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26章 孫郎美名

作者 ︰ 石晶藍

買了馬匹之後,就該為馬匹配上口袋。為隨行的十個士兵配上扁擔和籮筐。

七百士兵,每人每天吃糧按八兩計算,一天就要吃三百五十斤。《漢書.律歷志上》說,這個時候,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實際上一石,又是兩籮筐。兩個籮筐,用一根扁擔這麼一挑,也就是擔。可見「石」與「擔」是相通的。三擔,為三百六十斤。算上去比一天的口糧多了十斤,但實際上卻總會有些多盛飯的人,因而也多不了。故此,九個人擔的糧食,能夠吃三天。

武器是急需的,但卻不能亂買。這個時候,雖然並沒有兵器管制,但那也僅僅是明面上的。實際上歷朝歷代,對兵器都是管制了的。你買一把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你如果要買一百把劍,馬上就會有衙役請你到衙門里面去喝茶。

因而,對于兵器。在路上周瑜就跟韓當商量好了,就只買一樣,槍頭,由周瑜這邊賣。回頭加根木棍,就成了長槍。而這一桿長槍,卻是為孫策買的。周瑜和韓當,就克服了。短時間之後,就用木棍好了。

除了那個槍頭之外,還買了普通的切菜刀和砍柴刀,以及一般的斧子。這些是百姓常用的家伙,只要買得不多,就沒有什麼。當然,鍋是一定要買的。沒鍋就不能煮飯了。碗也買了,但卻沒有買那麼多,那是因為碗太重,又易碎。只能分幾次購買了。碗不夠,就輪流用。

棉被、帳篷之類的東西沒有買。這類東西,體積太大,不便于攜帶。當然,盔甲弓箭更是沒有買,那些東西相當于違禁品。一般市面上都沒有賣的。

……

東西買回來了,直接的好處就是︰吃飯的問題解決了。而只要吃飯的問題解決了,隊伍就算是穩定了。這個時代的人,基本需求極低。只要能吃到飯,那怕還不是很飽,就知足了。吃飽,是更加高級的需求。穿暖。是更更高級的需求。住宿,則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吃飯的問題是孫策解決的。盡管孫策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不怎麼高明,但知情者不多,最起碼,普通士兵是不知道的。因而士兵們都感激孫策,願意听孫策的命令了。而這,並不是因為孫策的武藝高或者脾氣大。

孫策把人馬帶到神亭嶺上去了。神亭嶺,在西湖的北面,大約就在今天的無錫那個位置。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嶺的東面是白塘村,嶺南是石馬村,嶺西是茅麓峰彭城村,嶺的北邊是茅東村。雖然神亭嶺並不是很高,但山峰錯落,在吳郡這一帶,也算是地形最復雜的地方了。

到了神亭嶺,有了砍柴刀,于是,伐木得棍,孫策這一幫人就有了最基本的武器。孫策自己更多了只槍頭。另外,三匹馬顯然就算是孫策、周瑜、韓當三人的坐騎了。

白塘村、石馬村、彭城村、茅東村的百姓,剛開始的時候。對于孫策等人的到來是非常恐懼的。時間一長,他們發現,孫策並不搶劫百姓。所有的用度,都來自于孫策不時派人向周邊縣城的購買。孫策根本就沒有騷擾他們。于是,村里的百姓們又恢復了正常的勞作。除了不上山打獵之外,就連上山打柴,也照打不誤。

……

孫策的士兵與村民們在山里面經常會踫上,彼此相安無事。時間一長,看也看熟了,彼此之間,往往還會打個招呼。

石馬村這邊有一戶人家,戶主叫季德,兒子叫季望。季望的老婆叫梁氏。某一日,梁氏眼看就要生產了,卻始終生不下來。這樣拖下去,是要出危險的。季望在屋門外急得走來走去,六神無主。幾個幫忙的大嬸忙前忙後,不亦樂乎。那季德,突然就想到孫策來了。甩開大步,就往神亭嶺上走。

