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50章 平定江南

作者 ︰ 石晶藍

周昕正打著如意算盤呢。忽然,甲隊士兵順著城牆自南面殺了過來。西門城下的攻城部隊的確不放箭了。就算是守軍士兵起身迎戰甲隊士兵,也沒有放箭。不過,此時周昕發現,放不放箭,已經不重要了。

真要說起來,山陰的城牆也就一丈五的寬度。人挨人地橫著站,最多不過十人。打起來了,單個戰士的佔地面積就會增大,就變成了四人。也就是說,敵軍自南面城牆而來,沖到最前面與守軍交戰的,就只有四人。當然,守軍這邊,同樣只有四人。多余的士兵,就只能在後面吶喊助威。因此,正常地來說,應該不會很快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但是,那種一邊倒的情況偏偏就出現了。守城士兵們就像是紙糊的,太脆弱了。戰線向北推進得非常之快。

周昕正在焦慮之中,又有敵軍自城牆的北面殺過來了。而且還是同樣的強勢。同樣的迅速。這可怎麼辦?自己應該到南面阻擊敵軍還是到北面?

很快,周昕就用不著猶豫了。這是因為,雲梯上的士兵上來了。于是乎,山陰西面城牆很快就陷入了全面的戰斗。周昕來不及多想,便沖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名攻城士兵。一槍撩去,士兵舉刀一格,力氣比自己小不了多少。周昕正在驚嘆,那名士兵突然在自己槍桿上接連砍了三刀。巨大的震動差點讓周昕握不住槍桿。而這時,另一名攻城士兵過來了。一刀砍了過來。周昕只得舍了長槍,就地一滾,躲開了這一刀。並且在翻滾的過程中,拔出了佩劍。哪知,人還沒有站起,那名砍自己一刀的士兵便跟蹤而至。

周昕從那名士兵剛剛砍向自己的一刀中,判斷出此人力大。如果這人再砍一刀,佩劍是架不住的。于是,周昕先發制人,一招拔草尋蛇,佩劍往那名士兵的雙腳削去。那名士兵一跳,躲了過去。

周昕正要站起,忽然背心就挨了一下。這是攻城士兵,自城內的石階登上,趕來會合了。這一下,眼見周昕是躲不過去的。這名士兵還特地翻轉了刀柄,在刀背敲在周昕的後脊梁上。周昕遭此打擊,身體往前一撲。然後佩劍就被人踩在了地上。而且右手護腕處又挨了一刀柄。

周昕撒手了。雙手立即被攻城士兵反剪起來。此時,周昕的心。巴涼巴涼的。早知如此,還不如單挑斗將,好歹算有個面子吧。

……

這樣就算是成功佔領會稽郡城了。不過,戰爭還沒有完。這之後的戰斗,田蘭依然布置得很具體︰由周瑜據城,太史慈出城埋伏。

出城埋伏,實際上就是埋伏在南北兩個方向。兩個方向的埋伏與山陰西面城牆共同組成一個老虎鉗的形狀。這時,鉗內的會稽軍隊是不可能向南北兩個方向繞道的。因此,守城的這方,東南北三門,就不需要多少士兵。具體的來說,是城內一千,東南北三門共一千,西門城上兩千。周瑜這邊,騰了一個千人隊出來給太史慈指揮。太史慈就變成了六千人了。總共六千人,自然是兩面各三千。這邊的甲丙兩隊精銳士兵沒有出城。城內的一千人及東南北三門的另一千人,就是甲丙兩隊士兵。

……

王朗就帶著四千出頭的會稽殘兵,逃回郡治所在的山陰縣城。錢清大戰失敗時,有個借口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途中接連遭到三次追殺,就沒有什麼借口了。從將到兵,突然發覺。自己打誰都打不過了。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自己的老窩︰會稽。

到了。終于到了山陰縣城。王朗當然很累,但王朗知道,跟士兵比起來,自己好歹還是騎了馬的。于是,王朗一馬驅前,就接近了城牆。喊道︰「兒郎們,快開城門!」城牆上面沒有居然動靜。

