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46節江寧辦差(3)

作者 ︰ 嵩山坳

第146節江寧辦差(3)

奕到了江寧,和兩江各級官員悉數見了一遍,每日里應酬不斷,酒食征逐更是無日無之,在江寧城中住了三天,他自覺和在京中比起來,竟胖了一圈呢

在江寧的幾天中,桂良陪著他和總署衙門及各國公使專程到碼頭邊的廠棚中看過英人運送來的九節車廂,令第一次目睹火車真容的奕也大為贊嘆。而伯明翰等人在遙遠的異國見到祖國的同胞,自然也是歡喜莫名,言談之間分外親熱。

這還不算,幾天之內,伯明翰多次設宴款待阿爾奇機械公司的一行人,更讓奕覺得奇怪︰怎麼伯明翰身為朝廷官員,對這樣的四民之末如此關愛呢?可見夷人性情,難以捉模。

在江寧城中居住,公事還是要照常進行,中英兩國的談判在中斷了幾天之後重新啟動,雙方仍舊是為鴉片貿易糾纏不休,卻誰也說服不了誰。到最後,伯明翰也有點煩躁起來,舊事重提說,若因為鴉片貿易不能取得令雙方盡皆滿意的結果的話,日後為此發生任何爭端,都要由中國方面承擔全部的責任

奕對這樣的恫嚇之語報以一陣冷笑,幾年來擔著這份與夷人交往的差事,他心中早有所得,怡然不懼的回敬了回去,「公使先生,這樣的話題,我們早在北京的時候就已經有過商談,今天本王再重申一遍︰天朝對那些抱著善意的目的與我朝增加交往的國家和商人,從來是歡迎的。專使先生只為貪圖利益計,不惜為此等害人之物挑動兩國紛爭,實在令人齒冷」

「貴國這樣的做法,是完全違背了當年和中國大皇帝簽署的《江寧條約》中有關貿易輸入,一切行自由方針的根本協議的。」伯明翰振振有詞的答說,「而且,貴國政府一貫干涉貿易自由交往的國際通則,竟于日前頒布法令,以立法的形式禁止鴉片銷售販賣,如此看來,貴國的大皇帝陛下是絲毫沒有和平解決此事的願望了?」

「笑話」奕怒聲說道,「鴉片商人只顧利益,心中絲毫不念鴉片害人之惡果。我天朝皇帝陛下聖明燭照,體察入微,中斷鴉片販賣,正是為我朝億兆黎庶身體康健,早日擺月兌毒癮計。」他說,「況且,政令發布,乃是我天朝內部之事,又何容貴國來插手過問?」

「事關我國政府及商民在中國的利益,就不能全然算是貴國內政。」

奕大怒,「混賬」他大聲說,「照這樣說來的話,專使先生以為凡是我朝子民與貴國商民往來之事,都無關中國內政,可以任由貴國插手了?」

看奕一張白皙的臉蛋兒漲得通紅,隨行而來擔任翻譯的綿竹嚇的面色蒼白,連自己份內的職分都忘記了。不過不用翻譯,只是看奕的臉色,伯明翰也知道,不會有什麼好听的話入耳。

徐繼畬和李鴻章也趕忙起身相勸,會談也暫時中止了下來,彼此各回房中休息,奕兀自怒意不消,「簡直是荒唐洋鬼子居然要管起我天朝自己的事情來了?純粹是荒唐」

「王爺,何必為英人狂悖之語大動肝火?虛詞恫嚇不過是夷人一貫伎倆,不值一哂。」李鴻章不屑一顧的神色,在一邊勸說。

「少荃這句話說得極是。」徐繼畬徐徐說道,「英人口出威嚇,不過是敏于言而訥于行罷了。」

「哦?」

「王爺,少荃兄有所不知,當年老夫匯總編纂《瀛環志略》一書,雖是書生所見,然史家通則,祥近略遠,為求文中記述不悖真實,也曾經多方搜尋,其中就有關于列夷各國政體與我天朝大相徑庭之處。」

徐繼畬為當年所編纂著述的《瀛環志略》一書,幾乎落得個鬧市丟頭的下場,這部書也給朝廷列為**,大清十八行省著各省督撫學政將此書搜羅殆盡,集中銷毀,不過這樣的東西,就如同世宗朝發行天下的《大義覺迷錄》一般,雖有乾隆下旨停止講解,收回原書,卻還是如瓜蔓離離,摘不勝摘,總有很多流傳于世的。

