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天帝 第七卷 寒山夜雨 第二百六十七章 攜雷裹風劍光冽

作者 ︰ 三水

&1t;/a>

求收藏,求紅票!

劉忠自恃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擋住方興的去路,卻不料在一息之間便被方興所斬。(讀看看讀看看)

劉名揚二人雖然不明白那陣紫光是什麼,也不明白——劉忠為何在方興手上沒有走上一回合就被輕松斬殺,當時方興的厲害他們已然見識過。有點‘雖不明,但覺厲’的意味。然而,更讓他們感到恐怖的卻是那劍光中赫赫雷霆之聲!

劉名知世家子弟,久被家族培養,眼光見識自然不差,那劍光中雷霆之聲,他豈能不知。遽然听聞這陣雷霆之聲,比看見劉忠陡然被斬殺還要來的更為震撼,震撼之余也為之深深恐怖。

「雷霆之聲,這是劍氣雷音,馭劍之術達到『攜雷裹風』的品級呀!……這……」劉名知雙目失神,喃喃自語之後,又是無語以對。良久方才醒過神來,再看方興時候,已宛若再看一個怪物。

劉名知從小開始專研煉氣修行道,可不似方興那般半途出家的土鱉。方興不明白——他馭劍時劍光中所生的陣陣驚雷之聲代表什麼涵義,可是劉名知卻是清楚的。

馭劍之術的境界猶如人之修為一樣,亦也高低之分,其境界有七。

一曰『出神入化』

二曰『群絕倫』

三曰『攜雷裹風』

四曰『神鬼莫測』

五曰『鐘靈神秀』

六曰『音希聲』

七曰『造化天地』

將馭劍之術練得身劍合一,方為『出神入化』;馭劍之術練到劍光化虹時,便是『群絕倫』的境界;想要達到『攜雷裹風』,則需煌煌雷音來助陣。

方興那劍光之中所生出的陣陣驚雷之音,便是俗稱的‘劍氣雷音’。正是馭劍之術達到『攜雷裹風』境界的標志。

『攜雷裹風』位在馭劍之術的第三品級,看似不高。然而,這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象。要知道,馭劍之術的評級百倍苛刻于修行之道。僅是身劍合一的『出神入化』的第一道門檻,就刷下無數人。

雖說『出神入化』之下,皆或是庸碌無能、或者平常無奇,無足道哉,當時又有多少人苦練一生馭劍之術,結果都被擋在這條門檻之外。即便是劉名知這類少年英才,久被家族培養、從小接受劍法名家的指點,如今也才勉強夠得上『出神入化』的邊——僅僅是‘邊’而已!

據劉名知所知——馭劍之術達到『攜雷裹風』境界的,東平地只有三人而已,第一個便是他家的老祖宗,這個不提也罷;第二個便是東平第一宗師張伯濤;第三個才輪得上方家的掌劍族老;僅此三人而已!

這三位,哪一個不是妥妥的後天宗師境界,又有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從尸山血海中廝殺出來的馭劍之術。可那年紀輕輕的方興又是何德何能,出道才多久、又才斗過幾次劍——就已然是劍氣雷音,邁入『攜雷裹風』的馭劍境界。

——這還要不要人活!

這劍光之中的煌煌雷音卻又是他親耳所聞,做不得一點假。劉名知既驚又恐,唯有將方興當做一個怪物來看。不僅僅是他是這般,就連稍遠處趕來的張義潮也是如此。

寒山寺一脈唯方興馬是瞻這句話不是什麼空話,而是要切切實實落到實踐中去的。

早在劉忠耍賴堵住方興去路的時候,張義潮就已經暗自前到跟前,準備出手干預。卻沒想到僅是晚一步,就看到劍氣雷音的驚人一幕,著實讓張義潮吃一驚。他是後天宗師,又在張伯濤麾下修行多時,自然知道『攜雷裹風』的分量是如何之重。

