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604章 閑垂風絮

作者 ︰ 石晶藍

這些年來,我國礪兵秣馬。枕戈達旦,哪有不正式交戰便先行投降的道理。雖然按照別駕剛才的解說,我國大勢已去,但我國民心未去、軍心未失,最不濟也要拚它個魚死網破才好。」

八思巴聞听此言,正要發話,卻被谷卡巴用手勢止住。谷卡巴道︰「好,好。總制院事之言甚合我意。只不知這魚死網破之舉,如何拼法?」

吉尼馬扎只得答道︰「臣不知軍事。」

「好,好。」谷卡巴又點了下頭,道︰「不願意投降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是共同的。但僅僅不願意是不夠的。如今,可傳令三軍,每一個不願意投降的大蕃人,都要想想辦法。誰能想到拚命之策,三軍就歸誰指揮;誰能想到不降之策,我們就奉誰為贊普。如果什麼都想不到,就必須乖乖地听我號令,向川軍投降。」說道這里,谷卡巴掃視了一下眾人,然後站起身來。毅然向門外走去。

夜晚,終于變黑了。想必是黑油已經燒完,天邊已看不見火光。空氣中充滿了焦臭、刺鼻的氣味,使人呼吸十分難受。由于冰川之火,天氣一下子燥熱起來,讓人更增添了煩躁。四周山峰積雪迅速溶化,匯集成溪,嘩嘩地流著。令人不得不猜想那就是易貢藏布上游冰川溶化而形成的水聲。正在整城將士喪氣無望之時,一個聲音如期地響了起來︰

「吐蕃的將士,我是四川的溫玉華。奉軍師雷又招之命,特來告訴你們,易貢藏布沿途六百里冰川已經全面溶化。在通麥上游三里遠的地方,我們修建了百丈高的攔河大壩,積蓄了足夠的水量。明日酉時,傍晚時分,我們將炮轟大壩,放水沖城。如果你們的統帥還念及普通將士的性命,就應該搶在酉時之前,帶領你們,轉移出來。明日酉時,放水沖城,切記,切記。」

溫玉華此時的內功已到了震爍古今的境界,輕輕松松就將這番話送到通麥城內每一個吐蕃人的耳旁。但由于溫玉華性子隨和,故此在氣勢凌人的話語里也流露出了溫和的意味,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酉時之前,撤離二十萬大軍。必須爭分奪秒才行。

十八日,早早地,騎兵們就在城中排好了隊伍。天剛放亮,就打開了城門,快馬加鞭,馳向通往波密的大道。通過五十里窄道,五萬騎兵通常需要六個時辰,此時卻只用了三個時辰。

緊接著,十五萬步兵跑步出城。「快一步,讓後面的兄弟多活一個。」大大小小的首領不斷重復著這句話。

由于靠近通麥這邊五十里窄道的制約,按照尋常的急行軍,在六個時辰之內,二十萬大軍是絕對撤不出來的。虧得吐蕃將帥調遣有方,士兵听話,又求生心切,終于在逼近酉時的時候,全部撤了出來。

最後一個出城的是吐蕃贊普谷卡巴。

經過城門前的一段直路,拐兩個彎,上了高坡,再順著山勢轉了過去。走出不遠,谷卡巴就感覺地面晃了幾晃;緊接著。听到「轟隆隆」一陣山崩地裂的聲音傳了過來;然後,身邊坡上一些松動的石塊、土塊紛紛滾下;最後,才是積雪。

一陣喧囂之後,四周忽然變為一片死寂,仿佛什麼聲音都沒有了。谷卡巴先是感覺耳鼓一陣刺痛,然後猶如一個巨雷在耳邊炸響,暈眩了一下,這才听到萬馬奔騰般的水聲。

照理說,江水由遠及近,應該逐漸听到才是,怎麼是眼下這種情景?谷卡巴暗自搖了搖頭,這當口,自己怎麼還有心思琢磨這些?

