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五百一十二章 陌路狂徒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五百一十二章陌路狂徒

中國士兵在澳大利亞戰場上好吃好住,而同樣是亞洲強軍之一的日軍主力,他們現在的日子還真是難過。

加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兩面受氣,無論是誰,都能掄起拳頭在這個軟綿綿的小個子身上找點樂子。

而現在對美軍在萊特灣登陸最著急的,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而是被遺留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日本陸軍。

戰爭打到現在的這個地步,日本很多高層都已經嗅到了失敗的氣息,日本海空軍實力基本耗盡。此時日本海軍主要軍艦僅剩兩百余艘、一百二十多萬噸,這點實力根本不足以與中美兩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叫板。

美國生產軍艦的速度遠超日本擊沉的效率,而中國生產的軍用艦艇,其因為高超的科技水平而擁有著凌駕于日本海軍之上的戰力,日本高層對此早已是心知肚明。

而太平洋上美軍卻有六百余艘、兩百五十萬噸。但日軍大本營仍打算負隅頑抗,在美軍登陸萊特灣前,日軍動用最後的力量從國內和朝鮮半島上征召的十個師團調往菲律賓。

日軍大本營將在菲律賓的第十四軍升格為第十四方面軍,除第十六師團駐防萊特島外,日軍將八十八師團第十二坦克師團調往菲律賓呂宋島。

將由朝鮮征募的第一百零三師團和一百零五師團派往呂宋島,駐馬尼拉附近。此外,日軍在菲律賓從之前瘋狂的移民中征募先後組建了第一零九、一零八、一一三、一一四師團。

至四月下旬初,在菲律賓的第十四方面軍已有十一個師團、七個旅團,三十三萬。此外在呂宋島還有第四航空軍六萬,海軍五萬,補充兵員三萬,合計近五十萬部隊。

但這還不是在菲律賓的日軍全部,日本將山下奉文在新加坡用的武裝移民也繼續使用在呂宋島上的每一名日本移民身上。

日本軍方窮凶極惡的告訴每一名移民,中國人在新加坡已經屠殺了所有日本移民,美國人在關島這些島嶼爭奪戰時切掉了所有投降日軍士兵的頭顱。

如果不想死,那麼就只有和日本軍隊一起,拿起你們所能拿起的武器,向中國和美國這兩個敵人繼續作戰!

日軍的這種武裝欺騙動員是很有效的,而且如果這一套不好用,那麼它們就會立即用效忠天皇這一日本精神領袖來威逼利誘,同時斷絕拒絕者的食品來源,這一狠招讓很多開始拒絕參加的日本移民只能拿起竹槍參與戰斗。

因為身邊的人幾乎已經參加了日本武裝移民大軍,如果自己沒有參加,那麼它們無法能夠和這些武裝移民們爭奪食物。

要知道,現在軍方每天為武裝移民發放了一些食品,可最多只能維持生存,想要獲取更多支持人體活動的熱量,就必須要自己四下活動去尋找。

不得已之下,日本在呂宋島這個移民最多的島嶼上,不知不覺的出現了一支有著超過五十萬部隊,近六十萬武裝移民的恐怖數字,成為了日軍除本土之外,最大的一個戰略集團。

進攻菲律賓的美軍,是麥克阿瑟指揮的西南太平洋部隊,陸海軍總計達五十萬人。四月美軍登陸萊特島,在萊特島上的日軍開始根本無法抵擋,被迫退往內陸。

不過日軍隨後便對登陸的美軍發動了猛烈的還擊,只是這個時候,美國國內已經被鋪天蓋地的正面宣揚聲給覆蓋住,印有麥克阿瑟那英勇身姿和令人富有想象力的背景被貼的到處都是,日軍錯過了給麥克阿瑟添堵的最好機會。

