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22節 萬幾閑情

作者 ︰ 嵩山坳

皇帝生母早喪,是由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撫養長大的,和這位庶母的關系也很是親近。不過皇帝和先皇的嬪妃見面,行跡上總是要疏遠一些——特別是道光晚年所選的一些年紀很輕的嬪妃,更是如此——若是惹出什麼事情來,可就真正是朝廷中的大丑聞、大笑話了。也因為這樣的緣故,皇帝這一次移駕到園子中,只奉請靜皇貴太妃同來,請她居住在五福堂,至于其他的先皇嬪妃,一概留在了城中。

用過午膳,皇帝乘輕步輦到五福堂,為太妃請午安,每天三次給太妃請安,已經成為了皇帝的慣例,太妃身前的內侍和宮婢遠遠的看見步輦走近,在堂門口的青石板路上跪倒接駕︰「給萬歲爺請安。」

「起來吧。太妃她老人家在里面嗎?」

「回萬歲爺的話,在的。太妃她老人家估模著皇上要來了,命奴才們在此接駕呢。」

「你倒是生了一張巧嘴兒。」年輕的皇帝輕笑幾聲︰「除了太妃,還有誰在啊?」

「回皇上話,禎主子,蘭主子,還有六王爺,六福晉,還有是和承恩公的側福晉在,都在陪太妃她老人家說話兒呢!」

皇帝向里面走去的腳步停了一下,隨即若無其事的舉步走進了廳中。南向的正廳中一片明亮耀眼的陽光,靜皇貴太妃安坐在安樂椅上,懷中抱著咿啊大叫,精神頭十足的嫡孫,正在笑呵呵的向這邊看來。老人的身後站著幾個人,都是府中負責照顧孩子的精奇嬤嬤。坐在她身邊的是禎嬪鈕鈷祿氏,蘭常在葉赫那拉氏,恭親王夫婦,還有一個他不認識的命婦打扮的女子。听見說話聲,除了太妃,其他人都站了起來︰「臣弟(奴才),給皇上請安。」

「大規矩都免了吧。」皇帝隨意的擺擺手,止住了眾人行禮的舉動,自己趨前幾步,「給太妃請安。」

「起來,起來。」靜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虛扶了一下︰「還不快點給皇帝搬繡墩來?」

「都坐,都坐吧。這不是在朝堂,用不到那麼蛇蛇蠍蠍的。」

「我們娘兒幾個正在說話,可巧皇帝就來了。」太妃輕笑著吩咐︰「還不給主子爺倒茶來?」

幾個人重新落座,皇帝周圍掃了一圈︰「你們,也來了?」

他問到的禎嬪和蘭常在各自站了起來︰「奴才和妹妹在宮中呆著無事,就來給太妃她老人家請安了。」

「做得對。朕有時候不能經常過來,老人家這里,你們帶我盡一盡孝心總是好的。」

「是,奴才記下了。」

御駕到來,奕訢等人自然就只能站在一旁。這一次奕訢攜福晉進園子,一來是抱著已經命名的嫡子給祖母享一番含飴弄孫之樂;二來,奕訢自從今年三月間被皇帝發回到上書房讀書,心中總想和皇帝見上一面,自呈烏私之忱。

清朝宮規整肅,後妃與外臣隔絕一方,雖至親骨肉也難得相見,一般只是在‘三大節’的時候,大臣在慈寧宮外請安、朝賀,卻並無接見之禮。不過移駕到圓明園中,這方面的要求就不是特別嚴格了。

「太妃可用過午膳了嗎?」

「用過了,用過了。」太妃滿面帶笑的點點頭︰「皇帝呢?也用過了嗎?」

「是!我也已經用過了。」皇帝輕笑著望向太妃懷中的嬰兒︰「太妃,我來抱抱他吧?」

太妃含笑點頭,把孩子交給身後的嬤嬤,抱到皇帝身前︰「唔,還記得我嗎?」皇帝的眼神中滿是愛憐之色,伸出手逗弄著嬰兒紅嘟嘟的臉蛋兒︰「看樣子是不記得了。喂?你不會真的不記得了吧?」

年輕的皇帝居然會這樣說話,讓周圍的人都愣住了。「嘻嘻!」身邊突然傳來一聲女人的輕笑,笑聲一過,她趕忙跪了下來︰「奴才失儀!」

皇帝轉臉看過去,正是坐在恭王福晉身邊的那個宮裝命婦︰「你是?」

「皇上,這位是和承恩公的側福晉,進宮來給太妃請安的。」

皇帝想了一下,才明白來的人是誰︰和承恩公是指和世泰,嘉慶十八年封的爵位,他是道光二十九年薨逝的孝和睿皇太後的親弟弟,姓鈕鈷祿氏。

嘉慶帝死在熱河避暑山莊,當時的事情非常麻煩,幾乎引起一場極大的政潮!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嘉慶帝巡狩熱河,七月二十四日到了目的地,當天就覺得不舒服,七月二十五日凌晨驟然薨逝(現在看來,大約是心髒或者腦部的突發病患)。皇帝從感覺不舒服到晏駕,只有兩天的時間,臨死前沒有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語,弄得隨扈的大臣一片慌亂。而且更要命的是,盛放萬千至重的傳位詔書的鐍匣並沒有放在紫禁城正大光明殿的匾額之後,而是交由一個嘉慶帝最信任的太監掌管。這個太監跟隨在嘉慶帝身邊多年,偏生這一次隨皇帝巡狩,病在了半路上。