地面陸續有些輕微的震動,想必是通麥城內房屋倒塌所傳遞過來的。谷卡巴扭轉頭,想望一眼通麥方向,但隨即想到,大堤崩潰,沖刷城池,場面雖然壯觀,但城池是自己的城池,自己的城池被敵軍放水沖毀,又有什麼看頭!谷卡巴回過頭來,待要不看,卻見自通麥方向而來的水已將路邊小溪改了方向。從通麥到波密,小溪本是逆流,現在通麥水勢高漲,小溪已變為順流了。

卻說八思巴率領騎兵,早在辰時,就到了波密。見波密這邊工事林立。關口早已嚴陣已待。八思巴不作它想,催馬上前,喊道︰「各位請了。鄙人奉吐蕃贊普之命,率眾前來投降,請予接收。」

少時,絆馬桿撤開,雷又招單騎出了關口。此時,雷又招跨下騎的是雷再招的閃電追風駒,鞍旁掛的也是雷再招一百二十斤重的空心大銅錘。

雷又招打馬走到近前,道︰「別駕可好,又見面了?」

八思巴道︰「慚愧。今日之來,卻是投降。願軍師盡快接收,不至于阻了後面士兵的出城之路。」

雷又招道︰「別駕帶兵多年,怎麼不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這個時候,我怎麼能接收?」

八思巴此時心中方寸已亂,沒有心思琢磨這些問題。于是便問道︰「敢問軍師將于何時接收?」

「兩日之後,吐蕃全軍饑寒交迫之時。在這之前,我只能接收少許患病之人。」雷又招又道︰「我就在附近,有事呼喚一聲。」將手一拱︰「就此別過。」

雷又招走後,八思巴怏怏不樂地回歸本部。此時,天空降下黑油燃燒後形成的灰燼。八思巴臉上沾了一小點,手一抹,反而黑了一大片。手下士兵捧了積雪過來。好不容易,才擦干淨了。

過了一陣,根敦趕了過來。問明情況之後,根敦說道︰「莫非是冰川澆油、舉火、炸壩等事情分散了川軍的兵力?」

八思巴道︰「分散兵力是肯定的。只是此地雖不如通麥城外狹窄,但亦不怎麼寬敞。我軍縱然人多,能攻上去的亦不過二三十人,難形成以眾敵寡之勢。」

「哼!」根敦說道︰「怎麼打,全在于調遣。論調遣,他們的軍師也許遠勝于我,但她現在落了單,這就給了我們機會。你去。」改口道︰「嗯,請別駕再去將她喚出。我趁其不備,將其挑落馬下。勝負之勢,由此逆轉。」

八思巴略一思索,贊道︰「此乃垂死掙扎的妙計。」當即返身進到騎兵隊伍之中,借著人群的掩護,弄傷了一個士兵,然後將傷兵抱在自己的馬鞍之上,扶好,打馬走近關口。

絆馬桿撤開,又是雷又招單騎出來。

「有傷兵吧?」雷又招先問了一聲,打馬馳近之後,才道︰「別駕可知,為何這等小事我要親自出來?」八思巴慌道︰「鄙人不知。」雷又招笑道︰「別駕剛才可能真是不知,若別駕現在依然不知,豈不是連我也不知道了?」

八思巴眼見雷又招已然識破,立即右腳一磕,左手一帶韁繩,轉到了山壁,給後面的根敦讓開了道路。

根敦好似早已料到似的。八思巴剛一讓開,根敦就沖了過來。

卻見雷又招不慌不忙,身子往八思巴方向一傾,閃電追風駒一下子就飆了過去。與根敦交錯而過,卻因距離太遠,雙方都夠不上。

雷又招沖到八思巴馬前,一把抓住八思巴的右肩,戰馬向左打了個盤旋,八思巴一下子被提在了空中,鞍上的傷兵跌了下去。跟著,雷又招將八思巴往鞍頭一放,左手壓住,右手抽出一個銅錘,沖向了根敦。

雷又招這邊有備而發,戰馬又是良駒,故此回旋如意並且迅捷。根敦臨時沖了個空,等到將馬頭圈轉回來之時,雷又招已然不遠。

根敦吸取上次對雷再招單挑的教訓。長槊一舉,立即刺向雷又招咽喉。槊的用法,與三尖刀相似,有刺、掃、挑等多種招式。其中的刺,將武將全身之力集于一點,是攻擊力最強的一種。與步戰不同,馬戰時對刺的防守不能用架、閃等方法,只能用掃。這種掃,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要在讓過對方兵器的尖梢之後,再掃擊其桿身。而且,就算掃中了,力量不夠還是要受傷。故此,根敦一上來就先發制人,一槊刺出。

