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五百一十三章 同類相食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五百一十三章同類相食

據戰後幸存日本士兵荻原長一回憶,它曾來到某個岩洞,受到三五個軍士的「款待」,畢竟在這個時候,能活著聚集在一起才能更有活下去的機會,直到後來荻原長一才知道這種聚集和款待也是有另外一層用意的。

這些軍士給他吃了一種味道獨特的燻肉,荻原和它的手下早就已經饑腸轆轆多日,在狼吞虎咽地吃完那些燻肉後,它們好奇地詢問這是什麼肉。那個伍長淡淡地說︰「我們在同類相食呢!」

還沒等荻原長一反應過來,曹長又補充道︰「把不能行走但還有一口氣的戰友的軀體就那麼扔在那里,讓蛆蟲、野獸暴食,怪可惜的,所以我們自己享用了!」

後來才知道,被這幾個軍士和自己以及手下吃掉的,並不是它們所說的與他們素不相識的海軍士兵,而是與它們同一分隊的朝夕相處的戰友,而且都是同鄉。

在一個已經塌頂的小窩棚里,還橫陳著5具士兵的尸體。尸體的大腿肉已被剔去,僅剩下白森森的股骨和肱骨。

窩棚不遠處,有四個士兵圍坐在篝火旁烤食著同類身上的肉。一名少尉帶領一個分隊路過這里時,這四個士兵加入了這支隊伍。

幾天後,這四個士兵殺掉了熟睡中的少尉,除骨頭外,包括腳掌底下的皮都吃得干干淨淨,這就是日軍在菲律賓失敗的慘狀。

這還不是最野獸的日本鬼子獸性,在隨後的日子里,荻原長一發現這些同類在失去最後的給養之後,會對出現生病、受傷的同類進行處死處理,為的就是獲取它們身上的肉來繼續存活下去。

由于美軍最先佔領了這里,之後又被中國*軍隊攆走了美國*軍隊,很多史料還有資料都在戰火中付之一炬,據戰後多方不同角度的統計和考證,日本在萊特島上最後的這三萬多士兵中。

除之前一周左右死亡的一萬士兵外,剩余的兩萬士兵,被美軍有記錄的打死尋找到四千多具尸體,而等最後中國士兵從原始密林深處攆出最後一名日軍士兵時,中國方面只發現有不到兩千的日軍殘敵。

也就是說,那剩下的日本士兵,要麼死在了原始深林的各種疾病里,要麼就埋葬在他們同伴的胃里。

不過這種景象並不是萊特島上獨有的,在另外一個島嶼上,在不久的將來,也同樣會發生這樣的一幕情景,只是上演的地點變了,上演的主角也變成了另外一批更為龐大的日本士兵。

澳大利亞的地圖上,在這里的南端有個大三角型的開口,開口匯合的地方叫做奧古斯塔港。雖然這個地方同樣秉承了澳大利亞人口稀少的特點,可是在現在,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便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兵家必爭之地。

它的重要之處就在于它是澳大利亞唯一貫穿東西兩頭的鐵路交匯處,在這里,巨大的橋梁將澳大利亞連接起來,火車、汽車可以通過橋梁迅速的穿梭來往于澳大利亞東西兩地,而那連接的鐵路橋,就成為了中國部隊眼中的戰略要沖。

同樣的道理,這座鐵路橋同樣在澳大利亞人眼中金貴的很,他們不會這樣輕易的將這座至關重要的橋梁交到中國人的手中,如果有必要,橋梁下方所安置的炸藥,將輕而易舉的將這種珍貴的鐵路橋給炸毀。

「不能再像上次那樣陷于被動,立刻呼叫支援,讓‘幽爪’的人前來?」甘道光看著上面新發下來的強攻命令,有些懷念當時和那幾個神秘士兵一同作戰的日子,當時和他們交流不多。

