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六百一十七章 墨索里尼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i第六百一十七章墨索里尼

「先生們請注意听剛剛收到的電報,今天午,羅馬發生政變,意大利法西斯首腦墨索里尼已經被軟禁了,意大利新政府宣布單方面停戰,並且邀請盟國方面立即派遣武裝力量進駐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海軍艦隊將為這一行動提供海警戒任務。i」

沒等那名各國翻譯將電報的內容翻譯給在場諸人,那邊杜魯門總統已經站起身,以洪亮的嗓門,用英語將電報的內容向在座的所有盟國首腦做了通報。

很快,這個消息被翻譯成了各國語言,現場立刻喧鬧起來,各國首腦都是非常高興,丘吉爾也同樣如此,只是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此刻,他已經開始謀劃下一步的行動了。

戰爭打到這種地步,意大利這樣的小角色已經堅持不住了,別說意大利,就連曾經縱橫歐洲的德意志帝國都已經快要不行了。??????

這是一座連綿的山脈,它就是橫貫意大利全境的亞平寧山脈,整個亞平寧山脈的最高峰,叫作「大薩索山」,位于羅馬東北方一百六十公里處。

在大薩索山的半山腰,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地方,建有一座飯店,叫作「坎波.因帕萊塔」,旁邊就是一條冬季滑雪坡道。

在和平時期,每到旅游季節,飯店里總是客滿,不過現在是戰爭時期,再加還沒有到滑雪季節,飯店里沒有任何游客,甚至連飯店本身都沒有工作人員。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現在的因帕萊塔飯店里就完全沒有人,恰恰相反,飯店里有很多人,而且都是軍人,意大利軍人,而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一名重要人物,而這個「重要人物」就是意大利法西斯運動的首腦墨索里尼。

說是「保護」,其實就是監視、控制,因帕萊塔飯店現在其實就是一座高級別的監獄,用來軟禁墨索里尼的,而那些意大利軍人就是監獄的看守。

現在,墨索里尼就站在因帕萊塔飯店的其中一間豪華客房的窗戶前,向那險峻的山坡眺望,雖然他的臉部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是此刻他的心情卻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詞來形容墨索里尼現在的心情的話,或許最貼切的詞就是「憤怒」,而引起憤怒情緒的就是「背叛」。

背叛了墨索里尼的不僅僅只有意大利國王埃曼紐爾三世,還有一大群人,從巴多格里奧元帥到法西斯大委員會的多數成員,甚至其中還包括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

事實證明,墨索里尼已經無法取得多數意大利人的信任與支持了,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似乎就在于軍事的連續失利。

從南俄草原到北非沙漠,所有意大利軍隊涉足的戰場,全都是敗訊頻傳,這使多數意大利國民完全喪失了勝利的信心,一種失敗主義情緒在意大利人中蔓延。

在背叛者們看來,或許意大利根本就不應該攙和這場「德國佬的戰爭」,雖然戰爭初期階段,意大利跟著德國混得相當不錯,國內的經濟也因為勝利而變得繁榮。

可是當時又有幾個人能夠猜到,當戰爭進入僵持局面之後,美國卻突然參戰了呢?

如果美國不參戰,那麼法西斯意大利很可能會跟著納粹德國一同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並分享一部分勝利果實。

可是歷史沒有假設,現實的殘酷性就在于,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並不以任何國家元首之間的感情或者私人誼為轉移。

決定國與國關系的根本還是在于國家戰略,當美國政府意識到德國和意大利即將取得它們想要的勝利的時候,這場原本沒有亞洲參與的世界大戰終于演變為了真正的全球戰爭。

而當北美洲以一個整體的力量加入這場已經進入僵局的戰爭之後,戰爭的天平就迅速向盟國一方傾斜了,那麼軸心國的接連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那恐怖的工業產能,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再加大量的人口,使得這個國家幾乎不可能被打敗。

而事實也地區如此,唯一在戰場打倒美國人的只有中國人,因為他們有著更加龐大的人口基數、自然資源,以及突然崛起的科技力量。

意大利的軍事力量遠不如德國,在德國也在連吃敗仗的情況之下,意大利的軍事機器又能有多大的作為呢?

所以,戰敗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那些背叛者眼里,如果意大利不能盡快主動停戰並尋求與盟國集團的議和的話,那麼隨之而來降臨到意大利頭的就不僅僅是普通的航空炸彈那麼簡單了。

中國敢向日本首都東京投擲原子彈,為什麼同樣擁有核武器的美國就不敢向意大利首都羅馬投擲原子彈呢?