雖然錯過了將美軍從灘頭上趕下海的最好機會,但是日軍大本營仍不改決心,重兵增援萊特島。適逢菲律賓暴雨季節,連下數日的超級暴雨讓雙方的運力受到了同等的制約。

相比陷在泥濘泥漿里的美軍機械運輸部隊,日本鬼子的步兵卻克服了重重困難不斷的增援。而再此之前表現不佳的日本海軍也拼死的進行了運輸增援,趁著這個極好的時間差,日軍趁機將三個師團等部送上了萊特島。

在增援的部隊中,有一個第八十八師團並非等閑之輩,它是以參加過侵華戰爭老兵組建起來的老兵部隊,其中更是以當年退出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為骨干力量,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經增援,島上日軍已達七萬兵力。但到了四月末,該地區的天氣略有好轉,美軍破譯日軍密碼,獲悉日軍有一支運輸船隊從馬尼拉駛向奧莫克灣。

五月初的一天拂曉,載運日軍第三十五軍直屬部隊和第七十一師團一部共一萬余人的五艘運輸船遭美軍兩百多架飛機的襲擊,炸沉全部運輸船和四艘護航驅逐艦,日軍這一萬多兵力幾乎全部淹死,軍用物資也全部損失。

不得已之下,在失去了最後的增援之後,日軍剩余的部隊和美軍在萊特島上展開了殊死的較量。

但是萊特島那特殊的環境和氣候更適合于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還有那該死的天氣以及茂密的雨林,甚至是天空中無處不在的蚊子都稱為了美國大兵們的敵人,很多美國大兵們都抱怨說道︰「我們不得不靠挖老鼠洞前進,邊挖邊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從茂密的雨林中開出一條路出來前進,由于機械裝備都陷在泥坑里。美國大兵們只能從悠閑的坦克車上跳下來,用手中的砍刀在叢林中開路前進。在叢林中闢路前進速度緩慢,常常一天走不到一英里。

深入的較淺的部隊倒好說,那些深入的很遠的部隊只能依靠美國第航空隊的運輸機空投補給品。這更增加了依賴後勤嚴重的美軍作戰的困難。

萊特島不同于之前的關島等島嶼,雖然萊特島也是一個島嶼的概念,但是萊特島的面積要遠遠比關島那些島嶼大上數千數萬倍,其縱深資源和可利用空間是關島寸土必爭的坑道戰完全不可比擬的。

同時不要忘記第八十八師團是什麼部隊,是曾經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老兵所組成的部隊,這些日本敗兵們也從在中國被各種地方部隊的騷擾作戰中總結出了心得。

他們發現,利用自己矮小的身體在密林中所帶來的優勢,可以出其不意的出現在行進中的美軍任何一個方向上進行偷襲。而且很多日本老兵發現,只要自己不按沒上過戰場的軍曹用單板的《步兵操典》上的教條來約束自己,東打一槍西捅一刀的冷槍戰斗對它們來說相當的有用。

美軍很快的發現,他們發現這些日本鬼子突然不會哇哇大叫的挺著個刺刀沖向自己,而是隱藏埋伏在任何你想象不到的地方進行伏擊,而且打一槍後絕對不停留立即撤退。

這和原來只會傻傻的停在那里繼續開槍射擊的日軍尸體不同,在關島和其他的小島嶼戰斗中,美軍可以輕而易舉的發現傻傻的扔在原地繼續手動拉槍栓射擊的日軍士兵,然後集中所有的火力用幾百發子彈進行攢射將其打成篩子。

突然受到這種靈活的騷擾型軍事行動打擊,美軍也無法能夠迅速的對對方進行反擊,面對這樣的偷襲,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對方撤離之前迅速的揪住對方進行戰斗,利用自身的火力優勢進行殲滅。

可是對方本身就不打算現身戰斗,一槍即走絕不戀戰,這種近似于狙擊手的打法在密集的叢林中無法能夠快速的和對方貼近或者是發現對方,重火力又無法能夠提供幫助,不得已之下,只有減少小規模的部隊出動。