但是,根敦沒有注意到雷又招此時的兵器乃是雷再招的銅錘,而銅錘對于點刺是可以硬砸硬擋的。錘槊踫在一起,槊重二十四斤,錘重六十斤,槊輕錘重,雷又招又有戰馬前沖之勢,只听當的一下,長槊就被震上了半空。根敦雙手虎口因為握得太緊,亦被震裂。

雷又招銅錘乘勢而進,闖在了根敦的胸口,將根敦打下戰馬。隨即策馬進了關口。丟下八思巴,下了馬卻又以禮相待︰「別駕受驚了。請別駕自行走出去。兩日之後,我再行受降。二姐,送客。」

遠處的雷再招等了等,直到八思巴看見了自己,才從四五丈遠的地方一步跨了過來,做了個手勢︰「別駕,請。」

成都解危之後,次主力軍人數超過三十萬。此外,還有近兩萬重傷士兵在成都治療。兵力空前強大。這麼多的人聚在一起,不僅灌縣小城被擠得水泄不通,而且縣城以南,帳篷林立,還綿延了數里之遙。

敵軍投降之後,並不能立即變為自己的軍隊。尤其是剛剛投降的軍隊,最容易倒戈。

為防止降軍嘩變,以往領兵之人在己方人數比較多的時候,常常將降軍與自己原有的軍隊混合編排。若己方人數較少,通常就會不斷地變換編排方式,讓降軍士兵周圍的人群始終處于變換之中。其理由是︰無法串通,也就無法謀反。

然而,收編降軍,其目的並不單單是收編了事,它還要為下一階段的戰爭作好準備。故此,實際收編過程,做起來往往有些差異。

當初次主力軍以三萬兵力降服吐蕃十一萬軍隊的時候,正屬于敵多我少,而雷絕招卻只進行了一次編排,然後讓部隊不斷地操練,用匆忙擠佔了降軍聚眾串通的時間。

這一次,己方二十多萬收降大理八萬,而雷絕招反而三天換一次編排,並取消了繁重的訓練,代之以教化。

這是因為,要真正轉化降軍,必須消除降軍士兵頭腦中對我方的怨恨,還要打消降軍士兵因為投降而產生的悲觀情緒,鼓舞其士氣。從根本上說,只有教化,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編排,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如今時間充裕,還能從況榮河那里請來眾多專司教化的人士,故此,雷絕招何樂而不為之?

灌縣的戒嚴是針對士兵的。由于即將在北方進行軍事行動,對于百姓,還實行了「只準南下,不準北上」的辦法,將南方的消息對北方進行封鎖。

六月中旬之後,南下的百姓數量忽然銳減,每日只有三五人,二十七日則一人都沒有。二十八日,雷絕招將主要將領召集起來,還是在那座臨時充作帥府的豪宅。

正房大堂內,掛了一張很大的地圖。雷絕招指點著說道︰「吐谷渾自從三月下旬進行難民騷擾之後,因為我軍消息封鎖得不錯,吐谷渾不知我軍虛實,故此沒有什麼動靜。本月中旬之後,南下至灌縣的百姓數量銳減,昨日更無一人。這說明,吐谷渾逼近了我們,其勢力已經到了綿竹、安縣一帶。為此,我軍應該采取相應的行動。

「吐谷渾是個小國,人口約九十萬,主要是鮮卑族人,其足跡遍布昆侖山東段的岷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可可西里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範圍內的廣大區域,是一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國家。

「昆侖山東段這一帶,土地相當貧瘠,食物非常匱乏。任何一個地方的土地,都供養不起定居下來的、生產落後的吐谷渾這樣的國家。他們只好逐水草而居,哪兒水草茂盛就在哪兒安身,哪兒林木蔥蘢就在哪兒打獵。當水源變少變髒、野草變短變少、野獸幾乎絕跡之後,他們只好收拾行裝,重新尋找下一個地方。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循環不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