旻寧(就是道光帝)是皇次子,同時也是在世的皇長子,一面命人取來鐍匣,一邊命人回北京報喪。這中間就出現了一種非常糟糕的狀況︰旻寧是嘉慶帝元妃喜他臘氏所生,早已經亡故,而現在的皇後是鈕鈷祿氏。她的親生兒子就是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恞,綿愷就罷了,綿恞卻是很得嘉慶帝喜愛的一個皇子。

若是鈕鈷祿氏真的有心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位的話,旻寧身在熱河,雖然有大行皇帝遺詔和隨扈的軍機大臣輔佐,兩下里為皇位爭搶起來,絕對是可以動搖國本的大事!

不過皇後鈕鈷祿氏真正是女中豪杰。在沒有接到大行皇帝遺詔的前提下,她先一步下發了懿旨。內容是這樣的︰皇次子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托,撫馭黎元,但恐倉促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喻,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喻留京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樣一份事先搶佔了制高點的懿旨,把那些有心通過推舉皇四子繼位的大臣的心頭熱火全都澆滅了!待到旻寧扶櫬返京,有了這樣的緣故,對這位庶母三十年如一日,晨昏定省,孝順得不得了,了不得。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皇太後薨逝,道光帝一來是因為年老體衰,二來是因為悲傷過度,也一瞑不視了。

道光帝不但對這位庶母孝敬有加,對她的家人也是一再提拔,年節賞齎也從來是第一份的。和世泰和他的這個女中豪杰的姐姐完全不能相比,雖然道光帝念及前情,給了他‘紫禁城騎馬’的殊恩,但是和世泰自家知道自家事,百無一用之人,也不上朝,每年干領一份俸享,在府中吃酒作樂。在輩分上來說,他算是道光帝的舅舅,不過兩個人的年紀相差很少,今年也已經有六十五歲了。而跪在皇帝面前的,就是他的側福晉。

「起來吧。」皇帝把嬰兒遞還給恭王福晉,凝神仔細的打量著下跪的女子︰承恩公的這位側福晉生得極美,卻不是那種讓人覺得高不可攀的美,而是讓人一見,就容易生出親近之心的甜媚,讓年輕的天子心中一動,有點羞澀,有點畏縮,又有點好奇的側過眼眸,嘴里問了一句︰「你,是和公爺的側福晉?」

「是!奴才金佳氏,恭請皇上萬福金安。」姓金佳氏的女子跪在地上,聲音中也是一片甜膩膩的︰「奴才君前失儀,請皇上責罰。」

皇帝沒有理她的話,自顧自的又問了一句︰「你是漢人?還是滿人?」

「回皇上話,奴才本是漢人,入府于歸之後,蒙老爺恩典,給奴才抬了旗。」

「哦,你起來說話。」

佳氏答應一聲,順勢欲起。也是該當有事,她穿著旗袍,腳下踩著花盆底,又跪了好大一會兒,雙腿酸麻,起身之際一個站立不穩,竟然撲到了皇帝的懷里!

事起肘腋,皇帝下意識的雙臂前伸,將個軟玉溫香的軀體抱了滿懷!「啊!」五福堂中眾人全都愣住了。

只是片刻之間,在年輕的皇帝心中卻覺得過了很久似的,鼻管中沖入一陣甜香,讓人覺得心中怦怦直跳,溫熱的軀體帶著絲絲顫抖,她在害怕嗎?

就在這一瞬間,金佳氏趕忙掙月兌開皇帝的懷抱,帶著哭腔跪了下去︰「奴才該死,奴才該死!請皇上責罰。」

皇帝的心中有三分惱怒,卻有七分不舍!眼楮在周圍掃了一圈,奕訢夫婦,太妃,禎嬪,蘭常在,還有太妃身邊的內侍,宮婢,負責照料,撫養孩子的嬤嬤們,都瞪眼張口,一副呆若木雞的可笑景況,「算了!古人尚有‘嫂溺援之以手’的訓言,你也不是故意沖撞,嗯……起來吧,你,起來說話。」幾句話說得凌亂不堪,和他平時談笑自若大異其趣,可見心中也是一片慌亂。

這一次,有人過來扶持,將金佳氏攙扶了起來。女子眼眸中帶著晶瑩的淚花,向皇帝梭了一眼,偏巧,皇帝也正在向她看來,二人目光相踫觸,都趕忙避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