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34章 長文閑聊

作者 ︰ 石晶藍

陳群,字長文,乃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祖父陳寔曾任太丘長。父親陳紀歷任平原相、侍中、大鴻臚。叔父陳諶曾任司空掾。在歷史上。陳群干基層工作的時候特別長,先後擔任過蕭縣、贊縣、長平縣令。在曹操期間,擔任御史中丞,後又任尚書,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漢,陳群為尚書令,晉爵潁鄉侯;後晉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並錄尚書事,總攬朝政。曹丕崩,陳群受遺詔輔政。晉封為潁陰侯,增邑五百。公元236年病逝,謚靖侯。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麼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田蘭這邊干什麼呢?

陳群,一開始便沒有受到田蘭的重視。田蘭听說有人請張昭,好奇而問之,听陶謙說是治世之才。便動了聘請的念頭。而陶謙卻以陳群為條件,若是田蘭能把兩人一塊請走,陶謙才答應田蘭。當時,田蘭在陶謙的地盤,只得答應。

也就是說,田蘭本來只想要請張昭,陳群只是陶謙硬性搭配過來的一個人。

田蘭實際上,對于陳群、張昭、張都沒怎麼管。待遇都是一樣的,吃好喝好,滿足筆墨紙張等需要。多的,就沒有了。張昭、張二人有交情,在建業的時候,二人一商量,便領了建業和曲阿的政事。而在那之前,田蘭這邊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政事。張昭、張純屬白手起家,用自己的能力爭取到了屬于自己的事業。

陳群呢?陳群跟二張就不熟了。由于不諳軍事計謀,跟郭圖也說不到一塊兒去。陳群就被孤立了起來。于禁那邊不是有很多練兵的雜事嗎?陳群就去干了這個。

……

殲滅了六千人,該打掃戰場了。這樣的事情,郭圖在的時候,由郭圖安排。現在郭圖沒在,就得由太史慈和于禁來安排。于禁這邊不是有陳群嘛,陳群那麼有辦法,因此于禁就讓陳群來安排。而陳群也的確有本事。騎著馬,逛了一圈戰場,主意就有了。分派士兵,這隊做什麼、那隊做什麼。事情一下子就順了。

于禁看見太史慈那邊正被整得焦頭爛額,有心過去炫耀一下,便專門讓親兵取了兩壺酒。拿了,便過去找太史慈喝酒。太史慈越說沒空,于禁就愈是要請喝酒。太史慈被糾纏不過,只得揭過酒壺喝酒。

太史慈喝的可不是靜酒,一邊喝,還得一邊指派士兵。不斷有士兵過來請示太史慈,而太史慈又經常不知道該怎麼辦,需要想上一想。舉止便有些狼狽了。

太史慈猛然瞅到于禁一臉的奸笑,先是恨了一下,繼而又突然覺得不對,便問道︰「嘿你老于,咋突然就變得這麼能干了呢?」于禁也沒有端住不說,答道︰「我這邊有個人才啊。瞧,就在那兒。那邊那個人就是。」太史慈道︰「我瞧他那樣兒,已經在休息了,你那邊的事情肯定已經安排妥當了。當他過來幫幫我咋樣?」于禁道︰「這得你自己去叫。他是蘭帥帶回來的。可不是我的屬下。」

「好,去就去。」太史慈上了馬,又問,「哎。他叫啥名兒?」于禁道︰「陳群,陳長文。」

……

太史慈央求的這點事情,對于陳群來說,真的是小菜一碟。因此陳群很爽快就答應了。陳群跟著太史慈過來,讓太史慈把這邊的千夫長召集過來,陳群幾句話一說,就把這些千夫長們各自應該做的事情清楚明白地交待了出去。太史慈看在眼里,覺得陳群就像在變戲法一樣的不可思議。

陳群又空下來,沒有事了。為了表示感激,太史慈把陳群帶到一直呆在那兒的于禁附近。吩咐自己的親兵,去拿一壺酒來給陳群。太史慈道︰「長文,大才也。今日若非長文幫忙,不知道會忙到什麼時候。」陳群道︰「明主之官物,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功無不立。領兵陷陣,還得仰仗二位將軍。群之所長,盡此等瑣事爾。今後但有此類瑣事,一並交給群好了。」

