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450章 繡工日永

作者 ︰ 石晶藍

我們會合,然後我們以杜鵑城為據點。兵發成都。」

是時子虛十四年三月十九。

三月二十八日,吐蕃駐扎在通麥的守軍同樣得知四川雷又招大軍進攻的消息。但由于通麥城位于吐蕃境內,將士們只知道建立功勛,感覺不到危險的逼近,是故紀律松弛,軍心渙散。軍前會議上,還發生了爭吵。

大將根敦搶先說道︰「我吐蕃大軍,能攻善守,掃蕩千里,威震四方。現在我們還沒有打四川,反倒是川軍來進攻我們,太不像話了!氣死我也,氣死我也!若不將他們打個落花流水,怎麼咽得下這口惡氣。贊普,只要你一聲令下,我立馬去取川軍元帥的首級來給你祭旗。」

八思巴.班禪干咳兩聲,道︰「將軍稍安忽躁,切莫激動。古人出兵,都要先在朝廷仔細商議,斟酌形勢,直到有勝利的把握之後。這才出兵攻擊。現在川軍忽然攻到通麥,而事先卻並沒有任何征兆,說明川軍統率之人也不簡單。若不多加盤算,僅逞匹夫之勇就急于出兵,到時候損兵折將,豈不反而挫傷了我軍的士氣。」

根敦怒道︰「班禪別駕休要長他人的志氣,滅了自家的威風。別駕怎麼見得我就一定會輸給川軍?論地形,我軍比川軍熟悉;論氣候,我軍比川軍適應;論單打獨斗,二十余年來,我從來都未逢敵手。兵書上說,凡是搶先佔據戰場的,便有了主動的優勢;凡是落後趕到戰場倉促應戰的,就處于被動疲勞的劣勢。現在川軍自千里之外趕來,還未到達,我軍就獲得了消息,正好可以趁機設下埋伏,等候川軍,難道還會反而誤中川軍的什麼奸計不成?」

八思巴卻不急躁,依然漫聲說道︰「通麥城外五十余里山路,兩邊是懸崖峭壁。峭壁這邊,山勢陡峭而整齊,一眼就可以望見千丈之高。山上冰雪覆蓋,草木不生,根本就藏不住人。懸崖這邊,就算是派兵下到江邊,到時候上不來。也是全然無用。將軍若要搶先佔據戰場,就只能在道路中央等候,就只能使川軍警覺,從而打草驚蛇。」

根敦依舊不服氣,說道︰「兵書上說,必定會與敵人交戰的時候,如果敵人剛剛來到,陣勢未定,隊伍不整,就應該搶先出兵快速攻擊敵軍。現在川軍自遠方而來,不知道這里的地形,也不知道這里駐扎有大軍,必然只是行軍時候的陣勢。我軍當然應該先發制人,給他們當頭一棒。難道別駕是要等川軍發現我軍,排好陣勢之後才出兵嗎?」。

八思巴停了一停,還朝根敦點了兩下頭,讓根敦不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後端起茶,喝了一口,才道︰「大軍交戰,涉及到千萬人的生死。我們應該小心謹慎,考慮周詳。萬不可草率行事。如今不可以攻擊川軍的原因有四個,我軍不適宜出兵的理由有三條。若這些都不知道,便是將士卒的性命視作兒戲了!」

根敦大怒,喝道︰「有四,有三,共有七了?就這麼一點小事,原因、理由就會有如此之多?」

八思巴不屑地道︰「將軍有勇無謀,當然不知。說與你听,可能你也听不懂。到底有沒有七個,且容我慢慢道來,憑贊普一言而決。」

「好,騾子還是馬,快拉出來騮騮。」根敦喊道。

八思巴似乎覺得自己剛才有失風度,起身向贊普谷卡巴行了一禮,轉過身來,回復到最先那種慢慢的腔調︰「首先,川軍大舉攻入我國,士氣正旺,此時交戰對川軍有利,這就是第一個不可攻擊的原因;

「川軍深入我國近畿,安營扎寨于雪山冰谷之中,周圍到處都有可能出現我國的牧民,這樣就將他的軍隊置于了死地。常言道‘置之死地而後生’,川軍的士氣定然高漲,紀律定然嚴明,戰斗力定然旺盛。這是第二個不可攻擊的原因;

