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323章 迅速成軍

作者 ︰ 石晶藍

這一張緊,田潤就看出來了。巨石。就是短臂這邊向下拉扯的力量來源。這就像「彈指」一樣,力量早早地,就存在于肌肉之中了。只要長臂那邊的卡子一松,就立即「彈」出。這就是彈射的全過程。

昨天那個過程不是彈射。一聲令下,幾十個人一齊拉扯,不可能絕對整齊。而且,每次拉扯的力量,也不可能是一樣的大小。變為現在的彈射之後,是否整的問題就不存在了,而且,力量還是恆定的。力量的恆定,必將有助于射程的穩定。再加上巨大的架子約束了長臂擺動的方向。射程和方向都固定了,只要「子彈」一樣,就完全可以實現兩次擊發,命中同一個目標。

馬上就要準備開始試投了。一名士兵爬上了架子的頂部,安裝了一下橫向的擋板。擋板用來阻擋長臂的繼續運動。這就又固定了長臂的擺弧。擋板的里面不知道是鐵制還是木制,總之外面是用布包了的。包的布,就像鞋底那樣,是千針萬線納過的。結實,緩沖。

短臂一方的巨石只能產生向下的重力,因而短臂的最大擺幅是受到限制的。最多,就是擺到與地面垂直。與之相應的,長臂的擺幅,最多,也是擺到與地面垂直。然而,石塊的擊發,還達不到那個幅度。在擊發的最後,應該將石塊往斜上方拋出,而並不是正前方。因而,那塊擋板就被放在了八十度左右的位置。

擊發了, 啷一聲巨響。響聲來自長臂與擋板的沖擊。五十斤的石塊被投了出去。過了一會兒,士兵回報,射程三百二十步。

……

三百二十步,有點接近神臂弓的射程了。有了實戰的價值。田潤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實驗還沒有完。架子頂上,擋板的位置再次進行調整,再次擊發。

隨後擊發多次。有遠有近。但最近的,也在三百步以上。最後,校準了一個擋板的位置。大略在七十五度左右。擋板卡在那兒,射程最遠。而那個最遠的射程,也有點滑稽。正好就是三百四十步,跟神臂弓相同。

田潤笑吟吟的瞧著走過來的馬鈞,而馬鈞卻沒有那樣高興。田潤道︰「小馬駒怎麼啦?咋看上去不太高興啊。」馬鈞道︰「沒怎麼。我就是覺得可以更遠的,但是卻做不出來了。」

「哦?還能更遠?說說吧。說不定我能幫你想想。」田潤立即道。

馬鈞道︰「屬下就覺得,那巨石的力量是足夠的。那麼大的力量,怎麼就不能投得更遠呢?是不是因為臂不夠長,才因而導致了加力的時間不夠呢?」田潤附和道︰「很有道理。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吧。」

馬鈞道︰「也不行啊。如果繼續加長的話,那懸臂極有可能會斷掉的。」田潤道︰「那就用鐵臂吧。鐵臂不容易斷的。」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咋就沒想到呢?」馬鈞道。田潤道︰「你故意不想到,想拍我的馬屁。可惜我不姓馬。」

……

鐵制懸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懸臂是鐵制的了,那轉動部分的軸,也得是鐵制的才行。接下來,支撐那個軸的架子呢?木架就不行了吧。木架已經難以承受那樣的重量了,也得改為鐵制。這是一種連鎖性質的反應。到後來,全部都變成鐵制才行。

為此,馬鈞找到田潤,問︰「看上去,得全鐵才行。不過,那樣一樣,自身重量就太大了。不知還能否應用于實戰?」田潤道︰「無妨。若用于城池的防守,自不必說了。若用于攻城,可能需要拆御之後才能搬運。而用于艦船之上呢,因為艦船本來就是鐵制的,有全鋼龍骨支撐,受得了的;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馬鈞又問︰「那是先做能夠拆卸的、還是不能拆卸的?」田潤道︰「先做不能拆卸的吧。目前來說,主要是艦船需要。滿足艦船之後,再給一些需要防守的主要城池配上。能夠拆卸的投石車。主要用于進攻。可以緩一步再說。」