可是人家也在有限的時間里交了不少東西給自己,這讓甘道光非常受用。

「不行,對方已經做好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幽爪的人估計過。大規模滲透進去實在太困難,人數少了又不能起到什麼作用。同時缺乏準確的情報來源,守橋的具體人數,爆炸起爆的控制房間在哪?」

「這些情報都相當缺乏,雖然高空偵察機收集到了不少照片回來,但是對方巡邏隊巡邏的時間、範圍,甚至是橋底巡邏這些更重要的數據幾乎全無!而且幽爪似乎有更重要的任務去執行。」莫雄搖搖頭,否決了甘道光的提議。

「那集團軍和戰區的直屬特種部隊呢?」甘道光猶自不死心。

「也派出去了,剩下來的人數太少,不能執行這樣的任務,而且上面也考慮了強攻後大橋被破壞的問題。集團軍工程兵估計,一個月內可以修復或者是架起新的簡易鐵路橋。可能是考慮到後勤暫時跟不上用不著那麼大的運量,上面也就同意了這個方案,我們必須聲東擊西!」

莫雄的手放到了地圖的另一個位置上,說得斬釘截鐵。

「明搶鐵路橋,死搶公路橋。」

莫雄目光如炬,右手用力地指點到地圖上的那一處位置,讓眾人一陣沉默,這些人正在心中盤算著兵力比例和攻擊中所遇到的困難。

鐵路橋重要還是公路橋重要?

那當然是鐵路橋重要,如果真要死攻鐵路橋,估計部隊剛剛能接近鐵路橋時對方就已經炸橋了。但是如果慢慢的扯動,讓防守公路橋的守軍逐漸被牽扯到鐵路橋防線一帶,以少量特種部隊作為滲透力量還是很有機會成功的。

「而且美軍正在往奧古斯塔港集結,現在防守奧古斯塔港的澳軍,從偵查情況上只有一萬左右,美軍的增援還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有足夠的增援到這里,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四十八小時拿下奧古斯塔港。最少,也要控制住公路橋。」

決定了攻擊方案,剩下來的就是擺出一副強攻的態勢。當獨立團的先頭部隊到達奧古斯塔港時,澳軍緊張兮兮的看著這些入侵者,現在的澳軍不會再用半個世紀前的老眼光去看待中國人了。

澳軍為數不多的軍隊已經在中國人的手中被消滅掉許多,新兵還需要訓練的時間,即便是有美國人的增援,但是這扔需要時間來部署。

這兩座橋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很重要,它不僅是連貫澳大利亞東西兩頭的橋梁,還是目前阻擋中國人繼續前進的最好陣地。

如果中國人攻擊下這里,那麼之後整個澳洲東南部人口密集區就象被砸開了大門一樣無險可守,中國人可以長驅直入肆意的攻擊澳洲人口最密集的南威爾士州,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奧古斯塔港就是一個天然的屏障,重要的防御關卡。

突擊團在外圍對奧古斯塔港進行多次的偵察小規模試探之後,他們發現澳軍在這里的兵力規模不是原先預計的一萬左右,而是接近兩萬余人。

整個奧古斯塔港的民間力量都基本上被抽調使用了,這里的每一戶白人居民都自發的投入到了防御戰中,年輕的男男女女都被組織起來,人手一條槍幾枚手榴彈。

這個時候澳大利亞政府的宣傳效果就逐漸顯現出來,在澳大利亞政府的宣傳下,全民都投入了抵抗中國人登陸入侵的戰斗中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奧古斯塔港對于澳大利亞意味著就是一個抵抗的橋頭堡,失去了這里。澳大利亞人將無險可守。為此,哪怕是將奧古斯塔港打爛,打殘,只要能守住,那麼即便是打成碎片粉末也是值得的。