「爽快、太爽快了!別瞧你是文人,可這性子,我還真喜歡,」太史慈道,「不過,你也別被我夸糊涂了。眼下就有一件瑣事。而這件瑣事,對于老于和我來說,就跟剛才打掃戰場差不多,很是抓瞎。既然長文這麼爽快,當然就交給長文你了。」

陳群道︰「子義勿須客氣。但有所命。群絕不推辭。當然,上陣拼殺除外。」

「我瞧你跟老于很熟,」太史慈道,「還是老于給你說吧。」

于禁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接下來,我軍是否應該向吳郡進兵的問題。其實我跟子義是很想進兵的,就是不知道對不對。文長幫忙參詳參詳。」

太史慈、于禁二人當然都是想向吳郡進兵。眼前殲滅了六千人,其中疑似吳郡士兵的佔五千,疑似孫軍士兵的佔一千。發生了這種大事,是否該向楓橋縣或者吳郡進軍呢?如果忠實地執行田蘭的命令,那就是什麼也不做,只派出探馬。探馬回報楓橋沒人就進楓橋,回報吳郡沒人就進吳郡。那顯然是沒有仗可打的。

現在有陳群了,對于太史慈、于禁來說,也就看到了另一種希望︰萬一陳群能夠想到出兵的借口呢。

……

陳群道︰「進兵,是當然的。不僅應該進兵,而且應該立即下達命令。二位將軍如果信得過群,請將甲丙兩隊千夫長喚來。讓群先下達命令,然後群再向二位將軍分說詳情。如何?」

太史慈、于禁本來只是希望陳群能夠說出一個進兵的借口,那知道陳群還這麼急,二人略微愣了一下,又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于禁對親兵道︰「去,立即把丙隊千夫長叫來。」

太史慈沒說話。但卻等于是說了。太史慈的親兵也迅速叫來了甲隊千夫長。兩名千夫長到了。陳群道︰「現在時間緊迫,我不能過多地解釋。我代蘭帥發令,你二人,各率本部,急速南下。甲隊的目的地是嘉興與余杭之間的桐鄉,丙隊的目的地是烏程與余杭之間的菱湖。今日日落之前,必須到達。務必切斷三地的聯絡。若見孫策軍隊,殺無赦。明白了嗎?」。甲丙兩隊隊長齊答︰「明白!」陳群道︰「帶一日口糧,去吧。」甲丙兩隊隊長齊道︰「是!」然後執行命令去了。

……

太史慈和于禁二人在旁邊目瞪口呆。如果戴了眼鏡,那肯定是會被跌破的。瞧瞧,陳群把甲丙兩隊派去了什麼地方。不是楓橋。不是吳郡,而是更南面的桐鄉和菱湖。而且,瞧陳群的臉色,事情還非常緊急。陳群給甲丙兩隊的任務,也僅僅是切斷三地聯絡。那是不是說,大軍隨後就會開到嘉興、烏程和余杭?

「二位將軍,請喝酒,讓我幫幫分說,」派走了甲丙兩隊,陳群不急了,坐地端起酒壺,喝了幾口。見太史慈、于禁也都坐了過來,陳群道︰「適才,我軍殺了六千人。事實證明,楓橋縣的孫策,已經跟吳郡的嚴伯虎干起來了。這一點,相信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于禁應道︰「那是。他倆肯定干起來了。」

陳群接著說道︰「不錯。干起來了。但是,他倆是怎麼干起來的呢?前些時候,我們抓了個周瑜。事後,我們知道,就在我們抓住周瑜的那天,孫策把嚴輿給殺了。孫策殺嚴輿,挑起了這場戰事。而周瑜,正是對這場戰事不滿,所以才離開了孫策。

「孫策久駐楓橋縣。對于吳郡,久有吞並之心。楓橋孫策與吳郡嚴伯虎相比,兵力相差懸殊。孫兵三千,吳兵一萬余。三千人要去攻打擁兵一萬余的吳郡,是絕對沒有勝算的。孫策要侵佔吳郡,就只能是激怒嚴伯虎,讓吳郡出兵攻打楓橋,然後孫策再從中取事。