馬鈞得令,又去制作去了。馬鈞制作,必屬樣品。這跟有些人說法不一樣哈。一般都說必屬精品。馬鈞,就等于現代的科學家。其實上,馬鈞本來就是三國時期杰出的發明家。

……

鐵制的,就慢了。沒有現代機床。但實際上,還是有另外一種機床的。當然,他們不叫做機床。反正就是一種大一些的生產工具就是了。而那些大型的生產工具,馬鈞那兒,並不是齊備的。齊備的,都知道應該在工廠。馬鈞那兒,只有一兩樣大型的。其它都是些小玩意兒。

改為鐵制之後,看上去投石車的外表美觀了一些。還是五十斤左右的石塊,投到了將近五百步的距離。放在現代來說,就是三百米了。很不錯的了。

這就算行了吧。真的應該算行了。不過,田潤卻想起一個事兒來。田潤也不知道是在哪部電影里看過,有種投石車,投石的籃子並沒有在臂上。而是以繩索,懸掛在臂上的。以前,田潤沒有想到。直到已經能夠算行了,這才想到。

也許沒有什麼用,但田潤還是跟馬鈞說了。馬鈞道︰「很有道理啊。籃子掛于臂上,力臂並沒有增長。而在擊發之後,在長臂被擋住之時,那個籃子還會繼續運動。在大弧之外,再繞出一道小弧。增加了得力的時間。相信會擲得更遠的。」

臂上的固定籃變成吊籃,對于試驗來說,是很簡單的。試驗中,根本就不需要變。而是直接再加一個吊籃就行了。

很快。就得出了吊籃投擲的結果。六百步。又增加了一百步。不過,試驗得知,吊籃投擲的準確性較差。

田潤道︰「這回,就這麼定了。固定籃和吊籃同時上。雖然遠距離亂投的時候用吊籃。平時用固定籃。哦,對了,還有一個事。」

……

馬鈞問︰「什麼事?」田潤說︰「你那個,投出去的石塊,是多少斤?」馬鈞道︰「50斤。我記得好像跟你說過的吧。」

「是,我也記得你說過,」田潤說,「我想問的是,你用秤稱過沒有?」馬鈞答道︰「稱過。怎麼了?」田潤道︰「那打起仗來,還能稱麼?」馬鈞道︰「應該是不能的吧。」

田潤道︰「那我們能不能自己生產出那樣的石塊呢?我想,如果是自己生產的話,應該能夠做到基本一樣重的。」

馬鈞道︰「能到是能。不過,石塊那種不值錢的東西,好像沒有必要吧。生產出來了,還要運來運去的。肯定不如在戰場附近就地取石方便的。」

「哦,原來是這樣啊,」田潤道,「那就算我沒說好了。」

……

田潤走了,一邊起一邊想著事。田潤想的是油罐。在虎牢、汜水兩關阻擊戰中,田潤這邊曾經制作過一種一斤裝的小油罐。這種小罐子。罐口比較緊。只要傾翻的時間不太長,里面的油就不會泄漏。蓋子有個小眼,使用的時候,拿火油浸泡過的布條系在上面,點燃,然後扔出去,就成了手擲式燃燒彈了。

專門裝火油的罐子,通常跟十斤裝的酒壇個頭差不多。做大了,萬一破損,損失慘重;做小了會增加搬運的次數,勞神費力。而現在。投石車能投五十斤,是不是就應該制作一批毛重五十斤的油罐呢?

