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克拉蘇 061 萬尼烏斯鴛鴦陣

作者 ︰ 杜克血蠍

事實上,事必躬親的想法,只是萬尼烏斯小看了卡狄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之後的誤解而已

在萬尼烏斯「聚村為城」「精選練兵」的大方略提出之後,一群卡狄首領們的思路便頓時活絡開了,紛紛發言為萬尼烏斯的大方略做進一步的補充、完善

萬尼烏斯選練的「野戰軍」為兩萬人,分別駐扎在卡塞斯山口的關口,以及萊茵河畔的一塊平地上

這些戰士們都不事生產,需要由城市來提供飲食因此考慮到運輸的關系,卡狄人的城市也應該安置在離這兩個要塞比較近的地方——這樣,除了節省飲食的運輸之外,萬一遭到外敵入侵,野戰軍也能快的對城市進行支援

除此之外,城市還需要有豐富和穩定的水源,以及廣大的耕地——因此,仔細討論之後,卡狄人發現在他們的土地上,適合建設大規模城市的土地並不算多

在卡塞斯山谷西方,卡狄人選中了一座山谷,可以安置大約五萬居民,這座城市被定名為卡塞斯城

在萊茵河畔,卡狄人選中了兩塊河灘平地,分別可以安置八萬居民和九萬居民,依據各自的方位被定名為南卡狄城和北卡狄城

另外,在山里有兩座卡狄人的鐵礦是不能放棄的,那里也需要由原本的村落建設成為小型要塞以提高防衛能力——萬尼烏斯索性將那兩座鐵礦都建設成為大型工礦區,分別安置一萬人

最後考慮到蘇約內斯人的海軍很可能沿著萊茵河逆流而上發動攻擊,卡狄人的水軍建設也被提上日程——剩下的四萬來人被安置在萊茵河畔的一處拐彎處,建成卡狄港,建設船塢、碼頭準備開始組建卡狄水軍

日耳曼青年公社的諸多祭祀在萬尼烏斯的要求下全部被派到了卡狄地區,負責指導卡狄人的城市、要塞建設

與此同時,來自卡狄諸多村落的戰士代表也被派到了卡狄人的萬尼烏斯戰球聯賽場——使萬尼烏斯感到大出意料的是,卡狄人似乎對這次選拔兵士也極為看重,派出的代表在派出之前就先經過了一次嚴格的選拔,到最後只來了三萬一千二百五十一人

既然人數沒有想象的那麼多,萬尼烏斯的選拔工作自然就輕松了許多

經過一系列的體力、智力、耐力和技巧的選拔,萬尼烏斯選出了全部兩萬戰士

再加上每一百人一個百人長每十隊一個千夫長,一共是兩萬兩百二十人

將所有這些人選出之後,萬尼烏斯便將他們依照各自的兵種劃分了大營,弓箭手、標槍手、盾斧手、盾槍手、雙手斧兵一共五個大營任由他們自行組合成百人隊、千人隊,並自行選出百人長、千夫長

給了所有中選的卡狄人十天時間來解決編隊、領隊選拔以及養傷的事務之後,萬尼烏斯便開始了對那些落選者的培訓——盡管中選的兩萬人才是日後卡狄人的主力部隊,但落選的人也是日後卡狄人地方守備兵里的精銳,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訓練以使他們具戰斗力

對于這幫人萬尼烏斯另有想法——和自己麾下的禁衛軍團,以及各部族的主力野戰軍團不同,城鎮守備用的農兵多的是城牆防守,乃至城牆被突破之後的巷戰所以並不需要進行大規模集群作戰的培訓——恰恰相反,他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在復雜地形進行小團隊的對抗

這種小規模對抗萬尼烏斯穿越前了解得不多——事實上,除了被很多人說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戚繼光所創的鴛鴦陣之外他所知道的就是我大天朝國家軍三三制了

但是,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後者顯而易見的是熱兵器戰斗時的陣法,並不適用于冷兵器作戰——所以,萬尼烏斯所能選擇的,就只有鴛鴦陣了

而說是鴛鴦陣,實際上萬尼烏斯所知道的也只是在網上所看到的那些——按照他的了解,大抵是前面倆人,一個人拿大盾牌,一個人拿小盾牌;後面跟兩個用長槍的——當然,這種長槍並不是單純的長槍,而是帶著很多枝椏的長竹子,毛竹的枝椏可以有效阻止敵人近身;在後面則是四名長槍兵,最後還有兩名短刀手和一名指揮官

打仗的時候,扛大盾牌的家伙負責挨揍,無論是標槍、箭矢、長槍都要由他來扛而拿小盾牌的則備著標槍、腰刀,除了用盾牌協助扛大盾牌的家伙挨揍之外,還可以用標槍投擲敵人,用腰刀和敵人接戰