石馬村在神亭嶺的南面,交通非常不便。再往南,就是西湖了。季德眼看兒媳婦非常危急,就想到請郎中。可是就這麼去,到哪兒,都免不了兩日以上的功夫。因此,季德就想到孫策這兒來借馬。

很快,季德就踫上了孫策的士兵。季德上前一說,士兵就把季德帶到了孫策的面前。孫策听了季德的要求,道︰「距此最近。乃毗陵縣城。然德叔年歲已高,已經翻山越嶺,體力難支了。故此,但請德叔回村等候,某將親自前往,為德叔家人延醫。」季德忙道︰「那怎麼行、那怎麼好?」孫策道︰「士兵,快備馬,備兩匹;還有一匹載郎中。」回頭對季德道,「德叔,不必客氣了。時間不等人,快一步,才能救命。」又對周瑜道,「公瑾,給我拿錢來。請郎中用。」季德這時候才發覺自己光顧上想借馬的事情了,竟然連錢都忘了帶。

很快,周瑜取了兩錠大銀出來,遞給了孫策。兩匹馬也牽了過來。孫策扳鞍認蹬上了坐騎。立即便出發了。

……

這里面有個問題。這個問題韓當也是知道的,只不過韓當不夠敏感,多半就忽略了。而周瑜卻是無法忽略的。那就是,孫策的錢,也就是孫策的那些金銀,放的地方,孫策是知道的。周瑜、韓當都知道。孫策為什麼要讓周瑜去幫忙拿錢呢?

平時,為了避嫌,周瑜、韓當二人都不會去踫那些金銀的。而孫策也沒有讓二人動過。每次買東西,都是孫策親自取來金銀,然後交給二人的。而此時,孫策卻突然叫周瑜去拿錢,這是什麼原因呢?

周瑜就知道,孫策要做戲了。如果孫策自己去拿錢,拿了多少,季德是看不見的。自己去拿,然後再交給孫策。季德就看見了。因而,叫自己去拿,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季德看見。既然如此,自己拿的錢就一定不能少了。

按照一般的行情,請郎中出急診,大約需要十兩銀。十兩銀,少了點吧?因而周瑜就拿了兩錠五十兩的大銀。既然是做戲,那就得把戲份做足了才行。盡管周瑜並不贊成這樣的做戲。

從田蘭釋放那個時候算起,孫策不智的行為很多。不過,孫策本來就不以智謀見長,倒也不為己甚。但兩次顯示品行不端,周瑜就記在心里了。前一次,是搶金銀。後一次,就是做戲。對于搶金銀、做戲這樣的事情,在很多人的世界觀里會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心靈純淨得一塵不染的周瑜這兒,卻是過不去的。

周瑜原來就因為孫策的氣量過小、總想壓自己一頭的行為而很不滿意。此時,雖然周瑜幫孫策拿了銀子,幫孫策做足了戲,但是周瑜的心里,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孫策了。接下來,周瑜只需要一個離開孫策的借口了。

……

孫策快馬加鞭趕往毗陵,找到郎中。郎中正好有病人,一時不能出診。孫策一拳打爛了郎中的案桌,嚇跑了病人,強行把郎中帶了出來。上馬,直奔石馬村。到了石馬村,由于郎中到得及時,成功接生,母子平安。

這件事情,就算是這麼過去了。而季德卻不。季德欠孫策的人情太大了。原本只想借馬,而孫策卻親自跑了一趟。並且季德還看見孫策帶了兩錠大銀。事後,季德想要給郎中診費,被孫策擋了。孫策當即把那兩錠大銀給了郎中。這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的。孫策當時還說,銀貴,但人命更貴。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了。感動得季德、季望及鄉親們熱淚直流。

于是,季德一有空,就宣揚孫策的仁德。逢人便講,遇人便說,就成了一個活體廣告機。一時之間,孫策美名傳揚。由于孫策的美名始出于季德之口,而季德年齡又大,稱呼孫策的時候,季德用了比較親切的稱呼︰「孫郎」;到後來,附近各縣,人人都稱孫策為「孫郎」了。