也正是在美國方面那飛揚跋扈的核訛詐面前,許多意大利的政府高官和軍隊將領膽怯了,他們經過認真思考之後,驚訝的發現,如果要使意大利避免成為世界第二個吃原子彈的國家,最簡單的辦法居然就是讓墨索里尼滾蛋。

因為就是這個墨索里尼領袖一直在宣稱,德國正在研究秘密武器,一旦德國的秘密武器研究成功,戰局就會立刻改觀,那麼到時候,意大利又能恢復古羅馬帝國的榮光了,並且再次將地中海變成意大利的內湖,那麼意大利人民也就不必擔心盟軍的原子彈轟炸了。

雖然墨索里尼一直堅持認為很快德國也會擁有新式武器,但是其他人卻不這麼看,他們堅持認為。

如果再不停戰,意大利就會遭到盟國方面的核打擊,而那種核打擊將徹底的毀滅意大利,對原子彈的恐懼正是「羅馬政變」發生的背景,而直接誘因則是墨索里尼的專橫。

也正是墨索里尼的一意孤行引發了「羅馬政變」,一幫背叛領袖的人策動了這場不流血的政變,並且以「保護」的名義將墨索里尼帶出了政治中心城市,先後軟禁在幾個秘密地點,最後才將墨索里尼弄到了因帕萊塔飯店。

具體的政變過程到底怎樣,其實並不重要,那場不流血的政變平淡無奇,政變者巧妙的利用了意大利人民的厭戰情緒,以及刻意夸張了原子彈的威力,從而保證了墨索里尼下台的迅速。

出乎墨索里尼預料的是,自從政變之後,意大利人民並沒有表示出絲毫對領袖的懷念,幾乎是一夜之間,意大利人就忘記了墨索里尼的存在,而開始期待意大利新政府與盟國的談判了。

意大利人希望不以「戰敗國」的身份出現在戰後的國際政治舞台,同時,也希望繼續保留在戰爭期間「收復」的那些國土。

意大利人民的和平渴望是可以理解的,自從德意軍隊在非洲戰場連遭挫敗,撤退到阿爾及利亞之後,盟軍的轟炸機就開始以北非沿岸的機場為前進基地,在戰斗機的護航下跨越地中海,對意大利的城市和交通樞紐進行狂轟濫炸。

參與這一戰略空襲行動的不僅有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也有英國皇家空軍的遠程轟炸機,這些轟炸機用高爆彈和燃燒彈將一座座意大利城市變成廢墟,並且摧毀意大利人民的勝利信心。

自從戰略轟炸開始以來,羅馬的食品價格就漲了兩倍,這直接導致了羅馬居民的騷亂,事實證明,當國民開始擔心自己下一餐的面包是否還能得到的時候,任何繼續叫囂戰爭的人都會被國民拋棄,哪怕他曾經帶領國民取得過輝煌的勝利。

國民總是健忘的,墨索里尼非常痛恨利用這些是非不分的國民的陰謀家,他詛咒意大利國王,詛咒意大利法西斯事業的所有背叛者。

其實德國方面也差不多,許多人不理解為何原本具有相當戰爭潛力和工業產能的德國在美國參戰之後慢慢居于劣勢。

這就涉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三種戰術理論︰裝甲集群、航母編隊以及遠程戰略轟炸。

德國的坦克和裝甲集團戰術固然強大,不過在航母和戰略轟炸機這兩個領域,遠遠落後于美國人。

美國的戰斗機群可以肆無忌憚的轟炸德國領土以及其附屬佔領區,摧毀了大量的德國工廠,生產受到了嚴重制約。

說道戰略轟炸,英國從1940年到1945年的5年時間,共出動了6萬7千架次的轟炸機和169萬5千架次的戰斗機,損失了1萬1千9百多架轟炸機和1萬多架戰斗機,死了7萬9的飛行員,丟下了130萬噸炸彈,才炸死36-37萬人。

這里面甚至還包括了美國人的戰果,同盟國對德發動的戰略轟炸攻勢,原來寄予極大的希望,但起初效果極小,這表明自信大大地超過了常識。

現實感的不斷增強,表現在從白天轟炸突然改為夜間轟炸,隨後又采取了區域轟炸的政策——從多方面來看,這一政策頗成問題。

在1942年以前,對德國來說,轟炸只不過造成一些麻煩,而還不至于引起什麼危險。這可能會刺激一下英國人民的斗志,雖然就連這一點也是值得懷疑的。

1943年,多虧美國援助的日益加強,英美這兩個同盟國的轟炸機對德國造成的損害就更大了。然而事實,不論對德國的生產事業還是對德國人民的斗志來說,都沒有多大影響。

直到1944年春天,才發生了真正有決定性意義的轉變,這主要是由于美國人采用了長距離遠程戰斗機為轟炸機護航的緣故。

實際的情況是英國在44年以前實施的戰略轟炸由于缺乏護航手段所以只能采用夜間轟炸。而因為夜間轟炸的準確率太低,所以只能選擇城市規模的目標進行轟炸。

在這個時期英國的轟炸完全是針對平民設施的「恐怖轟炸」。

而42年美國參戰之後,美國的第航空軍一直堅持采取有戰機護航的日間轟炸,而戰略轟炸的目標選擇的是軍事和經濟目標,例如工廠和軍工企業等。

而不是學英國佬的平民目標,第航空軍的轟炸理念和英國人不一樣,堅持轟炸應該針對經濟和軍事目標而不是盲目亂炸一氣。

況且第八航空軍沒有夜間轟炸的設備和相關訓練,因此一直不采取夜間轟炸。期間美國人也嘗試了數次對德國本土的遠程日間轟炸,但由于缺乏遠程護航飛機損失極大,直到野馬的大量服役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意大利被盟軍佔領後,第16航空軍也以意大利為基地加入了對德國佔領區的轟炸。