而用長槍的,則主要是胡亂揮舞著毛竹,阻止敵人靠近自己的陣列

後面的四個長槍手,才是主力輸出的戰士,負責用長槍戳死敵人

最後的兩名短刀手則帶著短刀,負責對付那些幸運的通過迂回靠近了本隊的家伙

這樣一個陣型遠近兼顧,攻守皆備,在小規模的戰團對抗毫無疑問能夠佔據足夠的優勢

但對于萬尼烏斯,確切的說,對于日耳曼人而言,這還遠遠不夠

畢竟,鴛鴦陣的誕生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

簡單的說,當年的鴛鴦陣,主要是用來對付倭寇的而當時我大明的武器不如敵人,近戰不佔優勢,所以只能采取各種在近身之前殺傷敵人的辦法,而短刀手之類玩命的情況,基本都是逼不得已

但眼下,在這個年代里,日耳曼人的武器精良程度可能會弱于一些對手,但身體素質卻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近身格斗並不吃虧——事實上,如果不能充分的發揮日耳曼人的身體優勢,那麼這種小型陣法就變成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的笨辦法了

所以,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這種陣勢還需要依照日耳曼人的身體素質和實際使用武器的愛好進行本地化

首先,既然日耳曼人有大的力氣,那麼完全可以扛起大的盾牌,甚至可以攜帶兩面盾牌——所以,最初的兩名盾牌手中,扛大盾的完全可以攜帶兩面加大加厚的盾牌,專門司職守衛工作,而持小盾的戰士則除了一面小圓盾之外,攜帶多支標槍,承擔標槍手的職務

接下來,對于日耳曼人而言,長槍兵也是必要的但是他們並不需要承擔阻滯敵人靠近的職責——與之相比,重要的是他們要為整個小隊提供標槍箭矢的防護力量——兩名長槍兵需要共同撐起一片帳篷布,為整個小隊提供防護

剩下的四名長槍兵,按照萬尼烏斯麾下軍隊的傳統,也要每人攜帶一面小圓盾、兩支標槍和一柄短斧——這樣無論是敵人離得遠還是離得近,他們都能有效的對抗敵人

最後的兩名短刀手,按照日耳曼人的傳統,顯而易見的應該是盾斧手——但萬尼烏斯認為這最後的兩個名額顯而易見的應該留給雙手斧兵有了大盾手、小盾手和長槍兵,敵人的標槍箭矢之類的投射武器應該無法直接打擊到小隊,而日耳曼人的武器往往不夠精良,面對那些擁有精加的敵人會比較吃虧,而雙手大斧則能夠有效的對抗目前已知的幾乎所有類型的鎧甲

然後,就是第十一個人,也就是這支小隊的隊長——按照萬尼烏斯的構想,這個隊長不但應該能夠指揮作戰,需要能夠有效的彌補整支隊伍的短板——因此,這名隊長必須擅長使用弓箭,而且精通近身格斗

按照萬尼烏斯的構想,這樣的陣型足以對抗大部分的小規模沖突

于是,萬尼烏斯再次將所有落選的戰士都集中起來,分派隊伍,選拔戰士,並且親自教授給他們作戰的方法

由于這種戰斗方式對大部分的戰士而言都是自己最習慣的戰斗方式,萬尼烏斯的訓練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等到萬尼烏斯將所有落選者訓練完畢,並且要求他們各自回去按照他們所學到的教授本城的戰士們之後,上萬名落選的戰士便興高采烈的踏上了回歸村落的道路——雖然他們沒能被萬尼烏斯選中,但萬尼烏斯可是先訓練了他們並且教給他們很好的戰法

而與此同時,兩萬名卡狄武士中的百人長和千夫長的選拔工作也已經完成,只剩下兩個軍團長沒有得到任命

對于這兩個軍團的軍團長,萬尼烏斯並沒有立即任命,而是率先帶著他們展開了訓練

日耳曼爺們槍戰士們的訓練,首先是隊列訓練——為此,萬尼烏斯從自己的日耳曼爺們槍隊伍里拉出了數十名戰士,作為教官,開始訓練

而弓箭手的訓練,則是齊射——在萬尼烏斯的隊列里,大多數情況下弓箭手們並不需要精確的瞄準射擊,而只需要提供密集而整齊的火力壓制即可——毫無疑問的,這需要消耗大量的箭矢,不過好在目前整個卡狄部族的箭矢都被提供過來,短時間內萬尼烏斯還真不在乎這種消耗

標槍手一貫被萬尼烏斯認為是重中之重——面對披掛精甲的敵人,日耳曼人除了各種重型戰斧之外,唯一能夠造成有效殺傷的就是標槍了——對于標槍手,萬尼烏斯傳授的是如何精確命中那些重甲目標,並且盡量不要多個人攻擊一個目標

盾斧手的訓練,主要以盾牆以及防守反擊為主

雙手斧兵麼……

萬尼烏斯將釘子鞋和斬腳大法教給了他們(未完待續)

百度搜索泡書閱讀最最全的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