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23節山東大案(2)

作者 ︰ 嵩山坳

第23節山東大案(2)

田書元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點頭應付下來,端茶送客之後,命人準備官轎,轉天下午就到了省城濟南。

到了省城,他沒有直接去見景廉,而是先到了藩司衙門,遞上手本,求見藩司大人。

山東藩司叫劉源灝,字中印,湖北人,道光十一年的進士,榜下即用,分發到陝西任知縣,十幾年的時間宦途順風順水,道光三十年從雲南按察使的位置上改調山東藩司,做到了俗稱三大憲之一的監司大員——升任巡撫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劉源灝是從知縣這等風塵俗吏的位置上一點一點爬起來的,對于下屬的這等陰私之事了解的比誰都清楚,他知道項進在任上的所為是如何的不堪,只是一來項進手段狠毒,甚至弄到後任不敢接掌公事;二來,他走通了福濟的門路,知道福濟愛听戲,便學了當年于易簡事國泰前例,親自扮戲,極盡妍態,任情唐突,以為上官一樂——有那促狹的,做詩以諷︰事事承上命,處處蒙人憐;深潭不見底,柔蕤故為妍。可謂是刻薄到家。

刻薄歸刻薄,有了福濟為依仗,項進巧取豪奪,全無顧忌,旁的人輕易也不敢招惹。

劉源灝把田書元請到正廳,後者行了大禮,彼此歸坐,劉源灝叫著他的字問道︰「岩白老兄,這一次到府城來,可是有事?」

「是,回大人的話,職下這一次到府城來,確實是有一件公務的。」

「哦?是什麼?」

「是這樣的。」田書元把項進和趙光說的話和提出的請求說了一遍,最後說道︰「茲事體大,職下不敢擅作決斷,想請大人的示下。」

「把朝廷用來購糧種的銀子挪作他用?」劉源灝腦筋一轉,就大約知道了項進和趙光打的盤算,有心拒絕,又覺得不妥︰兩個人所言也算是實情,災民人數太多,賑濟的銀子杯水車薪,萬萬不敷使用,只是,若是批轉了,不知道這兩個人又要從中貪墨多少能夠落到百姓口中的,怕只是九牛一毛了

想了想,他還是不能全然放心,不過此事暫時不必急,當下說道︰「此事不是你我現在就能夠決定下來的。朝廷撥款,本來是為了給災民以明春購糧種之專銀,其實不但是你我,只怕總憲大人也不敢妄加決斷,總還是要上表請旨,方可挪用。」

「是,職下也是這樣想的。」

「那好吧,岩白兄遠道而來,在府城中住上幾天,今天晚上我先起草一份奏折,明日我拜折明發,待有了朝廷的諭旨,再考慮其他。」

田書元知道,所謂的‘考慮其他’,是擔心有人從中貪墨,事先預作防備之計。這樣的事情總是要認真的商量一二,不是短時間能夠拿出辦法來的,當下點頭,在濟南城中住了下來。

很快的,軍機處的廷寄寄到省城,批準了劉源灝提出的,將賑濟銀子挪作購買糧食,開設粥廠之用的條陳,至于來年的購買糧種的銀子,則由今年收繳上來的稅款,河工、堤工、 工款項補齊。具折呈報細則之後,由藩庫截留。

朝廷的旨意到達,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的保證這筆銀子能夠物盡其用︰「大人,以司里來看,這六萬余兩的銀子,還是由省里統一規劃使用吧?」

「當然,當然。」景廉立刻點頭︰「按照常理是要省里規劃使用的。司里準備怎麼使用啊?」

還不等劉源灝詳加解說,听到消息之後趕來的福濟就大不以為然的搖開搖了頭︰「不好,不好。劉大人的話,請恕不能苟同」

劉源灝心中大怒福濟是臬司,主管一省刑名的司法長官,按照職餃來說,是絕對管不到藩司衙門的辦事的。他這樣直接插言否決,從來都是很遭人嫉恨的,卻知道他是定郡王載銓的人,平時不敢得罪,這一次卻終于忍不住了︰「大人,」他看向景廉,話中的矛頭卻是直指福濟︰「怎麼,福老兄也會管起我藩司衙門的行事來了嗎?」

福濟嘿嘿一笑,裝作听不懂劉源灝話中的不滿之意︰「老兄這話就說錯了。先皇在世的時候也曾經明發過上諭,各地督撫、司員不可以地域、職司為分別,視他人之事與己無關呢」

道光確實有過這樣的一番上諭,不過針對的事體與今天之事全無半分可相侔之處道光季年,山東各地鬧白蓮教,遍地烽火,處處有民眾起事,地方府縣應顧不暇。更且有一些人將縣境關閉,行堅壁清野之計,把流民亂匪趕出本地所轄就算完事,鬧得白蓮教教匪四處流竄,亂情一直延續到了直隸省界。

有鑒于此,道光皇帝才下發了這樣一道明旨。意圖讓各地方官員和衷共濟,使匪情盡早軫滅。卻不想福濟居然會以這樣的一份理由作為插手藩司事物的借口?他看著福濟大聲說道︰「福大人這般越俎代庖,看起來不但臬司衙門,便是我的藩司,也很難容下您這尊大佛了吧?」