美軍高層指揮部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盡可能的讓更多士兵集結在一起行動,隨時警惕身邊一棵樹、一叢草。

打著打著美國大兵們也總結出心得了,那就是日軍絕不會在五十米內進行冷槍射擊,因為這個距離太近,很容易被對方密集的彈雨給糾纏住。

而一旦拉開距離,雖然茂密的雨林增加住了自己追擊和發現目標的難度,但同樣給日軍射手難以射擊的機會,茂密的樹木和植物就是很好的遮蔽物。

為此,美軍小隊在行進之時,會優先重點預判斷哪些地方合適日軍的射手藏身之處,如果可以便對該處進行一輪彈雨的清掃,即便是不能,也會盡量的避開那個地方。這樣一來,給日本偷襲者們帶來了不小的作戰難度,傷亡也開始逐漸下降。

只是這樣的戰斗勢必會嚴重影響行進的速度,由于日軍頑強抵抗,美軍進展緩慢。同時熱帶雨林中的那些蚊子,還有那高溫濕熱的天氣以及惡劣的地理環境也開始讓美軍頻頻出現非戰斗減員。

爛檔這種長期潮濕的衣物貼身所造成的皮膚潰爛在這里比比皆是,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暴雨會讓你永遠很難有干燥的衣物換洗穿著,而那些無孔不入。無血不叮的蚊蟲、螞蝗還有各種不知名的小蟲子也讓美國大兵們防不勝防。

蚊子是傳播很多疾病的病毒最好傳播體,特別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和雨林中的這些蚊蟲,更是可怕到令美軍聞蟲色變,不過由于美軍畢竟佔據著上風優勢,同時醫療條件又能保證傷員能有足夠的治療,很多美國大兵們都能夠得到較為及時的治療痊愈。

不過即便如此,很多美國大兵們都在不斷的抱怨,他們的長官為什麼要派他們到這里來作戰,這里有什麼?除了永遠都走不完的泥潭和密林之外,還是泥潭和密林。

如果說要有,就是躲在暗處里放冷槍的日本鬼子,還有那永遠會在你身邊轉悠的蚊子,除此之外,就只有泥淖、傷寒、瘧疾、痢疾、疲勞、爛腳、身上長瘡。這些擁有良好的後勤補給的美國大兵尚且如此狼狽,日本佬會怎麼樣呢?

難道這里的東西都能讓那位陸軍五星上將的風采更加奪目一點嗎?該死,在美軍繼承軍士和小兵的心里,他們還真想讓麥克阿瑟來這里呆上一個小時,說不定他就會重新比之前更快的速度離開這里。

美軍士兵們的調侃和抱怨自然不會落入那位高高在上的貴族軍官耳朵里,只是這些美國大兵們想象不到,事實上,和他們在同一個島上的日軍士兵的處境更慘。

自從三十五軍直屬部隊和第七十一師團一部共一萬余人的那五艘運輸船遭美軍兩百多架飛機的襲擊,炸沉全部運輸船和四艘護航驅逐艦,不僅那一萬多兵力幾乎全部淹死無法增援,同時也意味著全部的軍用物資也全部損失。

留守在島上的部隊最高指揮官所能從電台里獲得到的最後也是唯一的命令,永遠都是繼續堅守到最後一刻。

在屢次申請撤離或增援無果後,日本大本營甚至通過馬尼拉的電台命令萊特島上的戰場指揮官們「繼續執行任務,直到彈藥耗盡。如果你們的手臂斷了,用你們的牙齒。如果已經停止了呼吸,用你們的靈魂戰斗。缺乏武器不是理由。」

在接到這份命令之後,幾名最後的日軍高級軍官當天就找了個風水不錯的地方剖月復自殺了,只留下了茫然不知所措的剩余日軍士兵繼續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掙扎著。