而在44年之後由于制空權的易手和德國夜間戰斗設備、手段的提升,英國也轉而開始了日間轟炸,其戰略轟炸目標重心在44年春夏主要集中轟炸法國比利時等地的軍事設施、交通道路和鐵路樞紐設備。

為的是支援諾曼底登陸,登陸完成後同盟國繼續轉向對德國境內工廠設施的空襲,在這個時段英美的空襲手段都趨向一致了。

在這片時空里,諾曼底登陸計劃也已經在籌備之中,畢竟戰略的選擇並不會因為時間的稍稍推移而有所改變。

同盟國轟炸機在對「霸王作戰計劃」提供極大支援以後,轉而又去進襲德國工廠,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在最近幾個月的戰爭里,同盟國轟炸機之所以能取勝,多半依靠導航設備和轟炸技術方面的新發展以及德國在空中對抗力量的削弱。

光是1944年這一年,盟軍就在德國本土扔了超過一百萬噸的炸彈,整個戰爭期間英美兩國在德佔區消耗的炸彈達到了277萬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1944年德國生產的炸藥總數才大約40萬噸!這還包括了用于生產子彈等其他火藥武器的部分!

德國一年才500萬噸的燃油產量,這還要看盟軍的臉色,如果他們不高興炸了德國的煉油廠,那500萬噸還要減去一些。

德國當時的國力不足以支持一只戰略空軍,德國投入二戰時只有幾千架飛機可用,哪怕是後來佔領了大半個歐洲,這樣的情況也沒有改觀多少。

空軍的巨大劣勢使得德國幾乎喪失了制空權,取而代之的是盟軍對德國本土尤其是魯爾區的不斷轟炸,光是這一點,就讓夠人絕望的了。

比德國更弱的意大利,在空軍的發言權則更少了,簡直就是挨揍的沙包。

被帶到因帕萊塔飯店已經整整四天時間了,墨索里尼一直在等待救援,他相信,並不是所有的意大利人民都會拋棄自己的領袖,人民總會醒悟過來,這一切只不過是騙局。

原子彈也是騙局,那是盟國方面的心理戰,一旦人民醒悟過來,法西斯運動將重新領導意大利人民。更何況,德國納粹也不會坐視盟身陷險境的,墨索里尼相信,希特勒元首一定會派軍隊來救援他的,而且也一定會消滅那些背叛者。

站在飯店客房的窗前,眺望著山谷和山峰,墨索里尼一站就是一個小時,然後,他就看到了天空中出現了一些小黑點,越來越近,並且很快可以看清楚輪廓,正是一些運輸機。

听著運動機的轟鳴聲,墨索里尼終于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他期待已久的救援到了。

很快,那些運輸機掠過因帕萊塔飯店附近的山谷,而在飛過來之前,運輸機已經在天空中播灑了許多降落傘,那就是傘兵,他們將降落在飯店附近的山谷和山坡,然後再通過一部連接山谷與飯店的纜車就可以抵達飯店了。

墨索里尼甚至已經開始為逃亡策劃路線了,意大利南部地區是不能去的,只能去北部地區,那里不僅距離德國很近,而且那里也駐扎了不少德國的陸軍部隊。

依靠那些德國軍隊,墨索里尼不僅可以確保自己的安全,而且甚至可以指揮忠于他的部隊,再演一幕「進軍羅馬」的好戲,他完全有信心再次領導意大利走向真正意義的復興。

當然,這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墨索里尼能夠活到救援部隊找到他之前,因為很難說政變集團不會狗急跳牆,在救援部隊趕到之前就處決墨索里尼。

所以,墨索里尼在看到那些運輸機之後,就立即開始尋找藏身地點,客房的門是從外頭鎖的,屋里除了床和桌子之外,幾乎沒有別的家具,墨索里尼能夠藏到那里去呢?

找了一遍,墨索里尼什麼也沒找到,他也只能坐在床邊,手邊擱著一把靠背椅子,只要情況不對,他就會將椅子砸向那些闖進客房的看守和士兵。

不過,出乎墨索里尼預料的是,房間的門一直鎖著,沒有任何士兵或者軍官沖進來對著他大喊大叫。實際,飯店外頭也安靜得可怕,自從運輸機飛遠之後,飯店外頭安靜的就像是沒有人一樣。

終于,墨索里尼听到了纜車開動的聲音,他有些好奇的走回窗前,朝滑雪坡道那邊張望,幾分鐘之後,他就看見纜車的車廂抵達了飯店纜車站。

!

i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