地吸了口氣,對他說道,「其實,朕何嘗不想放開一切,安心享樂一番,只不過,國家現今雖然百業興旺,百姓終究還是困頓已久,朕又怎麼好為一己私欲,……」

「皇上乃是天子,並無私事可言,又怎麼能說是一己私欲?」肅順立刻說道,「皇上就是責罰奴才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奴才也要大膽反駁一次。」

皇帝使勁瞪著肅順,後者不敢和他做劉禎平視,但筆直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任由皇帝的眼神在他身上來回掃動,良久,他擺擺手,「此事,戶部那邊怎麼說?」

肅順心中大喜,知道有這樣一句話,就說明皇帝終于還是動心了。「回皇上的話,奴才還不曾和戶部會商此事,不過奴才和內務府的舊日同僚議定過,起這樣一處園子,不會超過三百萬兩。」

「這麼少?」一句話出口,皇帝就知道自己口誤了,「朕是說,怎麼這麼多?」

肅順心中暗笑,面上絲毫不露,「奴才和內務府的同僚商議過,很多地方,都是可以借用當年舊有景觀,全然新建的,不過十之三四而已。故而花費也不會太多。」

皇帝沉默良久,終于擺擺手,「此事,再議吧,朕再想一想。」他忽然轉過身來,對肅順說道,「還有,你現在是山西巡撫,少和內務府那些人摻和!」

「喳!」肅順朗聲答應著,又追問了一句,「皇上,奴才請皇上的旨意,內務府現今所造的,園子的燙樣,可還要接著做嗎?」

「燙樣?什麼燙樣?」

燙樣是由雷廷昌在親自動手,逐一施展家傳技巧。說起來,這樣的工作和後世所常見的搭積木、七巧板差不多,燙樣做成之後,絕對不是死硬呆板,相反,每一處景致、每一間房舍,都是能夠自如活動的,而且,若是皇帝不喜歡哪一處景致,哪一間殿閣,都可以隨時取下拿走,不會于整體有任何影響,更加不會出現需要回頭返工的情況。

當時肅順和明善籌劃時,雷廷昌連參議的資格亦不具備,一朝權在手,為了自炫才能,當然要修改圖樣,希望更能迎合皇帝的所好。

「雷老兄,」明善向他說︰「皇上不喜歡大內,只愛住在園子中,原因很多,第一,大內的宮殿,死氣沉沉;第二,宮內有許多前朝的妃嬪,規矩又嚴,皇帝有禮法拘束,處處不得自由。如今建造新宅,一定要顧到皇上不喜住大內的這兩個原因。」

「嗯!嗯!」雷廷昌沉吟著答說︰「我知道了,新宅第一,要新奇;第二,要隱秘;

第三,還要方便。」

「對!對!一點不錯。雷老弟,你就照這三點再去動腦筋,修改圖樣。」明善又說︰「既要隱秘,又要方便,好像有點矛盾,恐怕不容易做到。如果做不到,寧可要隱秘,方便不方便再說。」

「我去想法子,大概做得到。」

「不是大概做得到,是一定要做到!」肅順在一邊說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