藩臬二司不和是省內人人皆知的秘密,不過二者職司不同,更加沒有從屬關系,所以在表面上總還是能夠保持一個相敬如賓的官場形容,這一次劉源灝當眾撕破了臉,弄得廳外站立的戈什哈一個個都相顧愕然。

福濟卻是好涵養,嬉笑著搖搖頭︰「劉老兄過言了。我怎麼會有插手貴司職事的念頭呢?只不過若是真的簡派司里人到泰安府去的話,一來是人多容易生事,二來,也憑空給縣里增加困擾不是?現在萊平兩縣的兩位大人正在為賑災之事忙得不可開交,更加沒有時間招待省里來的上官,一個有失漏之處,也容易為人誤會不是?再一說,這兩處縣里人員眾多,其中更有那麼多的流民,萬一調度之中有個閃失,傷到了人,就更加不好了。大人……」他看向中間位的景廉,說︰「您看呢?」

景廉無奈的左右看看,偏袒哪一個都會惹來對方的不滿。自己的仕途平平安安,全靠二司從中出力,更加不能讓他們當眾咆哮起來。一念至此,也只好是和稀泥︰「中印,和裕,這又何必呢?賑濟銀子本來是朝廷體恤百姓,從戶部調撥,你們若是鬧起來,傳揚出去給人笑話不說,還當有人為利之一字不肯放手,算了吧。」

兩邊各自打了五十大板,算是暫時將這件事壓了下去。劉源灝回到藩司衙門,命人把田書元請來,和他說了幾句︰「福和裕真不是人當我不知道他打得什麼盤算嗎?這樣的一筆銀子發下去,不知道又要有十之落在他和項進的腰間了」

「那,大人的意思呢?」

劉源灝搖搖頭,嘆了口氣︰「總之是不能就這樣讓福和裕遂了心願。」

「我卻以為大人不必如此。」

劍走偏鋒的一句話把劉源灝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他追問道︰「岩白兄這話可是有所指?」

「大人若是力爭,自然是無可厚非,不過福大人的話中隱約可見,司里若是真的派人到縣里督察這筆銀子的使用,恐有招待不周、甚或調度閃失之事發生,大人請想,這樣的話傳揚出去,誰還敢領命赴萊平二縣?」

「啊」劉源灝立刻明白過來,一路上只顧得和福濟生氣,這時冷靜一下,經田書元點醒,當即明白過來︰「那,就照福濟所說,銀子交給項進和趙光嗎?」

「也不是這樣簡單。福和裕所想,大人知,卑職知,他們自己更加的知道,經手之人,主管司員從中侵魚,也是其中必然。只要有一個人能夠握有確證,然後上書朝廷,大人還怕朝廷不會秉公辦理了嗎?到時候,這些人難逃國法公道所懲」他頓了一下,下面的話卻沒有再繼續下去。

劉源灝腦筋一轉,就明白到田書元言外之意,自然的,事情一旦發作開來,不但是項進、趙光貪墨之事大白于天下,就是福濟,也難以挽救他們到時候,卻要看看福濟還能有什麼話說

銀子送到縣里,項進心中大喜,一邊命縣里的錢糧師爺登記造冊,一邊命人將銀子過稱送進庫房,然後讓人把縣里的捕快的頭,叫劉文明的找了來。

山東多盜,捉盜賊要靠捕快,所以盜賊一多,捕快也多,大縣列名‘隸籍’的,竟有上千人之多。其實,正如俗語所說的‘捕快賊出身’,白天坐在‘班房’里的捕快,正就是黑夜里明火執仗的強盜。

萊蕪縣的捕快首領叫劉文明,就是一個坐地分贓的大強盜。自己當然不出手,也很少在本地做案,是更多是指派徒子徒孫劫人于數百里外。由于手段狡猾,而且聲氣廣通,所以很少出事。

泰安府下數縣被災,臨近府縣而來的流民數量眾多,縣里的治安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劉文明更加是如魚得水,派出大批的皂隸維持的表面上,在暗地里卻大行劫掠之能事,縣里連續有四家糧店,三處鹽鋪遭劫,在外人以為是流民所為,只有內中人知道,都是劉文明做的手腳。

被劫的商家照例報案,自然的,也不會有任何的結果——縣里的商鋪,士紳的底細早就都給劉文明模清楚了,知道這些人不能更加不敢有到州府呈控之事發生,所以,他穩當得很。

听到皂隸回報,劉文明抓起涼帽戴在頭上,舉步出了班房,來見項進︰「給大人請安。」

「老劉啊,過來坐,過來坐。」項進笑眯眯的招呼劉文明坐到自己身邊,對他說︰「朝廷下撥的銀子已經存放到縣里的庫房之中。只是縣內人員眾多,其中更加是良莠不齊,你身為捕快班頭,可要切實小心,加強巡視,這樣的一筆銀子,都是百姓的救命錢,可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啊。」

「大人放心,有卑職在,萬無一失。若是出了差錯,您唯我是問」

「嗯,你這樣說,我就放心了。」項進笑了幾聲,又放低了聲音說道︰「老劉啊,除了銀庫要你認真看護之外,還有一件事要你仔細注意︰有個叫崔荊南的,到了平陰縣城……」

劉文明呆了一下,月兌口問道︰「既然是在平陰縣城,又與大人何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