好像還真行。到時候,罐口可以封死。反正投擲出去之後,罐子會被摔破的,里面的油一定會流出來的。還有那個引火的布條,就可以做得更大些了,增大引燃的機率。

這應該可以算是大型燃燒彈了吧?不過,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今後要告訴士兵們,盡量節約使用。

想得差不多了,田潤就直接給劉曄說了。這個不需要科研,不需要馬鈞費神了。

……

田潤在青州篷萊船塢的時候,曾經寫函,調關羽到青州,同時又讓劉曄招募水軍。這是一個矛盾的命令。劉曄接令後,並沒有放關羽。而是發函詢問田潤,是否準備讓關羽領水軍。結果田潤沒復函,而是人回來了。

田潤的確是經常到外面走動的。而且,有些時候田潤還孤身一人走動,連個親兵都不帶的。但是,田潤走動的時間都不長,距離也不遠。到篷萊船塢,距離夠遠了,卻是因為螺旋槳的事情。屬于一種偶然現象。因為海面浮尸的情況,而前往查看,多耽誤了幾天,更是一種特殊情況。如今,家中有嬰兒嗷嗷待哺。因而只有得閑,田潤就往家跑。

田潤回到平定的時候,劉曄那邊招募水軍的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僅僅是把消息發給了領地各州,暫時還沒有什麼反饋。關羽,的確是準備用來領水軍的。田潤給劉曄說了,而且也給關羽說了。

其實田潤並不知道關羽在這個時候會不會帶水軍,反正關羽是第一個選擇就是了。而實情呢,則是不會。關羽自從被貶為不帶兵的閑將之後,先是氣悶了一段時間,然後還是很刻苦的。學習了很多戰陣,並且還勤練武藝。只因為關羽沒有預見到田潤要領水軍。所以才沒有學習水軍方面的知識。這時,田潤直接就把帶水軍的任務丟了過來。這種莫大的信任,讓關羽頗有雲開日出的感覺。關羽告誡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如果再次犯錯,就算田潤依然不殺自己,自己也沒什麼顏面繼續活在這世上了。

……

關羽到處去搜集水軍方面的資料,就差沒有上網百度一下了。

這里面,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關羽學習的對象,並不是更為高級的武官。其實關羽也想找高一級別的武官學習,可是卻沒有。關羽自己就已經是最高級的了。並且,水軍,對于田潤這邊來說,是個新生事物。所有的武官都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

關羽學習的對象,居然是文官。這恐怕是很多人意料不到的。在歷史上,在演義中,關羽都與眾不同。剛出來的關羽是個啥樣兒,絕對不是能帶水軍的。但後來的關羽,一到江夏就立即帶領水軍。也不說,帶得如何的好;起碼,算是合格的吧。

再看看其他將領,就不行了。北方人善騎,南方人善船。這是現成的借口。但關羽卻沒有用這樣的借口。關羽在荊州的時候,就學習了統帶水軍之法。

那麼,在歷史和演義中,關羽又是向誰學的?別查,這個是查不到的。只能根據道理來推演。實際上,在那個時候,關羽是不可能向劉表方面的人學習的。劉表方面,一直就擔心劉備取而代之。劉備也在盡量避免這種嫌疑。如果關羽向荊州人士學習統帶水軍之法,劉備一定會制止的。

于是,關羽就只能向劉備自己這邊的人學習了。而劉備這邊,根本就沒有會統帶水軍的將領。關羽學會之後,是第一個。那關羽還能向誰學呢?于是,答案就出來了︰文官。

……

在這個時代,文武的劃分,其實並不是那麼嚴格的。文系,有治理的官吏,也有負責行軍布陣的軍師。更有一些人,是兩樣都會。劉曄就是這樣,既能治理,又能布陣。

關羽是武將。如果關羽向文官學習武藝,恐怕是真的不行的。但學習帶兵之法,就跟武藝不同了。這個,還真能學。有一些武將瞧不起文官,經常對文官無理。連帶著士兵也對文官無理。因而才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說法。關羽不是這樣,關羽一直都尊重文官。對于自己不懂的領域,關羽絕不輕視任何人。

學習水軍統帶之法,實際上僅僅是學習與陸軍不同的地方。陸軍,關羽是會帶領的,這部分就不需要再學了。

不得不說,關羽在這方面是個天才。等到馬鈞那邊投石車試驗成功,各地招募的水軍士兵陸續趕到平定的時候,這邊的關羽,就已經合格了。當然,沒有人向關羽出題考試。我們只能說,合格就是合格。

4018字→4062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