就為這個,每一戶都在自己家中擺設了大量的障礙物當做簡易的掩體,同時西方人喜歡獨門獨戶的庭院式建築也給他們提供了不少可供相互支援射擊的位置。

而軍方則派出了不少有一定經驗的老兵前去各家進行指點,告訴他們如何才能更有效的進行自我掩護的對敵打擊。

在一些交通要沖之地附近,澳軍更是直接派出部隊和當地居民進行協防。還將手頭上為數不多的一些火炮進行了入戶式的隱藏安放,以便可以從最不可能的角度給予中國的進攻部隊予以最致命的打擊。

各種手段盡出之下,可以說現在的奧古斯塔港就是一個大大的防御陣地。

而防御的中心和重點就是奧古斯塔港內的那兩座大橋,這兩座橋梁更是成為了澳軍防御中的重中之重。

不僅派出了大量的兵力嚴防死守住大橋的兩側,在橋底下也設置了很多防御工事以防止中國人從橋下水底進行突擊。在兩座大橋下被澳軍工兵還安放了大量的爆棚炸藥,一旦需要澳軍將毫不猶豫的對大橋實施爆破摧毀。

大橋的引爆控制中心被設在了大橋的兩側,這里每天都二十四小時有專人值守,一名軍官和三名士兵隨時在這里等候著桌面上的電話鈴聲響起,一旦有突發的情況發生,那名軍官則會現場視情況危急程度自行判斷是否下令直接炸橋。

可以說,要想完整的拿下這兩座橋,其難度可是非同一般,這也是為何甘道光在一開始就提議出動幽爪別動對的原因,常規的軍事力量確實難以勝任這樣的工作。

除此之外,澳軍還在奧古斯塔港東灘頭上構建了臨時的防御陣地,如果一旦炸橋之後,中國*軍隊要想繼續前進就不得不進行強渡,而這東灘頭上的防御陣地恰恰就是用于阻止中國人強渡的最好阻擊陣地。

不過這個阻擊陣地由于兵力的缺少,只能剛剛完成兩個大橋一帶幾公里範圍內的局部區域做重點防御,上游方向上,也只能多派巡邏隊進行不間斷、不定時的進行巡邏檢查。再有一個,就是日夜企盼著增援的援軍盡快的到達奧古斯塔港增強自己的防御力量。

「我勒個去,打的跟個火刺蝟一樣!營長,什麼時候能用坦克?叫坦克來,一炮一個轟翻他們算了,這樣打不是個辦法啊!」在後面看到自己的主攻連隊又一次被壓制在了三所房子外後,李建彪有些急了。

「不行!如果過早的動用了太多的重火力,對方吃不住勁直接就炸橋了,我們不能冒這個風險。一營那邊情況怎麼樣?」帶隊指揮的甘道光立即否定了李建彪的提議。

「劉營長正帶著一營從側面和我們一同佯攻,他們那邊的情況和我們這邊差不多。」

劉健鋒的一營這邊也正和甘道光所遇見的情況差不多,在對方各個洋房伸出來的火力壓制下,部隊推進的很困難,寬敞的道路和開闊的草坪讓大家難以尋找到掩體依次貼近通過。

「這澳洲可真是地廣人稀,家家都起一個小洋樓,想打穿牆通過這火力區都不行。」劉健鋒所說的是在經歷過淞滬會戰中,最後對上海發起總攻時,日軍也是依托著街道對當時的華軍進行城市巷戰。

當時劉健鋒等人還是一名特戰隊里的小步兵,在莫雄的帶領下逐個逐個的房屋和街道推進。在戰斗之初由于沒有經驗,推進的速度很慢,再加上日軍瘋狂的進行人彈進攻,部隊傷亡很大。

也就是到了後期,由于當地的百姓和當年百衣眾的一些老成員出來進行帶路、引領,部隊這才逐漸模到門路。

日軍不是用地堡封鎖了街道嗎?

