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第二元勛 第94章大軍開拔之前 2

作者 ︰ 食神如來

第94章大軍開拔之前2

第94章大軍開拔之前2

余下的時間里,龍飛珍惜著僅有的一段時間,讓自己輕松一點。每天偶爾抽出一點時間,巡視部隊,其余的時間都是在陪著玉婷以及囡囡,心情不錯時,偶爾還在學校里給學員們上幾堂課。

小日子過得十分愜意,每天晚上的時候,由于都是三人一起睡,而玉婷打死也不願意讓龍飛晚上亂來,沒辦法,龍飛只好每天都攛掇囡囡帶三劍客去減肥,空出空間讓兩人折騰。玉婷本來不願意大白天搞這玩意,但是經不住龍飛的死纏爛打,再加上他知道龍飛沒有多少時間陪在他身邊了,所以也就如了龍飛的算計。

囡囡此時已經有大名了,叫做龍淑靜,本來她還是不願意跟龍飛姓,不過聰明伶俐的她知道,龍飛才是一家之主,最後話語權,加上時間久了,她也喜歡和依賴上這個比她大十歲的哥哥,所以在龍飛詢問她意見的時候,小腦袋點個不停。

因為囡囡調皮搗蛋的性格,每天帶著三老虎滿軍校的晃悠,所有的學員都認識了她。而且很有不少學員被囡囡整蠱過,不過看在囡囡漂亮可愛,又聰明伶俐,加上現在是龍飛的妹妹,沒有人會生他的氣,有的人反而以此為榮,跟別人炫耀‘看到沒,我跟軍團長的妹妹關系很鐵。’就這樣,囡囡儼然成了軍校里公認的小公主,獨一無二的存在。

「三劍客」這兩個多月是徹底死心了,徹底成了囡囡這個小魔女的跟班跟保鏢,有時候還充當打手。不過囡囡對這三小弟還真不錯,沒事就去食堂大廚那偷一些肉給三老虎打打牙祭。嘴上過了癮,三老虎的埋怨也少了不少。

隨著時間的發展,加上龍飛擁有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商店,所以情報發展的十分迅速,已經完全掌控了幾乎整個中國的一切動態。加上龍飛大手一揮,無線電設備大批大批的送到每一處有情報人員的地方,于是情報的消息,每天都不斷的傳來。而政委這段時間忙于部隊的發展,時間太緊,無法分開神,所以,跟龍飛說了一聲,對情報的事情直接撂腿子,撒手不管了。

龍飛的輕松生活也徹底結束了,這下反倒惹得玉婷滿肚子不愉快,時不時的跑到政委面前埋怨一通,搞的政委現在一天到晚的躲著她。

龍飛每天翻看大量的情報,看的腦袋都漲了,有關于上海方面的最新動態,也有國民政府里面的坑蒙拐騙,甚至還有一些瑣碎的小事。龍飛看的哭笑不得。不過辛苦忙碌還是有回報的,有幾篇情報看得龍飛是大快人心。一個是紅軍終于動手了,而且一上來就是一個驚喜。平型關大捷

內容︰9月23日,第115師師長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于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踫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擊斃日軍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馬車200余輛,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紅軍的第一個大勝利。

另一則消息,同樣是一場勝仗,不過這不是或者紅軍單獨的勝利,而是國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合作下的勝利戰役——忻口大捷。

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

龍飛也透過情報了解到,紅軍的發展十分迅速,比起歷史上的同時期可以說更加迅速。可能是太平洋的蝴蝶翅膀煽動了吧對此,龍飛心里只有開心,不管怎麼說紅軍壯大了,我方的實力也就壯大了,抗日的力量就增加了。此刻,緊緊兩個多月的時間,紅軍的軍力就翻了一倍多,明面上還是3個師,4.5萬人,可是實際上壓縮編制後已經是近7萬多人了,這還不包括私底下發展的各種部隊,已經就十萬多人了。龍飛心里嘀咕著,照著這個速度,領導的紅軍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發展兵力達到三十萬。