說到當年為自己帶來一場大禍的著述文字,徐繼畬也不勝心生漣漪,現在不是他傾訴心中委屈的時候,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便如這英國吧。英國雖有國王,卻和我朝皇上完全不同,于政體沿革,全無插手余地,一切都要取決于議會決定。」

徐繼畬簡單的解釋了幾句,然後他說,「便如同今日所會商之事,便是英人有意為鴉片一物再起爭端,也要容等議會兩院通過,然後方可成為發令,若是再加上彼邦軍隊調配,人員安排,及至揚帆遠來,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容閎站在邊上,心中暗暗點頭,這些事是他也知曉的,不過他的經歷非常人可比,在美國生活了幾年,知道這些原也不足為奇,徐繼畬足不出國門半步,雖然談論之間小有舛誤,也足以令其自豪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如何通曉的呢?

他正在想著,徐繼畬轉頭向他一笑,「王爺,達萌少兄曾經在美國生活多年,于這等西洋各國政體之別,自然是心有默識,不如就請容兄為我等詳加講解,開人茅塞吧?」

容閎抱拳欠了欠身︰「多承徐大人抬愛。」他現在的漢語已經說得非常熟練,官場上的行文用句也有所領悟,他說,「牧田公方才所言極是,學生心中所知,也不出其右,也就不必再方家面前獻丑了。」

「哪里,老夫所知,不過皮毛,內中詳情,還請容兄解說。」

容閎還要再謙虛幾句,奕揮手打斷了他們彼此客套的說話,「達萌,如果你知道,不妨說上幾句,也好讓本王知道知道,日後兩國商談之際,更加能夠有的放矢。」

王爺發話,容閎不敢不听,他心中也有意借此機會一展長才,當下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美國開國之君,名為喬治.華盛頓,其中華盛頓是姓氏,喬治是他的名字。雍正十年生于美國弗吉尼全∼文字手∼打亞州,華盛頓家境富裕,自幼好學,在乾隆四十年至乾隆四十七年間,他領導了一支名為大陸軍的,自稱統帥,與英夷幾番爭斗之後,終于使美國獨立。」

華盛頓的事跡容閎隨口道來,如數家珍,听著他很好听的口音,眾人心馳神往,雖是國體大有分別,這樣的人才、這樣的領袖,也讓人不得不心生敬仰之意。

等到他說完了,奕嘆了口氣,左右望望,「諸君,不必為前任感嘆了。還是想想,怎麼認真答對英夷的條件吧。」

眾人為他的話精神一振,思路都向著如何料理這一盤難分難解的棋局的方面而來了。容閎正在談得興起,當下不顧尊卑的接口道,「王爺,列位大人,卑職以為,方才徐大人所言極是。英人注重利益,便是議員之中,也大有與商賈勾結,成為其在政府中代言者甚多,……」

奕听不懂這種古怪的關系,問道,「什麼代言者?」

「是。回王爺的話,英國政體之中,設有議院這一特殊機構,充盈其中的,多為各方人士的代言人。其中尤以商賈為最多。道光二十年兩國紛爭之事,便是前例。」他說,「其時,便是英人自己,也大有不以鴉片貿易為然的,其中又以時任英國副全權代表的義律的態度最為激昂。」

容閎畢竟是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很多檔案資料說出來令奕、李鴻章和徐繼畬瞠目結舌,完全沒有想到,在英國人中居然也有肯為鴉片害人之事實肯于亢聲直言的?

容閎說了幾句,慨然搖頭嘆息,「只可惜,一切都抵不過利益二字,特別是在英國女王在下院進行一番演講之後,終于使對我天朝動兵的決議以271票對262票獲得通過……」

「榮老兄,你等一等。」奕攔住了他,稱呼變得很客氣的說道,「什麼叫以271票對262票獲得通過?莫非還能夠通不過的嗎?」

「是,王爺。」容閎答說,「若是在議院不能通過的話,則英國朝廷便不能調動本國的軍隊,自然的,也就不能對我天朝動兵了。」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一國的君父,不能調動百官,不能派兵出征,這成什麼事了?」

容閎自知天朝上下如井底之蛙,努目喧囂,于外間慣常之事一無所知,便笑一笑,沒有說話。那種目存笑之的神態,在李鴻章看來分外的不舒服,在一邊說道︰「這等事,大約我天朝之內,也只有閱歷豐富如達萌兄者,才有所領悟,王爺,就不要多談了吧?」