留在萊特島上的日軍,特別是第八十八師團和後面運送上去的三個師團,這幾支日本部隊在經歷過前期的大戰斗之後,被打散的很多殘部都跟著八十八師團的老兵們退入了原始森林中去,據戰後的資料估計,約有超過三萬日本殘兵退入了原始山林。

這些鬼子沒有增援,沒有後援,沒有糧食,沒有彈藥,沒有醫藥,有的只能是退入原始山林前身上所攜帶的槍支和彈藥,在嚴酷的原始森林環境中,頭一周便因受傷、病死的日軍士兵高達一萬以上。其中這些死亡的士兵多半是之前的戰斗中受傷,進入原始森林後無法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質量,再加上惡劣環境所導致傷口感染所死亡的。

進入到後期,和美軍同樣的環境病更是讓日軍殘余部隊痛不欲生,據幸存的日軍回憶,登革熱和爛腳病是最常見的病癥。

登革熱這種病癥多是由蚊子傳播,如果注意一點的話還是有可能盡量的避免盡量扎緊你的衣褲減少皮膚暴露面積雖然是個笨辦法,但總好過月兌的光光的等著來叮血吧。

但是爛腳病就不是那麼好預防的了,而且很多時候,隨處可見必須通過的爛泥就是在讓自己的腳往疾病中踩去,這些爛泥和被不知名的污物浸泡多時的地方,就有可能讓自己的腳沾染上爛腳病。

當時患上登革熱、爛腳病的日軍士兵,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登革熱的病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在短短幾天內就會造成死亡。

而患上爛腳病的日軍士兵更加痛苦,逐漸會出現腳癢、腳爛、紅腫、疼痛難忍的現象。沒有醫藥治療之下,這些地方會逐漸的蔓延至整個腳步,皮膚發紅、腫脹、丘疹、水皰、甚至糜爛。

患病的士兵自覺瘙癢、灼熱、疼痛而忍不住去抓撓,這更增加了病菌的蔓延,甚至會蔓延到手部。失去了手腳工作能力的士兵下場會如何?

無法能夠作戰的情況下日本軍曹們不會再帶著只會消耗糧食的廢品。而且留下這些士兵很容易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再次進行交叉感染,什麼留在宿營地煮飯洗衣服的廢話根本不用說,誰會穿你滿是瘡痍潰爛的手洗過的衣服,吃流著膿的手煮出來的東西?

除了登革熱、爛腳病之外,「回歸熱」更是熱帶叢林中最可怕的一種疾病。患者周期性地持續高燒,初次發燒一般七天,又歇七天;然後第二次發燒五六天,又間歇五六天;再第三次發燒,周而復始,將得病的日本士兵折磨得死去活來。

同時間歇時間越來越短,發燒越來越頻繁,故名「回歸熱」。不知有多少日軍被「回歸熱」反復折磨,熬干氣血,在已無人形時悲慘地死去。

而在以上這幾項大傷害之外,饑餓,是更大的敵人。

由于沒有食品的補給,日軍士兵只能終日從原始深林中獲取食物,滲入叢林的幾萬日軍官兵,成為與叢林中的動物競食的一股可怕力量。他們似一群大蝗蟲,所過之處,樹皮、草根皆遭殃,飛禽走獸紛紛落荒而逃。

除此之外,伏擊美軍小隊從對方尸體上獲取糧食也是一件不錯的勾當,在剛開始之初,日本鬼子的偷襲還能得手。

當美軍逐漸適應這種戰術之後,雖然還不能無法徹底阻止對方和能完全有效的預防,但大量美軍以排為最小作戰單位出動也讓日軍無法在擊斃對方後前去打掃戰場。

最重要的是日軍彈藥越打越少,在逐漸失去了彈藥的補給和繳獲對方武器彈藥之後,日軍開始暴露出自身丑陋的本性,將目光集中到了自己已經死去的士兵尸體身上!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