龍飛笑了笑,有些自得的想到,估計是自己的建議提前起催化作用了。

而南方,明面上龍飛管轄的新四軍的新四師,因為龍飛帶好了很好的榜樣作用,新四師在師長挺的指揮下,發展也十分迅速,目前也已經暗暗的發展到了近4萬人,同時在當地的百姓當中,做到了真正的深入民心。龍飛很欣慰,歷史上的新四軍雖然英勇善戰,可是卻發展的過于緩慢,直到抗日的末期才迅速壯大的。這也導致了歷史上令人悲痛的皖南事變。龍飛此刻相信,就算國民軍隊再次圍剿,皖南事變也很難再次發生了。擴大了好幾倍的人員,加上有龍飛多次支援的武器彈藥,新四師可以說是底氣十足了。

龍飛的到來,使得中國的歷史發生了不少蝴蝶效應,但是情報中的一條消息,讓龍還是苦笑不已。

原來,在龍飛的部隊從上海退出後,國民政府本以為有著幾十萬的兵力可以很好的阻擊抵抗日本侵略的鬼子,可是隨著時間過去,戰斗的事態發展並沒有達到那些老家伙的預期,反而變得十分的被動。不管是從自身的安全考慮,還是從國家的利益方面考慮,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謀劃遷都的計劃了。

1937年10月30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31日,國民政府電告前線將士,‘政府決定遷都重慶,繼續抗戰,以爭取最後勝利。‘

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宣言,正式宣布遷都重慶,以重慶為戰時首都.事實上龍飛對國民政府的遷移,並不感到意外,歷史上就是如此。政委曾在了解後大罵了國民政府一頓後,疑問道︰「他國民政府為何遷都,定的是重慶,而不是武漢,昆明什麼地方的?」

龍飛笑了笑,說道︰「這也是從戰略上考慮的,重慶有著三峽天險,且三面環山,易守難攻。而且距離抗日的前線距離較遠沒有太大威脅,比較安全。而武漢過于靠近前線,而且是個平原,不利于防守,而昆明雖然遠離前線,但是靠近香港等地,此時香港等地也已經出現了日軍的身影。」

淞滬會戰已經進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隊雖處于被動地位,一再後撤,但仍控制上海,這無疑是與日本當初的判斷和盤算背道而馳的。日本是個島國,資源有限,同中國這個龐然大國比拼耐力和韌勁,,是萬萬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徑即是速戰速決。

此時,日本統帥部對于日軍經數次增兵後依舊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甚至沒能從根本上改變會戰態勢,感到極為惱怒,同時也大為焦急。大本營經過審慎研究商討後,認為中國已傾全國兵力之五分之三雲集上海,已然擺出決戰架勢,而此前日軍一直放主力于華北方向尋求決戰無異戰略部署的浪費,因而提出目前刻不容緩的是迅速結束上海戰役,並決定將戰略重點轉向華中、華東。

為此,決定成立華中方面軍,日軍統帥部還于10月20日下令從華北和國內抽調國崎支隊(第5師團第9旅團),獨立山炮第2團,野戰重炮第6旅,第1、第2後備步兵團等部隊。準備實施登陸作戰以打開局面。同時命將在華北的中島今朝吾第16師團轉隸上海派遣軍序列,淞滬前線日軍現存兵力至此增至20萬人。其中包括陸軍9個師團另2個旅團、海軍第3和第4艦隊主力及空軍力量。

此刻日本在上海派遣軍序列的師團以及分別的兵力︰總投入34萬人,現存20萬人

第6師團︰谷壽夫中將,參謀長下野霍一大佐24000人

第109師團︰山岡重厚中將,參謀長倉茂周藏大佐20000人

第114師團(宇都宮)︰末松茂治中將;參謀長︰磯田三郎大佐20000人

第3師團(名古屋)︰藤田進中將參謀長︰田利雄大佐12000人

第9師團(金澤)吉住良輔中將參謀長︰中川廣大佐18000人

第101師團(東京)伊東政喜中將參謀長︰西山福大佐20000人

第18師團(久留米)︰牛島貞雄中將;參謀長︰小藤惠大佐18000人

第16師團︰中島今朝吾中將,參謀長中澤三夫大佐27000人

以及一個坦克師團坦克300輛20000人

國崎支隊(第5師團第9旅團)7500人

獨立山炮第2團,野戰重炮第6旅,第1、第2後備步兵團,總計約2萬人

1937年11月13日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之聲明︰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至此,淞滬會戰結束,整整拖延了日軍三個多月的時間,犧牲了兵力卻達到近30萬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戰之第二元勛最新章節 | 抗戰之第二元勛全文閱讀 | 抗戰之第二元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