有當地土人凌操,素來勇武過人。其子凌統,武藝也算精湛。父子二人,有能力而無機會,常聚一幫鄉人維持地方的平安,但卻一直沒有受到郡守嚴伯虎的錄用。于是,凌操、凌統就帶了鄉人,投奔孫策。使孫策的人馬增至兩千。

神亭嶺東面的白塘村往南,有一座小縣城,名叫楓橋。對,就是楓橋夜泊的楓橋。這座小縣城由于靠近吳郡,不像毗陵、丹徒那麼繁榮。小縣城有個縣尉叫徐旺。這徐旺得知孫策的事跡之後,悄悄上了一趟神亭嶺,請孫策佔領楓橋。

徐旺聲稱,一幫衙役及巡城士兵,都盼著孫策的到來。其中的骨干力量已經有了默契,約定了時間。保證能讓孫策兵不血刃,就佔領楓橋。

……

孫策听了,大喜。便答應了。于是,在一個約定的夜晚,孫策等兩千余人下了神亭嶺,悄悄往楓橋城進發。接近楓橋,略微等待地一下,城樓上就出現了約定的暗號。緊接著城門打開,孫策當先而入。徐旺率眾迎上。在徐旺的帶領下,孫策等人迅速控制了重要建築,佔領了縣衙,捉住了縣令。

捉住縣令的時候,孫策專門問了一下徐旺,這縣令該如何處理。徐旺說,交給自己就行了。孫策就把縣令交給了徐旺。

孫策這樣做,是因為孫策考慮到也許徐旺與這名縣令有私怨。既然徐旺幫了自己,那麼,自己也就投桃報李,報答了徐旺。

次日,孫策發布安民告示。嚴令士兵,不得擾民,不得掠劫。楓橋城百姓這時候才知道縣城已經易主。但得知乃是孫策之後,人民奔走相告,喜不自禁。有無數百姓還從家中帶來了吃食及布匹等東西,到縣衙來求見孫策。孫策推辭再三,無奈盛情難卻,民心不可違,最後只得收下了。轉而向百姓發放了賞錢。

原守城士兵,因為靠近吳郡,只有一千人。孫策集合了這一行人,對他們說,願意跟著自己的,自己接納;不願意跟著自己的,每人賞百文錢,還為百姓,自謀出路。那些士兵一听,居然還有這等好事,這位將軍真是太好了。當下,只有幾十個人領了賞錢,當百姓去了。其余人等,都轉為了孫策的士兵。

于是,孫策就在楓橋城駐扎下了。就在吳郡之旁,相距不過三十里路的楓橋縣城,孫策開始整頓和操練軍馬。這讓吳郡太守嚴伯虎大傷腦筋。

……

關于這一段盛況,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于是孫策聚數萬之眾,下江東,安民恤眾,投者無數。江東之民,皆呼策為‘孫郎’。」此時,孫策並沒有數萬之眾。其它事情都一樣。

「但聞孫郎兵至,皆喪膽而走。」本故事里,孫策並沒有打出威名,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了。

「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齎牛酒到寨勞軍。策以金帛答之,歡聲遍野。其劉繇舊軍,願從軍者听從,不願為軍者給賞歸農。江南之民,無不仰頌。由是兵勢大盛。」後面這一段,本故事是真真切切地展示了。

「安民恤眾」、「以金帛答之」、「給賞歸農」都是需要錢財的,孫策有錢嗎?在演義里孫策並沒有。不過,在本故事里有了。從顧雍家搶來的。有人就要問了,那顧雍的錢又從哪兒來的呢?顧雍是不是貪官污史呢?

注意,搶錢的時候顧雍並不在家中。顧雍是世家,代表的是一個家族。顧雍自己的錢財是跟著顧雍本人走的。家中的錢財有顧雍的一份,但卻是整個家族的,並不是完全屬于顧雍的。因而,顧雍家中有巨資,不代表顧雍是貪官污史。當然,也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

吳郡太守為孫策的事情傷透了腦筋。按道理說,孫策就相當于土匪,沒有朝廷的任命,就對原來的縣令取而代之。嚴伯虎完全可以派大軍圍剿。可偏偏這個孫策的名聲還好得很,這就有些難辦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