沒有一份對馭劍之術的驚人悟性,沒有歷經上百次生死斗劍是絕對無法將馭劍之術提升到『攜雷裹風』的境界的。

需知,無與人斗劍的經驗,馭劍之術只會是閉門造車,就像是方興此前的馭劍之術一樣——雖然說是將飛劍練得如臂使指,但那也僅僅是凡流而已,連身劍合一的『出神入化』境界都沒有達到;而沒有死斗時的壓力,就難在斗劍之時體會馭劍激斗的心得;又,沒有上百次的心得積累,就談不上總結出馭劍之術的經驗。

一個人就是從娘胎里開始練劍,恐怕也難在十六歲時將馭劍之術推升到『攜雷裹風』境界。「他是怎麼做到的?」張義潮也是深深困惑,唯有將此視之為尊神賜予神使的威能。

……

張義潮、劉名知等人驚懼之時,方興也煥然悟,才曉得原來這就是劍氣雷音,就是『攜雷裹風』……

其實,早在靈台心境斗劍一百八十二次、盡得『秋水劍法』前四境界的劍意之後,方興馭劍所生的劍光,就已經帶著一陣陣的驚雷之音。

只是那個時候,他只是覺得——這陣陣驚雷之音有著莫的威力所在,將其誤以為是『青冥玄光噬血劍』的威能所致,並沒有想到這是馭劍之術成後的標志。

直到這一次斬殺劉忠,才從別人口中得知原來這是傳說中的劍氣雷音。劍氣雷音的威名,方興在《天下勢坤勢圖》所載的傳聞中也有耳聞。

方家的掌劍族老,當年正是憑借這等馭劍之術,獨斗劉家兩族老,殺得對方一死一傷狼狽而逃。此等先人佳作,方興也是早就心生向往,更是曾視之為偶像。只是沒有想到——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成為昔日自己所憧憬的榜樣。

連自己馭劍之術的境界都不知道,從旁人的喃喃低語中才知曉——方興也算是劍法達到『攜雷裹風』境界的煉氣士中的頭一號神奇人物。

當然,這也怪不得他,誰讓他是沒人指路,一個人在靈台心境里默默的練呢。

說實話,馭劍之術達到別人仰望的境界,方興也是挺莫名其妙。之前,將『秋水劍法』練到『百川灌河』的地步,他也只是覺得自己的馭劍之術應該算是不錯的。僅此而已,絕對不能奢念其他。

馭劍之術能達到到這一步,他也是萬萬沒有想到,個子也是很奇怪。想來想去,只能確定這是靈台心境所帶來的好處吧。

這個判斷倒是沒有錯。雖說馭劍之術達到『攜雷裹風』境界很是難得,當時這個難度只是針對先天之下的煉氣士而言的。

煉氣士一旦擺月兌後天桎梏、邁入先天妙境,就自然而然的得到天地造化啟迪,靈台心境開闢一片清靈之地。這個時候,只要是對馭劍之術稍有些興趣的煉氣士,多可以通過在靈台心境中一遍又一遍馭劍與假想敵作戰的方式,將自己的馭劍之術推及到劍氣雷音『攜雷裹風』的境界。

只不過,即便有些先天宗師可用來模擬假想敵的力量也有限,不會像方興這樣——擁有充足的外力——可以不計工本的在靈台心境中模擬出數百頭血海妖魔,以供自己斗劍之用。

靈台心境的推演本身就具有相當的可靠性,斗劍時不但可以獲取足夠的心得經驗,而且還念頭還越的通透,可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復觀摩思量,再加上足夠的斗劍場次,將馭劍之術推至『攜雷裹風』的境界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

托靈台心境的福,方興斗劍一百八十二次,本身的馭劍經驗就足以和那些身經百戰的後天宗師相媲美——甚至方興比他們還要甚之一籌。

若不是因為修為不夠,在『望洋興嘆』面前敗退下來,恐怕方興的馭劍之術比現在還要再高一些。&1t;/p>。

更多到,地址ako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九霄天帝最新章節 | 九霄天帝全文閱讀 | 九霄天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