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33章 殺六殺戮

作者 ︰ 石晶藍

當日吳郡五千士兵。追趕兩千多名穿著孫軍士兵服裝的百姓,出了楓橋縣,直向北奔。而北方,兩萬七千蘭軍士兵則在靜靜地等候。此時,他們的隊形不再是太史慈在前,于禁在後了。太史慈的部隊自神亭嶺東面的白塘村開始向東展開十數里,然後就緊接著于禁的部隊,一直綿延到方塔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常熟市附近。

兩萬七千士兵又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甲丙兩隊,這是尖刀性質的鐵血之師;二是一萬五千名老兵,三是一萬名新兵。所謂老兵和新兵,也僅僅是相對而言。新兵,其實也是老兵,只是加入田蘭麾下的時候較短而已。所有的士兵都已經完成了基本的訓練。想要進一步提高戰斗力,就必須輔以實戰。因而,太史慈和于禁將那一萬名新兵置于南面,將一萬五老兵置于北面。這樣的做法,是想讓新兵盡快地成為老兵。當然,甲、兩兩隊依然在南面。這兩隊士兵被安置在南面,是為了防止意外的。如果沒有意外。這兩隊士兵基本上不會參戰。

兩千身穿士兵服裝的百姓突前,五千吳郡士兵追趕,動靜不可謂不大。本來太史慈、于禁就派了偵騎,不停地巡視南面地界,並沒有麻痹大意。如果還不知道,那就不合情理了。

知道了,又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呢?有人或許會說,雖然準確地判斷敵情,然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話是不錯的。但眼前的敵情需要判斷嗎?

五千追趕的士兵是什麼身份,不需要多想了吧?孫策的士兵只有三千,地球人都知道。孫策哪兒變得出五千人來呢?因此,這就是吳郡士兵追趕孫策的士兵。而太史慈、于禁也不是郭圖,二人僅僅是武將,只能進行一般意義上的判斷。

……

田蘭的命令是,軍隊緩緩跟進。如果孫策離開楓橋去攻吳郡,就佔領楓橋。如果接下來孫策又離開吳郡去攻會稽,就佔領吳郡。說得倒是很具體的。但其主要精神,卻是逼孫策,而不是戰孫策,更不用說戰吳郡或者戰會稽了。

而太史慈、于禁這邊期望的又是什麼呢?對于太史慈來說,很簡單,就是戰。戰孫策也好,戰吳郡或者戰會稽也好,能戰就行。但田蘭的命令里面卻偏偏沒有。

于禁則要稍稍復雜一點。于禁不是那麼好戰的人。于禁有兩「善」,一是守,二是練兵。其中的練兵,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于禁從士兵訓練的角度出發。認為應該把士兵投入到戰場上去了。不是不繼續訓練,而是見血之後,才更有利于繼續訓練。沒有見過血的士兵,再怎麼練,都不可能很出色的。因而,于禁的出發點與太史慈有些差異,但期望的目的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戰。

田蘭有令不戰。對于這樣的命令,二人只能忠誠地執行。但是,二人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會因為自己的期望而略有偏差。具體的偏差就是,二人的駐地,過分逼近楓橋縣。此時,距離楓橋縣就只有三十里。

過分逼近楓橋縣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挑釁。太史慈、于禁期望孫策發現自己,期望孫策派兵過來打。盡管田蘭下令不戰,但合理的還擊,卻是一直都允許的。

可惜,天不遂人願。孫策自始至終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吳郡的上面,壓根就沒有偵察過北方。

郁悶。這兩個常常出現在網絡上面的字,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太史慈和于禁的心情。二人郁悶之極,卻又無可奈何。相距三十里,已經是極限了。再近,就沒辦法在田蘭面前解釋了。于是,二人就只有繼續郁悶下去。

今日,就在這種郁悶的等待之中,他們發現了吳郡五千士兵追趕著兩千孫軍過來了。

……

太史慈和于禁都喜出望外。當即派出了甲、丙兩隊。甲、丙兩隊是一邊一隊。太史慈這邊是甲隊,于禁那邊是丙隊。派出甲丙兩隊,可不是出戰的。而是讓甲丙兩隊士兵繞道,從側面迂回到來人的後方,把來人的退路切斷。當然,如果過來的這九千人硬是要往南面撤退,甲丙兩隊士兵還是可以出手的。