奕給李鴻章提了醒,這樣的話題已經逸出身為臣子所能談論的範圍,自己听聞列夷國情與天朝政體大有妨礙之處不能加以攔阻,反而津津樂道?日後傳到皇帝耳朵中去,憑他的性子,考究當年處置徐繼畬的前例,自己被禍不遠想到這里,他趕忙說道︰「哦,少荃所說極是。他國政體之事,就不必談了。」

用過午飯,休息片刻,會談重新開始,經過幾個時辰的折沖,彼此都冷靜了一點,這一回,奕不再糾纏鴉片貿易的弛禁與否,轉而談論其他,「在貴我兩國簽署的《江寧條約》中有經過我天朝皇帝陛下首肯的,允準英國針對在我國國土之上作奸犯科之惡徒之懲治條款中言說︰‘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之語,我朝以為,此項條例應也在此番修約進程之內。不知專使大人以為呢?」

伯明翰腦筋轉得無比靈動,立刻搖頭拒絕,「殿下這話說錯了。修約之舉,本是我國政府向大清國提出交涉,其中應修條款,也應以我國所提款項為主,貴國既然從未有如此要求,自然的,這樣的要求也是不能夠被我國同意的。」

李鴻章在一邊嘻嘻一笑,接口說道,「這話倒奇了。兩國交往,公正是為第一要素,怎麼,難道就只有貴國能夠提出要求,我方應承;轉而輪到我國提出要求,就一概不準了嗎?」

他這樣帶有幾分痞子氣的說話自然難不倒伯明翰,後者笑了幾聲,口中答說,「請原諒我的失禮,難道這一次的修約之舉不是因為貴國與美國簽署的條約中‘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又和約既經批準後,兩國官民人等均應恪遵。’之語,援引而來,方有今日兩國之會,不論是當年簽署之《江寧條約》還是貴國與美國簽署的《望廈條約》,均無中方主動提出修約的相關條文,故此,貴國提出的理由,實在不能稱其為根據的。」

李鴻章給伯明翰駁得張口結舌,好半天的時間說不出話來,容閎在一邊坐著,也真的替他覺得尷尬,李鴻章不是這方面的長才,又天生的料事太易的性子,本是想在人前出出風頭,不料給人家全數駁了回來,看他面紅耳赤的樣子,實在是天下難有的奇窘。

徐繼畬說道,「關于修約之事的源自,專使先生代表貴國第一次和我國進行商談的時候就已經談及,此時就不必舊事重提了。還是談論一下我們彼此都仍舊在糾結不開的問題吧」

這樣的一番話出口,總算緩解了李鴻章心中的尷尬,他向徐繼畬點點頭,默然的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意。

到了鐵路開工大典舉行之前的六月二十,中英兩國參與修約商談的代表都給這似乎永無休止的談判弄得人困馬乏,奕即使保養的極好,年輕人底子強壯,也大感吃不消,更不用提徐繼畬那般望七老者了。每天早上起床,只要想到還要和英人打口舌官司,老人只覺得腦地都疼

不過,雙方修約之舉也不是沒有一點成效,對于英國人提出的七項要求中的四條,中方都給予了很肯定的答復,分別是,第一,允許英國商人,教士往來于中國沿海、內地省份,各地官吏不可阻攔。

第二,英人為禮法、商貿糾結,意欲面見中國地方大憲呈訴的條款,中國方面答應,地方督撫需在三日之內給出明確答復,能夠在省內處理的,在省內處理,實在關礙太大,督撫無權做主的,可以到京中有司去呈訴。

第三,關于英人提出的,要求大清朝放開邊禁,允許中國人到英國務工一節,奕也原則上答應了下來。不過此事不是現在就可以決定的,要等到回京之後,奏明皇帝,並選派有司和英方做進一步的溝通,妥善擬定華工出洋辦法,及在英國利益等等細節問題。

最後,中方答應英國,在五口通商口岸所轄外海,調派兵力打擊海盜,以保障英國及其他西方各國商船不受海盜滋擾。

英國人最關注的鴉片合法性問題不用談,另外一條,英國商人運送貨物經過中國內地時的各地關稅問題,中國人的態度極端堅決,答復只有一句︰「關稅乃是我國海關自有主權,不能容外國人插手其間。」就將伯明翰的所有答對全數堵了回去。

伯明翰實在不願意再為這樣的事情和中方爭吵,左右也不會有任何的效用,不如就將談判最後的結果帶回國去,一切,都由首相大人和外相大人決定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