「川軍為了鼓舞士氣,必然啟用勇猛之將作為先鋒。若我軍也以猛將與之搏斗,兩虎相遇難免一傷。卻很難料定究竟誰死誰傷。軍國大事,怎能采用這種類似賭博的兒戲方式?這是第三個不可攻擊的原因;

「城外五十余里,皆倚山傍水,地勢狹窄,大軍難以展開,我眾敵寡之優勢難以發揮,這是第四個不可攻擊的原因。

「我吐蕃官兵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四處熟悉,安然無險,軍心難免松散,這是不能出兵的第一條理由;

「如果我軍出動之後不能取勝,官兵的心就更加難以穩固。我軍本來處于自己的領地,將士們離家很近,本來就士氣不振,如果再遭挫敗,勢必如潰堤之水,一泄千里。這是不能出兵的第二條理由;

「通麥城邑還沒有深挖溝高築牆,通往四川方向的關口也有些破敗。還沒有做好防御的準備,敵人就已經來了。這是不宜出兵的第三條理由。

「以上四個原因、三條理由,都是兵家所忌諱的。依臣之愚見,我軍不如深挖溝,高築牆,趕快整修關口。憑借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形固守,以逸待勞。

「到那時,四川軍隊進攻我國而在此地受阻,想要繞道又因為月兌墨、普拿都是絕地也不能成功。野外,白茫茫一片,沒有什麼是他們可以掠取的。在自身攜帶的糧食吃完之後,他們就只有從千里之外輾轉運輸。時間長了,三軍的耗費必然接濟不上。再加上霜雪的嚴寒日日穿透他們臨時搭建的帳篷,刺骨的冰川地氣夜夜使他們睡不安穩。川軍將士的士氣必然低落,每個人都會覺得疲憊不堪。我們就有隙可乘。那時再乘虛取謀。我軍必勝無疑。」

根敦道︰「別駕嘮嘮叨叨說了這麼多,總歸是說,敵人打到自己家門口了,卻只許我關上門,不許我還手。贊普如果采用別駕的計策,末將自當遵從,沒有話說。只是下面的士兵,還需要別駕去一一開導。」

谷卡巴的弟子釋迦溢協見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便勸道︰「兩位都是為了吐蕃,都是為了贊普,休要賭氣。且听師尊訓示。」

谷卡巴終于發話了。

谷卡巴道︰「兩位所說的都有道理,我都采納。根敦將軍,你馬上準備好弓箭手,只待川軍到來,便立即開關沖出。以利箭射其前隊,迫使他們後退;同時以火箭仰空射其後隊,促使他們混亂。城外五十里狹窄的道路容不下混亂擁擠的大軍,就讓江水卷走他們的尸首吧。

「在這之後,根敦將軍必須立即撤回,按照班禪別駕的意思固守,等待敵人自亂陣腳。

「還有,釋迦溢協,你去協助班禪別駕整修關口。」

雪域高原的雲海,變化萬千。疲倦時它沉下去遮住群峰,受驚時它直上重霄,御風直瀉。它一會兒好似仙女牧羊,一會兒又像嫦娥奔月。古往今來,它都沒有一定之規。

念青唐古拉山白雪皚皚,銀川映紅日,美景不勝收。大部分山峰因為太高,就好像在雲中沉浮,雲蒸霧裊,更顯得奇險壯麗。

雅魯藏布江,往復環流,綠浪接天。有時它清澈如鏡,直醉人眼;有時它狼奔豕突,擊石而進。它浩浩蕩蕩的氣勢。正如長龍入地,不可阻擋。

吐蕃眾多的寺廟,依然金碧輝煌。它們有的紅柱黃瓦,有的畫棟雕梁,有的扳鰲扎脊,有的銅鈴搖風。處處廟宇,無不富麗堂皇,更顯得莊嚴肅穆。廟里的雕像,歷經千年風吹雨打,依然栩栩如生,更顯得法相莊嚴。