派出甲丙兩隊之後,太史慈、于禁不約而同地在營前展開了來自建業的新兵。這些建業新兵展開之後,也跟著甲丙兩隊走過的道路,抄向了來敵的側面。最後,太史慈、于禁營前就是原來的老兵了。

巨大的包圍圈很快就構建完畢。戰斗將由東西兩側的建業新兵主攻。北面的老兵基本不出戰。南面的甲丙兩隊只負責斷其退路。

……

話說身穿孫軍士兵服裝的那兩千多名老百姓怎麼就沒有投降?還怕沒有!正常的人是怎樣的反應他們就是怎樣的反應。一上來,就是跑。早在救火的時候,吳郡士兵還遠遠的,就有人呼喊著逃跑了。

當然,前面幾個喊著逃跑的人並不是百姓,而是看管這些百姓的孫軍士兵。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事情,要老百姓做事,一是花錢聘請,一是以武力相威脅。孫策選擇了後者。這個時候,孫策的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而又因為時間緊迫,需要動用的百姓人數又多。請兩千多百姓做事情的錢,孫策倒是有;但賠償燒掉的近百間民房的錢。孫策是無論如何都拿不出來的。因此,孫策就干脆全部動粗了。

百姓被抓來了,被迫換上了士兵的衣服,分別住在幾道城門的附近。隨後又被押過來救火。這樣的事情,對于百姓來說,也算不了什麼辛苦。但是,當看管這些百姓的孫軍士兵突然大叫,說是吳郡士兵殺過來了、趕快逃跑的時候,百姓還是慌了。

很快,看管百姓的孫軍士兵就率先跑出了北門。有個別百姓還在想,吳郡士兵過來是殺孫軍士兵的,又不是殺百姓,也許不需要跑吧。轉眼間,就有百姓發覺自己就穿著孫軍士兵的衣服,自己正好就是吳郡士兵的屠殺目標。于是,就接二連三地奔向了北面。

逃跑之勢,不比進攻之勢。一旦開始了逃跑,那就是人人心慌。很快,兩千多身穿孫軍士兵衣服的百姓全部都開始了逃跑。由于人多,在北門那兒,就稍微堵了一堵。

堵住了,就相當于跑不掉了。正常人的反應就是,危險來了。跑;跑不掉,就投降。于是,被堵住的百姓就開始投降了。但是,投降卻沒有用。吳郡士兵全然不理會,照殺不誤。沒有投降的、以及雖然投降而位置較遠的百姓,立即不投降了,拼命往城外擠出。

在楓橋縣城北門的外面,還有一幕。那就是有不少逃出北門的百姓,在這兒月兌衣服。他們以為月兌了孫軍士兵的衣服,就還原成百姓了,吳郡士兵就不會殺自己了。其實這種想法從道理上是說得通的。只不過。由于月兌衣服的人多了點,在吳郡士兵追出北門的時候,還有人在月兌。這就等于是說,月兌衣服的動作被吳郡士兵發現了。

既然月兌衣服的動作被發現,那麼月兌掉衣服的百姓就依然擺月兌不了孫軍士兵的身份。吳郡士兵的大刀就直接往那些月兌了衣服的百姓砍出。

那些百姓不是不投降,而是投降沒有用。月兌掉孫軍士兵的衣服也沒有用。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向北奔跑。

……

百姓畢竟是百姓,百姓是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雖然說吳郡士兵的訓練並不咋個樣,但有訓練與沒有訓練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因此一路上,不斷有百姓被吳郡士兵追上,不斷有百姓成為吳郡士兵的刀下亡魂。因為死亡的威脅,剩下的百姓的潛力被激發了,因而才沒有被吳郡士兵追上。不過,被追上也就是或早或遲的事情。注定的命運是改不了的。

這一追一逃,就進了太史慈、于禁的包圍圈了。甲丙兩隊士兵首先抄向了吳郡的末尾。甲丙兩隊的出現,其實並沒有出乎吳郡士兵的意料之外。吳郡士兵一開始追殺,就估計到孫軍可能有什麼埋伏。但是,孫軍士兵的總數,又限制了這種埋伏。孫軍士兵的總數為三千人,這是明白無疑的。三千人當中的兩千人正在被自己追趕,那麼埋伏的人數也就剩下一千人。考慮到臨時征兵的因素,最後再將埋伏的士兵人數調整為兩千人。因而甲丙兩隊士兵一出來,吳郡士兵就認為是孫策的埋伏發動了。