這些偷懶的家伙!王朗氣都不打一處來。又跑近了幾步,喊道︰「城上有人沒有?大明何在?仲翔何在?」大明,是周昕的字。仲翔,是虞翻的字。周昕是會稽武將,校尉。虞翻是會稽的文職官吏。

「此二人正身陷囹圄,不便見客,」周瑜站了出來,「城下之人,可是王景興否?」王朗一瞧,不認識。便道︰「某便是會稽王朗。你是何人,為何立于城牆之上。」

周瑜道︰「吾乃蘭帥麾下中郎將周瑜公瑾是也。奉蘭帥軍令,已取此城。軍士們——」城牆上兩千士兵突然現身,齊聲答道︰「有!」周瑜續道︰「瞄準城下王朗。但有異動,萬箭攢心。」兩千士兵又齊聲答道︰「是!」

……

士兵們如此整齊的回答,當真稱得上是地動山搖。這其實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事情,只是這時代的將領們沒有想到。在這個時代,將領們普遍重視的是士兵的作戰技能。在回答將領問話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喏」。「喏」是什麼?其實就是「嗯哪」,也就是「嗯」字還拖了一個尾音「哪」。一點都沒有軍人的氣概。

王朗事先就經歷了錢清之敗,又被接連三次追殺,膽氣已失。這兩聲大喝。當即就嚇了王朗兩跳。想到一個問題,但是卻不敢問了。就這麼呆在原地。

王朗想到的問題,是對方的身份。今日連番作戰,連番失敗,一直不知道對方的身份。直到此時,城上的周瑜才說了是什麼蘭帥的麾下。蘭帥又是何人,王朗卻不知道。

王朗由于問話,距離城牆很近,也就三四十步左右。城牆之上,兩千士兵張弓搭箭指著王朗。如果周瑜命令射擊,即算是王朗右手還能用,也很難保住性命。這是明擺著的。

會稽軍隊的主將被控制住了,會稽軍隊的士兵呢?士兵的士氣當然也是低落的,不過,士兵們眼前似乎還是安全的。士兵們群龍無首,人人沒有主意。沖上前去救王朗肯定是不行的。只要一沖,還沒沖上去,城上就肯定會放箭。逃走也是不對的。棄主將而走,首先就不仁義;其次,今後的俸祿就沒有了,糊口將成為嚴峻的問題。于是,士兵們就呆在了原地。

太史慈埋伏在南北兩面的六千士兵沒有出來。太史慈擔心逼近過甚,會稽士兵有可能轉身向西面逃竄。太史慈打的主意是。等西面田蘭等人來了,然後再現身。當然,假如會稽士兵要往南北方向逃走的話,也是要現身的。

最先從西面趕來的是郭圖的人馬。一到,就偏向了北面。太史慈埋伏于北面的士兵不得不站了出來。這一下子,對于四千會稽士兵來說,北面就出現了五千敵軍。當即人潮涌動,往南移動了一截距離。

這麼一來,南面的三千伏兵也只得現身了。三千田蘭士兵要殺四千會稽士兵的話,是沒有絲毫問題的;但如果不是殺,而是要滴水不漏地圍住。就有些問題了。還好,陳群的人馬來了,轉向了南面。南面也有五千人了,完全夠用了。

田蘭與于禁一同出現在西面。他們的身後,自然是萬余名士兵。山陰西門外面的會稽士兵,先是往南涌,不行再往西涌,又不行了,只得往東涌。前沿士兵接近距離城牆一百五十步的弓箭射程時,拼命往後頂,卻又有些頂不住。

這時,城上周瑜朗聲道︰「王朗、王景興,好天有好生之德。我軍幾次有全殲汝等的機會,均已放棄。如今,已到了最後的關頭。貴軍剩余四千將士的性命,就在你一念之間。我來問你,到底是降,還是不降?」

這便是典型的降與不降的問題。降者生,不降者死。但此時,若王朗選擇不降,死的就不止王朗一人了。王朗早已認出路上三次追殺自己的敵軍。對方僅僅兩千人就打不過,而今三個兩千都來了。更何況,後面還有一萬,南北又有六七千,城上還有好幾千。實力太懸殊了。王朗也想通了,如果對方真想全殲會稽軍隊,真的是早就能夠成功的了。對方的確是手下留情了。剩下這四千士兵,可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喪命了。于是,王朗滾鞍落馬,前趨五步,面朝城上周瑜方向跪下,道︰「王朗願降!」