雄偉的天地,磅礡的江山,此刻卻蘊藏著無限的殺機。

四月二日,雷又招率領的十余萬大軍到達距通麥一百二十里地,一個名叫波密的大集鎮。

太陽高高地掛在天上。萬里碧空,沒有一絲雲彩。遠遠地有幾戶人家,房頂上的煙囪冒出些許炊煙,直直的沖向高空,然後像喇叭花一樣擴散開去。

沒有一絲風,道旁也沒有大樹可以遮擋陽光。才三月初一,川南就開始熱起來了。

尊重騎著他那匹棗紅馬,緊跟在節度使王濟恩的後面。二月二十二日點兵之後,因為要讓雷又招所率軍隊優先出發,故此機動軍延後兩日,這才啟程南下。趕到此地,已經歷時六天。

越往南行,山勢越高。翻過大涼山和小相嶺接壤的山口,地形陡然破碎。兩條山脈之間,處處重巒迭嶂,山勢險峻;嶺谷高差懸殊,易守難攻。然而,在過了越西、甘洛之後,地形又是一變︰雖然兩旁的山脈似乎越來越高,山峰也越來越大,但中間的谷地卻越來越平,越來越寬了。

這一帶,雖然每條山脈各有不同的名字,總體來看,卻都屬于大雪山余脈的延伸部分。橫斷山的余脈雖然也消失在這里,但橫斷山是東南西北走向,這里的山脈卻大都是南北走向,故此,它們只能算作是大雪山的余脈。

這種南北走向的高山平谷,對于來自南邊大理國的進攻而言,已經與平原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馬蹄聲聲,腳步踏踏,衣襟扇動,兵器撞擊,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十分嘈雜。眼見得除了尼波的紅峰一帶,越往南走,就越是不容易防守,尊重的心情非常沉重。

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處一帶的江流,稱作瀘水。因瀘水天塹所阻,大軍暫且駐扎在簸箕砟。只派遣了一小股偵騎渡過瀘水向前偵察。

第二日,偵騎回報。過江後偵騎隊兵分兩路,一路順江南下,進至迤資。沿途河面開闊,江岸陡峭,行軍較難。金沙江兩岸,均不見敵蹤。另一路溯江而上,三十余里之後,有一條南下的山谷。十幾里之後有個地方叫做車老馬,駐有大理的守軍。據村民說,守將便是杜聞秀的兄弟。

「尊重兄弟,你怎麼看哪?」王濟恩屏退偵騎之後問道。

尊重道︰「行軍打仗,非江湖廝殺可比。公公精通兵法,驅使大軍,如使手臂。還請公公作主。」

「嗯,不行的時候絕不硬撐,我就喜歡這個樣子。」王濟恩點了點頭,道︰「不過,我軍將軍不多。剛剛選拔的監軍立功心切,很容易誤事。這用兵之道,你還是學著點好。」

王濟恩說完,起身拿了地圖,到案上展開,然後又道︰「我軍的任務是按時將大理軍隊引到成都。這個任務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敵軍快速進攻的時候,我們要攔住;二是敵軍畏縮不前的時候,要引他們來追擊我軍。

「我軍只有一萬,要敵住大理一國之兵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軍全力進攻大理,交戰之後必然敗退,敵軍也就必然來追。這方面要稍微容易一些。要阻擋敵軍的快速進攻,那就要困難多了。

「要以寡敵眾,阻擋敵軍的進攻,當然就必須尋求地利,據險而守。來的時候,小兄弟可能也注意到了,只有尼波的紅峰一帶和米易的下對箐附近兩個地方比較險要。除此而外都是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瀘水一帶雖然險要,但大理既然在車老馬駐扎大軍,咫尺之地,肯定了如指掌,故此這一帶我軍不能據守。

「唉,只有兩個地方,太少了。如果我軍以三千人守住紅峰,以七千人防守下對箐,假設敵軍有十萬之眾,那麼,敵軍將在下對箐被阻十日,損兵兩萬,我軍只損兵四千。但是,當我剩下的三千敗軍退至紅峰之後,敵軍乘勢而來,最多只會被阻三日,損兵不超過一萬,而我軍最後的六千人則無一幸免。

「如今聖駕遲遲不動,大理軍隊則是說來便來。我軍總共只能攔阻敵軍十三日,不夠呀,不夠呀。」

尊重本來就心神不定,聞得此語更是心驚肉跳。但是看王濟恩搖頭晃腦,卻無絲毫驚慌之態,于是問道︰「那麼,依公公看來,我軍當用何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