吳郡士兵此時共有兩個編隊。一是主攻的三千編隊,一是配合進攻的兩千編隊。兩隊各有一名將領。別看他們一路追來,殺了不少人,但實際上卻主要是主攻編隊最前面的一千人在殺。約有四千人左右,都只是跑路,而並沒有參與廝殺。這四千人,他們就準備用來對付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孫軍伏兵。

現在甲丙兩隊出現了,也就等于是孫軍伏兵出現了。不過,甲丙兩隊出現的位置有點奇怪。按照一般的道理,伏兵出擊,總是應該殺向敵軍的中軍的,也就是殺向敵人最多的地方。但甲丙兩隊去只是殺向吳郡軍隊的末尾。這樣的動作,落在吳郡兩名將領的眼里,真是太蠢,太蠢了。

……

甲丙兩隊的出現。老實說,還是有一點點突然性的。雖然吳郡將士對于伏兵一直都有所警惕,但還是吃了一驚。伏兵,最要緊的就是出其不意。假設甲丙兩隊士兵利用這種突然性的話,相信是能夠白殺不少吳郡士兵的。但是,甲丙兩隊士兵卻只奔向吳郡士兵的末尾。在末尾那兒,就只有幾百個人。而且那幾百個人還正在往前面奔跑。等到甲丙兩隊士兵到位,吳郡軍隊末尾的幾百個人也正好跑過了那個地方。

無人傷亡。這就是甲丙兩隊士兵出現的結果。對于這樣的結果,甲丙兩隊士兵及千夫長都是非常滿意的。而吳郡將士則更加滿意。吳郡兩名將領立即調整隊形,士兵往東西方向展開,準備以二比一的兵力優勢,由北往南殺向甲丙兩隊士兵。

這個展開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當然,時間並沒有多長。不過,與甲丙兩隊士兵一比,時間就長了。甲丙兩隊士兵就這麼沖了出來,每一名士兵,都沒有亂跑。有的跑動的距離長,有的跑動的距離短。跑完了,就這麼一站,就自然排列好了由南往北的陣勢。整隊的時間為零,一點多余的動作都沒有。

甲丙兩隊士兵的任務是切斷吳郡士兵的歸路。于是,他們就這樣靜靜地瞧著吳郡士兵整隊。吳郡士兵的亂竄,以及跑過去又跑回來的那些多余的動作,在他們的眼里是非常好笑的。只不過他們都沒有笑。

……

片刻之後,建業新兵到位,從東西兩側殺向了中央。這讓還沒有完成整隊的吳郡士兵大驚失色。東西兩個方向,每一個方向殺出的都是五千人。匆匆望一眼,就知道敵眾我寡。孫策是從哪兒變出來這麼多人來的?

想不明白,就約等于搞不懂。搞不懂也約等于不解之迷。對于不解之迷的態度,古代與現代的人都有些相似,就是把那些不解的迷團歸咎于鬼神。也就是說,眼前殺來的大軍,很可能是孫軍召喚的天兵。

交手一戰,果然是天兵。如果一打一,吳郡士兵是一定打不過的。通常一個照面就了賬,極少能夠走上兩個回合的。局部地方幾十個吳郡士兵打幾個天兵,也無法佔據優勢,往往是被那幾個天兵追得雞飛狗跳。而總體上,本來吳郡士兵人數就要少一些,每每被殺一人,差距就更加懸殊。這也真是的,凡人跟神仙打,那還怎麼打嘛!

最冤枉的還是孫策抓的那兩千百姓。跑到這兒,只有一千了。他們的潛力都用得差不多了。最後,他們跑到了太史慈和于禁的營前。一萬五千士兵就在那兒站著呢。他們知道跑不掉了,就全體跪地投降。但可惜太史慈和于禁不知道他們是百姓,二人都以為是孫策的士兵。因此,來自建業的一萬新兵在殺光吳郡士兵之後,又殺了這些跪地的百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