「因此,孫策就日思夜想。終于,孫策想到了一條毒計。孫策誰也沒告訴。恰好,嚴輿來了。孫策就假裝一時憤怒,殺了嚴輿。孫策殺了嚴輿,不僅給了吳兵借口。更是激怒了吳郡太守嚴伯虎。其實吳兵一直都想打孫策,苦無良機,苦無借口。這下好了,吳郡終于可以出兵了。事實上,就在今天,吳郡也確實出兵了。其中的五千士兵,追擊一千孫策士兵,追到了我軍的附近。然後,被我軍殺了。

「北邊,也就是我軍這邊的情況,我們已經看見了。而楓橋、吳郡的情況,則可以通過我們這邊的情況推導而出。吳郡有兵一萬余,不可能全出。我估計嚴伯虎會出兵八千。這八千人,其中的五千,和另外的三千有個斷層。也就是說,他們從屬于不同的將領,執行的是不同的任務。因而才會有五千人跑到這邊來,而另外三千人並沒有出現這回事情。

「另外三千人在後面做什麼?或者說,孫策把另外三千吳郡士兵留在後面做什麼?留下三千吳郡士兵,對孫策有利麼?孫策有把握打得過三千吳郡士兵嗎?須知孫策只有三千人,就算是打得過三千吳郡士兵,也一定不可以打。如果打了,殺敵三千,自己這邊呢,還剩八百人,那孫策不是就沒有攻城掠地的希望了麼?

「故此,另外三千人,也一定不是一個整體。八千之兵,最常見的是三二二一。前面的三二,也就是前面的五千人我們已經看見了。後面的二一,那三千人我們沒有看見。雖然我們沒有看見,但我們卻可以確定,那二千,與那一千,一定是分開的。

「孫策想出了毒計,全軍敗退了。吳郡士兵全體向北追出。說全部,在三二二一的情況下,後軍的一千士兵依然是不動的。那一千士兵,一般來說是負責押送糧草輜重的士兵。由于吳郡很近,因此,就應該是此役吳郡方面的主將所帶的士兵。七千人追了過來,然後里面的兩千人不知道為了什麼又掉過頭去。為了什麼呢?當然是為了後面那一千士兵受到了孫軍的攻擊。

「這里有個問題,孫策的軍隊究竟在哪里?我軍剛剛殺掉的六千人里面,有一千人,是以孫策的身份,被我軍給殺了的。他們真的是孫軍士兵嗎?呆會我軍就會南下。沿途,我們將會看到很多尸體。可以證據,跑到我軍陣前的身穿孫軍士兵衣服的人,有一千;而半路上,就被吳郡士兵殺掉的,絕對在一千以上。他們的總數應該接近三千,因而吳郡士兵才會這麼緊追不放。吳郡士兵們以為他們就是孫軍。而實際上,他們絕對不是。他們只是孫策抓來的老百姓。」

「啊,這麼說,我軍殺了百姓?」于禁驚道。

陳群道︰「不知者,不為過也。二位將軍不知道,所以無過。當時,我在後面,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也沒有過錯。

「下面我接著講。孫策的士兵,應該埋伏起來了。然後他們攻擊了吳郡此役最後面的一千士兵。由于孫策這邊是伏兵,突然殺出,因此,孫策就能夠在幾乎沒有傷亡的情況下取得戰爭的勝利。

「殺掉一千吳郡士兵,功勞大不大,當然不大。但此時,孫策一定會故意漏掉一些吳郡士兵。讓他們跑回吳郡。實際上孫策這邊,就殺了一千人。而嚴伯虎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了。八千士兵征楓橋,轉眼之間,就逃回那麼幾個人。嚴伯虎會怎麼樣?肯定是肝膽欲裂,肯定被嚇得屁滾尿流。于是,嚴伯虎不思抵抗,棄城而走。轉眼之間,孫策就進了吳郡。

「孫策敢佔據吳郡嗎?敢到是敢,但孫策卻不願意。孫策不知道這邊的五千吳郡士兵已經被我軍殺掉。對他來說,這五千士兵隨時都有可能殺回吳郡。而孫策則絕不願意將他那三千人與這五千吳郡士兵對耗。因而孫策一定會向南追出,追擊的方向,就是烏程、嘉興和余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