街道上又有很多障礙物給坦克部隊增加了進入的難度,呼叫攻擊機雖然挺好用但仍舊有它不足的限制。這個時候有人發現,己方的傷亡多是被日軍從街道外的戰斗所造成的。

發現這個規律後部隊不再街道外推進,直接將連成片的房屋牆壁給破壞,從房屋內部通過街道。這樣一來,日軍設置在街道口的火力點就抓瞎了,一個個的都發現自己被輕而易舉的給貼近後敲掉。

而那些分散在四周房屋里的日軍散兵也在這種房屋爭奪戰中頻頻落在下風。在狹小的房間、樓道內,長長的三八大蓋本身就已經很不靈活,如果再加上把刺刀那就簡直是自找別扭。對付這樣的日軍,手槍便成為房屋內屠殺日軍最好、最靈活的武器。

哪怕就是肉搏戰,失去了三八大蓋所賦予的長度優勢,在身體強度上能欺負其他中國地方部隊的日本士兵無法能夠在飲食更科學更好的華軍士兵面前佔到便宜。

劉健鋒就在這樣的徒手搏擊中擰斷了兩個日本小鬼子的脖子,割斷了一個鬼子的喉嚨,捅穿了一個鬼子的心髒。要知道他還只是狙擊手,其專長並不在近身格斗方面。

只是這樣的戰術在現在獨門獨戶的小洋樓面前失去了作用,那些澳大利亞人將一棟棟小洋樓修得跟個碉堡一樣,一些原本有花園護欄的全挖了,配合上空曠的街道,部隊很難有隱蔽的掩體貼近對方。

為了誘敵,莫雄他們沒有給劉健鋒和甘道光這兩支部隊配備坦克和裝甲車,大家只能依靠步兵的戰術掩護推進,這更讓戰斗進行的吃力。

而平時用作火力壓制的幾種武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制約,由于缺乏足夠的掩體進行隱蔽,部隊往往被壓制在五百米左右的距離上,洪流ii式機槍架設起三腳架雖然能達到一千米的火力射程。

但對方現在將這些小洋樓一個個的臨時武裝的就象是一個個小炮樓,小口徑的子彈雖然射速和密度上能讓對方心生畏懼暫時躲避,但小口徑在穿透力上,仍舊無法于大口徑全威力的重彈相比。

火箭筒的射程又有些短,爆破殺傷榴彈在飛行完五百米的距離後最多只能在房屋的外面炸出一個窟窿而無法打入到內部再爆炸。部隊里的神槍手們也發現對方隱藏的都很好,這些經過軍方人員指點後的民兵們知道怎樣隱藏自己或者是快速射擊。

這些小洋樓的窗戶又多,對方在開槍後也不會繼續在這里射擊而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開槍射擊,狙擊手們很難快速的尋找並鎖定是哪個窗口,這樣一來狙擊手很難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只有營連級配備的十五毫米高平兩用重機槍在這個時候發揮出足夠的威力,不管是穿透還是壓制上都能夠起到相當好的作用,只可惜這玩意還是太重,沒有車載的話人力搬運實在是不方便和吃力。

「營長,要不要我們直接就用八二無後座力炮敲掉這些小炮樓。」已經升任至代理連長的余光升蹭到了劉健鋒身邊。

「有把握嗎?火拳的射程有點不夠,無後坐力炮的後部噴火危險角可是一百四十度,危險距離二十五米,這可比以前的火箭筒要大多了!」劉健鋒指著那幾棟不斷開火射擊的小洋樓警告著說到。

「問題不大,七百米的距離,無後坐力炮的直射距離是五百米,最大射程可以超過兩千米,足夠干掉它們了!」余光升目測了一下距離,很有信心的保證著。

「那好,為了安全,我要你采用無固定架跪姿或立姿射擊。你小子塊頭大、力氣大,操縱這玩意方便,有把握嗎?」劉健鋒掃了一眼余光升身後不遠處躺在地上的無後坐力炮,它身邊管裝的彈藥露出濃濃的殺意。

「沒問題!」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