……

自此,「東路皆平」。意思是說,長江以南的東面,凡漢人聚居之所,均在田蘭治下。然而,田蘭並沒有像演義中的孫策那樣。只委任一名文官一名武將,把守吳郡了事。

田蘭早就從田潤那里知道了江南的版圖。這種版圖,跟這個時代的版圖大有差異。這個時代的版圖就僅僅跟著漢人的腳步走。測繪地圖的人員,怎麼說也屬于文職官吏。漢人的腳步本來就沒走多遠,漢人里面的文職官吏就更是差了一大截。到了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就相當于到天邊了,版圖就終止了。

實際上長江以南這一線,最主要的郡,由西向東,是九江、建業、曲阿和吳郡。建業、曲阿和吳郡屬于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九江郡,則屬于揚州與荊州的邊境。這里面,最有潛力,同時也是田蘭最感興趣的,就是會稽郡和豫章郡。

一般的郡,通常轄縣二十個左右。經濟特別發達的地區,有可能少一些,就如建業和曲阿那樣。經濟不夠發達,或者說境內並未完成全面的開發的地區,所轄的縣就多了。在這個時候,會稽所轄的縣有七十一個,豫章則轄縣六十六個。田蘭以前所想的廣西地區,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陳群曾經請命治理會稽。其實在那之前,郭圖就曾經給田蘭說過,陳群能文能武,適宜危險地區的治理。而那種沒有完成開發的地區,正好就是危險地區。因而陳群治理會稽,田蘭是非常中意的。

王朗投降了。因為王朗的投降,周昕、虞翻也投降了。就跟後世的南兵北調、北兵南調一樣,王朗必須離開會稽。周昕和虞翻則不用。

田蘭委任陳群為會稽太守,虞翻為會稽郡別駕,周昕為會稽郡校尉。留下士兵七千。這七千,全部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只是不含甲丙兩隊而已。雖然士兵人數比以前的會稽少了,但戰斗能力卻是翻了數倍的。

經過了這段時間,笮融的忠心程度基本上可以確認了。田蘭命笮融擔任吳郡太守。命張昭擔任建業太守、張擔任曲阿太守。凌操、凌統各率三千士兵,駐守建業和吳郡;太史慈率四千士兵駐守曲阿。凌操、凌統同時接受太史慈節制。

隨後,田蘭的目光就轉到了江南的西面。

……

江南的西面,實際上就是九江郡和豫章郡。

王朗這個人,與陳群有些相像。陳群雖然不會武藝,但卻因為他既能治理,又能排兵布陣,所以叫做文武雙全。被田蘭委以會稽太守的重任。會稽太守,其實並不只是太守的意思。那七十多個縣,本來就相當于別處三個郡了。王朗呢,原來是會稽太守,而且還是名人。文才是肯定有的,治理也肯定是會的。而且王朗還帶過兵,還能上陣單挑。好像王朗也可以叫做文武雙全。但是,王朗跟陳群卻有本質的區別。那就是︰防守有余,攻伐不足。因而,王朗不適應擔任豫章太守之職,而應該委之以九江太守。

田蘭對于九江郡和豫章郡的征服和佔領的過程,這里就忽略了。比較值得一提的,就是顧雍來了。

顧雍本來擔任婁縣縣令,後來家族的莊園被孫策搶了。得信之後,又一時月兌不開身。等到月兌開身之後,再趕回莊園,已經水過三秋了。顧雍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後,順藤模瓜,找到楓橋縣的時候,正好是楓橋縣百姓揪出孫策家眷的時候。

孫策的家眷未住在城內,而是躲在鄉間。最先,百姓們沒有組織性地自發地跑去算賬,又反而被孫權等人打死了二十多人。然後顧雍就來了。略施小計,就全殲了孫策的家眷。過程又忽略了。

顧雍也因為此事而被田蘭發現。在把孫策交給楓橋縣百姓處決之後,田蘭帶上了顧雍。最後,田蘭又在佔據豫章之後,委任顧雍為豫章郡太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